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肿瘤性疾患常用化疗药物-文档资料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43482846 上传时间:2020-08-30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4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血液肿瘤性疾患常用化疗药物-文档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血液肿瘤性疾患常用化疗药物-文档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血液肿瘤性疾患常用化疗药物-文档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血液肿瘤性疾患常用化疗药物-文档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血液肿瘤性疾患常用化疗药物-文档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血液肿瘤性疾患常用化疗药物-文档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液肿瘤性疾患常用化疗药物-文档资料(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血液科常用抗肿瘤药物,2,1. 抗代谢药,3,氨甲蝶呤(Methotrexate, MTX),作用机理:抑制DHFR(二氢叶酸还原酶 ),嘌呤和嘧啶核苷酸合成受阻,影响DNA合成(主要作用于S期) 临床应用:可口服、静脉或鞘内给药。主要用于ALL治疗,是CNS-L的首选药。 副作用: 口腔及胃肠道粘膜损害:口腔炎、胃炎、腹泻、便血等 骨髓抑制 肝肾损害(大剂量时) 鞘内注射时偶可导致化学性蛛网膜炎、运动麻痹、慢性脱髓鞘综合征等,4,氨甲蝶呤(Methotrexate, MTX),大剂量MTX(0.5g/m2)给药:用于ALL或CNS淋巴瘤治疗 常用方法:可溶于NS或GS中,1/3量于1/2

2、1小时内快速输注,余量于剩余2323.5小时内持续泵入。在停药1824小时内,予甲酰四氢叶酸钙(10-15mg/m2)解救Q6H8次,以MTX血药浓度降至510-8mol/l为解救终点。 注:一般认为甲酰四氢叶酸钙总解救剂量应小于MTX总剂量的10%,一般掌握在23。 解救时间越早(1236小时),四氢叶酸钙用量可少;解救越晚,用量应大。 理想时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用药后24小时内予L-ASP可增效并减少粘膜毒性。 鞘内给药:每次7.5mg/m2,一般为10mg,5,阿糖胞苷 Ara-C (Cytosinearabinoside,cytarabine),作用机理:为嘧啶核苷类似物,在脱氧胞嘧

3、啶核苷激酶作用下转变为三磷酸盐代谢产物(Ara-CTP),抑制DNA聚合酶和DNA合成(主要作用于S期) 临床应用:不宜口服(被消化道粘膜或肝脏的脱氨酶降解成阿糖尿苷),可静脉、肌注、皮下或鞘内给药(10-25mg/次)。主要用于AML和ALL诱导缓解和巩固强化期化疗及NHL治疗。 副作用: 骨髓抑制 胃肠道反应 大剂量Ara-c可导致肺损害(呼吸窘迫样综合征)、化学性结膜炎和神经毒性(眼震、构音障碍等) 药物热(阿胞热)、肝毒性、脱发、皮疹等,6,羟基脲(Hydroxyurea,HU),作用机理:核苷二磷酸还原酶抑制剂,通过阻止核苷酸还原为脱氧核苷酸而抑制DNA合成。 临床应用:口服给药,主

4、要用于CML或其它骨髓慢性增殖性疾患的治疗(0.5-2g/日);还可用于高白细胞血症的处理(1.5-2g Q6-8h)。 副作用: 骨髓抑制 胃肠道反应 其它:神经系统毒性、皮肤反应 注:起效快,停药后骨髓易恢复,7,氟达拉滨(Fludarabine),作用机理:进入细胞内磷酸化成F-Ara-ATP,可掺入肿瘤细胞的DNA或RNA链,抑制其生物合成;抑制聚合酶、引物酶和核糖核酸还原酶等。由于其可抑制细胞修复,因此对周期外细胞亦有作用。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CLL或惰性淋巴瘤的治疗,可单药或联合应用(如FND);目前也用于治疗难治或复发的急性白血病(如FLAG)。常用剂量为25mg/m2/日,滴注

5、30分钟以上,连用5天。 副作用: 骨髓抑制 胃肠道反应 药物热;感染发生率增加;溶瘤综合征 大剂量时可导致神经系统毒性(失明、脑病甚至死亡),8,6-硫鸟嘌呤 6-巯基嘌呤 (6-Thioguanine,6-TG) (6-Mercaptopurine,6-MP),作用机理:干扰嘌呤代谢,影响DNA正常合成 临床应用:口服使用,可用于AML或ALL的治疗(诱导缓解或维持治疗时)。常用剂量100mg/m2/d,分次服用,5-7天为一疗程。 副作用:骨髓抑制、肝功能损害、胃肠道反应等 注:6-MP与别嘌呤醇合用时,后者可抑制巯嘌呤的代谢导致前者效能和毒性加强,因此在合用时前者剂量应减少1/3或1/

6、4; 6-MP骨髓抑制较迟缓,故在血像早期下降时即应及时停药,9,2. 生物碱类,10,长春碱类,长春花中提取出的生物碱及其一系列衍生物 长春新碱(Vincristine,VCR) 长春(花)碱(Vinblastine):又名威保啶 异长春花碱(Vinorelbine,VLB):又名长春瑞滨、诺威本 长春地辛(Vindesine,VDS):又名西艾克、艾得新,11,长春碱类,作用机理:作用于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中期(M期),抑制细胞内微管蛋白的聚合,阻止细胞有丝分裂中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停滞于M期而不能增殖。 使用方法:因其局部刺激性,一般仅静脉注射 副作用: 骨髓抑制:以长春碱最为明显(长春碱

7、VDSVCR) 神经系统毒性:四肢麻木、腱反射下降、肠梗阻、颅神经麻痹等。以VCR最为明显,VDS毒性为其1/2 局部组织:血栓性静脉炎、溢出血管时可致局部组织坏死,12,高三尖杉酯碱(Homoharringtonine,HHRT),作用机理:使多聚核糖体解聚,抑制真核细胞蛋白质合成,也可抑制DNA的合成,对G1、G2期细胞杀伤作用最强 临床应用:溶于5%GS中静脉输注,滴注时间应大于3小时。可用于AML和CML治疗 AML:如HE方案1-4mg/m2/d(4-6mg/d),连用5-7天 副作用: 1骨髓抑制 2 心血管系统:心律失常或心肌缺血;低血压 3 消化系统 4部分患者可出现药物热 注

8、:静脉滴速宜慢,有心律失常或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慎用,13,3. DNA嵌入剂,14,3.1蒽环类抗生素,15,常用药物,1 柔红霉素(Daunorubicin,DNR) 去甲氧柔红霉素(Idarubicine,IDA):又名伊达比星(善维达) 2 阿霉素(Doxorubicin,Adriamycin,ADM或ADR):又名多柔比星 表阿霉素(Epirubicin,EPI):又名表柔比星(法玛新) 吡喃阿霉素(Pirarubicine,THP):又名吡柔比星 阿克拉霉素(Aclacinomycin A,Aclarubicin A):又名阿克拉比星 3 米托蒽醌(Mitoxantrone,Novan

9、trone,MTZ):又名米西宁,16,蒽环类抗生素,作用机理:嵌入DNA中,阻碍DNA和RNA的合成;抑制DNA拓扑异构酶II 副作用: 心脏毒性:急性期表现为心律失常、ST-T改变、心脏射血分数下降(心包炎/心肌炎综合征)。慢性心脏毒性主要与其累积剂量相关,表现为充血性心衰。发生机制可能与自由基形成有关。 骨髓抑制:主要为白细胞减少 局部反应:渗漏可导致局部疼痛、组织坏死等,17,柔红霉素( Daunorubicin ,DNR),临床应用:溶于NS中静脉推注,主要用于AML和ALL的治疗 AML:常用方案DA(40mg/m2/d), d1-3 ALL:常用方案VDCP或VDLP中,用法同上

10、 注:总累积极量应在450-500mg/m2以内 去甲氧柔红霉素:作用强于DNR,心脏毒性较之小,常用剂量为8-12mg/m2/d(静脉推注时)或40-50mg/m2/d口服,18,阿霉素( Doxorubicin ,ADR),临床应用:多数应溶于NS中静脉推注,可用于HD、NHL和MM的治疗。 HD的治疗:ABVD方案 25mg/m2/d,d1和d15 NHL的治疗:CHOP方案(50mg/m2/d,d1) MM的治疗:VAD方案(10mg/m2溶于5%GS中持续24小时泵入,d1-4) 注:ADR总累积量不宜超过400mg/m2。 表阿霉素、吡喃阿霉素、阿克拉霉素心脏毒性均较ADR为轻 表

11、阿霉素常用于替代阿霉素,相应剂量可增加1/3,其总累积剂量应700-800mg/m2,。 阿克拉霉素常用于AML治疗的Priming方案中,其常用量0.4mg/kg/d(10-20mg/d),d1-7,19,米托蒽醌(Mitoxantrone,MTZ),临床应用:主要用于AML的诱导治疗,尚可用于NHL。常用量10mg/m2/d,溶于5%GS中100ml中静脉输注30分钟。 副作用: 1与柔红霉素相比,心脏毒性明显减少,其总剂量不宜超过140-160mg/m2。 2经尿液排出可使尿呈蓝色,无需处理,20,3.2 鬼臼毒素类,21,足叶乙甙(Etoposide,VP16),作用机理:抑制DNA拓

12、扑异构酶II,导致DNA不能修复 临床应用:可口服或静脉输注给药,不宜静脉推注。可用于NHL(如E-SHAP方案)、AML(HE方案)或ALL(EA方案)或骨髓移植的预处理。常用剂量为50-100mg/m2/d(国内多用100mg/d)静脉输注 副作用: 骨髓抑制:主要是白细胞减少 心血管系统: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滴注过快可引起低血压发作。 过敏反应:喉痉挛 其它:胃肠道反应、脱发等 注:静脉输注时只能用NS溶解(溶于GS中可产生沉淀),终浓度0.5mg/ml,并且输注时间应大于30分钟(避免低血压发作),22,替尼泊甙(Teniposide,VM-26),作用机理:同VP16,抗瘤作用为前者

13、的5-10倍,与其有交叉耐药性。 临床应用:用法基本同VP16。主要用于ALL(儿童)和NHL的治疗。对颅内肿瘤效果较好。,23,3 烷化剂,24,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作用机理:在体内经肝脏转化生成醛磷酰胺,后者不稳定可分解生成磷酰胺氮芥和丙烯醛。前者具细胞毒性作用,与DNA发生交叉联结,抑制DNA合成。而后者与其出血性膀胱炎的副作用有关。 临床应用:可口服、静脉推注或静脉输注,主要用于NHL(如CHOP方案)和MM(VBCMP)的治疗,国内还用于ALL的诱导缓解(VDCP方案)。常常用于骨髓移植的预处理方案中。 CHOP方案:750mg/m2,d1 VDCP

14、方案:600mg/m2,d1,d15 M2(VBCMP)方案:10mg/kg,d1,25,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副作用: 常见副作用: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生殖系统毒性、免疫抑制、高尿酸血症、继发第二肿瘤等。大剂量应用时有可有心脏毒性发生。 特殊副作用:出血性膀胱炎,晚期可致膀胱纤维化、膀胱癌 预防:水化;尿路保护剂(美司钠),26,异环磷酰胺(Ifosfamide,IFO),作用机理:同CTX 临床应用:常用静脉输注,主要用于NHL的治疗。 MINE方案:1.33g/m2/d,d1-3 副作用:主要副作用为出血性膀胱炎,必须用美司钠拮抗。骨髓抑制较CTX明显,

15、并可出现神经系统毒性 美司钠用法:总量为IFO的3/5,分别于用前、用后4小时和用后8小时入壶或溶于10ml NS中推注(每次用量为20%)。,27,苯丁酸氮芥(瘤可宁 Chlorambucil CLB),作用机理:与DNA交叉连接,干扰DNA和RNA功能。 临床应用:口服,常用量2-6mg/d,主要用于CLL的治疗,还可用于惰性NHL、HD或巨球蛋白血症的治疗 副作用: 骨髓抑制:主要为淋巴细胞减少,对粒细胞和血小板影响小。起效较慢(通常3周后才有显效),停药后一般骨髓抑制可逆 消化系统:恶心、呕吐 其它:神经系统、少见肺纤维化,可有继发肿瘤,28,苯丙酸氮芥(马法兰,Melphalan),

16、作用机理:双功能烷化剂,与DNA和RNA发生交叉联结并抑制蛋白质合成 临床应用:口服用于治疗MM(MP方案或VBCMP方案),常用剂量为0.25mg/kg/d 副作用: 骨髓抑制: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多于用药后2-3周出现,停药4-8周可恢复正常。 消化系统:恶心、呕吐,大剂量时明显。 其它:性腺功能抑制、肺纤维化、第二肿瘤等,29,白消安(马利兰,Busulfan),作用机理:双功能烷化剂 临床应用:口服,主要用于CML或其它MPD的治疗。目前大剂量由于BMT前的预处理。常用量为4-6mg/m2/d(CML) 副作用 骨髓抑制:以粒系作用最为明显。起效慢(11-30d),停药后作用持久(可至54天)。治疗CML时WBC降至15109/L时即应停药。 肺纤维化 皮肤色素沉着 生殖系统:性欲减退、闭经等,30,4 其它,31,左旋门冬酰胺酶(Asparaginase,L-ASP),作用机理:水解血清中的门冬酰胺,正常细胞可自身合成而肿瘤细胞缺乏自身合成的能力,当血中门冬酰胺水平下降时,肿瘤细胞的蛋白质合成障碍,增殖受阻 临床应用:可肌注或静脉输注,常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