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性分类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3506490 上传时间:2020-08-31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1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语词性分类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汉语词性分类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汉语词性分类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汉语词性分类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汉语词性分类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汉语词性分类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语词性分类课件(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汉语词性分类,一、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 ()名词 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例如: 指人的:鲁迅、农民、工人、作家、老师、学生 指事物的:日、马、计算机、纸张、道德、法律 表时间的:春天、明年、早晨、星期天 表处所的:马来西亚、北京、凯旋门、大庆、亚洲 表方位的:上、下、前、左、右、东、南、内、外(单纯的) 以上、以前、以东、上边、上面、东边、西边、里头、外头、中间(合成的),(二)动词 动词是表示行为、动作、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等的词。例如: 表示行为动作:走、坐、听、看、批评、宣传、保卫、学习、研究、进行、开始、停止、禁止 表示存在消失变化:存在、在、有、等于、发生、演

2、变、发展、生长、死亡、消灭 表示心理活动:爱、恨、怕、想念、打算、喜欢、希望、害伯、担心、讨厌 表示判断:是 表示可能意愿必要(助动词):能、能够、会、可以、愿、愿意、肯、敢、要、应当、应该、配、值得 表示趋向(趋向动词):上、下、进、出、回、开、过、起、来、上来、下来、进来、出来、回来、 开来、过来、起来、去、上去、下去、进去、出主、回去,开去、过去,动词的语法特点: 1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动作短暂”或“尝试”的意思,是时态的表示法。 单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A 看看看 想想想 试试试 讲讲讲 双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BAB 学习学习学习 批评批评批评 讨论讨论讨论 休息休息休息,动词

3、比较复杂,有的需要加以说明。 1“是” I. “是”用在名词前边是动词,这种“是”常常表示主语“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例如“鲁迅就是周树人”、“牛是反刍动物”、“他是个开车的”。 II. “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肯定,含有“的确”、“实在”的意思,可以看作语气副词,作状语,例如“我是懂了”、“他是勇敢”、“这样做是好”。 2“有” “有”只当动词用,不能当副词用。例如: 请问,这里有卖钢笔吗?(错) 请问,这里有钢笔卖吗?(对) 李光有在吗?(错) 李光在吗?李光在不在?(对) 李老师有教过你吗?(错) 李老师教过你吗?李老师曾经教过你吗?(对) 有受伤吗?(错) 受伤没有?(对)

4、,3能愿动词 能愿动词是指动词中能放在“不X不”(不敢不)格式里的词。助动词可以作谓语,如“这样做可以不可以”、“完全可以”。但它们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作状语,表示动作者的主观意愿和表示可能性、必要性等。 例如“我们一定要坚持原则”、“春天到了,天气应该 暖和了”。 4趋向动词 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如“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来”。还经常用在别的动词或形容词后边表示趋向。作趋向补语,如“拿 一本书”、“拿一本书”、“拿一本书”。,(三)形容词 形容词是表示人和事物的形状、性质或表示动作、行为的性质状态的词。例如: 表性质的:好、坏、伟大、勇敢、优秀、聪明、老实、鲁莽、大方、软、硬、苦、

5、甜、冷、热、坚固、平常/红、绿、 表形状的:长、短、大、小、粗、细、平坦、整齐、雪白、笔直、绿油油、血淋淋、骨碌碌、黑不溜秋 表状态的:快、慢、生动、熟练、轻松、清楚、马虎、干脆 表数量的:许多、好些、全部、全、整、多、少,形容词的语法特点: 1.大部分形容词能同程度副词组合,例如“很勇敢”、“非常整齐”、“太死板”、“最清楚”等。有一部分形容词本身带有某些程度的意义,不能再同程度副词组合。例如“雪白”、“血红”。还有加重叠词尾的形容词“黑乎乎、黑压压、黑洞洞,黑油油”以及其他形式“黑咕隆冬、黑不溜秋”也是如此。 2一部分形容词可以重叠。例如 单音节: AA式 高高高(的) 大大大(的) 红红

6、红(的) 慢慢慢(的) 双音节:AABB式 老实老老实实 整齐整整齐齐 清楚清清楚楚 大方大大方方 或A里AB式 马虎马里马虎 胡涂胡里胡涂 慌张慌里慌张 小气小里小气 重叠后一般表示程度加深。用在名词前表示程度适中,兼带有爱称的感情色彩。如“高高的个子”、“红红的脸”。,3形容词不能带宾语。“端正、纯洁、坚定、健全、壮大、活跃、严格、丰富”等是形容词又是动词,“端正态度”是使态度端正的意思,“丰富文娱生活”是使文娱生活丰富的意思。这里的“端正、丰富”是动词。“直着身子”、“红着”、“花了眼”中的“直”、“红”、“花”表示事物存在某种状态,也应看作动词。,(四)数词 数词是表示数目和次序的词。

7、表示数目多少的叫基数词。如“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亿、零”。表示次序先后的叫序数词。如“第一、第二、第三”等等。此外还有倍数、分数、概数。 倍数是由数词加量词“倍”构成,如“一倍、五倍、十倍”。分数常用固定词组表示。格式是“几分之几”。概数的表示法有两种;第一,在基数后面分别加上多、把、来、上下、左右”等,如“一百多”、“一千左右”;第二,相邻的两个基数连用,如“三四(个)”、“十七八(个)”、“五六百(个)”。此外,“三两(个)”。“三五(个)”等两个基数连用的习惯用语也表示概数。,数词的语法特点: 1.数词经常出现在量词前边,例如“一个”、“五本”、“两次”等

8、等。在现代汉语中,数词一般不直接同名词组合,文言格式或习惯用法中,数词才直接修饰名词。例如“一针一线”“一草一木”“千山万水”“三心两意”等。 2.倍数只能用于数目的增加,不能用于数目的减少。分数既可用于数目的增加,也可用于数目的减少。表达数目的增减必须拿原来的数目做基数,不能拿增减后的数目做基数。数量增减有一套习惯用语。 1. 第一、表示数量增加的: 增加(了)、增长(了)、上升(了)、提高(了)不包括底数,只指净增数。例如从十增加到五十,可以说“增加了四倍”,不能说“增加了五倍”。 增加到(为);增长到(为)、上升到(为)包括底数,指增加后的总数。例如从十增加到五十,可以说“增加到五倍”,

9、不能说“增加到四倍”。 2. 第二、表示数量减少的: 减少(了)、降低(了)、下降(了)指差额。例如从十减少到一,应该说“减少了十分之九”,不能说“减少了九倍” 减少到(为)、降低到(为)、下降到(为)指减少后的余数。例如从十减到一,以分数计算,应说“减少到十分之一”。,(五)量词 量词是表示计算单位的词。可分两类: 1名量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单位。 (1)有专用的,如: 度量衡等单位:尺、丈、升、斗、两、斤、磅、吨、分、亩、顷、刻、元、角、米 个体单位:个、位、件、本、间、把、条、根、棵、张、匹、块、片、 只、架、枝、艘、辆、幅、座、句、段、篇、章、首 集体单位:双、对、副、堆、批、群、帮,班、

10、套、串、打(d)、伙 不定单位:些、点,(2)有借用的,如: 摸(摸了摸、摸一摸) 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和外语相比,其中量词特别丰富,这就使现代汉语增加了区别同音词的功能和形象化的表达手段,如“一口剑、一枝箭”,“一线阳光”,“一小串珠子”。 近几十年来,还出现了一些复合量词,例如: 架次: 计算飞机架数次数的总和。一架飞机飞行十次叫“十架次”,五架飞机飞行两次叫“十架次”或十架飞机飞行一次也叫”十架次“。 人次:计算人数和次数的总和。 吨公里:是陆运的吨数、公里数的计算单位。三吨货物运行一百公里,叫“三百吨公里。 吨海里:是计算海运(水运)货物的计量单位,计算方法同吨公里。 秒立方米:表示一秒

11、钟时间内,水在河床里流过一立方米的量。如在一秒钟时间内流过五十立方米,水流量就是“五十秒立方米”。,2动量词 动量词表示动作的量,也有专用和借用两类。专用的如“去一次”“念一遍”“哭场”“走一趟”的“次、遍、场、趟”。借用的如“看一眼”“砍一刀”“玩一天”的“眼、刀、天”。,(六)代词 代词是有代替、指示作用的词。代替人或事物名称的叫人称代词;表示疑问的叫疑问代饲。指称或区别人、物、情况的叫指示代词。 人称代词:我、咱、你、您、他、她、它、我们、咱们、你、们、他们、她们、它们、自己、自个、儿、别人、人家、大伙儿、大家、彼此 可分三种: 第一人称指说话一方,单数用“我”,复数用“我们”或“咱们”

12、。 第二人称指听话的方,单数用“你”,敬称用“您”;复数用“你们”,敬称用“您几位”、“您诸位”。 第三人称指说话和听话以外的第三方,一单数用“他、她、它”,复数加“们”,“它”不指人而指物。,“我们”和“咱们”的用法并不完全一样。“咱们”一定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的双方,可以称为“包括式”,“我们”和“咱们”在同一场合出现,“我们”只包括说话人在内的若干人,排除听话人,可称为“排除式”。例如几位客人向主人告别时说:“我们走了,咱们再见吧。”但是,普通话“我们”可以是“排除式”,也可是“包括式”。例如: 你以为妈怕穷么?怕人家笑我们穷么? 王先生,你放心去吧,过几天我们一定去看你。 例“我们”是“

13、包括式”,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双方,例是“排除式”,不包括听话人。“咱”有时相当于“我”,有时相当于“咱们”。,疑问代词:谁、什么、哪、哪儿、哪里、哪会儿、多会儿、几、多少、怎样、怎么、怎么样、多 指示代词:(近指)这、这儿、这里、这些;(远指)那、那儿、那里、那些;这会儿、那会儿、这么些、那么些、这么、这样、这么样、那么、那样、那么样、这么、那么,二、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一)副词 副词是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的词。 表程度的:很、最、极、挺、顶、非常、十分、极其、格外、分外、更、更加、越、越来越、越发、有点儿、稍、稍微、略微、差不多、几乎、过于

14、表范围的:都、总、共、总共、统统、只、仅仅、单、光、一齐、一概、一律 表时间频率的:已、已经、曾、曾经、刚、才、刚刚、正、正在、将、将要、就要、马上、立刻、顿时、终于、常、常常、时常、时时、往往、渐渐、一直、一向、向来、从来、总是、始终,永、永远、赶紧 表肯定否定的:必、必须、必定、必然、当然、准、的确、不、没有、没、未、别、莫、勿、未必、不必、何必、不便、不用(甭)、不妨 表语气的:难道、岂、究竟、到底、偏偏、索性、简直、是、是否、可、也许、难怪、大约、幸而、幸亏、反倒、反正、果然、居然、何尝、其实、明明、恰恰、未免、只好,副词的语法功能,1.“没有”(没)在动词、形容词前是副词,否定行为的

15、发生;在名词前是动词,否定事物的存在或否定对事物的领有。例如: 没有见过这么好的学生。(副) 你没有诗经吗?(动) “没有”和“没”是有区别的:“没”不能用在句末,也不能单独用来回答问题,“没有”就可以。如不能说“他来了没?”“没。”只能说“他来了没有?”“没有。”,2.有少数形容词和某些副词,都经常作状语,要细心分辨。例如: 雨后青山格外秀丽。 这件衣服特别好看。 你不能持一概否定的态度。 大家一致同意大会的决定。 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词的组合来分辨它们的词性。例如:我们可以说“任务特别”,也可以说“(特别)任务”,但“格外”没有这种用法。可见“特别”是形容词,“格外”是副词。又如:可以

16、说“意见一致”,也可以说“(一致)意见”,“一概”没有这种用法。能作谓语、定语、状语,而意义不变的是形容词,不能作谓语、定语的是副词。,3.“白、怪、老、净”等,同名词组合时是形容词,同动词、形容词组合时是副词。因在两个位置上意义是不同的。比较下边两组词: 甲 乙 白布 白跑一趟 老朋友 老说不完 怪事 怪好看 净水 身上净是泥,(二)介词 介词是用在词或词组前面,一起组成“介词结构”,作动词、形容词的附加成分,表示时间、处所、方式、条件、对象等的虚词。例如: 表时间:从、自从、打、到、在、当、当着、于、趁、乘、随着、赶、临 表处所、方向的:从、自、打、往、朝、向、到、在、于、由、沿着、顺着 表方式、方法的:按、按照、依照、本着、经过、经、通过、根据、据、以、将、 就、凭、用、靠、拿 表原因、目的的:因、由于、为、为了、为着 表对象、关联的:对、对于、关于、替、同、与、跟、和、给、叫、让、被、将、 管、论、顺、连 表比较的:比、和、同、与、跟 表排除的:除了、除非,介词的语法功能,1. 介词结构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