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8编号材料力学复习总结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143533875 上传时间:2020-08-31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300.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48编号材料力学复习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48编号材料力学复习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48编号材料力学复习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48编号材料力学复习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48编号材料力学复习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48编号材料力学复习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48编号材料力学复习总结(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材料力学的任务:材料力学的任务: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应力应力 单位面积上的内力。 平均应力 (1.1) A F pm 全应力全应力 (1.2) dA dF A F pp A m A 00 limlim 正应力正应力 垂直于截面的应力分量,用符号表示。 切应力切应力 相切于截面的应力分量,用符号表示。 应力的量纲: GPaMPa)m/N(Pa 2 、国际单位制: 22 cm/kgfm/kgf、工程单位制: 线应变线应变 单位长度上的变形量,无量纲,其物理意义是构件上一点沿某一方向变形量的大小。 外力偶矩 传动轴所受的外力偶矩通常不是直接给出,而是根据轴的转速 n 与传递的功率 P 来计算。

2、 当功率 P 单位为千瓦(kW) ,转速为 n(r/min)时,外力偶矩为 m).(N9549 e n P M 当功率 P 单位为马力(PS) ,转速为 n(r/min)时,外力偶矩为 m).(N7024 e n P M 拉(压)杆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拉压杆件横截面上只有正应力,且为平均分布,其计算公式为 (3-1) N F A 式中为该横截面的轴力,A 为横截面面积。 N F 正负号规定正负号规定 拉应力为正,压应力为负拉应力为正,压应力为负。 公式(3-1)的适用条件: (1)杆端外力的合力作用线与杆轴线重合,即只适于轴向拉(压)杆件; (2)适用于离杆件受力区域稍远处的横截面; (3)杆件

3、上有孔洞或凹槽时,该处将产生局部应力集中现象,横截面上应力分布很不均匀; (4)截面连续变化的直杆,杆件两侧棱边的夹角时 0 20 拉压杆件任意斜截面(a 图)上的应力为平均分布,其计算公式为 全应力 (3-2)cosp 正应力 (3-3) 2 cos 切应力 (3-4) 1 sin2 2 式中为横截面上的应力。 正负号规定: 由横截面外法线转至斜截面的外法线,逆时针转向为正,反之为负。 拉应力为正,压应力为负。 对脱离体内一点产生顺时针力矩的为正,反之为负。 图1.2 两点结论: (1)当时,即横截面上,达到最大值,即。当=时,即纵截面上,=0。 0 0 max 0 90 0 90 (2)当

4、时,即与杆轴成的斜截面上,达到最大值,即 0 45 0 45 max () 2 12 拉(压)杆的应变和胡克定律 (1)变形及应变 杆件受到轴向拉力时,轴向伸长,横向缩短;受到轴向压力时,轴向缩短,横向伸长。如图 3-2。 图 3-2 轴向变形 轴向线应变 横向变形 1 lll l l 1 bbb 横向线应变 正负号规定 伸长为正,缩短为负。 b b (2)胡克定律 当应力不超过材料的比例极限时,应力与应变成正比。即 (3-5)E 或用轴力及杆件的变形量表示为 (3-6) N F l l EA 式中 EA 称为杆件的抗拉(压)刚度,是表征杆件抵抗拉压弹性变形能力的量。 公式(3-6)的适用条件

5、: (a)材料在线弹性范围内工作,即; p (b)在计算时,l 长度内其 N、E、A 均应为常量。如杆件上各段不同,则应分段计算,求其代数和得总变形。即l (3-7) 1 n i i i ii N l l E A (3)泊松比 当应力不超过材料的比例极限时,横向应变与轴向应变之比的绝对值。即 (3-8) 表 1-1 低碳钢拉伸过程的四个阶段 阶 段图 1-5 中线段 特征点说 明 弹性阶段oab 比例极限 p 弹性极限 e 为应力与应变成正比的最高应力 p 为不产生残余变形的最高应力 e 屈服阶段bc 屈服极限 s 为应力变化不大而变形显著增加时的最低 s 应力 强化阶段ce 抗拉强度 b 为

6、材料在断裂前所能承受的最大名义应力 b 局部形变阶段ef产生颈缩现象到试件断裂 表 1-2 主要性能指标 性能性能指标说明 弹性性能弹性模量 E 当 p E 时, 屈服极限 s 材料出现显著的塑性变形强度性能 抗拉强度 b 材料的最大承载能力 延伸率 1 100% ll l 材料拉断时的塑性变形程度塑性性能 截面收缩率 1 100% AA A 材料的塑性变形程度 强度计算 许用应力 材料正常工作容许采用的最高应力,由极限应力除以安全系数求得。 塑性材料 = ; 脆性材料 = s s n b b n 其中称为安全系数,且大于 1。, sb n n 强度条件:构件工作时的最大工作应力不得超过材料的

7、许用应力。 对轴向拉伸(压缩)杆件 (3-9) N A 按式(1-4)可进行强度校核、截面设计、确定许克载荷等三类强度计算。 2.1 切应力互等定理 受力构件内任意一点两个相互垂直面上,切应力总是成对产生,它们的大小相等,方向同时垂直指向或者背离两截面交 线,且与截面上存在正应力与否无关。 2.2 纯剪切 单元体各侧面上只有切应力而无正应力的受力状态,称为纯剪切应力状态。 2.3 切应变 切应力作用下,单元体两相互垂直边的直角改变量称为切应变或切应变,用表示。 2.4 剪切胡克定律 在材料的比例极限范围内,切应力与切应变成正比,即 (3-10) G 式中 G 为材料的切变模量,为材料的又一弹性

8、常数(另两个弹性常数为弹性模量 E 及泊松比),其数值由实验决定。 对各向同性材料,E、 、G 有下列关系 (3-11) 2(1) E G 2.5.2 切应力计算公式 横截面上某一点切应力大小为 (3-12) p p T I 式中为该截面对圆心的极惯性矩,为欲求的点至圆心的距离。 p I 圆截面周边上的切应力为 (3-13) max t T W 式中称为扭转截面系数,R 为圆截面半径。 p t I W R 2.5.3 切应力公式讨论 (1)切应力公式(3-12)和式(3-13)适用于材料在线弹性范围内、小变形时的等圆截面直杆;对小锥度圆截面直杆 以及阶梯形圆轴亦可近似应用,其误差在工程允许范围

9、内。 (2)极惯性矩和扭转截面系数是截面几何特征量,计算公式见表 3-3。在面积不变情况下,材料离散程度高,其 p I t W 值愈大;反映出轴抵抗扭转破坏和变形的能力愈强。因此,设计空心轴比实心轴更为合理。 表 3-3 4 32 p d I 实心圆 (外径为 d) 3 16 t d W 4 4 (1) 32 p D Ia 空心圆 (外径为 D, 内径为 d) 4 4 (1) 16 t D Wa d a D 2.5.4 强度条件 圆轴扭转时,全轴中最大切应力不得超过材料允许极限值,否则将发生破坏。因此,强度条件为 max max t T W (3-14) 对等圆截面直杆 (3-15)式中为材料

10、的许用切应力。 max max t T W 3.1.1 中性层的曲率与弯矩的关系 (3-16) 1 z M EI 式中,是变形后梁轴线的曲率半径;E 是材料的弹性模量;是横截面对中性轴 Z 轴的惯性矩。 E I 3.1.2 横截面上各点弯曲正应力计算公式 (3-17) Z M y I 式中,M 是横截面上的弯矩;的意义同上;y 是欲求正应力的点到中性轴的距离 Z I 最大正应力出现在距中性轴最远点处 (3-18) maxmax maxmax zz MM y IW 式中,称为抗弯截面系数。对于的矩形截面,;对于直径为 D 的圆形截面,;对于 max z z I W y h b 2 1 6 z W

11、bh 3 32 z WD 内外径之比为的环形截面,。 d a D 34 (1) 32 z WDa 若中性轴是横截面的对称轴,则最大拉应力与最大压应力数值相等,若不是对称轴,则最大拉应力与最大压应力数值不相等。 3.2 梁的正应力强度条件 梁的最大工作应力不得超过材料的容许应力,其表达式为 (3-19) max max z M W 对于由拉、压强度不等的材料制成的上下不对称截面梁(如 T 字形截面、上下不等边的工字形截面等) ,其强度条件应 表达为 (3-20a) max max1lt z M y I (3-20b) max max2yc z M y I 式中,分别是材料的容许拉应力和容许压应力

12、;分别是最大拉应力点和最大压应力点距中性轴的距离。 , tc 12 ,y y 3.3 梁的切应力 (3-21) z z QS I b 式中,Q 是横截面上的剪力 ;是距中性轴为 y 的横线与外边界所围面积对中性轴的静矩 ;是整个横截面对中性轴的惯性 z S z I 矩;b 是距中性轴为 y 处的横截面宽度。 3.3.1 矩形截面梁 切应力方向与剪力平行,大小沿截面宽度不变,沿高度呈抛物线分布。 切应力计算公式 (3-22) 2 2 3 6 4 Qh y bh 最大切应力发生在中性轴各点处,。 max 3 2 Q A 3.3.2 工字形截面梁 切应力主要发生在腹板部分,其合力占总剪力的 9597

13、%,因此截面上的剪力主要由腹板部分来承担。 切应力沿腹板高度的分布亦为二次曲线。计算公式为 (3-23) 2 222 824 z QBb h Hhy I b 近似计算腹板上的最大切应力: d 为腹板宽度 h1为上下两翼缘内侧距 dh Fs 1 max 3.3.3 圆形截面梁 横截面上同一高度各点的切应力汇交于一点,其竖直分量沿截面宽度相等,沿高度呈抛物线变化。 最大切应力发生在中性轴上,其大小为 (3-25) 2 max4 2 4 83 3 64 z z dd Q QSQ dI bA d 圆环形截面上的切应力分布与圆截面类似。 3.4 切应力强度条件 梁的最大工作切应力不得超过材料的许用切应力

14、,即 (3-26) maxmax max z z QS I b 式中,是梁上的最大切应力值;是中性轴一侧面积对中性轴的静矩;是横截面对中性轴的惯性矩;b 是 max Q maxz S z I max 处截面的宽度。对于等宽度截面,发生在中性轴上,对于宽度变化的截面,不一定发生在中性轴上。 max max 4.2 剪切的实用计算 名义切应力:假设切应力沿剪切面是均匀分布的 ,则名义切应力为 (3-27) A Q 剪切强度条件:剪切面上的工作切应力不得超过材料的 许用切应力,即 (3-28) A Q 5.2 挤压的实用计算 名义挤压应力 假设挤压应力在名义挤压面上是均匀分布的,则 (3-29) b

15、s bsbs bs P A 式中,表示有效挤压面积,即挤压面面积在垂直于挤压力作用线平面上的投影。当挤压面为平面时为接触面面积, bs A 当挤压面为曲面时为设计承压接触面面积在挤压力垂直面上的 投影面积。 挤压强度条件挤压面上的工作挤压应力不得超过材料的许用挤压应力 (3-30) bs bs bs A P 1, 变形计算变形计算 圆轴扭转时,任意两个横截面绕轴线相对转动而产生相对扭转角。相距为 l 的两个横截面的相对扭转角为 (rad) (4.4)dx GI T l P 0 若等截面圆轴两截面之间的扭矩为常数,则上式化为 (rad) (4.5) P GI Tl 图 4.2 式中 P GI称为圆轴的抗扭刚度。显然,的正负号与扭矩正负号相同。 公式(4.4)的适用条件: (1)材料在线弹性范围内的等截面圆轴,即; P (2)在长度 l 内,T、G、均为常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