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财务管理信用管理}运用工程担保完善建筑市场信用体系

上传人:卓****库 文档编号:143480024 上传时间:2020-08-3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47.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财务管理信用管理}运用工程担保完善建筑市场信用体系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0年){财务管理信用管理}运用工程担保完善建筑市场信用体系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0年){财务管理信用管理}运用工程担保完善建筑市场信用体系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0年){财务管理信用管理}运用工程担保完善建筑市场信用体系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0年){财务管理信用管理}运用工程担保完善建筑市场信用体系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财务管理信用管理}运用工程担保完善建筑市场信用体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财务管理信用管理}运用工程担保完善建筑市场信用体系(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财务管理信用管理运用工程担保,完善建筑市场信用体系运用工程担保,完善建筑市场信用体系烟台市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办公室王淑娟工程担保简单概括:担保人(一般指银行、担保公司、保险公司等)应工程合同一方(投保人)的要求向另一方(权利人)做出的书面承诺。由被担保人向担保人交付费用,通过担保人提供担保,保证其利益不受损害。在工程担保中,被担保人因故不能履行合同时,担保人必须采取积极措施,保证合同能继续完成。工程担保是一种维护市场秩序,保证工程参与各方守信履约的风险管理机制。建立和规范工程担保制度是我国政府长期以来为了控制工程风险、保证工程质量、遏制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资等等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加强建筑

2、市场信用建设、完善建筑市场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顿规范建筑市场经济秩序的一项治本之策。本文就工程担保的作用和规范问题谈一些粗浅的认识:一、明确运用工程担保的必要性。1、运用工程担保是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需要。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工程担保作为一种信用工具被广泛运用于工程建设承发包中,在规避合同信用风险,有效地保障合同的履行方面发挥着积极的市场功能。我国加入WTO以来,为了和国际惯例接轨,提高国内建筑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必须加强国内企业的风险意识与信用意识,提高其整体管理水平,因此工程担保在工程建设领域的应用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要求。2、运用工程担保可以确保工程质量规避风险,规范建筑市场秩序。随着

3、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全国建筑施工企业已有八万多家,“僧多粥少”的局面也日益突出,建设工程中存在的工程质量风险,政府管理难度很大,实行工程担保可以促进市场自身优胜劣汰机制的有效发挥,促进业主、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承包商、担保公司等各方提高素质。由于担保人对投保人资质和信用等审查和对工程建设的监督,能够督促投保人保质保量的按期完工,确保工程质量规避建筑市场风险。3、运用工程担保可以有效遏制拖欠工程款的问题。工程款拖欠是困扰我国建筑业的一个严重的问题。根据对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资的调查,存在拖欠款的主要原因是业主在资金到位和合同履行方面不受约束。工程担保推行后,在实行

4、承包履约的同时,业主工程款支付担保将对等实施,从而确保承包商工程款按时到位,在保证工程项目顺利建设的同时承包商的利益得到保证,承包商的工程款到位了,拖欠民工工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一旦有一方不能履约,保证人将代为赔偿和履约,通过索赔和追偿机制,保证合同剩余部分工程的建设和投保人的利益不受损失,从而保证业主和承包商双方的利益。我国工程担保制度是以解决工程款拖欠问题为主要目的开始实行的,通过业主工程款支付担保保证业主履行合同约定的工程支付业务,解决拖欠工程款的问题。4、运用工程担保是转变政府职能的有效途径。对于政府工程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作为业主参与工程担保,会从自身的经济利益出发,参与工程质量管理和

5、安全监督,通过索赔责任程序,强化各行为主体的合同意识,有助转换政府职能,还可以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和压力,保证政府投资的安全。5、运用工程担保有利于招标投标的公平、公正。在建设工程承包发包活动中设定保证担保后,由于投标人在参与竞标的同时必须提供相应的保证担保,并接受保证人的监督,所以也就使其不敢贸然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投标,否则亏本的只能是承包商。这样能规避以低于成本价的投标价格参与竞标的恶性竞标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工程招标投标工作的公平、公正。二、目前法律法规对工程担保的规定及工程担保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招标投标法中四十六条规定“招标文件要求中标人提交履约保证金的,中标人应当提交”,首次提出

6、了履约保证金的概念。2002年,建设部召开全国建设工作会议把实行工程担保制度作为“十五”期间的一项重要工作,并要求这项工作取得重大进展。2004年,建设部下发了建市2004137号文件“关于印发关于在房地产开发项目中推行工程建设合同担保的若干规定(试行)的通知”,这是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强行推行建设工程担保的重要法律基础,第一次对建设工程担保做了较为全面系统的规定,规定分为投标担保、业主工程款支付担保、承包商履约担保和承包商付款担保,其中投标担保可以采用投标保证金方式,业主工程款支付担保、承包商履约担保和承包商付款担保应采用保证方式。2005年建设部发布了关于印发工程担保合同示范文本(试行)的通知

7、,对工程担保合同格式与基本条款做了比较详细明确的规定。以上法律法规逐步加大了工程担保的推行力度,工程担保作为一种经济手段和风险管理机制,在遏制拖欠工程款、保证工程质量、防范工程风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我国的建设工程担保管理制度还不完善,缺乏相应的配套法规和强制性监督机制,缺乏建设工程风险管理的具体规定,对工程担保的认识还在逐步深化,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各方主体对实行工程担保制度的必要性、重要性认识不足,实行工程担保的积极性不高。推行工程担保制度是建立市场信用机制的重要举措,是用经济手段解决当前建筑市场的突出问题,由于我国建设体系不健全,许多人对推行工程担保

8、制度不理解,对实行工程担保的积极性不高2、担保公司综合素质不够高,导致恶性竞争。一方面,许多担保公司缺乏相应专业和工程建设专业的复合型人才,造成公司的信用差、业务能力低、担保资质低,给工程担保市场带来了许多不稳定性。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实力不强,许多施工企业担心如果出现索赔,会给被保证人造成难以承受的风险。因此,这些施工企业还是找开户银行作担保人,不愿找担保公司,造成了银行垄断担保市场,形成恶性竞争局面。3、工程担保的法律体系不够完善。目前,我国相继颁布了建筑法、担保法、合同法、招标投标法等法律法规,对工程保证担保制度进行不同程度的规定,但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资本管理制度的理论和实践尚不成熟

9、,因此缺乏完整的法律框架支持,工程担保制度在推行中存在着法律制度的不完善的问题。4、社会环境和市场环境不规范.任何一种制度的建立都必须有政府、社会、市场的支持,工程担保制度的建立也是如此。但是,我国的建筑市场不是相对的规范,社会对工程担保存在质疑;业主和承包商对工程担保认识不够,敷衍应付;有关法律法规不及时、不明确;恶性竞争充斥工程担保市场等等,这些都说明社会各方面未能给工程担保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三、推行规范性担保,加强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1、大力开展宣传和培训工作,普及工程担保知识,选择有条件的工程试点,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行,培育担保人市场,积极发展工程风险管理中介咨询机构,形成具

10、有竞争机制的担保市场。2、参照国际惯例确定工程担保的担保范围、担保形式、担保额度、担保费用。担保范围:首先应选择小范围政府投资及公共建筑和用于向社会出售的商业工程。担保形式:目前主要有投标保证担保、履约保证担保、业主支付担保、保修担保四种形式。担保额度:参照国际惯例,选择稳健的低保额担保逐步过度到高额担保额度。担保费用:参照国际惯例,制定合理的取费标准。3、政府有关部门要为工程担保提供强制性、法律保证。工程担保市场法律制度不健全,政府相关部门职责不清,存在交叉管理的现象。政府有关部门要尽快为工程担保制度提供强制性法律保证,利用规范性文件明确政府在工程担保制度实施过程中的具体职责,做好各部门的协

11、调和配合工作,创造有利于工程担保发展的大环境,促进工程担保的发展。4、完善保函备案监督审查,加大监管力度,使工程担保发挥作用。强制性要求业主和承包商在办理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前将支付保函和履约保函送到政府有关部门备案,防止虚假保函现象。招投标工作结束后至竣工验收期间的建设工程,政府管理部门要跟踪监督,落实合同的执行情况,发挥工程担保的有效作用,预防各种风险发生。5、建立企业信用档案,促进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在市场经济中,信用在经济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业主、发包人、承包商、担保公司的信用管理和监督管理是规范和完善我国建筑市场企业信用资质建设的重要方面,建立企业信用档案管理制度将企业的信用信息以档案方式进行管理,表彰信用企业,揭露不良行为信用单位,可以激励企业自身信用建设,保障工程担保的顺利实施,提高整个建筑市场的信用水平,规范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总之,建立并推行建设工程担保制度是加强建筑市场信用建设、强化建筑市场诚信机制的重要举措。随着我国建设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参照国际惯例借助工程担保制度建立市场信用约束机制,完善建筑市场信用体系,会使我国的建筑市场向更健康、更规范的方向发展。二六年五月十日多年企业管理咨询经验,专注为企业和个人提供精品管理方案,企业诊断方案,制度参考模板等欢迎您下载,均可自由编辑感谢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