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州市2017_2018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43593757 上传时间:2020-08-3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25.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泸州市2017_2018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四川省泸州市2017_2018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四川省泸州市2017_2018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四川省泸州市2017_2018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四川省泸州市2017_2018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泸州市2017_2018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泸州市2017_2018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泸州泸县第五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地理试题下图为“某平原地区土壤表层解冻起始日期的等值线图”。完成下面小题。.推测地属于.草原区 .都市区.森林区 .农耕区.图示区域可能位于.美国 .法国 .澳大利亚 .巴西【答案】 .【解析】.据图可知,土壤表层解冻起始日期地最早,说明该地温度较高,最有可能是位于都市区,故项正确。. 根据解冻的时间发生在、月份,说明该地位于北半球,故、项错误;法国位于西欧地区,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的平均气温高于,故项错误;美国北部位于温带地区,冬季气温较低,土壤结冰,春季气温回升,土壤表层开始解冻,故项正确。.与我国西部地区今后社会经济发展方向不一致的是.改善

2、生态环境,加强草原牧区建设,发展牧业.发挥三线建设形成的基础和能力,加快军工技术向民用工业的转化和扩散.大力发展水田农业和集约化的工业生产,以缓解能源、交通、运输紧张等问题.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发能源,矿产和水力资源,使其成为全国动力基地- 1 - / 7【答案】.关于荒漠化的叙述, 正确的是 ().荒漠化就是沙漠.荒漠的形成主要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我国南方丘陵山区不存在荒漠化问题.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主要是过樵、过牧和过垦【答案】【解析】荒漠化不一定是沙漠,荒漠化指的土地生产能力下降,错。荒漠的形成主要受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错。我国南方丘陵山区也存在荒漠化问题,错。我国西北地区

3、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主要是过樵、过牧和过垦,对。阳白村位于山西省五台县南部山区,盛产玉米、高粱,素有五台“根仓”之称。然而,有一段时期,阳白村却陷入了“增产不增收”的怪圈。目前该村通过种田产粮、粮食酿酒、酒糟喂牛、牛粪生虫、粉虫喂鸡、鸡粪种粮的循环农业链条实现了闭合发展。据此完成下列问题。.过去阳白村“增产不增收”的主要原因是.农产品品质低.农村劳动力少.交通运输不便.对市场适应性差.该村突破“增产不增收”怪圈的关键环节是.粮食酿酒 .酒糟喂牛.牛粪生虫.粉虫喂鸡.该村发展循环农业可以.增加可用耕地面积.加快城市化进程.带动生态旅游的发展.提高农产品的价格【答案】 .【解析】.阳白村位于我国中

4、部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农产品品质高;其所在地区相对落后,农村劳动力充足且廉价;交通运输条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粮食外运,但不是使阳白村陷人“增产不增收”怪圈的主要因素;农产品价格受市场波动影响大,该村过去一直以玉米、高粱等农作物生产为主,没有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而调整农业发展方向,极易造成“增产不增收”。.由材料可知,该村循环农业链条突破“增产不增收”怪圈的关键是对粮食进行深加工和利- 2 - / 7用,以粮食酿酒环节为切入点,以酒糟喂牛、牛粪生虫、粉虫喂鸡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从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增加了经济效益。. 阳白村发展循环农业,并没有增加耕地面积;该循环农业链条可以促进

5、该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而不是加快城市化进程;循环经济和生态农业的发展,可以进一步带动区域生态旅游的发展;农产品的价格主要由市场决定。下图位于我国沿海地区,美国某真人秀节目欲在当地进行为期三天的节目拍摄,节目拍摄第二天要求拍摄日出景观,已知当地昼长为小时,完成下列问题。.该节目组在图中哪个位置可以拍摄到日出.该日此地正午太阳高度最接近于.若节目在美国纽约(西五区)某电视台实时直播,则在哪个时段最为合理.时.时.时.时【答案】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和区时的计算。.根据材料可知,该节目组拍摄时,我国沿海地区昼长夜短,太阳直射北半球,日出东偏北方向,所以只有位于山地东部的地可以拍

6、摄到日出,其它三地因为山地的阻挡不能拍摄到日出。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根据教材可知,夏至日时北回归线的昼长为小时分,该地与北回归线纬度相差很少,昼长约小时,说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附近,可以计算出此地正午太阳高度最接近。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根据材料可知,该地昼长小时,经度在附近,地方时与北京时间基本一致,所以日出时- 3 - / 7间约为。西五区与东八区的区时相差小时,此时的纽约时间约为,只有在时直播最合理。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现在,很多家庭都使用了太阳能热水器。北京一名学生将太阳能热水器的支架改造成活动方式(如下图) ,通过调节集热板与地面的倾角 来取得更好的集热效果。下列日子中,正午时 最

7、大的一天是().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答案】.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年初,我国西气东输二线工程( 干线西起霍尔果斯南至广州) 正式开工并于年建成。下图为“西气东输二线示意图”。材料二:近几年珠江三角洲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相继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大量占用耕 地、城镇和工业过度集中、环境污染严重,产业结构层次偏低等。() 天然气从自然资源的自我再生性质来分属于资源。- 4 - / 7()图中 所在省区农业生产主要分布在“绿洲”地区,其有利的自然条件是和。该省区目前主要面临的生态问题是。()该工程建成后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积极影响有和。()针对珠江三角洲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产

8、生的问题,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有和。()除了西气东输以外,我国还有、等大型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答案】()不可再生()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土地荒漠化()解决能源紧缺的问题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加强管理与规划()西电东送南水北调【解析】整体分析:第()题考查资源的分类,第()题考查新疆的农业区位因素及生态问题,第()题考查能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第()题考查城市化问题及解决措施,第()题考查我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根据资源的分类可知,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因形成时间漫长,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图中 所在省区为新疆,农业生产主要分布在“绿洲”地区,因深居内陆,气候干

9、旱,降水少,晴天多,故其有利的自然条件是光照时间充足、昼夜温差大。新疆目前主要面临的生态问题是土地荒漠化。()西气东输工程可以缓解珠三角能源紧缺的问题,同时还能调整能源结构、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珠江三角洲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有大量占用耕地、城镇和工业过度集中、环境污染严重,产业结构层次偏低等。针对这些问题,可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加强管理与规划等。()除了西气东输以外,我国还有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大型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点睛】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满分术语思考方向- 5 - / 7对调入区环境意义改善生态环境;缓解区域能源、资源的短缺;促进资源的意义社会经

10、济意义消费结构的调整;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对调出区环境意义有利于环境保护;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的意义社会经济意义业发展;促进区域工业化和城市的发展加强了区域间的交流;有利于带动文化、经济的发展,对两区域的协调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有利于社会的繁荣和稳定.西气东输三线西段干线于年月日全线贯通,西段干线起点自霍尔果斯,终点至宁夏中卫,除局部地区会与西二线分离外,干线的长度都会与西二线并行。西三线西段干线建成后,年输气量大约为亿立方米。下图为我国西气东输一线、二线和三线线路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由图中信息可判断,西气东输一线工程的起点为盆地,“二线和三线工程西起口岸。()我国投巨资实施西气

11、东输的原因是(双选)我国东部地区水资源紧张西部资源浪费严重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地区差异大调整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分析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对我国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的影响。【答案】()塔里木盆地霍尔果斯口岸()- 6 - / 7()缓解能源紧张状况;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发展;改善大气环境质量。【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和意义。()由图中信息可判断,西气东输一线工程的起点为我国的塔里木盆,“二线和三线工程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口岸。()我国投巨资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是主要是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能源消费量大,但常规年能源短缺;西部地区,能源丰富,消费量小,因此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地区差异较大,并且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环境污染较大,因此为了调整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我国投巨资实施西气东输工程。()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能够改变东部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把天然气作为化工原料,促进东部地区化学工业的发展;减轻东部地区铁路运输的压力,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发展。点睛: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实施西气东输,有利于调配能源资源地域分布不均的状况,优化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沿线主要城市的大气质量,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西气东输工程在促进我国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及应注意的问题上有所不同,列表分析如下:西部地区东部地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