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政治学习材料.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43557229 上传时间:2020-08-3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师政治学习材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教师政治学习材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学教师政治学习材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学教师政治学习材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学教师政治学习材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教师政治学习材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师政治学习材料.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班主任工作应注意的18个细节-有人说,细节决定命运,细节决定成败。对班主任来说,细节决定班级管理的质量和效果。下面列举的是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些细节,处理好这些细节,有助于降低班级管理的难度,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 1、不要用敲打讲桌的方式平息教室内的喧闹声或提醒学生集中精神。因为硬邦邦的敲打声冷酷、刺耳,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 2、不要因一点小事就生气地离开教室。你的离开会令个别学生幸灾乐祸,却使大部分学生感到冤屈。你的责任是教育学生,是规范学生行为,而不是丢下学生不管。 3、不要用大声吼叫的方式批评学生。吼叫不仅不能增强批评的力度和效果,反而会让学生感到你的无奈、无能。让学生服气的不是大嗓门,而是

2、大胸怀、大气度,是透彻感人的说理和亲切平和的人文关怀。 4、不要在公开场合点名批评甚至羞辱学生。这样会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会让学生在同学中被孤立,甚至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问题。 5、不要在学生犯错误时动不动就通知家长。一旦将学生所犯的错误告知家长,学生的心理底线往往就被冲破了。一般来说,通知家长的频率越高,教育的效果越差。 6、不要在批评学生时翻旧账。成长中的学生犯错误在所难免。如果你的“账本”上老是记着他们的缺点和错误,并且时不时地翻出来,会极大地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感觉自己一无是处,从而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 7、不要用过激的言辞夸大学生的缺点和错误。过分夸大学生的缺点和错误,会让学生

3、把握不准自己行为的尺度和标准,不能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和自我矫正意识。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批评才最有说服力。 8、不要在饮酒后批评学生。酒精的作用会让你情绪冲动,说过头话,做过头事。 9、不要从窗外或后门窥视学生。这会让学生产生隐私被揭穿、人格被侵犯的感觉,从而失去对你的信任,甚至对你产生厌恶心理。 10、不要在甲学生面前大谈乙学生的不是。因为甲学生极可能很快就把你的话传给乙学生,甚至在班里散布,这既会对乙学生造成伤害,又会使乙学生对你产生抵触甚至反感情绪。 11、不要用轻蔑的言辞或表情对待学生。老师是学生的精神依靠,老师的态度对学生来说就是一把标尺。轻蔑不仅会伤害学生的感情,而且会使学生产生被

4、抛弃的感觉。 12、不要把学习成绩作为评判学生的唯一标准。不能单凭学习成绩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因为学生的发展是多方面的,影响学生成绩的因素也多种多样,不恰当地分等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抑制学生的发展。 13、不要在批评学生时涉及学生的生理缺陷或家庭背景。尊重是教育的前提,也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 14、不要把不良情绪带到课堂。更不要因工作或生活上不顺心而把怨气迁怒到学生身上。学生不是你的出气筒,而是需要你关心、爱护的对象。 15、不要在学生面前指责甚至诋毁其他教师。你的不当言论不仅会损毁其他教师的形象,也会损毁你自身的形象,还会对学生产生极为不良的影响。 16、不要在与学生谈话时目光游

5、移、心不在焉。这样做会让学生产生“老师并不在意我”“老师不尊重我”的失落感、自卑感。 17、不要忽视学生的任何闪光点。学生有进步或有优秀表现时,要及时予以表扬鼓励。在学生心目中,来自老师的表扬是自我价值的最佳体现。 18、不要迁就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的小过错。因为品质的培养比学习成绩的提高更重要。成绩好的学生本来就有一种优越感,老师的迁就不仅不利于培养其良好习惯,还容易助长他们的一些不良习气。 以上这些细节仅仅是班主任工作中很小的一部分,大量的细节还需在具体工作中细心观察,耐心捕捉,认真对待。只要班主任心中有学生,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就一定能够把班级工作做好。如何珍惜“岗位”近日听一位老前辈说:“

6、岗位就是站岗的位置。过去我们是叫干啥就干啥,就像哨兵一样忠于职守。现在有些人拿着岗位当儿戏、混饭吃,作践毁坏岗位,令人痛心!”由此想到对待岗位的态度问题。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是岗位;工农商学兵,个个都有职守。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岗位不仅是一种职业,更应是一种事业。没有干事业的理想、信念与精神,就难以正确对待自己的岗位。现在,有的人总觉怀才不遇、大材小用,整天瞅着那些“待遇高、福利多”的岗位眼红,心思全用在“跳槽”、“挪窝”上,此谓“轻贱岗位”。有的人觉得升迁无望,混天度日、敷衍塞责,有利益的事往前拱,有责任的事往后抽,将岗位当成“混事”,把世故看作人生,此谓“游戏岗位”。有的人把岗位当“筹码”,稍

7、不如意就“撂挑子不干”,提拔慢了一点就拿岗位“撒气”,甚至把岗位作为漠视群众的“权杖”,卧听官衙笙与歌,不闻民间疾苦声,此谓“作践岗位”。凡此种种,皆与缺乏正确的“岗位观”有关。干部的岗位是为人民服务的岗位。许多人知道岗位是自己的“饭碗”,但未必懂得这是百姓给予的。我们应当深知自己端的是百姓给予的饭碗,只有为百姓谋利益,我们才有权利吃这碗饭。“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珍惜岗位、踏实工作,“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血”,全身心地对人民“反哺”回报,才是一个共产党人对待岗位的“良心”。衣食来自于人民却以“父母官”自居,养尊处优、摆官架子,或劳民伤财、借机搜

8、刮,乃是对人民的背叛。再平凡的岗位也是干事业的“平台”。“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细数古今“风流人物”,无不从最基础最平常的岗位做起。舍弃这个“起点”,一切眼高手低、志大才疏的“抱负”、“理想”,无异镜月水花、空中楼阁。鲁迅说过:“其实,战士的日常生活,是并不全部可歌可泣的,然而又无不和可歌可泣相关联,这才是实际上的战士。”伟大孕于平凡之中,从一起步,才能无穷;尽责岗位,方可成功。人不分贵贱,职不论高低,事不计大小,只要忠诚守望为国为民的信念,在任何岗位上都能成就事业。在岗位上应当铭刻无悔人生的“轨迹”。既在其位,就该做点什么。是非功过自有人评说,但至少我们要干,才能做到问心无愧,人

9、生也方能无悔。若果无所作为,抑或为所欲为,“走一路,臭一线;任一地,臭一片”,非但不会留下什么“念想”,群众提及亦会切齿。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在岗时听到的都是好话、成绩、喜讯,那多半是恭维。离去之后,还会让人时常念叨、忆起、夸赞,才是真诚的敬意。缺乏这份清醒与自知,反而自命不凡、刚愎自用,留下的人生“轨迹”往往不但终而有悔,还会误人误事。孙中山说过:“要做大事,不要做大官。”岗位的价值在于“做事”,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不必抱怨生活,也尽可不去埋怨社会。珍惜岗位,淡泊名利,才是一种明智的人生追求。教师 怎样批评学生一、怎样对待学生的不足与失误?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心平气和地直面学生的不

10、足和失误,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教育方法,帮其改正错误,促其不断进步。 1暗示:对课堂上轻微违纪的学生,可以目代言,使用体态语言,给其警告,以保护其自尊心,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 2引导:指出学生错误在哪里?为什么错了?什么才是正确的?耐心加以引导,不可粗暴训斥。 3谈心:多找学生谈心,肯定其优点,找出其不足,鼓励他们迎头赶上。 4说理:教育学生时,要力戒态度粗暴生硬,挖苦讽刺,更不能使用过激语言或体罚学生,而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5自纠:对自己的错误,应及时纠正。尤其是学生当面提出时,更应如此,不得回避,并要感谢学生。要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敢对学生说不知道、我错了。二、选择批

11、评的方法1、对于有惰性、依赖心的学生,宜用触动式批评法。即批评时措词较尖锐,语调较激烈;但绝不能讽刺挖苦、肆意辱骂。 2、对于自尊心较强的学生,宜用渐进式批评法。即批评时对错误不和盘托出,而是逐步传达出批评信息,使对方逐步适应,逐步接受,这种方式不至于一下子谈崩。 3、对于盲目性大、自我觉悟性差,但易于感化的学生,宜用参照式批评法。即借助他人的经验教训,运用对比的方式烘托出批评的内容,使被批评者感受到客观上的某种压力,促其自我反省。 4、对于脾气暴躁、性格倔犟、容易激动的学生,宜用商讨式批评法。即以商讨的方式,平心静气地使其在一种友好的气氛中自然接受批评意见。 5、对于善于思考、性格内向、各方

12、面比较成熟的学生宜用发问式批评法。即将批评的信息,以提问的方式传递他们,学生自然就会意识到,并加以注意 用教育的理想实现理想的教育教育是一项具有生命意义的事业,是为人的全面和谐发展、自由充分发展奠基的社会实践活动。“理想的教育”需要回答“办什么样的教育,怎样办教育;办什么样的学校,怎样办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理想的教育”是始终关注人的发展的教育人的发展有现实发展,也有长远发展乃至终身发展。教育不仅要重视学生当下的发展,而且更要重视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个基础概括地讲就是对社会、对自己负责的态度终身学习的愿望,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本领终身学习的能力。人的发展是

13、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这里的人不仅指学生,而且指教师。当然,学校的最大群体是学生,办学校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人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目的。人是教育实践活动各个因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我的目标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人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学校教育具体到每一个学生,其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其发展路径又是各不相同的。只有适合每一个学生充分自由发展的教育才是真正公平的、优质的教育。在高中阶段,只有注重引导学生开始进行人生设计,才能把学生对学习探究的直接兴趣转化为远大的人生志向;只有引导学生把远大的人生志向落实到具体的学习实践之中,才有可能使他们成为未来社会各行

14、各业的创新型拔尖人才。因此,学校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自主创新学习,多元优质发展”的条件,让他们去实现缤纷的人生梦想。“理想的教育”是遵循教育规律的教育良好的品德,是学生成人成才的首要条件。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了一套独创的“内化教育法”,就是在认可学生个体育德的内在需求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符合品德发展规律的,能调动学生内驱力的一系列措施,使得学生不断向自我育德的方向发展。“内化教育法”实现了一系列的创新。一是否定过去品德教育“目中无人”的现象,突出了德育要“育德”的目的和功能;二是肯定学生具有育德的内在需求,激活了学生自身的内驱力;三是指出这种需求带有层次性,肯定了学生的品德可以不断向更高

15、的层次发展,主张品德分层施教,因势利导,循序渐进;四是研究内化的心理机制,指出了德育应遵循“行知情意行”的品德内化的客观规律;五是强调德育和其他各育的协同及内在关系,发挥了德育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核心地位和动力作用。我提出了以“两把两重”为核心概念的课堂教学模式。“两把”就是“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方法教给学生”。在教学改革中把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确保自习课不被占用;把学生参与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确保每节课学生活动思考的时间;把学生个性发展的时间还给学生,确保每周各类兴趣选修课和社团活动的时间;把学生休息锻炼的时间还给学生,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把方法教给学生”,就是始终把学习方法指导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提倡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各类学习方法的指导。“两重”就是“重视学生学习动力的激活,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重视学生学习动力的激活”,就是从学生学习的直接兴趣出发,培养学生学习的间接兴趣,重视激活学生学习的责任感和成功感;“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就是要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提倡学校的课堂教学要进行“五个”转变,即变重班级学习组织形式为重小组学习组织形式;变重课后训练为重课前自学;变重教师讲授为重学生交流;变重分数考核为重能力考核;变重结果评价为过程与结果并重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