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学案诗歌思想感情之变化Word含解析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3630912 上传时间:2020-09-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学案诗歌思想感情之变化Word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河北省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学案诗歌思想感情之变化Word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河北省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学案诗歌思想感情之变化Word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河北省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学案诗歌思想感情之变化Word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河北省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学案诗歌思想感情之变化Word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学案诗歌思想感情之变化Word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学案诗歌思想感情之变化Word含解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歌思想感情之变化1.1.6.2一、知识梳理鉴赏古代诗歌时要注意,诗人在诗歌中流露的情感有时是发展变化的,而不是固定、静止的。这就要求我们从变化的角度去审视诗中景物描写和人物行为动作,及心理感受和情感字眼的不同。(一)从景物特征的变化把握情感变化诗歌都是通过描述或议论人、事、景、物来表情达意的,描述对象的特征发生变化时,可以大胆判断诗人的内心世界也在发生变化,因为景物是诗人内心的写照。景语即是情语(二)从明显的情感字眼和心理感受的不同方向,来把握情感的变化阅读诗歌的时候,重点关注诗歌中“悲愁、伤感、寂寂、忧、惆怅、喜、闲、乐、舒、畅等字眼,来判断情感转折与变化。(三)从人物动作及行为的暗示来把

2、握情感的变化诗人或诗歌的抒情主人公,往往在诗歌中现身,或独坐灯前,或登高舒啸,或窗前听雨,或月下对饮,或孤舟望月,或山径寻梅,或雪中垂钓,或对酒而歌。这些都可以帮助我们去理解和把握诗人的内心情感的方向。 二、巩固练习1、(诗歌思想感情之变化1.1.6.2,6分)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二月二日 李商隐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雨夜声。【注】此诗作于诗人只身远赴四川梓州任幕府的第三年。元亮井:陶渊明字元亮,这里用“元亮井”指代像陶渊明那样的归隐生活。亚夫营:汉文帝大将周亚夫屯兵细柳营,军纪严明;这

3、里指代作者供职的蜀中柳仲郢幕府。请结合全诗,简析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答: 2、(诗歌思想感情之变化1.1.6.2,6分)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闺怨 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诗中描写了少妇怎样的心理变化?为什么“陌头杨柳色”会勾起少妇幽怨的情怀?答: 3、(诗歌思想感情之变化1.1.6.2,6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村行 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注:这首诗是王禹偁于太宗淳化二年(991)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写的。原

4、:原野。从全诗来看,作者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答: 4、(诗歌思想感情之变化1.1.6.2,4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眼儿媚 朱淑真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概括上阕作者感情的细微变化。(3分)答: 5、(诗歌思想感情之变化1.1.6.2,6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村夜 白居易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简要概括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变化?答: 6、(诗歌思想感情之变化1.1.6.2,6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舟中夜

5、起苏轼微风萧萧吹菰蒲,开门看雨月满湖。舟人水鸟两同梦,大鱼惊窜如奔狐。夜深人物不相管,我独形影相嬉娱。暗潮生渚吊寒蚓,落月挂柳看悬蛛。此生忽忽忧患里,清境过眼能须臾。鸡鸣钟动百鸟散,船头击鼓还相呼。注:作于元丰二年(1079)由徐州调赴湖州知州途中。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过程。(4分)答: 三、跟踪检测(诗歌思想感情之变化1.1.6.2)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次韵东坡还自岭南李之仪凭陵岁月固难堪,食蘖多来味却甘。时雨才闻遍中外,卧龙相继起东南。天边鹤贺瞻仙袂,云里诗笺带海岚。重见门生应不识,雪髯霜鬓两毵毵。注写作背景:苏轼因新旧党争被发配岭南,元丰年间遇赦返京,作者在

6、他即将归来时作了此诗。李之仪:苏轼门生,与苏轼感情深厚。毵毵(snsn):毛发纷披散乱状。诗中作者的情感是如何变化的?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5分)答: 2、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韦应物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请简要概括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3分)答: 巩固练习答案:1、【答案】本诗作者的情感由乐而悲,进而由悲而怨。前两联先写欢乐春景的愉悦;颈联转折,抒发悲愁的归情;尾联又转,责“新滩不解人意”,埋怨风吹夜雨。情感变化一波三折。2、【答案】先写少妇兴致勃勃,梳妆打扮后上楼观景;转而写她看见路边的杨柳,勾起了对丈夫的离愁,心情由

7、高兴变为懊悔。因为杨柳是古人临别时的赠物,少妇看见杨柳,自然就想起与丈夫分别的情景,后悔之情也就油然而生。3、【答案】由悠然到惆怅的变化过程。前三联写作者骑马走在山路上,看到黄菊、山峰、落叶、荞麦花,听到秋声,欣赏到山村的美景,心情悠然自得。尾联写当作者看到原野上酷似家乡的大树时,则勾起了乡愁,再加上仕途受挫,所以心情一下子变得惆怅起来。4、【答案】清明前,风和日丽、花香怡人的春日美景让作者感到愉悦;清明后,云雾笼罩楼台的景色又让作者感到郁闷、惆怅。5、【答案】诗人由原先的孤独寂寞,转而到独出门后去排遣烦闷,看到了明丽景色而感到特别喜悦。【解析】第一步,找出诗中所描写的主要景物,“霜草苍苍”、

8、 “虫切切”;“月明荞麦”、“花如雪”。第二步,仔细审视这些景物所体现的特点,想景语皆情语,以景传情。你看前者冷清、愁苦;后者明亮,美好。第三步,抓住能体现人物心态的词语,如“行人绝”“独出门”等,尤其从“独出门”可以发现诗人情感上有一个转变过程。表现在首句和尾句上,尤其是“霜草苍苍”和“花如雪”,两种景象截然不同。6、【答案】诗人深夜独起,沉醉在平和静谧的境界里,不无自得之意(2分)。然而想到这么清幽的景象,过眼竟如此短促,不禁遗憾、感慨起来(2分)。最后,日出之后万象萌动,眼前那喧闹的生活景象,使诗人由感慨转为豁达(2分)。(意思对即可)跟踪检测答案:1、【答案】由悲伤转为欣喜,又由喜悦回

9、归悲伤。(2分)首联作者为东坡先生遭遇党争打击、需要独自承受生活的艰辛而悲伤;(1分)颔联、颈联为老师能够等来皇帝的赦免,重新返京而无限欣喜,自己想早日见到他,内心充满渴望;(1分)尾联作者想到时光飞逝,岁月无情,师生都已老迈,而感慨万千。(1分)【赏析】这首诗是李之仪于元丰年间因苏轼受党争之害而发配岭南归来时所写的。首联概括苏轼流放生涯中的甘苦,语似慰解而意极酸苦。“凭陵”有“逼压”之意,写苏轼在政治斗争中所遭到的凌逼以及在艰难岁月中所承受的精神压力,颇为精切。“蘗”即黄檗,落叶乔木,果实及茎内皮皆黄,可入药,味苦,古人常以黄檗比苦心。虽然物极必反,但决无苦多反而味甘之理,这两句是反话正说,犹如人愤极无泪唯有苦笑,实是以反常的甘味来表现极度的苦味。另一方面,从苏轼豁达的人生态度来看,这两句也写出了他在贬谪岭南的逆境中安之若素、甘之如饴的精神。颔联写苏轼遇赦归来的背景。宋徽宗即位,例行大赦,这时执掌军国事,打击变法派,原来被变法派流放到岭外的元祐党人纷纷迁移,相继复职。以“才闻”和“相继”对仗,可见出旧党起复之迅速,以“卧龙”为喻和“时雨”相对,赞美元祐党人的政略才能,反映出作者的政治倾向,也形象地写出了旧党得赦之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