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实践知识讲解

上传人:youn****329 文档编号:143533683 上传时间:2020-08-31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5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实践知识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实践知识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实践知识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实践知识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实践知识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实践知识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实践知识讲解(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 道路的探索实践,基本内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最初探索阶段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阶段 新经济政策的阶段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对比,1、建立苏维埃政权机关 十月革命胜利以后,无产阶级着手国家机关,建立了新型的国家机关。通过民主选举产生了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开始探索建立新型民主的苏维埃政权 2、把“苏维埃”推向世界 基于社会主义革命可在“一国首先取胜”而不可能最终胜利的理论,苏维埃政权对外推行和支援世界革命的路线,并迅速在1919年3月组织成立了世界产国际 3、苏维埃政权最初的经济措施 在经济上,对国民经济进行社会改造,将银行、铁路、大工

2、业企业等没收实行国有化,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国有经济,但比较谨慎。1917年11月通过工人监督条例;根据土地法令颁布了土地社会化法令,实行土改。,(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最初探索阶段,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背景与目的 (1)背景:国内战争,政治经济形势严峻 (2)目的: 战时:集中一切人力、物力、财力,保证军事胜利。 战后:试图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阶段,苏俄内战(1919-1921),(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阶段,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 余粮征集制; 实行广泛的工业国有化; 工业管理实行集中制; 私人商业国有化,禁止市场 流通和私人自由贸易; 取消货币,经济关系实物化;

3、实行劳动义务制。,后期的群众争议的情景,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后期的群众争议的情景,(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阶段,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点和历史作用 (1)特点:用军事化的手段管理经济。 (2)历史作用: 保证了百万红军和城市人口的粮食供应; 最大限度地把仅有的一点工业资源、设备、产品集中起来,保证了战争的需要; 把全国变成一个大军营,令行禁止,整齐划一,共同对敌,战胜了资本主义国家的联合武装干涉。,苏俄国内战争时英勇作战的红军战士,4、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局限性与评价 (1)局限性: 脱离了经济政治发展水平; 脱离了农民的需求。 (2)评价: 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捍卫苏维埃政权,起了重大作用。

4、严重损害农民利益,引起新的经济政治危机。,(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阶段,战时共产主义制催化了饥荒,(三)新经济政策的阶段,1、新经济政策背景与目的 (1)背景: 国内战争后,经济严重破坏,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不满。 (2)目的: 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党代会期间-克里姆林宫外 竖立的讽刺漫画人像,(三)新经济政策的阶段,2、新经济政策的内容: 实行粮食税(最主要),承认和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允许贸易自由; 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利用租赁制和租让制等国家资本主义: 从中央集权向地方分权转化,废除平均主义强调物质利益和按劳分配原则; 领导体制中改变党和国家高度集权和行政命令的领导方法。,

5、实行粮食税粮食产量开始回升,3、新经济政策的特征和实质: (1)特征: 以市场为取向; 多种经济成份共存; 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 改革过分集权的政权体制。 (2)实质: 按照商品经济规律办事,改善工农关系和资本主义的关系;允许资本主义有一定发展,探索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小农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它标志着列宁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重大转变。,(三)新经济政策的阶段,4、新经济政策的评价: 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 找到了一条符合俄国国情的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三)新经济政策的阶段,(四)战时政策与新经济政策比较,对比: 1.对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态度:由排斥到利用; 2

6、.工业经济成分:由单一国有到多种成分并存; 3.控制经济手段:由军事和行政手段到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 4.分配方式:由配给制到工资制; 5.向过渡到社会主义途径:由直接进入到恢复经济逐步过渡;,(四)战时政策与新经济政策比较,实质:把商品经济关系 引入国民经济中,斯大林与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特征及其后果,(一)苏联模式的形成,(二)苏联模式的基本特征,1、经济模式(单一制、优先重工业、否认商品经济作用) 2、政治模式(行政权利至上、个人专权) 3、文化模式(文化专断、无限上纲、个人迷信),(三)苏联模式的功过是非,功过是非: 使俄国实现了工业化; 推动俄国经济发展; 为世界社会主义建设

7、作出了榜样; 导致社会主义政治危机; 导致社会主义经济危机; 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不良影响。,苏联解体原因及教训,解体经过:,苏联自斯大林去世后,赫鲁晓夫上台;后被勃列日涅夫赶下台。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1987年推出改革与新思维,1988年召开苏共十九大,提出“公开性”、“民主化”。1990年3月修宪,取消党的领导、建立多党制总统制。1991年8月,爆发“819”事件,叶利钦乘机夺权。苏联共产党被排挤出政治舞台。12月8日,成立独联体。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辞去总统职务。,苏联解体原因:,经济凋敝是根本原因,政治腐败是直接原因,文化离心是深层原因,社会涣散是结构原因,苏联解体的历史教训,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