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保护的公众参与机制与实践.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43467226 上传时间:2020-08-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遗产保护的公众参与机制与实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遗产保护的公众参与机制与实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遗产保护的公众参与机制与实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遗产保护的公众参与机制与实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遗产保护的公众参与机制与实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遗产保护的公众参与机制与实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遗产保护的公众参与机制与实践.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遗产保护的公众参与机制与实践 姓名:殷俊 班级:城规一班 学号:20110420226 指导老师:陈静遗产保护的公众参与机制与实践摘要 城市遗产保护中的公众参与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是在我国,公众参与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使得公众的参与并不能够起到其应有的作用。本文以广州市恩宁路历史街区保护的公众参与为例,对我国城市历史遗产保护的公众参与进行分析,讨论我国在城市遗产保护领域的公众参与的问题以及相应的策略。关键词: 城市遗产保护;公众参与; NGO ;广州恩宁路1、 相关概念 城市遗产 文化遗产是代表国家,民族历史发展的轨迹与人民生活的记忆,并足以留传给子孙后代的财产。1972年在巴黎通过保护世界

2、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对遗产进行了分类,建立了“文化遗产”国际通行的概念:不可移动的文物、建筑群、遗址等。历史保护历史保护是城市发展中一个重要的战略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历史保护发展到今日,己经远远超出了“福尔马林式”单纯的文物保存做法,而是将遗产保护纳入城市更新与整体运营的通盘考虑。保护除了要注重对象的历史文化价值,也要注意发挥它的使用价值。不仅意味着遗产的物质保护,而且包括城市经济!社会和文化结构中的各种积极因素的保护与利用。保护的目的不再停留在重拾“过去”,而要保留现存事物的同时,以“当代的理解”指出未来可能的改变方向。保存和改变同样会施作用于历史容器中的“人”他们的稳定与变迁。保护

3、是观念、是手段、也是目标。城市遗产的保护,通常涉及到几个不同干预层级的字眼:保存、保护、复兴等。二、国外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公众参与 公众参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最早起源于美国。早在1853年,安帕梅拉康宁汉姆发起了名为“保护沃农山住宅妇女联合会”的妇女志愿团体,成功的保护了沃农山住宅华盛顿总统的故居,开启了公众保护遗产的先河。康宁汉姆小姐为保护沃农山住宅而成立的妇女联合会,在全美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促进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思想的发展。普通市民认识到自己也可以是历史文化保护运动的倡导者。在该组织的影响下,其他民间保护团体也相继开始成立,如1889年成立的“维吉尼亚古迹保护协会”和在1924年成立的“圣安东

4、尼奥历史保护协会”等。 意大利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社会化程度很高,这个国家本身具有的悠久历史,丰富的文化遗存,使人们把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当做国家的事业认真关切、积极参与。这些公共组织主要是教会、学校和一些民间社团。由于各个组织会员的不同,其参与管理的侧重也有所不同,比如说有的负责具体的保护,有的负责理论的研究,有的负责保护的规划评估,有些则负责资金的筹集。1877年成立的古建筑保护协会是英国最早的该类组织,该组织成立的目的是对古建筑进行保护、宣传、并且促使国家对文化遗产保护的专项立法活动。1877年,由威廉莫里斯和约翰拉斯金创建了英国最早的民间保护组织“古建筑保护协会”,其目的是对古建筑进行保

5、护,反对拆毁古建筑以及对原建筑作面目全非的重修,并以文字和其他多种方式唤起公众的保护意识。他们的努力得到了社会大众的支持,并促使国家开始将古建筑保护纳入立法的范围。二战后,大量的民间保护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据统计,仅1975年登记的全国性及地方性组织就有1250个(他们收集专家和公众的意见,督促和协助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以文化大国形象屹立于世的法国,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不仅不遗余力而且也富有成效,最突出的表现就是通过委托民间社团组织托管的方式来实现对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目前,法国共有大小不等、功能不一的民间社团组织18,000个之多,组成了一支庞大的保护文化遗产的生力军。这些民间社团组织主要以

6、古迹、古建筑物保护为主,其产业化经营为文化遗产的保护节约了大量资金,同时有限度地活用也使法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入了良性循环状态。目前,法国政府已与一些省区签署了遗产领域权力下放议定书(民间组织在保护遗产中的作用和地位,已被越来越多的法国民众所认同。在日本,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运动以地方居民为中心,并得到专家的协助。1963年至1965年的奈良、京都、镰仓开发案,使人们认识到由于开发而破坏历史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其直接的后果就是促成了古都保护法的制定。而20世纪60年代的妻龙保护运动,更是促使了日本全国的市民保护运动的组织化.加之各地组织的联盟互动,由妻龙、有松、今井叮联合成立了“历史街区保护联盟”

7、,之后发展为“全国历史街区保护联盟”。从1978年起,该组织每年与各地的居民一道举办研讨会,通过这种方式,使居民们更多、更自主的参与到历史文化保护运动中来。三、案例分析恩宁路街区改造的公众参与1.恩宁路简介 恩宁路街区位于广州的荔湾老城区的核心区域,靠近广州的“租界”沙面,与广州市的旧城保护区广州市最繁华的商业街上下九相连接。恩宁路的位置如图 1 所示。恩宁路是具有浓厚西关特色的街区,著名的建筑有泰华楼、八和会馆、李小龙祖居、金声电影院、宝庆大押、銮舆堂等。是拥有丰富 广府文化的城区,是广州粤剧文化的中心所在。因此,恩宁路街区是具备列入历史街区进行保护的条件的。而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名城保护规划仅

8、将其中的一些历史建筑列为文保单位以及其东北部分列为历史保护街区的范围,而其他区域被规定为风貌协调区。2.恩宁路街区改造2007 年 5 月,广州市荔湾区启动了“荔湾区恩宁路地块连片危破房改造项目”,恩宁路作为广州第一个旧城改造项目开始进入改造状态,此次改造的模式仍然是国内旧城改造中较为常见的土地收购拆迁土地出让的模式。动迁工作从 2008 年 11 月开始进行,一直持续至今。截止 2010 年 9 月份,在总共 1950 户居民中,已签约 1506 户,未签约居民 444户。针对政府提出的拆迁改造方案,居民首先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这些意见主要集中在拆迁补偿及其安置问题,但是也有很多广州市民以及学

9、者、媒体对政府大肆的拆除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和街区提出的质疑。到 2010 年开始,广州市的普通民众和媒体对恩宁路的改造质疑持续升温,特别是建设于民国中期的金声电影院的拆除,使得越来越多的关注广州旧城区的人加入到恩宁路的改造和保护活动中来,其中有普通的广州市民、广州市高校的学者以及媒体记者等,其中就包括了恩宁路民间关注小组。3.恩宁路改造的公众参与分析3.1参与对象根据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公众参与一般是与改造直接利益相关的居民或者业主参与。在恩宁路街区项目中,主要的参与人群主要有利益直接相关的恩宁路街区的居民和街区周边的居民,利益非直接相关的一些关注恩宁路的普通广州市民,以及一些第三方组织,如恩宁路

10、学术关注组和中大公民社会研究中心。3.2参与方式及其过程 公众参与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为了便于分析,本研究将公众参与按照其是否在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的规定范畴内分为正规公众参与和非正规公众参与两类。正规程序是法律规定的公众参与程序,非正规程序是不同于正规程序的公众参与方式,它非法律所规定,如调解、请愿、公民调查等。3.3第三方组织的公众参与 在恩宁路街区改造过程中,作为第三方组织形式参与到工作参与中的主要有中大公民社会研究中心和恩宁路学术关注组。其中,恩宁路学术关注组在其中起的作用较为重要。小组认为恩宁路街区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其改造涉及的公共利益应当属于整个广州市市民。作为一个关注旧城文化

11、遗产保护的第三方组织应当参与到改造中以促进恩宁路得到更好的保护与改造。小组一方面与居民座谈,访谈规划师、政府官员、古建专家等之后,整理综合这些意见形成了意见书,并在广州市市长接待日期间提交给广州市市政府。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渠道发掘恩宁路的历史,制作了“恩宁路动线重组图”,提出恩宁路内部的街道的感觉及其生活是恩宁路以及广州旧城区重要的特点,发掘恩宁路的历史和文化,也通过媒体或者展览的方式激发人们对恩宁路老城区价值的认知。4、 我国城市遗产保护中的公众参与分析1.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公众参与的作用1.1公众参与有助于发掘更多的历史遗产我国的城市遗产保护制度在保护城市遗产中起了非常大的作用,但也存在

12、着一些问题。一方面,审核城市遗产的标准都过于严格,缺乏灵活应变的能力。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对于城市遗产的认识总是不断的发展的。对城市遗产保护的发展过程中,呈现的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从保护文物古迹及其环境到保护历史街区;从保护古代的遗产到保护近代的遗产;从物质性遗产的保护到非物质性遗产的保护等等。而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并没有及时的随之进行改变。这些问题也导致了一些城市遗产不能够得到及时的保护。欧美及其日本的一些城市经验证明,自下而上的公众的参与能够促使更多的城市空间和地方化的文化价值的发现,从而有助于发掘更多的城市遗产。公众参与可以成为自上而下的城市遗产保护制度有效的补充。 在香港的利东

13、街麦加力哥街区改造中,公众参与就成为城市遗产被发掘的重要因素。最初的改造方案是要拆除街区内的空间破败“喜帖街”。喜帖街一直以来是香港人印制喜帖的地方,沿街的商业以喜帖相关的印刷业为主,近年来因为时代发展而逐渐衰败。在改造方案提出之后,街区的居民就提出意见,认为喜帖街是香港人回忆的一部分,应当得到保护,这些意见也得到了香港很多媒体和普通市民的支持。最终认可并吸纳的公众的观点,在改造的最终方案中,喜帖街得到了的有效的保护。1.2公众的参与将有助于城市历史遗产的复兴 城市历史遗产很大的问题在于,经历了岁月的洗礼之后,这些遗产大部分都已丧失了它们原有的功能;与此同时,由于其空间环境的衰败,新的功能不能

14、生成。因此在缺乏干预的情况下,其全面的衰败是不可避免的。空间的衰败成为城市政府采取简单粗暴的拆除重建的模式最大的理由。公众参与,特别是欧洲的民间保护组织,常常能够通过文字等宣传方式激发民众的保护意识,促使人们去关注城市历史遗产的价值,从而增加空间的人气以及活力。日本足利市遗产保护组织足利未来俱乐部认为:思考市街问题的人数多寡决定了这个市街活力的层次。因此,促进城市遗产保护中的公众参与能够极大的促进城市遗产空间以及生活的复兴。2.我国城市历史遗产保护中公众参与的问题在国内学界一般认为的在城市领域的公众参与主要问题是中国公众参与的意识薄弱,参与程度不足,公众参与的制度性建构不足,以及缺乏有效的可靠

15、的公众参与途径等等。这些问题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也同样存在,在这里仅仅论述一些在历史遗产保护方面凸显的几个问题。2.1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信息的不透明2.2公众参与缺乏组织性2.3缺乏专业人士的参与五、城市历史遗产保护中公众参与的对策1.城市历史遗产信息的透明化 历史遗产信息的透明化是有效的公众参与的重要保证。建立广泛的公众参与和监督机制,则保证公众的知情权是关键;而要保证公众的知情权,就必须保证信息的公开化。这建立完善而详实的城市历史遗产的重要性它不但方便政府部门对城市历史遗产进行管理,同时也是公众监督的基础与依据。而,在中国,由于网络的快速发展,通过互联网建立关于城市历史遗产的网络数据库,以方便市民和公众在需要时候进行查询。如此将极大的促进历史遗产的保护的公众参与,同时也促进了城市历史遗产的保护。2.促进城市遗产保护的团体的建立在城市历史遗产保护中,除了透明的历史遗产信息作为公众参与的基础之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