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初中历史七上14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word教案15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3535548 上传时间:2020-08-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初中历史七上14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word教案15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初中历史七上14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word教案15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初中历史七上14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word教案15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教初中历史七上14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word教案15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教初中历史七上14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word教案15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初中历史七上14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word教案1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初中历史七上14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word教案1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本课教材地位分析匈奴族自战国时期兴起,历经秦汉。随着本民族的统一、强大、分裂与中原地区的关系和战变迁,两汉时期国力的变化,对匈奴政策的不断调整。“战”与“和”两种方式都促进者中华民族的融合,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往来和合作,构成历史的主流.其间变化前承汉朝的大一统与两汉经济的发展,后启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在本单元中地位重要。二、课程标准了解匈奴的兴起以及匈奴和两汉的关系,正确认识我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的条件。昭君出塞的背景和意义,匈奴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

2、师生互动,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培养分析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过程和方法:师生互动,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培养分析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有一个初步认识。同时认识到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贡献以及民族友好是我们国家发展的主流。四、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昭君出塞。难点:正确理解当时民族关系。五、 教学流程(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播放董文华的歌曲长城长.教师:长城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但是我们今天看到的长城实际上是明长城。比明长城更久远的是秦长城,它和明长城有着明显的区别。展示

3、: 教师:秦长城是哪位皇帝修筑的?学生:秦始皇。教师:他修建长城的目的是什么?学生:抵御匈奴的侵略。教师:匈奴是怎样的民族?到西汉王朝时与匈奴之间的关系又会怎样?今天就让我们共同穿越历史回到汉朝,去了解一下两个民族的恩恩怨怨吧!第14课匈奴的兴起与汉朝的和战(板书)(二) 教师引领合作探究第一篇章:帝国的崛起教师:请同学们阅读“冒顿统一蒙古草原”的大小文字,圈点标划重要知识点。时间3分钟并完成表格。展示:匈奴帝国的兴起生活地区蒙古草原生活方式游牧,逐水草而迁徙统一首领冒顿单于统一时间秦汉之际(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自学,让学生对匈奴的生活、发展、壮大有细致的了解,锻炼学生的阅读和自学能力,同时也

4、能在自学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说明:在填写“冒顿单于”时老师应及时订正学生的读音冒顿(m d)单于(chn y)并让学生熟记)教师:冒顿单于为什么能统一蒙古草原?学生:冒顿励精图治,严格治军。教师:为什么说冒顿单于能严格治军呢?下面让我们来看一段我们班同学表演的历史小品。展示:学生演小品:(一名学生饰演冒顿单于,4名学生饰演匈奴士兵)冒顿单于:(面向士兵训话)士兵们,我们匈奴族是个伟大的民族,我们要开疆扩土,你们愿意追随我吗?士兵:(全体大声齐答)誓死追随单于。冒顿单于:那好,追随我就要绝对的服从我的命令,你们能做到吗?士兵:(全体大声齐答)能!冒顿单于:那好,我的箭射

5、向哪里你们就得射向哪里。看,快射天上的雄鹰!(做出拉弓射箭的架势)士兵:全体都随单于射箭射雄鹰。冒顿单于:快射野兔!士兵:全体都随单于射向野兔冒顿单于:很好!下面快随我射我的战马!士兵甲说:报告单于,那可是你心爱的战马,随你出生入死救过你的命呀!冒顿单于:少说废话,快射!(士兵甲没有射,其他士兵都射向了战马)冒顿单于:你既然不听我的,拉出去斩了。(其他士兵把士兵甲押下去砍了头。然后士兵站成一排)士兵:(高呼)誓死追随单于,誓死追随单于。(设计意图:通过小品演绎更能让学生真实的感受到冒顿单于的治军严格,同时也可以达到活跃课堂气氛的效果,还可以把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起来。)教师:统一对于对匈奴的发展

6、有什么影响?学生:使匈奴的生产迅速发展,畜牧业兴旺发达,冶铁业发展起来。在汉族的影响下学会农耕,实力不断壮大,进入鼎盛时期。展示:满山成群牛羊 广泛使用铁农具教师:进入鼎盛时期的匈奴,自持拥有强大的骑兵,经常南下掳掠西汉王朝的北部边疆,战争因此时常爆发。展示:第二幕:战争与和平教师:面对匈奴族的频繁掳掠,刚刚建立的西汉王朝的统治者当然不会置之不理,尤其是汉高祖刘邦刚刚打败强大的项羽建立了西汉王朝,自以为天下无敌,轻率的做出了出兵匈奴的决策,结果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白登之围”的故事。哪位同学能给大家讲一讲该故事的大体经过?展示:学生:讲故事(略)教师:白登之围使刘邦认识到了西汉与匈奴实力上的差距

7、,回长安后立刻采取了“和亲”的政策。教师:什么是“和亲”?学生:和亲就是以皇室公主嫁给匈奴单于,同时还每年赠以大量财礼来维持和平的关系。教师:为什么要实行“和亲”的政策?学生:匈奴强大,汉朝较弱,为了避免匈奴来进攻汉朝所以只好采取和亲的政策。教师:和亲政策杜绝匈奴侵扰西汉边疆了吗?教师:没有杜绝,匈奴仍然经常南下侵扰我国的边疆。教师:可是,西汉初年有很多“汉室公主”走上了和亲的不归路。下面我们来看一则材料:展示:汉高祖刘邦准备把亲生女儿鲁元公主嫁给匈奴冒顿单于因吕后坚执不允,只好又找了一位宗室的千金替代。汉高祖刘邦去世以后,太子刘惠年幼,吕后执掌朝政。汉朝又将一位宗室女封为公主嫁给匈奴单于。汉

8、文帝时,匈奴冒顿单于死,其子继位,汉文帝又选派一位皇族的女儿冒充公主嫁给匈奴单于。教师:通过以上的材料,我们可以看出这种和亲是心甘情愿的吗?学生:不是,是被迫的。教师:所以说,这种和亲是一种“屈辱和亲”,根本原因就是西汉实力太弱,不得已而为之。教师:到了汉武帝时期随着国力的增长,汉朝该怎样和匈奴相处呢?展示:(设计说明:利用多媒体动画的形式给学生展示出卫青和霍去病北击匈奴夺去了“河套地区”和“河西走廊”,老师简单叙述。)漠北战役时间公元前119年将领卫青和霍去病结果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教师:漠北战役使得匈奴大伤元气,匈奴失去了与西汉抗衡的实力。展示: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

9、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女无颜色。史记匈奴传教师:对匈奴的战争大获全胜,霍去病和卫青可谓功不可没,汉武帝喜上眉梢的称赞霍去病:“初生之犊不畏虎,你年纪轻轻的,打起仗来就这样勇敢,你一往无前,勇冠三军,就封你为冠军侯吧!”从此以后,我们后人就把“冠军”沿用了下来,去表扬奖励第一名的获得者,尤其是在体育界。这就是“冠军”的来历。那么,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关于卫青和霍去病的故事?学生:学生讲故事(略)。(设计说明:学生若讲的不全,老师要引导学生讲一讲卫青和霍去病的关系,以及霍去病英年早逝后汉武帝把他厚葬在自己的皇陵旁,为表彰他的功勋还特意将霍去病的墓修成祁连山的形状等等)教师:汉初打不过匈奴,而汉武

10、帝时期为什么能取胜呢?学生: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汉武帝组织了强大的骑兵部队有军事天才卫青和霍去病的指挥。教师: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组内讨论一下,如何从正反两个方面评价汉武帝所进行的北击匈奴的战争?学生:汉武帝时对匈奴的战争保护了中原地区农业生产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护了中原地区先进的文明,值得肯定学生:漠北战役也使汉朝几十年的积蓄消耗殆尽,给汉匈两族人民都带来了灾难。教师:结合前面课所学,下面我们来全面的总结一下汉武帝时期的大一统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政治上-实行削弱诸侯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学生:经济上-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学生: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学生:军事上-大力

11、反击匈奴。教师: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不愧为一代枭雄,他所进行的消除匈奴威胁的战争在他的功劳簿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有诗为证: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这首诗歌还有下两句: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这两句诗什么意思呢?下面请看“昭君出塞”并完成表格:展示:时间公元前1世纪中期匈奴单于呼韩邪单于西汉皇帝汉元帝教师:这次和亲还是被迫的“屈辱和亲”吗?学生:不是。这是匈奴为了和西汉王朝加强联系主动向西汉提出的和亲所以这是一场“友好和亲”。教师:所以从此以后,汉匈两族放下战争开始友好和平的相处。展示:汉与匈奴合为一家,世世毋得相诈相攻。汉书教师:哪位同学还能为我们讲一讲关于王昭君的故事?学生:她是

12、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学生:她原本是宫女,因不肯送礼贿赂从得罪了宫廷画师,所以她的画像被画师画的丑了,因此没有得到皇帝的宠幸,后来主动请缨和亲,临行前汉元帝才真正的看到了王昭君的真面目,简直倾国倾城,一怒之下杀掉了这位欺君画师。据说她的美貌可用沉鱼落雁来形容。教师:听完昭君出塞的故事,再看看下面两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展示:材料一:昭君出塞以后,“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 汉书材料二:汉武雄图载史篇,征城万里通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翦伯赞学生:昭君和亲,促进了汉族和匈奴族的友好相处,推动了汉匈的经济文化交流。教师:所以正是昭君出塞的这个作用,使得我们

13、后人对她充满了赞美之情。因此在她死后,在她的墓碑上刻下了一首诗对她做出了最高评价。展示:一身归朔漠,数代靖兵戎;若以功名论,几与卫霍同。教师:接下来我们梳理一下西汉与匈奴的关系展示:(在老师的引导下师生完成表格)时期关系原因结果汉初和亲匈奴强大西汉较弱匈奴仍然南侵汉武帝时期大反击西汉达到鼎盛匈奴打败开始西迁但汉匈两败俱伤汉元帝时期和亲西汉强大匈奴较弱安定繁荣教师:通过表格的比较,我们不难发现,是什么在决定着两个民族之间的关系?学生:综合国力。教师:今天我们的56个民族中还有匈奴族吗?他们强大的帝国是怎样消失的呢?第三幕:帝国的消失教师:东汉初年,匈奴发生了分裂,一部分匈奴往南迁徙,向中原靠近,

14、不断地学习汉族文化和汉族通婚,逐渐的融入到了汉族当中,被同化了。另一部分往西迁徙,占据了西域,还继续威胁着我国西北边疆。展示:教师:为彻底解除北匈奴对我国西域的威胁,东汉政府派出了大将窦固和窦宪先后出击,这场战争使得北匈奴大败,其势力不断衰弱。后继续西迁足迹远至欧洲,在那里建立了盛极一时强大的帝国,但最后与欧洲民族融合,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展示:教师:匈奴族对我国历史的发展有哪些突出的贡献呢?学生:匈奴族用勤劳的双手,开发了祖国的北疆;学生:第一次实现了蒙古草原的统一,为以后全国性的统一创造了条件。教师:随着汉匈关系的不断密切,匈奴人培育的骡子这种奇畜逐渐传入中原,成为北方地区的重要畜力。还有

15、匈奴的乐器、歌舞传入中原地区,深受汉族的喜爱,丰富了中原的音乐。教师:虽然匈奴族已经消失了,但是他们所做的贡献这是任何人都不能抹杀的,他为我们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也做出过突出的贡献。历史不能假设,但我们幻想一下,假如汉匈友好相处,我相信匈奴族会给我们后人留下更多的宝贵“财富”。所以我们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只有团结起来共同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我们才能创造更大的进步,最后在一曲爱我中华的美妙歌声中结束本课,同时也祝愿我们56个民族兄弟姐妹更加团结。展示:播放音频爱我中华(三)课堂小结,提炼升华:冒顿统一北边疆,迫使汉初和亲忙。大将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震四方。汉匈和同为一家,昭君出塞美名扬。六、 课堂检测测验题目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