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考全国文综课标Ⅰ.II、III卷综合评价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43517788 上传时间:2020-08-3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72.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高考全国文综课标Ⅰ.II、III卷综合评价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普通高考全国文综课标Ⅰ.II、III卷综合评价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普通高考全国文综课标Ⅰ.II、III卷综合评价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普通高考全国文综课标Ⅰ.II、III卷综合评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高考全国文综课标Ⅰ.II、III卷综合评价(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 年普通高考全国文综课标、卷地理试题综合评述2016年高考全国卷的地理试题,分别设置在文综课标、卷和海南单科卷中,受用省区(省、直辖市、自治区)共有26 个。其中,文综套卷有(冀、晋、豫、鲁、皖、湘、鄂、赣、闽、粤)10 省区;文综套卷有(黑、吉、辽、内蒙古、宁、陕、甘、新、青、藏、渝) 11 省区;套卷(川、滇、黔、桂)4 省区。一试题总体评述2016年高考全国文综三套卷的地理试题,具有“平和稳重有新意,联系实际接地气,分析究理重逻辑,激发潜能再延续”的特点。既体现出选拔性考试“立德树人”的宗旨,又良好地传承着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传递着现代地理生态文明, 实现了考试大纲设定的测评目标

2、。各套卷中的地理试题, 突出了地理学科的实用功能与育人价值, 注重了地理学习能力与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核,选材视野开阔,内容精当,蕴意深刻;设问视角丰富,构思精巧,指向明确;难度设置适中,切合考区实际,保持合理区分。与 2015 年相比,试题的图示信息有所减少,试题的难度有所降低。关注并渗透地理新课程确立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核心素养要素,对高中地理教学具有良好的引领作用和导向功能。二试题主要特点(一)选择题:地理视角丰富、体现时代性、重视逻辑性、追求合理区分文综三套卷的地理选择题,均依托四组材料设计11 道选择题。所用的材料主要围绕“新”、“动”、“活”选取,新现象、新

3、举措、新概念的解读分析,地理事象的动态变化过程的描述与分析;鲜活案例的灵活运用与分析及读取信息定位推理等,并注重人文、 自然与区域的结合。其“问题串”其实就是“思维链”,每道选择题的解答,既需要对材料信息的正确解读与获取、调动与运用的基本学习能力,又需要思维的灵动与符合逻辑的认知方法支持。体现出选择题多视角,重逻辑,合理区分的题型功能与特点。( 1)第套卷中的地理选择题,以“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景德镇与广东佛山陶瓷产业变化”、“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的空间规划”、“地质时期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及变化”、 “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

4、四个主题材料设计问题。阅读文字1030,读图 2 幅。( 2)第套卷中的地理选择题,“庄园经济和我国某县现代茶庄园”、“日本家电企业将组装工厂向国外转移及我国家电企业发展”、“气候变暖背景下,我国长白上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浙江东部某河下游某地同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变化”四个主题材料设计问题。阅读文字1040,读图 2 幅。( 3)第套卷中的地理选择题,“纺纱厂境外发展及总部位于杭州的K 企业在美国建纺纱厂”、 “上海市常住人口及外来常住人口出现负增长”、“某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植被破坏与恢复”、“青藏高原东部及其周边山峰的冰期”四个主题材料设计问题。阅读文字1210,读图

5、2 幅。总之, 地理选择题以文字材料或图文材料相结合的方式呈现信息;并按易、中、难设置题目难度。 问题设计与信息材料有必然联系,题干和每个选项连接起来应是完整的句子。正确选项分布均匀,随机排列。(二)必考题:主题内涵深刻、体现探究性、立足区域性、追求设问创新各套卷中地理必考题,主要围绕某一个主题与区域背景展开,区域背景“一中一外”,设问多层次,重内涵,体现探究。所选择的主题有足够的思维量,承载所赋予的分值。涉及的主题扣准区域可持续发展主题。( 1)第套卷36、37 题,分别关注与探讨了中国的“传统农业与特色产业发展”、俄罗斯“勘察加半岛生态环境考察”问题;图文结合,36 题阅读文字380,读图

6、 1 幅, 4 层设问,合计 24 分; 37 题阅读文字210,读图 1 幅, 3 层设问,合计22 分。其中, 36 题第( 2)小题采用了“完形填空”式题型,是近年来全国文综卷地理试题中首现。答案唯一,每空1分,思维含量不高,属于题型选用尝试,显然还不够成熟。( 2)第套卷36、 37 题,分别关注与探讨了法国的“罗讷河河流整治与恢复生态”、中国“大熊猫生态区保护”问题;图文结合,36 题阅读文字570,读图 1 幅, 4 层设问,合计 24 分; 37 题阅读文字245,读图 1 幅, 3 层设问,合计22 分。其中, 36 题第( 4)小题二选一的设问, 既考虑到认识问题的全面性与深

7、刻性,又兼顾了考生回应问题的选择性与差异性。体现着命题者实施的人文关怀。( 3)第套卷36、37 题,分别关注与探讨了巴西的“热带雨林地区游览观光”、中国的“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问题。图文结合,36 题阅读文字270,读图 1 幅, 3 层设问,合计 22 分; 37 题阅读文字 265,读图 1 幅, 4 层设问,合计 24 分。其中, 36 题第( 3)小题为开放性设问,是课标卷实施以来的一个“亮点”,为存有不同见解与观点的考生,提供了展示的平台。第、三套卷中的36、37 题是凸显地理学科特点与价值观的必考题,是测量考生地理学习能力与地理素养分值最高的题目。三套卷中36、37 题的共性特点

8、为:图文结合,主题区域背景中、外结合,多层次,重内涵,体现探究。既反映了地理学科认识问题视角、研究方法运用、逻辑思维区分,又体现出主题下“知地明理,透过现象看本质,树立人地协调发展观”的现实意义。总之, 2010 年高考文综三套卷中36、 37 题及海南单科卷21、22 题的设计,基于现实“生活、 生产、生态” 选材,立足(小尺度) 区域探究问题, 遵循认知分层次设问, 并且“问在当疑处,道在释理中”,每层设问(每小题)行为动词运用恰当,指向明确。与此同时,在设问方面今年也在进行创新与尝试。其中,试题内容设计与即将使用的高中地理新课标内容接近,地理核心素养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9、”“人地协调观”四大要素均有所体现。 反映出高考综合能力测试向高考核心素养测评转变的趋向。可把地理学科试题立意与主旨概括为“聚焦地理核心素养,力鉴地理学习能力”。(三)选考题:注重联系实际,体现现实性、重视基础性、力求难度趋同2016年高考全国卷中的地理选考题,均设定为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三个模块的内容,各10 分。考生在三各模块试题中任选其一作答即可。该类试题主要围绕现实性的问题设计试题。体现各选修内容的主干,联系实际案例分析问题,扣主题, 重基础,难度有所趋同。( 1)旅游地理模块试题,全国、三套文综卷,分别以“莫干山近年来的民宿旅游开发” 、“篁岭山村人家 晒秋 的旅游价值

10、” 、“浙江诸暨东北部的枫桥地区 香榧节与旅游”主题材料设计问题,注重了考查地域文化元素与现代旅游活动的结合。( 2)自然灾害与防治模块试题,全国、三套文综卷,分别以“青藏高原东南部古乡沟冰川泥石流”、“江苏省里下河地区防洪涝”、“河南省(五区)的水旱灾害”主题材料设计问题,注重考查了不同地域及不同时期的气象与地质灾害的认知与防御。( 3)环境保护模块试题,全国、三套文综卷,分别以“我国部分沿海地区引海水养虾”、 “由快递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长江刀鱼资源严重衰竭与保护”主题材料设计问题。注重考查了现实中我国不同地域及共同面对的环境问题。总之, 各卷地理选考题的难度与区分度不大,但现实意

11、义较大。各题的阅读量及思维含量依据全卷地理试题的总量来把控。三 . 对教学的启示当下,高考改革有倒逼中学课程改革之趋势。高考试题所传递与表达的信息与思想,都会对中学的学科教学产生深刻的影响。尤其在选人与育人的价值取向方面,共同肩负着地理学习能力与学科素养的提升与培育,并践行着“立德树人”的教育主旨。通过2016 年高考地理试题的评析,进一步表明,高考不仅是选拔(测试区分),也是学习(激发想象、放飞思维),更是教育(唤醒与点燃,传播文明、释放正能量)。面对趋向“素养立意”的高考,我们在实施学科教学及复习备考中更应该注重创新提质与智慧增效。1.关注顶层设计,明晰测评方向加强对高考改革与高考试题的研

12、究,领悟命题主旨与理念, 明晰测评方向, 熟知高考试题特点,按“知识、 能力与素养” 的形成与达成规律,结合考纲与学生实际,设计教学内容, 合理规划与安排教学进程和阶段性目标。开阔地理教学视野,提升地理教学境界,转变复习备考理念,丰富对高考及变化的认知,做到站位高、定位准、到位实。2.完善基础建构,提升核心素养高考地理试题的切入角度虽更具多样性,但考查的落脚点都着眼于基础主干。所以,既要按合格高中毕业生的标准和考试大纲提取知识的范围完善与建构地理知识体系, 做到融汇贯通;还要按考试大纲的能力考核目标与要求,加强知识联系与运用,完善综合能力结构,做到触类旁通。与此同时,更要积极研读新课标,精通“

13、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表现水平。3.透过现象看本质,立足区域析问题针对高考试题的题型类型与测评目标结构,将优秀的地理高考试题视为教学资源,并结合现实中鲜活的案例,引导学生关注时代发展和社会生活,丰富学生的认知视野与视角,体验新情境与分析问题的方法,既能解释过去, 又能思辨现在、预见未来。尤其是应加强对必考综合题的“题例”研究,突出地理学科的实用价值,熟知确立主题,图文结合,由表及里,透过现象看本质,立足区域析问题,领悟探究价值,明确人地关系。做到:精当、精巧、有活力,适度、适量、有实效。总之,要顺应高考的测试方向,进行复习备考;要符合认知与素养形成规律,实施教学;要切合选拔考试的测评目标,适度训练;要唤醒与激发学生潜质潜能,提升素养延展智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