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文档资料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43660976 上传时间:2020-09-01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9.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强直性脊柱炎-文档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强直性脊柱炎-文档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强直性脊柱炎-文档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强直性脊柱炎-文档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强直性脊柱炎-文档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强直性脊柱炎-文档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强直性脊柱炎-文档资料(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强直性脊柱炎,概述 强直性脊柱炎英文简称:AS (Ankylosing spondylitis)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炎性疾病,主要侵犯脊柱和骶髂关节,以脊柱炎及骶髂关节炎为标志。 以中轴肌腱端炎和滑膜炎为主要特点,最终导致骶髂关节和脊柱的纤维化和晚期骨性强直。,强直性脊柱炎历史(1),几千年前古埃及人骨骼标本中曾发现从第颈椎至尾椎的所有椎体全部融合连接成一块骨骼 2000年前,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描述了一种疾病,患病者有脊椎和颈椎部疼痛,并可波及至骶骨 素问 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肾痹者,善胀,尻以代踵,脊以代头。”,强直性脊柱炎历史(2),1893年首次由俄国人Btcht

2、erev对此病做了比较详细的描述 1897年和1898年Strumpell及Marie又分别详细报道了此病,故曾以别捷列夫病和马施二氏病命名 20世纪年代有了详细的放射学检查的记录,强直性脊柱炎历史(3),1961年在罗马会议提出罗马标准。 1963年国际抗风湿联盟将此病定名为强直性脊柱炎 年代初,Brewerton等发现本病具有强力的-抗原 1976年Wright根据类风湿因子的阳性、阴性提出血清阳性和血清阴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历史(4),我国自50年代曾称此病为类风湿脊柱炎或中枢型类风湿关节炎 1982年我国第一次风湿病专题学术会议决定采用强直性脊柱炎这一国际统一的命名 类风湿脊柱炎和

3、中枢型类风湿关节炎等诊断名称均已停止使用。,流行病学,我国AS患病率:约0.3% 男性多见,女性病情较轻 遗传倾向 发病年龄为10-40岁,高峰在15-35岁 50岁及8岁发病者少见,病 因,遗传因素 有家族聚集发病倾向 HLA-B27 感染因素 细菌造成的胃肠道或泌尿道感染关系密切,7,AS与HLA-B27,AS患者HLA-B27阳性检出率为90以上。而正常人HLA-B27阳性检出率仅为57 HLA-B27阳性的人群是AS的易感人群。所有HLA-B27(+)的人,只有2-10%终将发展成强直性脊柱炎,HLA-B27与AS,HLA-B27基因可以影响疾病严重程度 目前已经分析出HLA-B27的

4、结构及氨基酸序列,根据DNA分型法,HLA-B27分为至少15亚型 B2704、2705、2702呈正相关,B2709、2706呈负相关,其他可能致病基因有:,LMP2基因 TAP等位基因 TNF、 补体、 B因子 HLA-B35、 HLA-B39、 HLA-B40、HLA-B60、 HLA-DR8、,2、环境因素,一般认为和感染有关。强直性脊柱炎发病与否,与细菌造成的胃肠道或泌尿道感染关系密切 肠道阴性杆菌,发病机制(1),分子模拟学说(Molecular mimicry theory) 有些细菌(如Klebsiella, Yersinia, Shigella spp.)的片段结构与B27结

5、构上的凹槽有相似之处,或许因而让免疫细胞误认!-误认自己身上的正常细胞的B27(正常细胞都有B27)为入侵的细菌,因而引发自体免疫疾病,发病机制(2),受体学说(Arthritogenic peptide theory) 某些外来的细菌侵入人体后,会在关节等处产生一些抗原(可能是细菌的片段或代谢产物)。这些抗原可以与B27结合,并使得此结合后的复合体(B27+抗原)变成被免疫细胞攻击的目标,因而引发一连串的免疫反应,病理,关节病理 附着点炎:关节囊、肌腱、韧带的骨附着点炎症是其主要病理的特点。炎症可引起相应的软骨和骨出现病变,有骨破坏和新骨形成,最终附着端出现纤维化和骨化 滑膜炎:滑膜细胞肥大

6、和滑膜增生 关节外病理 虹膜炎、主动脉根炎、心传导系统异常、上肺纤维化和空洞形成、前列腺炎等,为纤维结缔组织结构炎症,临床表现(1),青年男性多见,发病年龄高峰为2030岁 40岁以后发病少见 起病隐匿,临床表现(2)炎性腰背痛,炎性下腰痛与机械性下腰痛的鉴别,炎性下腰痛 机械性下腰痛 发病年龄 40岁 任何年龄 起病 慢 急 症状持续时间 3个月 4周 晨僵 1小时 30分钟 夜间痛 常常 无 活动后 改善 加剧 骶髂关节压痛 多有 无 背部活动 各方向受限 仅屈曲受限 扩胸度 常减少 正常 神经系统查体异常 少见 多见 血沉增快 常有 多无 骶髂关节X线异常 常有 常无,临床表现(3),外

7、周关节症状 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受累多见 少见持续性和破坏性 发病年龄越小,髋关节破坏越严重, 预后越差 附着点炎症 胸痛 颈僵痛 足跟痛,临床表现(4),后期表现 腰椎各方向活动度受限及胸廓活动度降低 脊柱僵直自下而上发生 腰椎前凸曲线消失 胸椎后凸呈驼背畸形,临床表现(5),关节外表现 急性前葡萄膜炎或虹膜炎:占20-25%。急性发作性,多见一侧,首次发作约4-8周,一般无后遗症,但常复发,需用皮质激素治疗。症状为眼睛红肿充血、疼痛、流泪、畏光、视力模糊、角膜周围充血、虹膜水肿,需做裂隙灯检查可见前房渗出与角膜沉积。严重时可能失明 心血管表现:上行性主动脉炎、主动脉瓣膜下纤维化、主动脉瓣

8、关闭不全等 肺部表现 本病后期表现,上肺进展性纤维化和大疱样变 神经肌肉、肾、前列腺受累,临床表现(6),体症 4字试验 Schober试验 胸廓活动度,关节表现,中轴关节表现 骶髂、腰椎、胸椎、颈椎 “由下而上”发展 周围关节病变 髋、肩、膝、踝关节等,关节表现,臀部的疼痛,腹股沟内侧的放射痛,膝,髋,踝肿痛,足跟痛,胸廓活动度下降,外周关节受累特点,发病年龄越小, 外周关节受累越明显, 致残性越高 极罕见手足小关节受累 下肢多于上肢 单/寡关节受累多于多关节受累 不对称性多于对称性 除髋关节以外, 膝和其它关节的关节炎症状多为间歇性, 临床症状较轻 很少发现骨质破坏的影像学证据,关节外表现

9、1,眼睛:葡萄膜炎 多为眼前段 发生率约25-30% 心血管系统: 升主动脉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均少见) 肾脏 淀粉样变性 65:442-52,传统治疗药物,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疗效:抑制炎症,快速消除关节红、肿、热、痛,改善关节功能 副作用:撤药后很快复发,肾毒性、抗凝作用、肝毒性、心血管副反应等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疗效:迅速有效控制滑膜炎,缓解症状 副作用:不能阻止骨破坏,易引起:免疫、内分泌、心血管、胃肠道、肌肉骨骼、皮肤等系统阻止不良反应。 糖皮质激素使用指征:非甾体抗炎药过敏或疗效欠佳,合并关节外症状者或局部用药,儿童强直性脊柱炎。 改善病情抗风湿(DMARDs) 目前

10、,没有充分的证据支持传统DMARDs对中轴炎症的疗效。 外周关节受累时, 可考虑使用DMARDs, 首选柳氮磺吡啶(SSZ)。,生物制剂肿瘤坏死因子(TNF)拮抗剂,可显著缓解AS临床症状和体征,同时获得临床及放射学缓解 近期可控制症状,远期可改善关节结构及功能。 TNF拮抗剂起效快, 停药后易复发。 ASAS推荐: 对于有中轴病变者, 应用TNF拮抗剂之前无需尝试传统DMARDs。,ASAS 2010 指南更新,两种NSAIDs药物充分治疗4周无效后即可使用TNF拮抗剂 两种NSAIDs药物各使用2周, 或分别使用1周及3周都符合这一条件 NSAIDs药物发挥最大疗效是在2周后 NSAIDs

11、药物充分治疗3月改为4周时间, 防止了使用NSAIDs药物无效的情况下继续治疗带来的风险(心血管、胃肠道、肾毒性),ASAS:国际脊柱关节炎评估协会,国内已上市治疗AS的生物制剂,TNF拮抗剂-融合蛋白 依那西普(益赛普 、恩利 、强克 )(etanercept) 益赛普2005年在中国第一个上市 TNF拮抗剂-单克隆抗体 英夫利昔单抗(类克 )(infliximab),外科治疗,髋关节受累引起的关节间隙狭窄、强直和畸形是本病致残的主要原因。为了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最佳选择。置换术后绝大多数患者的关节痛得到控制,部分患者的功能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置入关节的寿命90 %达10 年以上。,预后,通常为良性过程 髋关节受累是强直性脊柱炎预后不良的标志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平均在患病15.6年后需停止工作 强直性脊柱炎功能的大部分丧失都发生在病初10年内,并且与外周关节炎、脊柱X线改变及脊柱竹节样变的进展密切相关 全髋置换术,疾病2年之内出现的以下变量可能有提示强直性脊柱炎预后不佳: (1)髋关节关节炎 ; (2)血沉大于30 mm/hour ; (3)非甾体抗炎药无效或者效果差; (4) 腰椎活动受限 ; (5)腊肠指或者腊肠趾; (6)寡关节炎; (7)16岁之前发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