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碳齿轮热处理常见缺陷及预防措施-文档资料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43575957 上传时间:2020-08-31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8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渗碳齿轮热处理常见缺陷及预防措施-文档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渗碳齿轮热处理常见缺陷及预防措施-文档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渗碳齿轮热处理常见缺陷及预防措施-文档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渗碳齿轮热处理常见缺陷及预防措施-文档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渗碳齿轮热处理常见缺陷及预防措施-文档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渗碳齿轮热处理常见缺陷及预防措施-文档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渗碳齿轮热处理常见缺陷及预防措施-文档资料(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渗碳齿轮热处理常见缺陷及预防措施 一汽哈尔滨变速箱厂郭子玉,2,渗碳齿轮在机械工程中有着广泛应用,变速器、 减速器、后桥等许多机械中都使用渗碳齿轮。实际 使用表明,齿轮的失效多数与渗碳齿轮在热处理过 程中存在许多缺陷有关,这些缺陷严重地影响齿轮 的寿命,甚至影响整个总成装置使用。因此探讨渗 碳齿轮热处理缺陷及其预防措施,对于提高机械使 用性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3,渗碳齿轮热处理常见缺陷 1、齿轮表层过渡渗碳 2、淬火后表面硬度偏低 3、齿轮心部硬度不足 4、齿轮硬化层偏浅 5、渗碳层深度不均匀,4,1、齿轮表层过渡渗碳,渗碳齿轮由于处理不当过度渗碳后,表层将会出现块状、网状碳化物,少量

2、的粒状碳化物可以改善齿轮的耐磨和接触疲劳强度性能,若块状、网状碳化物过多将使齿轮表层的脆性增大,易于脱落,使用时齿轮塑性变形能力降低,耐冲击性减弱,齿根部弯曲疲劳性能下降,齿尖角变脆,易于崩裂,淬火后渗碳齿轮在磨削加工时易于开裂。,5,碳化物 400 4%硝酸酒精溶液侵蚀,6,原因分析,气体渗碳时,若渗碳炉内碳势过高,强渗时间过长,表层过共析(珠光体二次渗碳体)程度就越大,出现齿轮表层渗碳过度。特别对含有强碳化物形成元素Mo、W等渗碳钢,碳元素的扩散速度较慢,齿轮渗碳层表面碳浓度高,达到过共析成分的渗碳层,在冷却过程中,从奥氏体晶界处析出渗碳体形成块状、网状分布。,7,预防措施,(1)气体渗碳

3、时,为了防止表层过度渗碳,在强渗后期安排扩散阶段,合理安排强渗和扩散阶段的时间对于控制渗层的深度有很大的关系。 (2)对已经产生表层过度渗碳的齿轮,应在低碳势渗碳炉中进行扩散处理,或进行碳化物球化退火处理(获得粒状珠光体组织,为淬火做好组织准备)后再进行重新淬火。,8,2、淬火后表面硬度偏低,渗碳齿轮表面硬度偏低,将会导致齿轮耐磨性和抗疲劳性能降低,对齿面抗摩擦、磨损性能都有不利影响。,9,原因分析,(1)表面脱碳,金相检查有贫碳现象,锉刀锉试工件表面发现有软层出现,是因渗碳扩散后淬火过程中保护气氛不足所致。 (2)由于设备出现故障(如卡盘、开炉维修等),在高温阶段发生氧化,表面的碳被氧化成气

4、体烧损掉。 (3)冷却速度太低,在显微镜下观察,表层组织不是马氏体组织,而是索氏体组织。金相观察时,针状马氏体耐腐蚀明显,而索氏体较暗(易腐蚀),显微硬度计检测硬度差别大。 (4)齿轮渗碳温度、淬火温度偏高造成淬火后表面残余奥氏体量过多。 (5)齿轮材料淬透性差及淬火冷却介质的冷却能力不足。 (6)淬火后回火温度过高,并没有得到回火马氏体组织。,10,残余奥氏体6级 400 4%硝酸酒精溶液侵蚀,11,预防措施,(1)对已造成齿轮表面含碳量低的齿轮采取适当增碳处理。 (2)选择淬透性合适的材料和冷却能力适当的冷却介质,淬火冷却。 (3)预先采取措施,减少淬火后的残余奥氏体量。对含有过多残余奥氏

5、体的渗碳齿轮,进行一次650670、3以上的高温回火,使合金碳化物析出一部分,从而降低重新加热淬火时的奥氏体稳定性,促使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12,(4)齿轮渗碳冷却或重新加热淬火时应在保护气氛下进行,对已经发生氧化现象的齿轮应除掉氧化皮(不影响齿轮的热后加工尺寸),进行表层渗碳后再进行淬火。 (5)齿轮表层硬度偏低若是回火温度过高所致,应重新淬火,选择较低温度进行回火。 (6)操作者及相关人员要定期对设备进行巡检,特别在生产节拍过程中,避免由于设备原因造成工件淬火失败,没有得到马氏体组织。,13,3、齿轮心部硬度不足,渗碳齿轮心部要求具有一定的硬度。硬度偏低,齿轮材料的屈服点降低,易产生心部

6、塑性变形,使齿轮表面硬化层抗剥落性能及齿根弯曲疲劳性能降低。,14,原因分析,(1)齿轮材料淬透性差,齿轮材质差,钢材内部带状组织严重。 (2)齿轮渗碳后,直接淬火前预冷温度过低,使预冷温度和淬火温度温差小,冷却速度不足。 (3)冷却速度不够,金相组织观察,不是低碳马氏体组织,而是索氏体和马氏体的混合组织。 (4)心部存留大量未溶铁素体,由于加热温度偏低或加热时间不足(还没有完全奥氏体化就进行了淬火处理)造成。,15,未溶铁素体 400 4%硝酸酒精溶液侵蚀,16,预防措施,(1)选用淬透性好、材质好的钢材作渗碳齿轮材料。 (2)控制扩散区和预冷淬火区的温度,保证冷却速度可以满足淬火要求。 (

7、3)选用冷却性能好的冷却介质淬火,使心部获取低碳马氏体组织。 (4)选择适当的淬火温度和加热时间,使心部获得均匀的奥氏体,以便淬火后获取马氏体组织。,17,4、齿轮硬化层偏浅,渗碳齿轮表层硬度深度不够,导致表面硬化层抗剥落性能降低的同时,也导致使用寿命降低。,18,原因分析,(1)渗碳过程中,渗碳时间太短,渗碳温度偏低,渗碳层偏浅。 (2)炉内有效加热区温度分布不均匀。 (3)渗碳过程中强渗阶段及扩散阶段的碳势控制不当。 (4)装炉前齿轮未清除油污及装炉量过多,所留孔隙太小等因素。 (5)选择的齿轮钢材质及淬透性差,淬火介质冷却性能不足,而造成正常渗碳淬火后硬化层偏浅。,19,预防措施,(1)

8、合理选用淬透性适合的钢材作渗碳齿轮材料,严格控制齿轮钢质量,入厂前必须对钢材化学成分,组织等按质量标准进行验收检查。 (2)严格控制渗碳前齿轮表面质量、装炉量、炉内温度、炉内碳势气氛、强渗和扩散时间、渗碳后淬火温度、冷却介质及冷却介质的温度等。 (3)对出现渗碳不足的齿轮根据现层深编制合理返修工艺进行补碳处理。,20,5、渗碳层深度不均匀,正常情况下齿轮在渗碳的过程中,由于几何形状和曲率半径的原因齿根比其它部位要稍浅。几何因素造成渗碳层不均难以避免。但是由于其它因素造成渗层比正常情况更加不均匀,将造成齿轮不同部位性能不连续,薄弱区域首先破坏,继而整个齿轮损坏,严重影响齿轮寿命。,21,原因分析

9、,(1)气体渗碳时,炉内温度不均匀,碳势不均,炉内气氛循环不佳。 (2)装炉前齿轮清洗不干净,齿轮表面存留油污、碳黑等杂质,脱脂温度不合理。渗碳时在齿面结焦。 (3)装炉量过大,装炉方式不合理,工件相互接触、碰撞。 (4)在不需要渗碳的部位,防渗剂刷涂不均匀、不合理,都可能造成渗碳层深度不均匀。,22,预防措施,(1)渗碳时,要注意炉内气氛充分循环,炉内各部分温度要均匀,各区风扇要按照相关规定定期检查。另外要选择合理的炉内前后压力比。 (2)做好热处理渗碳前的准备工作,清除齿面油污,碳黑等物质。实践证明清洗后,脱脂温度选用400-500对于清除齿轮表面物质效果较理想。 (3)合理设计工装夹具,装炉量不宜过多,装炉方式合理。 (4)需要防渗的工件,防渗剂刷涂要均匀。 (5)渗碳炉密封性能要好,定期检修渗碳炉。,23,谢 谢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