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财务管理财务会计}公司控制权对会计盈余稳健性影响的研究报告

上传人:卓****库 文档编号:143639224 上传时间:2020-09-01 格式:DOCX 页数:85 大小:409.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财务管理财务会计}公司控制权对会计盈余稳健性影响的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2020年){财务管理财务会计}公司控制权对会计盈余稳健性影响的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2020年){财务管理财务会计}公司控制权对会计盈余稳健性影响的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2020年){财务管理财务会计}公司控制权对会计盈余稳健性影响的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2020年){财务管理财务会计}公司控制权对会计盈余稳健性影响的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财务管理财务会计}公司控制权对会计盈余稳健性影响的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财务管理财务会计}公司控制权对会计盈余稳健性影响的研究报告(8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财务管理财务会计公司控制权对会计盈余稳健性影响的研究报告会计研究动态之学术动态第15期-公司控制权对会计盈余稳健性影响的实证研究(第15期)会计基本理论3公司控制权对会计盈余稳健性影响的实证研究3构建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几点认识3会计计量属性更新发展与专业评估的互动4保险合同会计进展、反思与启示5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应以会计目标为逻辑起点6浅谈基于产权合约的人力资本会计6会计准则与制度8小企业会计制度制定过程中的有关问题8信息披露形式与财务报告改革8原则导向还是规则导向关于会计准则制定方法的思考9业绩快报的信息含量:经验证据与政策含义9影响合并净收益的因素分析10环境成本的计算方法10租赁会计业

2、务中的两个实务问题的讨论11采矿权价值的会计核算11加速折旧法下转回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12内部投资评估增值的合并会计报表抵销问题12管理会计13国外作业成本法推行情况的调查综述13作业项目组管理法在采油成本控制中的应用13企业成本战略管理与持续性发展相关性实证研究14财务管理15内部控制理论研究新视野15中国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运作机制的研究15中小企业绩效的决定因素一项对426家企业的实证研究16美国企业内部控制理论及其借鉴16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方法17上市公司家族控制与股利决策研究17基于不同股权特征的上市公司经理报酬业绩敏感性18企业的环境绩效与经济绩效18上市公司财务指标局限

3、性的分析19审计20审计意见购买:行为特征与监管策略20注册会计师职业协会问题研究评述20注册会计师行业执业环境比较研究21初释数据式审计模式21我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问题及对策研究22风险因素对我国上市公司审计收费影响的分析沪市2003年报的数据22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中的几个问题23浅谈事务所内部管理机制的建立23试论新审计风险模型的理论进步与运用24我国开展效益审计的外部环境探讨24会计教育26对我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几个问题的思考26我国会计专业本科教育改革的几点设想26中国管理会计教育现状分析27公司治理28会计管制的公司治理导向:经验与启示28公司制银行设置审计委员会的法理冲突28

4、基于财权配置视角的公司治理29公司治理结构与股利分配动机基于代理成本和利益侵占的分析29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行为与公司绩效变化的实证分析30博弈框架下的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行为及对策分析30建立以财务为核心的信息化监管系统研究31业绩评价预算与控制32国有资本预算编制和审批32知识型员工的薪酬水平与激励程度关系32国有产权、预算软约束和中国上市公司杠杆治理33部分英文杂志目录34会计师月刊2005年5月第5期,总199期(Journalofaccountancy,May2005,Volume199,Number5)34国际财务分析评论2005年第14期(InternationalReviewOfFi

5、nancialAnalysis)34会计研究月刊2005年6月第3期,总43期(JournalofAccountingResearchVol.43No.3June2005)34财务管理2005年春季(FinancialManagementSpring2005)35会计评论2005年7月(TheAccountingReviewJuly2005)35文献索引37会计基本理论公司控制权对会计盈余稳健性影响的实证研究该文主要是从公司控制权角度来研究公司治理与会计盈余稳健性的关系,认为享有公司控制权的股东会利用控制权来影响公司的会计信息,从而达到实现其自身利益的目的。在一定的理论阐述的基础上进行了实证研

6、究,并利用有关模型对相关假设进行检验做出结论。文章首先对公司控制权进行了界定,从形式上看,公司控制权属于股东大会,一个股东拥有上市公司足够多的股权时,该股东至少在法律上或形式上拥有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从实质上看,通过法律所赋予的权利以及被授权所获得的权利,董事长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控制权更强。进一步地,对我国19972001年上市公司资料进行整理得出,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呈现出以下特征: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较高,中位数及平均数均在45%左右,且该种状况并没有随着时间变化而有明显的改变,大股东董事长兼任上市公司董事长的现象比较普遍,几乎占上市公司总量的一半。稳健主义是财务会计中的一项重要惯例,要求“预

7、见所有可能的损失,但不预见任何不确定的收益”,遵循该原则会计盈余对“坏消息”的反应应该比对“好消息”的反应更加及时,而在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较高,以及大股东董事长兼任上市公司董事长的的公司,情况则恰恰相反。当大股东持股达到一定比例即可以控制上市公司时,大股东就会通过影响会计信息为其侵占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服务,具体而言,延迟公司内部不利信息的披露程度或较早披露有利信息的行为映射到会计信息稳健性方面就表现为会计盈余的稳健性差,并由此提出第一个假设:当大股东持股达到一定比例时会计盈余的稳健性较差。另一方面,董事长凭借其特殊的地位以及我国国企改制上市的特殊背景使得董事长兼任缺乏有效的监管,因而提出第

8、二个假设:上市公司董事长由母公司的董事长兼任时,好消息的发布比坏消息的发布更加及时,会计盈余的稳健性差。在具体实证分析中,作者将Basu(1997)提出的会计盈余与股票收益的反转模型进行了扩展,以19972001沪深两市所有的A股上市公司为数据来源,并剔除了特殊的样本以及可能出现错误的数据,通过回归分析说明该模型对于我国上市公司具有较高的解释力,且证实了前述两项假设,在一股独大以及董事长兼任上市公司董事长的情况下,由于实质控制权的增加导致会计信息更多的是被控制者操纵,并在控制权转化为利益的过程中,会计信息为这种转化过程服务,导致会计盈余稳健性下降。最后通过对大股东持股比例的敏感性分析得出,大股

9、东持股比例越高,上市公司会计盈余反应公司“坏消息”的及时性越差。(孙志梅整理自经济管理新管理2005年第14期,作者:曹宇李琳孙铮)构建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几点认识在国际会计趋同的今天,各国会计准则的规定,必须奠定在大致相同的概念基础上,否则概念基础不一致将给会计准则和会计国际化带来诸多障碍,因此,尽快构建和完善我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已成当务之急。本文作者在构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必要性、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基本内容及其法律地位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作者首先阐述了我国构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它是我国会计理论和实务发展的内在要求;第二,我国的会计准则存在缺陷,还

10、难以担任重任;第三,符合国际会计标准趋同的大趋势。其次,作者界定了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基本内容。文章指出我国可以借鉴国际惯例,即以财务会计目标为起点,会计基本假设为前提,包含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财务报表要素、要素的确认与计量以及财务报告的列表。但在确定每项构成要素的具体内容时,还应同时结合国情。在财务会计的目标方面,作者认为我国应该遵循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的融合;在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方面,作者认为,各国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规定有所不同,美国SFACNo.2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的规定已经有详尽,我国基本可以借鉴;在财务报表要素方面,我国目前是六大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作者提出

11、,利润要素可以借鉴美国全面收益和IASC的收益的定义,即从权益所有者之外的交易或事项产生的净资产的增加;在财务报表要素的确认与计量方面,一是确认应该包括初始确认、后续确认和终止确认,二是对于计量属性的选择,在现阶段应以历史成本为主,多种计量属性并存;在财务报表的列报方面,作者强调,应该在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对披露的问题在财务报告做出详细的规定。最后,作者阐述了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法律地位。文中指出,我国已基本形成了以会计法为主体的比较完整的会计法规体系。这个体系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等国务院发布的条例、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其中:会计法是整个会计规范体系中的

12、基本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是对会计法中有关财务会计报告的规定的具体化。针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与基本会计准则的关系,当前我国会计界有三种观点同一论、并存论、替代论。作者认为:同一论是不对的,它没有分清基本准则与概念框架的作用;并存论也不可取,这是因为概念框架不仅是提供理论的指导,而且还应当对实务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作者认为我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在整个会计系统中的地位应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技术规范,它应是制定具体会计准则的理论依据。(赵宇凌整理自财务与会计2005年第6期,作者:王建新)会计计量属性更新发展与专业评估的互动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产权转让、资产重组等经济行为频繁发生,历史成本的计量属性显示

13、出了更多的局限性,非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将成为发展趋势。借助于资产评估的理论与方法,以资产评估的结果为依据重新确定资产价值,对促进会计工作对评估结论的引用,推动会计行业与评估行业的合作有重要意义。现行成本和可变现净值具有相似的计量基础,即都基于现实基础,因而能够提供较真实、客观的关于企业财务状况等信息,增强了财务报告的可分析性及报表信息的相关性,有利于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合理分配企业资源,真实反映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反映和维护企业实际生产能力。这两种计量属性对利益相关者的决策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但在物价信息等数据资料难以完全取得和计算技术较差的情况下会使用大量的人为估计,主观随意性较大,且现行成本的取得

14、相对困难,使得其取代历史成本计量并不具有经济性,因而在实践中很少使用。公允价值真实地反映了市场或预期价值,其最理想的代表是市场价格,在缺乏公开活跃的市场时,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就是公允价值,公允价值提供的财务信息对于使用者具有高度的相关性。由于专业评估所具有的专业性、独立性和鉴证性,使得公允价值具备了更多的可操作性和可验证性,并为非历史成本计量属性提供了支持。就专业评估与会计计量对接的实践来看,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建议越来越多的企业资产使用公允价值为基础记账,FASB制定的部分会计准则中已经开始采用公允价值计价,国际会计准则也已承认重估净值可以替代历史成本。我国现行法规中对国有资产必须进行资产评估

15、的情形做出了规定,但对会计账面价值是否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必要的调整,要视资产评估的目的和其后评估报告将被如何使用而定。会计计量与专业评估对接应遵循一定的理论原则:会计计量应以评估所对应的经济行为的实现为前提,以评估结果的有效为前提,以产权的完全变动或直接将资产评估结果作为入账价值为前提,要考虑评估基准日后资产价值发生贬损和权属变更的情况。在对接过程中的制度建设方面,应加快以财务会计为目的的专业评估的准则建设,建立会计界与评估界的联机互动机制。(孙志梅整理自国有资产管理2005年第8期,作者:刘萍)保险合同会计进展、反思与启示IASB于2004年3月正式发布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4号保险合同(IFRS4)并从2005年1月起开始实施。但由于IASB正在进行保险会计第二阶段的研究工作,因而跟以前的研究一样,本文必然也只是整个动态研究过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作者首先界定了一个保险会计的分析框架:会计规范,法定会计原则与公认会计原则;会计对象,保险公司还是保险合同;会计模式,递延配比法还是资产负债法;合同种类,分类规范还是统一原则;合同要素,分拆还是整合。其次,归纳和分析了IFRS4的主旨,并进行了剖析。IFRS4对保险合同的定义是:“保险合同是指合同一方(承保人)同意补偿合同另一方(投保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