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房山区委党校教研室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3482903 上传时间:2020-08-30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1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房山区委党校教研室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房山区委党校教研室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房山区委党校教研室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房山区委党校教研室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房山区委党校教研室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房山区委党校教研室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房山区委党校教研室课件(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树立和落实 科学发展观,房山区委党校教研室 高级讲师 李玉军,一、科学发展观的发展演变过程和内涵,(一)科学发展观的发展演变过程 发展观的提出和演变大体可划分为四个阶段、概括为四个公式: 第一阶段,传统发展观,用公式可概括为发展 经济增长 第二阶段,将发展与经济增长区别开来,重视社会全面发展,用公式可概括为发展 经济增长社会变革 第三阶段,提出以人为本的新发展观,用公式可概括为发展 经济增长社会变革人的全面发展 法国学者佩鲁于上世纪70年代研究出版的新发展观一书。可称作新发展观的奠基之作。,一、科学发展观的发展演变过程和内涵,(一)发展观的发展演变过程 第四阶段,提出可持续发展观,用公式可概括

2、为发展 经济增长社会变革人的全面发展+人与自然和谐持续发展。 最早引起全球对环境问题广泛关注的是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卡逊发表的寂静的春天一书; 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有名的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 1987年布伦特兰夫人为主席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的我们共同未来的报告,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统筹兼顾。”这一精辟概括,深刻揭示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1、实现更好更快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务。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

3、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离开发展,就无所谓发展观。,(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2、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有两个层次的含义: 一是坚持人民群众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的主体地位。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二是发展为了人民。就是要围绕人民群众的生存、享受和发展的需要,提供充足的物质文化产品和服务,围绕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3、保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

4、持续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是相互联系的整体。 全面是指各个方面都要发展;协调是指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可持续是强调发展进程的持久性和连续性。,(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4、实行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实行统筹兼顾,就是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做好多方面统筹。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五个统筹”,党的十七大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五个统筹”。,二、科学发展观是科学分析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作出的战略选择,关于“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这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近年来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使我们对发展环境有了更加全面、清晰、深刻的认

5、识,成为制定方针政策的重要依据。,二、科学发展观是科学分析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作出的战略选择,(一)从世界各国发展的一般规律看我国现阶段正处于发展的重要“关口 ” 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1000美元,对一个国家来说是一个“关口”或一个转折点。可能出现两种发展前途:一是进入“黄金发展时期”;一是出现停滞不前甚至引发社会动荡和倒退。,(二)从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呈现的一系列新的阶段特征看我国正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党的十七大报告列举了我国现阶段8个方面的特征。这些特征表明,我们已具备了非常有利的发展条件,这是主要的;但也面临许多矛盾和挑战。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的“这是一个既有巨大发展潜力和动

6、力又有各种困难和风险的时期,是一个既有难得机遇又有严峻挑战的时期。这些矛盾和挑战必须通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去解决。,(二)从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呈现的一系列新的阶段特征看我国正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2007年7月爆发的次贷危机于2008年9月转化为金融危机。 次贷危机的产生机理: 美国的按揭贷款市场大致分为三个层次 ,次级贷款市场是指贷款对象信用分数低,收入证明缺失,负债较重。 次级贷款衍生为次级债券。,(二)从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呈现的一系列新的阶段特征看我国正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次债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利率的连续上调导致房价下跌。 从2000年开始,美联储连续13次降低利率,截至2003

7、年6月,联邦基金利率水平降为l%,达到了46年以来最低水平。低利率环境下的美国房价直线上升,五年内上涨70%左右。 2004年6月,美国开始加息,至2006年6月,经过连续17次加息,联邦基金利率水平升为5.25%,使美国过热的楼市扭头下行,成交量与价格双双下挫。,(二)从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呈现的一系列新的阶段特征看我国正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根据美国财政部对美国次贷担保债务凭证(CDO)市场的统计:2005年CDO市场总值为1510亿美元,2006年为3100亿美元,2007年仅第一季度就达2000亿美元。在此基础上,华尔街的精英们甚至发明出了CDO的平方、立方、N次方等新产品。金融衍生产

8、品的极度膨胀导致美国金融服务业产值占到其GDP的近40%。,(二)从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呈现的一系列新的阶段特征看我国正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危机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低收入者不还贷的流动性危机,约13.3万户不还贷。第二阶段,信用违约危机,约有62万亿美元面临难以清偿的困难。第三阶段,大量金融机构的资产遭受损失的危机,目前美国已有23家银行倒闭,资产损失约8000亿美元。五大投资银行一家(雷曼)倒闭,四家需政府救助;第一大银行(花旗)出现大量亏损,最大两家房贷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和最大保险公司(AIG)需政府救助。第四阶段,美元地位危机及其对其他国家(特别是欧洲国家)金融体系损害的危机。美

9、国在海外有48万亿美元的债务,各国外汇储备的65%为美元。美国发生危机,直接造成欧洲国家的金融危机。,(二)从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呈现的一系列新的阶段特征看我国正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我国金融资产面临的损失。(1)我国现有外汇储备约2万亿美元,其中,持有美国债券1万多亿美元(政府债为5850亿美元,机构债为5400亿美元),欧洲国家的债券0.3万亿美元,这些金融资产都面临美元、欧元贬值和人民币升值的风险。(2)我国金融机构的资产受欧美金融机构倒闭和延期债务的影响,而面临巨大损失(如中国银行已损失31亿美元);我国出口企业也面临结算收汇的困难。(3)我国现在难以从欧

10、美国家提取资金,购并其金融资产或金融机构。(4)A股市场不振。,(二)从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呈现的一系列新的阶段特征看我国正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我国实体经济面临的损失。主要是出口下降,大量外向型企业倒闭,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特别是美国次贷危机为 100年一遇,深度难测,已导致美国经济出现衰退迹象。欧洲国家和日本也已陷入经济衰退。这对我国经济增长和对外贸易影响很大。,(二)从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呈现的一系列新的阶段特征看我国正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突出矛盾和挑战: 1、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 (1)经济增长与社会事业发展相对失衡。 经济增长与社会事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

11、腿短”。,(二)从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呈现的一系列新的阶段特征看我国正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1、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 (2)经济增长与分配相对失衡。 一是积累与分配比例关系失衡。其基本表现是,投资率(全社会固定资产总额 GDP)过高,而消费率(最终消费额 GDP)过低。 按照国际经验,投资率的安全线是:一般不能超过30,最多不能超过35。目前,发达国家的投资率,一般在1520之间。1993年以来,我国投资率都在30以上,特别是从1998年以来均在35以上,2007年投资率达55。,(二)从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呈现的一系列新的阶段特征看我国正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1、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 ( 2

12、)经济增长与分配相对失衡。 投资率高消费率必然低。我国居民消费率,1978年为 48.8,“六五”、“七五”期间上升到50%以上,进入90年代后开始下降, 90年代为45%左右,进入21世纪后继续下降,2001年为45.2%,2005年为37.7%,2007年进一步降为35.3%。 目前全世界居民消费率平均为62,下中等收入国家为58。我国2007年的居民消费率,比世界平均水平低26.7个百分点,比下中等收入国家低22.7个百分点 。,(二)从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呈现的一系列新的阶段特征看我国正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1、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 (2)经济增长与分配相对失衡。 二是社会分配差距过大

13、。国际上,衡量收入差距水平有两个指标: 一个是基尼系数。基尼系数是一个在0与1之间的数值。基尼系数在0.2以下,为高度平等;0.20.3之间,为相对平等;0.30.4之间,为中等程度不平等;0.4以上,为严重不平等;0.6为“动乱线”。我国城乡居民基尼系数,1979年为0.31,1988年为 0.382,1995年为0.415,目前约为0.47。,1、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 (2)经济增长与分配相对失衡。 另一个是五等份法。就是按照收入水平的高低,将人口分为五等份,然后测量各个五分之一人口层次在全部收入中所占比例。目前中国收入最高的20%人口与收入最低20%人口实际收入差距约18倍。 国家发改委

14、公布的2006年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年度报告显示,2000年至2006年,城镇居民中10%最高收入组与10%最低收入组的收入之比从4.6倍上升到9.2倍。 另据国民经济研究所研究成果显示,2006年,占城乡居民10%的高收入者年人均收入6万元,占城乡居民10%的低收入者年人均收入1100元,二者相差54倍。 另据国民经济研究所研究成果显示,2006年,占城乡居民10%的高收入者年人均收入6万元,占城乡居民10%的低收入者年人均收入1100元,二者相差54倍。,(二)从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呈现的一系列新的阶段特征看我国正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二)从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呈现的一系列新的阶段特征看我国正

15、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1、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 (3)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相对失衡。 据测算,今后几年,全国每年新增劳动力1000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00万人,另外还有1400万下岗失业人员。即使经济增长保持8%到10%左右的速度,每年岗位缺口仍在1000万人左右,约占城镇劳动力的8。农村失业率约为20左右(1.5亿剩余劳动力)。国际上,失业率的警戒线是6。,(二)从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呈现的一系列新的阶段特征看我国正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突出矛盾和挑战 : 2、城乡发展与区域发展不协调。 (1 )城乡发展不协调。其中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问

16、题尤为突出。 改革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阶段特征(二)从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呈现的一系列新的看我国正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第一阶段,19781984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大缩小,由2.37:1缩小到1.56:1; 第二阶段,19851993年,差距又重新逐步扩大,由1.71:1又重新逐步扩大到2.7:1; 第三阶段,19941996年,差距一度有所缩小,由2.6:1缩小到2.3:1; 第四阶段,19972008年,差距又逐年扩大,由2.47:1扩大到3.31:1。,(二)从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呈现的一系列新的阶段特征看我国正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2、城乡发展与区域发展不协调。 (2)区域发展不协调。 地区发展不平衡是大国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在地区发展上实行的是“均衡布局战略”,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战略”。 从经济总量看,19802006年,东部地区在全国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从50.2增加到55.6,上升5.4个百分点,中西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