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20曹刿论战检测试卷75》.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43675627 上传时间:2020-09-0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6.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20曹刿论战检测试卷75》.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部编人教版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20曹刿论战检测试卷75》.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部编人教版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20曹刿论战检测试卷75》.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20曹刿论战检测试卷7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20曹刿论战检测试卷7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曹刿论战 1. 本文选自 左传,旧传为 _时期 _所作, 是根据鲁史写的_体史书。 2.文 中 曹 刿 认 为 可 以 一 战 的 条 件 是 _ , 具 体 来 说 指 的 是 “_ ”。文中叙述了开始反攻的时机是_,开始追击的 时机是 _。 3. 出自文中、流传至今的一个成语是:_。 4. 文中曹刿向鲁庄公解释他“登轼而望”的原因的句子是:_, _, _。 5. 下列句子中“之”的含义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A.肉食者谋之 B.忠之属也 C.公将驰之 D.彼竭我盈,故克之 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故 虽有名马公问其故 B.必以 分人以 中有足乐者 C.其 乡

2、人曰舍其 文轩 D.又何间 焉中间 力拉崩倒之声 7. 补出下面句子的省略成分。 (1)必以()分人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8. 翻译下面的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夫战,勇气也。 (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阅读曹刿论战,回答下面的问题。 9.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肉食者鄙 鄙: (2)乃 入见乃: (3)弗敢加 也加: (4)神弗福 也福: (5)再 而衰再: 10. 文中鲁庄公的“将鼓” “将驰”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征?曹刿的“未可” “可矣”表现了 什么 ? 11. 俗话说“

3、不在其位 ,不谋其政” , 而曹刿并非 “肉食者” ,却要参与战事, 对此 , 你如何评价 ? 参考答案 1. 春秋左丘明编年 2. 取信于民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齐军三鼓后齐军辙乱旗靡时 3. 一鼓作气 4.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5.B 6.C 7. ( 1)之(2)断之(3)鼓气鼓气 8.( 1)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要以实情判断。(2)作战,要靠勇 气。(3)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器和丝织品,不敢虚报数目,一定对神说实情。( 4) 齐国是大国,很难推测他们的情况,怕有埋伏。 9. ( 1)鄙 : 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2)乃 : 于是 , 就 (3)加 : 虚夸

4、 , 夸大 (4)福 : 赐福 , 保佑 (5)再 : 第二次 10. “将鼓”“将驰”表现了鲁庄公急躁冒进的性格特征。“未可”“可矣”表现了曹刿面对战 场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 11. 示例 : 我赞赏曹刿的做法。 “天下兴亡 , 匹夫有责” , 虽然他为一介布衣, 非“肉食者” , 但 高度的爱国精神和责任感促使他积极参战, 协助鲁庄公战胜强敌, 扭转战局。这种以天下为己 任的主人翁意识值得我们学习。 曹刿论战( B卷) 1. 给加点的字注音。 肉食者鄙 ()又何间 焉()小信未孚 () 牺牲玉帛 ()登轼 而望之( )夫 战,勇气也() 望其旗靡 () 2. 下列加点的“以”的意思不同于

5、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何以 战B. 必以 分人 C.可以 一战 D.而安陵以 五十里之地存者 3. 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又何间 焉(参与) B.必以信 (相信) C.虽不能察 (明察) D.小大之狱 (诉讼事件) 4.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齐师伐 我伐 竹取道 B.牺牲玉帛,弗敢加 也大王加 惠 C.虽 不能察虽 人有百手 D.公问其故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是使动用法的一项是() A.小信未孚 ,神弗福也 B.所以动心忍 性 C.小惠未遍 ,民弗从也 D.富贵不能淫 6. 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满井游记通过描

6、绘晚春美景,表露了作者寄情山水的兴趣。 B.曹刿论战通过描写人物对话,表现了曹刿卓越的军事才能。 C.赤壁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抒发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D.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达了词人的豁达。 阅读下面的文字, 回答问题。 【甲】十年春, 齐师伐我。公将战, 曹刿请见。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 , 又何间焉 ?”刿 曰:“肉食者鄙 , 未能远谋。”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 , 弗敢专也 , 必以分人。” 对曰 : “小惠未遍 , 民弗从也。”公曰 : “牺牲玉帛 , 弗敢加也 , 必以信。”对曰 : “小信未孚 , 神 弗福也。”公曰 :“小大之狱

7、, 虽不能察 , 必以情。”对曰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左传 ) 【乙】长勺之役, 曹刿问所以战于庄公。公曰: “余听狱虽不能察, 必以情断之。 ”对曰 : “是则可矣。知夫苟中心图民 , 智虽弗及 , 必将至焉。” (节选自国语 ) 注 中心图民 : 内心为百姓考虑。 7.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又何间 焉间: (2)小惠未遍 遍: (3)必以信 信: (4)必以情断之之: (5)智虽弗及 及: 8.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肉食者鄙 , 未能远谋。 (2)是则可矣。 9. 【甲】【乙】两段文字在刻画人物上主要运用了描写 ,【甲】在写作手法上

8、还使 用了。 10. 长勺之战最终鲁国大胜, 请结合选段简要分析取胜的原因。 参考答案 1.b ji n f b sh f m 2.B B项中“以”的意思是“把”,其他三项中的“以”都是“凭借”的意思。 3.B “必以信”中“信”的意思是“实情”。 4.C A 项,两个“伐”分别为“攻打”“砍伐”的意思;B 项, 两个“加”分别为“虚夸, 夸大”“给予”的意思;C 项,两个“虽”都是“即使”的意思;D项,两个“故”分别为 “原因”“旧、原来”的意思。 5.C 6.A 7. ( 1)间 : 参与 (2)遍 : 遍及 , 普遍 (3)信 : 实情 (4)之 : 代指“狱” , 案件 (5)及 :

9、到, 达到 8. ( 1)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目光短浅, 不能深谋远虑。 (2)这(样)就可以了。 9. 对话(或 : 语言)衬托(或 : 对比) 【解析】这两篇短文主要是记言的, 通过人物的对答来表现人物性格, 所以第一空应填 “对话” 或“语言”。此外 , 【甲】文作者还巧妙地运用了比照、映衬的手法, 把曹刿与“乡人”进行 对比 , 突出了曹刿抗敌御辱的责任感和护卫国家的政治热忱; 把曹刿与鲁庄公进行对比,以庄 公的鲁钝反衬出曹刿的机敏。所以第二空应填“衬托”或“对比”。 10. 鲁庄公取信于民(有民本意识), 善于听取意见 ; 曹刿敢于担当(有家国情怀),富有 谋略。 【参考译文】 【乙】长勺之战, 曹刿问鲁庄公(与齐国)作战依靠的是什么。庄公说: “我处理诉讼案件, 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会凭实情裁决。 ” (曹刿)回答说: “这(样)就可以了。如能在内 心为百姓考虑 , 智慧即使有不够的地方, 也必定会达到目的。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