七年级历史 第15课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学案 北师大版.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43696049 上传时间:2020-09-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 第15课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学案 北师大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七年级历史 第15课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学案 北师大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七年级历史 第15课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学案 北师大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七年级历史 第15课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学案 北师大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 第15课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学案 北师大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 第15课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学案 北师大版.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5课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文景之治”;休养生息政策;王国问题的解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思想教育目标:(1)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使西汉成为中国历史上空前繁荣昌盛的封建帝国。(2)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从思想上使秦始皇创立的封建的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巩固下来,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3.能力培养目标:汉武帝的大一统是秦中央集权制的延续和巩固。培养学生对比、综合历史现象的能力。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难点:对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的理解及评价。教学思想: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与对比分析,从而初步培养

2、学生通过分析历史现象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课前准备: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负责搜集有关汉初的分封和西周分封,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等资料。教学过程:复习导入: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短命王朝,它迅速灭亡的原因是什么?秦朝灭亡了,但是,秦朝开始确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并没有因此而终止,它在汉朝又获得了更加深入和广泛的发展。而在这个过程中,汉武帝的作用最为突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请学生看课前提示,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一、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1西汉的建立(前202年)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2休养生息政策请学生阅读这部分内容,然

3、后归纳休养生息政策的概念、原因、措施和作用。3文景之治教师出示相关的减轻租税的竹简图片和资料。或者请学生讲述“缇萦救父”的故事。二、汉武帝的大一统教师首先解释什么是大一统,即中央加强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统一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汉武帝时能实现大一统,决非偶然,如果没有从高祖到“文景之治”,近半个世纪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如果没有景帝时平定七国之乱,奠定了巩固的政治基础,恐怕大一统的局面是不可能出现的。大一统的局面出现,也和汉武帝这个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的统治措施密切相关。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关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内容,可以在学生讲完后,教师可以进

4、一步提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背景,如何评价这一措施。锻炼学生学习在历史情境中思考问题。2、削弱封国势力教师首先请学生介绍汉初的分封情况,再展示中山靖王刘胜的豪华墓葬,引导学生自学“七国之乱”和“推恩令”的内容。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教师提出问题供学生讨论。(1)汉初的分封和西周的分封有何不同?二者所起的作用怎样?教师提示学生回忆西周的封国情况,提出讨论:西汉封国与西周封国的异同。相同点:a.分封目的:均为巩固中央政权。b.分封对象:均为亲属或功臣。c.封国的权利和义务:在封地上享有很大的权利,实际上形成独立的王国。都要服从天子或皇帝的命令。d.封国行为:最后均有叛乱。不同点:封国的结果:a.西

5、周:由于周王室衰落,形成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与战乱的局面。b.西汉:对于王国叛乱进行了坚决的镇压,解决了王国问题。结论:不管是西周还是西汉,分封的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当中央政权强大时,能够控制封国,稳定统治,但当中央政权衰落时,将无力控制封国,其统治也将难以维持。(2)“七国之乱”之前各诸侯国的发展状况如何?这种局面对西汉的统治是否有利?汉景帝是怎样解决这一问题的?(3)汉武帝推行的“推恩令”比景帝的“削藩”哪个更好?“推恩令”的实施起到了什么作用? 3、强化监察制度汉武帝非常重视人才,学生可根据材料介绍一两个下层人物,突出汉武帝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在重用贤才的基础上,汉武帝又大力加强监察制

6、度。请一位同学讲述有关汉武帝对待官员的故事,让同学们体会汉武帝的专权。4、西汉的鼎盛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汉武帝时期西汉走向鼎盛的原因。可以提示学生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汉武帝本人等角度进行分析。最后,请学生简要描述西汉极盛时期的疆域。课堂小结教师启发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一定要特别点明汉武帝的“大一统”是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这种中央集权制度,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课后作业:写一篇分析中央集权制度对今日中国的影响的小论文。教案点评:本课教学设计采用了教师指导学生活动的探究式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发动学生,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调动学生的学

7、习热情,引导学生体会历史情境,思考并表达各自的见解。在解决“大一统”这个重点和难点问题时,教师通过安排学生展示课前准备的资料,提出问题引发讨论,引导学生分析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及其历史意义。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注意了课前准备和课后活动,使课堂教学获得了双向延伸,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1汉高祖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客观原因是( )A社会十分贫困 B秦朝灭亡教训C大臣陆贾的建议 D刘邦远见卓识答案:A分析:对于初一的学生而言,教师一定要讲清主观与客观的区别。客观原因是指独立存在于人的意志之外的原因。选项B、C、D都是属于自我意识方面的原因,即主观原因。2西汉“大一统”这一历史概念的核心是( )A“大一

8、统”即管辖疆域的大统一 B由董仲舒发挥儒家学说而提出 C皇帝即天子,代表天统治人民,天下臣民皆听命于皇帝 D适应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 答案:C 分析:“大一统”的含义是中央加强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统一领导,而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明确他是西汉统治者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就不难选出正确答案。 选题角度:第一题是一道最佳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汉初社会历史背景的了解,以及对休养生息政策的客观原因的理解能力。同时,此题也考查学生对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的区别能力。第二题也是一道最佳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大一统”这一历史概念理解能力。同时,此题也考查学生对“大一统”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之

9、间的关系的理解能力。活动主题议一议,人们为什么总把“秦皇汉武”并称。活动目的通过组织讨论,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的历史作用,找出它们之间的共同点。活动准备从第三者13课完成的我看秦始皇小论文中了解秦始皇的事迹。每个同学通过各种途径查找有关汉武帝的事迹。活动过程利用我看秦始皇小论文,讨论秦始皇对我国历史的贡献。利用汉武帝的事迹讨论汉武帝对我国历史的贡献。找出秦始皇与汉武帝的相同点。两人都是我国封建时代的重要的君主;都采取了创新的制度来巩固中央集权;这些制度对后世影响巨大且对封建社会历史起了推动作用;“秦皇汉武”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象征。所以人们总把“秦皇汉武”并称,例如毛泽东同志在其诗词沁园春.雪中写有“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的诗句。活动总结在学生课堂讨论和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教师作总结,并简要说明应当如何对重要历史人物的主要业绩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