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备课作业要求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3505565 上传时间:2020-08-31 格式:PPTX 页数:20 大小:156.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备课作业要求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数学备课作业要求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数学备课作业要求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数学备课作业要求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数学备课作业要求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学备课作业要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备课作业要求(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学备课作业基本要求,一、集体备课,1. 以年级为单位成立备课组,实行备课组长负责制。要建立健全集体备课制度,学期初要根据学校实际制定好备课组活动计划。 2.集体备课要做到“四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备人。集体备课要求做到“五统一”,即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目标、统一重点难点、统一课型与方法、统一练习与测试。集体备课活动和教研活动间周一次,每次活动不少于两节课。备课组长对每次集体备课要认真做好活动记录,并留存好过程性材料。,一、集体备课,3.集体备课应按照“个人初备、集体研备、个人精备”三个环节进行。集体备课由备课组长将每次集体备课落实到每一个单元、每一个课时,至少提前一周督促主备

2、人做好准备工作。备课组成员要在每次集体备课活动前认真做好个人初备工作,主备人须备出完整的教案。集体备课研讨时,主备人要针对教学设计内容说明设计的依据、意图和思路,重点阐释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备课组成员要围绕知识建构、能力发展、教法学法等深入进行研讨,充分发表见解,优化教学设计,形成统一的教学设计框架或集体备课教案。备课组成员须在集体备课教案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以及所教班级的学情,进行个性化的反思与锤炼,形成自己的个案。,一、集体备课,4.集体备课活动形式要多样,提倡以分析教材、研究学情为重点,以集体研讨、说课评课、模拟上课、主题沙龙为主要形式,具体做好集体备课工作。每次活动主题要明确,

3、要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5.学校定期对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的开展情况和教师教案的撰写情况进行检查指导,依据实际评定等第,将评价结果纳入教师个人业务考核档案。,二、个人备课,(一)备课格式 1.全册备课及单元备课 (1)备课时间 (2)教材简析 (3)本册(单元)教材的教学目标 (4)教学重点与难点 (5)教学中要采取的教学措施或教学的关键 (6)课时安排,二、个人备课,(一)备课格式 2.课时备课 (1)备课时间和上课时间 (2)课题 (3)教学内容 (4)教学目标 (5)教学重点、难点 (6)教具和学具准备 (7)教学过程 (8)板书设计 (9)课后笔记,二、个人备课,(二)具体要求 1.备课

4、时间、上课时间要写明年、月、日。 2.教材简析可参考教师教学用书,从教学内容和教材的知识结构对本册(单元)教材进行简要的分析。 3.课题的栏目里写明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具体到教科书第页例题及“想想做做”或“练一练” 题,练习的题。,二、个人备课,(二)具体要求 4.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内容及学生实际,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确立明确的具体的教学目标,目标要全面、具体、科学。 5.应从教学目标出发,根据教学内容的地位及作用,确定教学重点。根据教材的难易程度及学生的学力和接受情况确定教学难点。 6.教具和学具准备要列清本节课需要准备和使用的有关教

5、具和学具。,二、个人备课,(二)具体要求 7.教学过程的设计要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展开,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和有效的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具有探究价值和思维含量的探究问题,放手让学生去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自主建构新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活动情况进行“精讲点拨”,采用有效的激励评价手段或措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力求做到全程、全员参与。,二、个人备课,(二)具体要求 教学策略及教学结构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学内容的实际,科学合理地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设

6、计不同的教学结构。要充分体现师生的双边活动及具体的教法和学法,教法的选择、学法的指导、学生活动的组织、教具与媒体的使用要得以充分体现。,二、个人备课,(二)具体要求 教学结构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学内容的实际,科学合理地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设计不同的教学结构。 新授课一般按照“创设情境,生成问题探索交流,解决问题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回顾整理,反思提升”四个基本环节进行; 练习课一般按照 “情境引入,回顾再现分层练习,强化提高自主检测,评价完善归纳小结,课外延伸” 四个基本环节进行; 复习课一般按照“创设情境,导入复习回顾整理,建构网络重点复习,强化提高自主简评,完善提高” 等四个基本环节进行

7、。,二、个人备课,(二)具体要求 练习设计要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学重难点,根据学生的学情和教学的实际,科学的设计巩固练习的习题,要注意练习的层次性、梯度性和综合性,形式要多样,练习时间不得少于510分钟。巩固练习、练习课及复习课中练习的设计,切忌习题的罗列。对教材中的习题进行合理取舍、整合和创造性地使用,要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适度发展的原则,科学地创造性地设计有关练习,以基础性练习为主,适当设置发展性、综合性练习,要合理把握课堂训练的“量”和“度”,形式要多样,要注重“四基”的培养和“四能”的提升,促使学生在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等方面都得到不同的发展。,二、个人备课,(二)具体要求 8.

8、板书设计要条理清晰、简明扼要、布局合理、美观大方,注重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揭示知识结构和学习方法,体现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9.课后笔记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不仅要记录成功的教学思路,总结富有特色的教学方法;还要总结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围绕某一个问题或某一个主题展开,针对存在的问题要进行深入的剖析,查找原因,寻求对策,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二、个人备课,(二)具体要求 10.复备要求:建议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际和学情,切实做好增删调改工作,可以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具和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布置等方面进行复备,由关注教师

9、“怎样教”转向学生“怎样学”,重点在学法的指导上做文章,增强复备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复备教案更加贴近我们的教学实际,更加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益的提升。,三、作业的布置与批改,1.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每课都要有作业。备课中的每课时必须要有1次课堂作业。补充习题作为课堂作业,要求学生必须认真完成。如果备课中是1课时,而补充习题有23页作业,建议学校在开学后第一次集体备课时,参与集体备课的教师在备课组长的带领下,根据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统一选取有针对性的习题(要兼顾到各种题型)作为课堂作业,作业量和难度要适中。,三、作业的布置与批改,2.要求学生做到认真、独立、按时、规范完成作业。作业书写整洁,条理清

10、楚,及时订正,指导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3.教师批改作业一律用红笔。作业批改要及时,当天作业当天批改完毕,未经批改的作业不能发给学生。 4.批改的符号、格式、等第、批语的书写要规范、端正,不得潦草。作业等第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等次。,三、作业的布置与批改,5.作业批改要认真,提倡精批细改、面批面改,杜绝错批、漏批现象的出现。对学生作业中的错误,教师要在适当位置写上“订正”,必须要求学生及时订正,教师适时进行补改。 6.要重视对学生作业的激励性、导向性评价,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灵活把握和合理使用激励性评价符号或评语,充分体现教师对学生作业评价的诊断性、激励性以及导向性。低年

11、级可使用激励性评价符号(笑脸、大拇指、五角星、红旗等),中高年级可使用具有激励性、导向性、人文性的评价用语。 7.课堂作业必须教师亲自批改,严禁让学生批改。课外练习要求以教师批改为主,也可以师生共批或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互批互改。,四、提升质量的关注点,一要关注“习惯”。要在平时教学中有意识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勤于思考、敢于质疑、准确表达、善于阅读、专心致志”等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与训练,促使学生逐步掌握“自学、听课、独立思考、质疑问难、合作学习、课外阅读”等学习方法。 二要关注“双基”。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提高学业质量的根本所在。我们不但要让学生牢固掌握“双基”,更

12、要让学生理清知识的脉络以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做到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特别是学生的计算能力的提升。只有把“双基”抓实抓牢,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四、提升质量的关注点,三要关注“应用”。在加强“双基”的同时,我们还要注重学生对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本质的深度理解,更要注重学生能否在具体情境中合理应用,重点关注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四要关注“操作”。在教学中,要加强动手操作方面的训练,力避大量的“讲解”替代学生的“操作”,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动手操作或数学实验活动,引领学生在操作中,经历数学知识形成过程,逐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四、提升质量的关注点,五要关注“探究”。教学时,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探索规律的内容,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想象、推理,探索出其中隐含的规律,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取信息的能力以及推理、归纳与表达的能力。 六要关注“差异”。教师要有意识重点做好学困生的辅导与抓化工作,及时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力求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