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治疗进展-文档资料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43498790 上传时间:2020-08-31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治疗进展-文档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治疗进展-文档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治疗进展-文档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治疗进展-文档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治疗进展-文档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治疗进展-文档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治疗进展-文档资料(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1.08.2020,1,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治疗进展,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14年1月 常见危重综合征救治 2011版,31.08.2020,2,一、概念,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apillary leak syndrome, CLS)又称Clarkson综合征,是指由于各种致病因子造成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管通透性增加而引起大量血浆蛋白及水分渗透到组织间隙,从而出现组织间隙水肿、低蛋白血症、低血容量休克、急性肾缺血等一组临床综合征。,31.08.2020,3,一、概念,一般认为它是一种突发的、可逆性毛细血管高渗透性,血浆迅速从血管内渗透到组织间隙,引起迅速出现的进行性全身性水肿、低蛋

2、白血症、有效血容量急剧下降、血压及中心静脉压均降低、体重增加、血液浓缩,严重时可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31.08.2020,4,二、临床表现,主要为全身性水肿,初期以眼结膜、四肢、躯干为主;晚期以内脏器官水肿为主;CLS的严重后果是肺泡水肿,气体交换受限,组织缺氧,进一步加重毛细血管损伤,最终导致MODS。,31.08.2020,5,二、临床表现,CLS最典型的临床症状是全身组织水肿,水肿 首先出现在皮下组织疏松处,以眼球结膜出现最 早,然后面颈部出现水肿,以后躯干和肢体才显 现,并逐渐加重,同时伴有胸腔积液、腹腔积液、 和心包积液等浆膜腔积液。 严重时出现脏器水肿,水肿的脏器功能下降。 肺水

3、肿弥散功能下降,出现呼吸衰竭;心肌水肿 ,出现心衰;肾脏水肿,出现排尿困难。,31.08.2020,6,三、临床分期,1、渗漏前期: 该阶段主要指创伤或休克救治早期,为了维持循环稳定而大量输血输液的过程。此期病人最主要的临床特点是有效血容量不足,严重低血压,不快速或大量补充血容量常难以维持基本生命体征。,31.08.2020,7,三、临床分期,2、渗漏期: 由于毛细血管膜通透性改变,淋巴回流受阻,使大量液体存留于组织间隙,从而使血容量缺乏更加严重,临床表现为持续发展的低血压,尿量减少,以及由头面部、颈、四肢至躯干迅速形成的全身性肿胀。严重时常伴肺、脑、等脏器水肿的症状。也可伴胸腔积液、腹水和心

4、包积液。,31.08.2020,8,三、临床分期,3、恢复期: 由于细胞膜电位的恢复以及钠泵功能的再建,液体由间质间隙回到血管间隙,病人表现为循环趋于稳定,只需少量的输液即可维持血压,脉压增大,尿量明显增加。有些病人可能出现短暂的高血压症状或心、肺功能不全。,31.08.2020,9,四、病因,引起CLS的病因,常见有创伤、脓毒症、DIC、 体外循环术后及再灌注损伤、毒蛇咬伤、急性肺 损伤或ARDS、烧伤、重症胰腺炎。 临床最常见的是脓毒症,在ICU中,发生CLS 大多数系脓毒症所致,在内毒素及炎症介质的作 用下出现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广泛损伤。,31.08.2020,10,五、发病机制,1、毛

5、细血管静水压增加 (细胞外液容量增多、毛细血管扩张) 2、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3、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创面渗出、血液稀释、渗漏至组织间隙) 4、淋巴回流受阻,31.08.2020,11,六、诊断,目前诊断CLS主要根据存在的诱发因素、临床 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如存在引起SIRS或脓毒症 的因素,出现全身性水肿、血压及中心静脉压均 降低、体重增加、血液浓缩、低蛋白血症、补充 小分子晶体物质后水肿更加严重等,可临床诊断 CLS。 此外还可进行:1、组织间隙压力测定 2、间质液成分分析,31.08.2020,12,七、治疗,1、祛除诱因,积极治疗原发病,器官功能支持 2、改善低氧血症,提高免疫功能

6、3、维持有效循环血量 4、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减轻渗漏程度 5、连续性血液净化(CBP),31.08.2020,13,1、祛除诱因,积极治疗原发病,引起CLS的病因较多,最为常见的有脓毒症、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多发创伤及急性肺损伤(ALI)等。 患者原发病未能有效控制,内环境紊乱,或病程中出现一些并发症而使病情加重是CLS的易患因素。,31.08.2020,14,1、祛除诱因,积极治疗原发病,在治疗CLS的同时,应从根本上祛除诱发病因,减少炎症介质的产生,防止毛细血管渗漏的发生 同时开放静脉通道,监测生命体征、中心静脉压、血气分析等,观察

7、补液情况及病情变化 若存在肾功能损伤,应监测尿量;有条件者应检测肌肉间压力,防止并发筋膜间隔综合征。,31.08.2020,15,1、祛除诱因,积极治疗原发病,筋膜间隔综合征 系肢体创伤后发生在四肢特定的筋膜间隙内的进行性病变,即由于间隙内容物的增加,压力增高,致间隙内容物主要是肌肉与神经干发生进行性缺血坏死。 症状:疼痛及活动障碍为主要症状 体征:肿胀、压痛及肌肉被动牵拉是本病重要体征。肢体肿胀是最早体征,皮肤肿胀明显,常起水疱。,31.08.2020,16,2、改善低氧血症,提高免疫功能,CLS在肺部主要引起肺间质渗出、水肿,使肺 顺应性降低,引起气体交换障碍,导致低氧血症。 CLS在肺部

8、表现为与ARDS相似的病理过程, 均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引起的肺间质水肿、肺 顺应性下降,应采用较高的吸入氧浓度以保证组 织供氧。,31.08.2020,17,2、改善低氧血症,提高免疫功能,若发生严重低氧血症,为避免组织器官因缺 氧而诱发器官功能衰竭,可行机械通气。机械通 气策略与ARDS时一致,增加呼气末正压,延长 吸气时间。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急性期CLS有明显 效果,预防性给药可减少发病率,提高患者的 生存率。,31.08.2020,18,3、维持有效循环血量,由于毛细血管内皮损伤,血管通透性增加,血 管内大量血浆小分子蛋白、液体渗漏至组织间隙 ,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有效循环血

9、量减少 出现低血压、低血容量休克。 因此,补液纠正休克引起的组织低灌注、提高 血浆胶体渗透压、维持重要器官供氧极为重要。,31.08.2020,19,3、维持有效循环血量,临床常用的扩容液体有胶体液和晶体液两大类。 胶体扩容液包括:天然血浆制品和人工血浆代用 品。前者主要是白蛋白,后者常用的有右旋糖酐 、明胶和羟乙基淀粉; 晶体扩容液有:乳酸林格液等,31.08.2020,20,3.1 羟乙基淀粉,羟乙基淀粉,是临床常用的代血浆扩容液。羟 乙基淀粉溶液(万汶)是中分子物质,对凝血功 能影响小,扩容稳定,存留时间适当,不会造成 血浆蓄积,并可改善组织氧合,防止毛细血管渗 漏,减少炎症反应。在CL

10、S中用于提高和保持血 浆渗透压的应用较多。,31.08.2020,21,3.1 羟乙基淀粉,欧洲危重病协会在2012年发表的危重病患者 胶体应用共识中提出,不推荐羟乙基淀粉在具有 发生急性肾损害风险的患者中使用。 因此在CLS患者出现急性肾损害时不应使用。,31.08.2020,22,3.2 白蛋白,对于白蛋白在CLS中的应用,目前有两种观点: 1、由于分子质量较小的白蛋白可渗透到组织间 隙,使组织间隙胶体渗透压增高,导致更多的水 分积聚,故目前多数学者不提倡CLS使用白蛋白 扩容。,31.08.2020,23,3.2 白蛋白,有研究发现,使用白蛋白与否,对患者的病死 率并无明显影响; Wik

11、es和Navickis分析发现,输入过多的白蛋 白并未明显提高患者存活率,并且可能降低患者 存活率,故临床应慎用白蛋白。,31.08.2020,24,3.2 白蛋白,2、也有学者提倡在出现严重的毛细血管渗漏时 ,应该首先积极补充白蛋白,随后再适当输入人 工胶体,否则会造成蛋白浓度下降而渗出增加。,31.08.2020,25,3.2 白蛋白,有研究发现,采用放射性核素标记清蛋白,在 肺毛细血管渗漏开始应用清蛋白,尚存在蛋白外 渗,但随剂量加大,速度加快能起到很好的保护 作用。 有学者提出使用白蛋白联合速尿,可增加组 织间液回流,减轻组织水肿,联合抗炎、补液及 其他对症等治疗可减轻毛细血管渗漏。,

12、31.08.2020,26,3.3 天然血浆制品,输血可影响组织的携氧功能和重要器官的灌注 ,若患者无贫血或凝血功能障碍,多不作为首选。,31.08.2020,27,3.4 右旋糖苷、聚明胶肽,有研究将CLS治愈组和死亡组进行比较发现, 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聚明胶肽对患者的病死 率及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由于这二者半衰期相对较短,扩容作用较弱, 可引起较多的不良反应,故目前临床应用较少。,31.08.2020,28,3.5 晶体液,由于以下原因,晶体液常不推荐在CLS中使用。 1、晶体液的分子质量较小,大量输注可稀释血 浆蛋白,降低胶体渗透压,导致液体外渗,加重 组织、细胞水肿; 2、半衰

13、期短,需要反复输注,补液量常常是失 液量的46倍;,31.08.2020,29,3.5 晶体液,3、与晶体液相比,胶体液可能对血管内皮更有 保护作用,能减少机体对纤溶激活的抑制,从而 缓解休克状态下的高凝状态。,31.08.2020,30,31.08.2020,31,4、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减轻渗漏程度,各种炎症介质、内毒素等介导的毛细血管内皮 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收缩、细胞连续分离出现裂 隙及血管通透性增高,是毛细血管出现渗漏的根 本原因。 目前临床应用于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的药物主 要有糖皮质激素、血必净注射液及-受体激动 剂和磷酸二酯酶抑制酶抑制剂等。,31.08.2020,32,4.1 糖

14、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属于类固醇激素,具有广泛的抑制 炎症反应、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的作用。使用相 当于生理剂量的小剂量激素治疗对炎症介质介导 的血管内皮损伤有效,并可避免激素诱发的高血 糖和相关的免疫抑制。,31.08.2020,33,4.2 血必净注射液,血必净主要有效成分包括红花黄色素A、川芎 嗪、丹参素、阿魏酸、芍药苷、原儿茶醛,能降 低感染患者体内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的表达,及 TNF-a和IL-6的水平,较好的控制炎症反应。尤 其适合于感染诱发的CLS。,31.08.2020,34,4.3 -受体激动剂和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受体激动剂和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可以缓解 CLS频繁而严重的发作,

15、常用于缓解期进行预防 性治疗,其作用机制主要是升高环磷酸腺苷 (cAMP)水平或抑制细胞内Rho激酶通路,减少血 管渗漏。,31.08.2020,35,5、连续血液净化(CBP),CBP的主要指征有氮质血症、少尿或无尿、 器官水肿(尤其是肺水肿)或大量输液。研究 发现CBP可降低IL-6和TNF-a等炎症因子的表 达,抑制全身炎症反应,具有改善肺部气体交换、 稳定血流动力学、控制氮质血症、减轻液体负荷 、改善氧代谢或组织灌流等优点,并能保护血管 内皮功能,应用于CLS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31.08.2020,36,总结:,CLS是临床少见病、危重病,目前尚无特异性 防治方案和治疗措施,多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 ,积极补液维持有效血容量,机械通气改善低氧 血症,药物治疗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CBP抑制 全身炎症反应。但由于其病因病机尚不完全清楚 ,病死率仍较高。,31.08.2020,37,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