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考历史专题测试:科技进步新生活.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43595375 上传时间:2020-08-3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9年中考历史专题测试:科技进步新生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09年中考历史专题测试:科技进步新生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09年中考历史专题测试:科技进步新生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09年中考历史专题测试:科技进步新生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09年中考历史专题测试:科技进步新生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09年中考历史专题测试:科技进步新生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9年中考历史专题测试:科技进步新生活.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9年中考历史专题测试:科技进步新生活一、单项选择题(13小题,共26分) 1、小明在互联网百度搜索“中国近代工业”词条时,会出现张謇的名字。张謇对近代工业 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是 A.提出“自强”“求富”,创办汉阳铁厂 B提出“实业救国,创办一系列企业 C.提出“救亡图存”,进行维新变法 D提出“师夷长技”,兴起洋务运动 2、下列能证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有 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提高粮食产量工厂使用新技术提高生产率 体育健儿为国争光,激发人民爱国人情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应用创造了许多财富 ABCD 3、为实现“科教兴国”战略,我国在教育领域的努力包括 颁布义务教育法,推进九年义务教育 成立“

2、希望工程” 恢复高等学校入学考试制度 设立学位制度,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 A B C D 4、下列事件发生在20世纪的是 我国第一部无声电影的拍摄 商务印书馆成立 人们见面行鞠躬、握手礼 申报在上海创刊 A B C D 5、“随着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文化领域也呈现出新旧过渡的特点”。反映的本质是 A中国近代文化有很大进步 B文化发展受社会现实的制约 C近代中国文化领域很混乱 D近代中国文化的特点是新旧交替 6、从新文化运动开始,中华文化的时代特征是 弘扬科学精神,批判封建愚昧 讴歌光明,鞭挞黑暗 激发民族精神 学习资本主义制度 A B C D 7、下列人物中属于科技救国

3、的是 詹天佑 张謇 魏源 侯德榜 A B C D 8、关于近代开展新式教育的影响,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巩固了清朝统治 B.推动了社会进步 C.培养了实用人才 D.顺应了时代潮流 9、1925年,德莱塞的小说美国的悲剧出版,震动了整个美国.它被誉为“美国最伟大的小说”。这部著作反映的主要社会现象是 A.美国殖民主义的罪恶 B.美国霸权主义的罪恶 C.美国资本主义的黑暗 D.美国严重的社会歧视 10、文艺作品也能反映现实生活,下列文艺作品中揭露法西斯分子罪行、讴歌人民反抗精神的是 A.凡高的向日葵 B.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 C.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 D.毕加索的格尔尼卡 11、下列对好莱坞的

4、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世界电影的发源地 B.世界电影的代名词 C.始终垄断电影业 D.电视的出现和普及对其造成一定的冲击 12、下列人物与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和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都有关的是 A.拿破仑 B.克伦威尔 C.华盛顿 D.林肯 13、“苹果落地”“沸水顶壶盖”这种常人司空见惯的自然想象却引发了两位科学家的思考,并促成了两项科学发现和发明。这两位科学家及其成果分别是 A达尔文进化论;爱因斯坦相对论 B毕升活字印刷术;莱特兄弟飞机 C哈格里夫斯珍妮纺纱机;爱迪生电灯泡 D牛顿万有引力;瓦特蒸汽机 二、非选择题(共34分)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社会生活是社会生产力水平

5、的反映,是社会进步程度的表现,因此中国现代史关注社会生活的演变和发展。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可以分二个阶段来掌握,一是新中国建立后到改革开放前,二是改革开放后到我们生活的今天。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有了逐步提高,人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力水平又迈上一个新台阶,从衣食住行用等方面来看,人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明显提高,生活条件有很大改善,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在社会转型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的就业制度和人们的就业观念也发生了变化,逐步建立起来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进一步促进了社会稳定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政府重视计算机

6、网络技术的应用,互联网日益深入地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越来越多的人感受了它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 (1)材料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2分) (2)随着社会发展,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将来怎样就业?(2分)在就业后,会有哪些保险?(2分)如果不能就业,会有哪些保障?(2分)你将怎样应对这一变化?(2分) (3)请列举两例说明互联网日益深入地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越来越多的人感受了它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2分) 15、融入情景,探究问题。(12分)(图略) 早期的火车头 早期电话 定军山剧照 军警为行人剪辫子 近代中国大门被资本主义列强打开。领土被割占、资

7、源被掠夺。但同时欧风美雨也把世界创造文明带到中国。 (1)据上图,指出近代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4分) (2)结合你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有什么局限?(2分) (3)近代中国,在学习西方过程中涌现了许多杰出人物,请举出科技、思想方面的两个代表。(4分)对他们的事迹,你有何体会?(2分) 16、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在过去的一百年里,人类发明了电灯、电话、电报、原子弹、电子计算机、人造卫星。1969年问世、1993年才对公众开放的因特网迅速发展。目前,全球互联网上网用户已达三亿多。计算机网络已经把世界连成了一个“地球村”。 材料二:科学技术的

8、迅猛发展,使现代人类不断实现自己的梦想。电脑和网络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人类工作和生活的质量;日益发展的克隆技术不断震撼着人类社会;航空领域的突破使人类实现了“奔月”的梦想。 材料三: 据统计,1970年1979年美国农业人口占人口总数的比例从5%下降到3%;从事创造业的人口从30%下降到了13%;从事服务和信息业的人口则15%上升到72%。 材料四: 在第一、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及世界各地的著名科学家向美流动,美国抓住这一时机采取自由开放政策,在世界各地搜罗“智囊”,进口“博士”,以补自身不足,仅二战后,美国引进人才达20多万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电灯、电话、电报是哪一次科技革命取

9、得的成就?(1分)耐用电灯泡的发明者是谁?(1分)原子弹、电子计算机、人造卫星、互联网是哪一次科技革命取得的成就?(1分) (2)材料二中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大成果是什么?(3分) (3)根据材料二,统计数字的变化说明了什么?(1分) (4)从以上三段材料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1分) (5)材料三美国的做法,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有哪些启示?(2分) 参考答案: 1、B 解析:此题属于问题式选择题,直问直答。主要考察内容标准的知识要求。 2、B 解析:属于因果型的组合选择题。“论从史出”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最基本方法和能力。 解答此题注意选项中的混淆项。 3、D 解析:问题式的组合型选择题。主要是考察

10、内容标准的知识要求。难度不大。 4、B 解析:此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主要是考察内容标准的知识要求。难度不大。解答此题要注意时间的界定是“20世纪”。 5、B 解析:此题也属于因果关系的选择题。有一定的难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文化的发展是和社会现实相联系。 6、B 解析:此题难度较大。对于一个时代特征的总结必须是在掌握相关历史现象的基础上进行的。此题单指中华文化的时代特征,虽然难度降低,但必须对这一时期的文化现象有足够的了解,也就是基础知识要熟练。 7、C 解析:难度不大。考察内容标准的知识要求。 8、A 解析:难度不大。考察内容标准的知识要求。 9、C 解析:难度不大。考察内容标准的知识要求。文学作品反映现实生活。 10、D 解析:难度不大。考察内容标准的知识要求。文学作品反映现实生活。 11、C 解析:难度不大。考察内容标准的知识要求。 12、A 解析:难度不大。考察内容标准的知识要求。 13、D 解析:此题属于连线式选择题。掌握相关知识一一对应既可。基础知识的考查。 14、 (1)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向前发展的,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2分) (2)自主选择就业。(2分)基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2分)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最低生活保障,失业保险。(2分)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适应就业变化。(2分) (3)多媒体教学;银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