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民族传统习俗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3498628 上传时间:2020-08-31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正视民族传统习俗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正视民族传统习俗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正视民族传统习俗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正视民族传统习俗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正视民族传统习俗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正视民族传统习俗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视民族传统习俗课件(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正视民族传统习俗追求现代文明生活方式乌鲁木齐市第五十四小学2013年12月,新疆地处亚欧大陆中部,自古就是东西方交流要道,著名的“丝绸之路”使这里成为欧亚两大洲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必经之地。从历史上看,众多的民族在此繁衍生息,迁徙交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西域文化。季羡林先生曾说:“在全人类历史上,影响深远、历史悠久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伊斯兰和希腊罗马文化体系,这四大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这就是中国的新疆地区。”,一、民族传统习俗的形成及特点,民族传统习俗是各民族在其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的,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相关的风俗和习惯,主要表现在生产节庆、衣食住行、婚丧嫁娶、人生礼仪、体

2、育娱乐以及禁忌等方面。风俗习惯往往因人、因地而异,“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反映着各自的生产生活方式。,尽管各民族风俗习惯不尽相同,但也有一些共同点:,一是群体性。 二是地域性。 三是相对稳定性。 四是文化性。 五是变迁性。,二、党和国家的民族风俗习惯政策,(一)尊重民族风俗习惯。尊重民族风俗习惯体现了中国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基本内涵和要求是:汉族要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少数民族要尊重汉族的风俗习惯,各少数民族之间也要相互尊重彼此的风俗习惯。,(二)保持民族风俗习惯。每个民族的风俗习惯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都必然有其历史局限性,既有

3、优良健康的,也有陈腐落后的。我们要客观辩证地认识民族风俗习惯,并不是所有的民族风俗习惯都要继承,对那些有利于民族发展进步、广大群众身心健康、各民族和谐团结的优良健康的风俗习惯要发扬。,(三)改革民族风俗习惯。在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的历史潮流中,每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都有与之不相适应的方面。各民族都应按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要求,自觉地摒弃封闭、落后、保守、愚昧的风俗习惯,对那些已落后于时代及社会生产力发展,有害于人们身心健康,影响民族发展进步的风俗习惯主动进行改革,以开明、开放的心态学习先进文明成果。,为了切实保障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国务院及其有关部委还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规定,对少数民族的节日

4、习俗、饮食习俗、丧葬习俗等方面都作出了具体的规定。为了保证少数民族生活习俗特需商品的需要,国务院及其有关部委安排专项资金,采取优惠的税收政策,安排生产厂家专门生产少数民族的生活特需的商品,以满足少数民族日常生活的需要。特别是对清真食品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制定了严格的准入和管理检查制度,切实从各个方面保证清真食品的安全生产和销售,对那些违反规定生产、经营、销售清真食品的人和生产厂家进行坚决的打击和查处。,三、正确认识和对待民族传统习俗,目前,在新疆一些地区出现了妇女戴面纱、穿罩袍、青年人留大胡须,喜庆的婚礼上也不再有欢乐的麦西来甫等不正常现象。如何正确认识这些现象,需要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客观分析

5、,理性对待。,(一)面纱、罩袍不是民族传统服饰,现在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鼓吹“面纱、罩袍是民族传统服饰,也是宗教服饰,妇女出门要戴面纱、穿罩袍。”在他们的煽动和蛊惑下,不少的女性都戴上了面纱、穿上了罩袍,连一些小孩都被如此打扮。甚至还出现了有人劝说、歧视、公开指责不戴面纱、穿罩袍女性的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我们该怎样看待这种现象呢?,面纱、罩袍不是新疆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从历史上看,面纱、罩袍属于阿拉伯人的传统服饰,而穿着“吉里巴甫”服则完全是宗教极端主义的外在表现。,维吾尔族传统服饰样式繁多、色彩亮丽,民族特色鲜明。男装主要有长外衣、短袄、上衣、衬衣、腰巾等,女装主要有长外衣、短外衣、坎

6、肩、背心、衬衣、长裤、裙子等。维吾尔族女性喜穿各种花色布料制成的连衣裙,尤其喜爱艾的莱斯绸连衣裙。妇女穿戴服装时,往往以耳环、戒指、手镯、项链等饰物点缀。,面纱、长袍则是生活在阿拉伯半岛上的阿拉伯人的传统服饰。阿拉伯半岛大部分地区是沙漠,绿洲只占当地总面积的10%左右,是一个干旱少雨,气候炎热的地区。阿拉伯人为了适应半岛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躲避风沙和炎热,逐渐形成了男性戴头巾、穿长袍,女性戴面纱、穿长袍的生活习惯。,为了达到分裂中国的政治目的,以民族、宗教为幌子,大肆散布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思想,鼓吹“穆斯林妇女必须穿着吉里巴甫服,否则就不是穆斯林”,“妇女必须戴黑面纱,穿黑袍”等谬论,强化

7、本民族所谓独特的宗教文化与习俗。其险恶用心和罪恶目的就是传播宗教极端思想,煽动宗教狂热,造成民族间的隔阂,破坏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决防止其传播、蔓延。,(二)歌舞是民族文化的鲜活体现,新疆各民族能歌善舞,歌舞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每逢节庆日人们就载歌载舞加以庆祝,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但现在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宣扬,“男女在一起唱歌跳舞会导致道德败坏,这是伊斯兰教禁止的。”这些打着宗教旗号的歪理邪说、蛊惑欺骗对一些人产生了影响,导致个别地方不许人们唱歌跳舞,在婚礼和节庆时不许再跳欢快的麦西来甫。,在今天伊斯兰教占统治地位的阿拉伯世界,民族传统歌舞也得到了

8、传承发扬。埃及的民族传统舞蹈肚皮舞,今天依然受到埃及人的热烈追捧,迪拜的“卡达尔世界之城”每天都有来自本地或世界各地的歌舞团前来表演,沙特、伊朗、伊拉克、土耳其、叙利亚等许多国家也时常上演自己的民族传统歌舞。所以,那种说什么伊斯兰教禁止唱歌跳舞,完全是一派胡言。,(三)学校禁止师生穿戴反映宗教信仰、标志的服饰,禁止各族师生在学校穿戴反映宗教信仰的服饰和标志,是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原则的体现,是国家法律的规定,是社会主义办学宗旨的必然要求,是师生职责使命之所在。,宗教服饰一般是指宗教神职人员及其信徒从事宗教活动、表达宗教情感时所穿戴的服装和饰物的总称。如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东正

9、教等宗教,对神职人员及其信徒穿戴的服饰,都有各自不同的规定,以约束其行为。宗教服饰反映了信教者的宗教意识和宗教情感,将自己与不信教者或其他宗教信仰者加以区别。从世界范围内看,世俗国家要求一般不在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世俗学校、影剧院等社会公共场所穿戴宗教服饰。,我国是一个世俗国家,我国的教育也是世俗教育。按照国家宪法规定的政教分离原则,禁止师生穿戴宗教服饰不仅符合法律的规定,国民教育的性质,而且也是抵御和防范“三股势力”渗透,弘扬现代文明生活的客观要求。,教育与宗教相分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基本内容,也是政教分离原则在国民教育领域内的具体体现。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主要体现在: (1)学校与宗教

10、场所相分离。 (2)教师与宗教信徒相分离。 (3)学校教材与宗教经典、宗教宣传品相分离。 (4)学生和宗教信徒相分离。 (5)学校教育活动和宗教活动相分离。,社会主义的办学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在校各族师生员工必须遵守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法律规定,不得以任何形式在学校开设或讲授宗教课,传播宗教教义,干扰、阻碍学校的思想品德和科学文化教育;不得利用宗教干扰或破坏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不得在学校从事任何发展教徒的活动;不得利用工作学习之便活动;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义务教育实施的活动;不得穿戴反映宗教信仰的服饰等。,(四)师生要遵守职业、行业基本 着装要求,今年上半年,在网上被炒作的沸沸扬扬的“花帽”事件,事

11、实证明就是敌对势力通过移花接木的方式捏造事实,混淆视听,意欲利用所谓事情的敏感性裹挟煽动不明真相的人参与其中,制造事端,扩大事态。花帽是极具民族特色的维吾尔族服饰,是维吾尔族文化的一种外在表现。对此,大家应该是不会有什么不同意见的。我们国家的有关法律政策中都有保护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条款和规定,大量无可辩驳的事实都充分证明了党和国家是大力支持、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比如在一些重大节庆日,各民族群众都会身着本民族传统服饰加以庆贺。在“”期间,各民族代表身着本民族服饰参政议政,充分体现了各民族一律平等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权利。所以,有人就说:“人大代表能穿民族服饰参会,为什么师生在校园

12、里就不能穿呢?”,能否穿戴民族服饰和在校园里穿戴民族服饰是两个性质不同的问题。自治区党委有关文件规定:公职人员、学校师生等要遵守职业、行业的基本着装要求。一般而言,人们穿着什么服装,怎样打扮自己,是个人的自主选择,别人不应干涉。但个人的穿戴不仅仅是个人的私事,而且受到社会身份和活动场所的制约,必须符合社会职业、行业规范的要求。如在军队服役的军人,必须按照部队的要求穿着统一的军装。同样,在医院工作的医生护士,必须按照该行业的要求和职业特点统一着装。另外像公安、法院、民航、税务等许多行业都有自己特定的着装要求。,学校是传授科学知识、人类文明的场所,是传播现代文化的阵地和高地,是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社

13、会进步要求人才的地方。学校的使命和任务自然会对教师、学生在校园内的言行有着不同于其他行业的规定和要求,这与很多领域都有自己的行业准则规定没有什么区别。,学生穿校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强化学校的整体形象,增强集体荣誉感;有利于消除学生讲穿着、讲排场、互相攀比的不良风气,增强学生的平等意识。同时也有利于学校的管理。关于在校学生的行为、言论、着装等规范,在大、中、小学生守则和大、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都有明确规定要求。为进一步规范师生行为,营造和谐向上的校园氛围,新疆中小学都按照自治区的有关要求,实行了统一着装。,(五)正确认识民族风俗习惯与宗教的关系,风俗习惯是指人类社会相沿积久而形成的社

14、会风尚、礼仪、习俗等。它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长期形成的一种生活方式,具体表现为生产、居住、饮食、服饰、婚姻、丧葬、节庆、娱乐、礼仪等方面共同的喜好、习俗和禁忌等。,宗教信仰属于意识形态,是人们的世界观和思想认识问题;风俗习惯是一种行为方式和生活模式。一个民族的宗教信仰并不一定是该民族全体人员共同遵循的,但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往往为该民族全体成员所共同接受。,四、移风易俗践行现代文明生活方式,(一)正确认识民族传统习俗 每个民族的传统习俗都是其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都是其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的载体和表现,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自然环境下形成的,都必然有其历史局限性。,(二)坚持以现代文化引

15、领社会生活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一个民族只有在文化上自觉、自信、自强,才会形成强大的内在凝聚力和外在竞争力,才会拥有海纳百川的从容和尊重差异的胸怀。,(三)努力做现代文明生活方式的践行者 在新疆,追求现代文明生活方式就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大力弘扬新疆精神,崇尚 科学、反对迷信、坚持真理、拒绝愚昧。 要努力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 要大力培育现代观念。 要自觉抵制陈腐落后生活方式的影响和侵蚀。,21世纪的新疆是在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新疆,人们的思想行为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指导的,是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的,绝不允许把宗教的教义作为师生行为规范的标准要求,也绝不允许任何势力、任何人借宗教之名干预师生的日常生活。 总之,我们要更新观念,革故鼎新,破除陈规陋习,移风易俗,做现代文明生活方式的践行者、传播者,做新疆精神的实践者、推进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