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盾构区间岩溶处理_

上传人:vip****66 文档编号:143443459 上传时间:2020-08-29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84.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铁盾构区间岩溶处理_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地铁盾构区间岩溶处理_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地铁盾构区间岩溶处理_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地铁盾构区间岩溶处理_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铁盾构区间岩溶处理_》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铁盾构区间岩溶处理_(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业知识分享版 使命:加速中国职业化进程 摘 要:广州地铁隧道以盾构施工为主,在岩溶发育地段施工存在较大的安全隐 患,容易使盾构机下部土体不稳定而塌陷,导致突水、 突泥和盾构机具陷落等事 故,从而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 后续处理非常困难。 在岩溶地区兴建地铁隧道工 程尤其应进行专门的基础处理, 文中介绍广州地铁五号线草暖公园至小北站盾构 隧道溶洞处理实例并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地铁;岩溶处理;盾构隧道 1工程概况 广州地铁五号线草暖公园至小北站区间在里程YDK7+903.505YDK8+052.610 范围内,隧道穿越石炭系灰岩地层,穿越区内存在较多溶洞,地质剖面如图1所 示。由于该地段周边环

2、境复杂, 无高架法实施条件, 而矿山法施工过程容易导致 岩溶裂隙水突然涌出, 施工安全存在极大隐患, 严重时会出现灾难事故。 如采用 明挖法或浅埋地下桥, 由于沿线地下水较丰富, 在溶洞浅埋地段当上部土层挖除 后,岩溶水具有一定的水头压力,会顶穿覆盖层,导致基坑大量涌水,施工安全 存在极大隐患,且现状地面交通情况复杂,施工场地狭小,明挖实施条件困难。 盾构施工既能适应松散软弱地层或其它含水土层,又比矿山法安全, 且施工环境 条件好,机械化程度高、进度快,盾构隧道衬砌采用预制管片现场拼装,防水效 果好、质量可靠,随着地铁盾构施工技术的普及,其工程造价也逐步降低,具有 较大的优势。因此经综合比选,

3、该段工法采用盾构法,但须对溶洞进行处理。 2溶洞处理目的 2.1确保盾构掘进期间的盾构机安全。 位于隧道底的部分溶洞, 其填充物为淤泥和松散细砂, 承载力很低(4080kPa) , 通过溶洞处理可确保盾构机安全、 顺利通过溶洞区,避免盾构机突陷等意外事故。 2.2防止地表塌陷和过大沉降。 位于隧道顶的部分溶洞,其填充物为淤泥、砂层和粘土,而隧道底为中、微风化 石灰岩,是典型的上软下硬地层。 不少溶洞呈串珠状分布于隧道工作面范围,由 于溶洞夹板为岩层, 难以形成土压平衡掘进模式。通过处理, 使隧道顶的地层和 工作面土体能保持稳定,防止拱顶坍塌和工作面土体流失,减少地表沉降。 2.3满足永久隧道结

4、构的承载力、变形、防水要求。 溶洞填充物和灰岩地层承载力有很大的差别,通过地层处理可提高该处地层的承 载力,减小不同地层之间的差异沉降, 减少管片渗漏,以满足地铁正常运营要求。 3溶洞处理方法 通过比较,对不同的溶洞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3.1无填充溶洞和半填充溶洞 对大于 2m 的无填充或半填充溶洞,先采用高压风投砂充填空洞,再采用注浆加 固。投砂时,将原探测到空洞的钻孔作为出气孔,投砂后再利用此孔进行注浆。 投砂处理方法是在原钻孔附近 (约0.6m)补钻2个 127 投砂孔, 孔心与原钻孔 中心需成一直线,投砂后的注浆加固方法见3.2节。本工程共有 7个大于 2m 的无 专业知识分享版 使

5、命:加速中国职业化进程 填充溶洞需要处理;对小于2m 的无填充或半填充溶洞,则采用注浆填充。 3.2全填充溶洞 采用压力注浆法填充加固,压力逐渐增大,间歇并反复压浆。所有新增注浆孔 以及线路中线上已探明溶洞的钻孔均采用袖阀管注浆,其它钻孔采用花管注浆; 注浆材料:周边孔为纯水泥浆+速凝剂,中央孔为纯水泥浆;注浆压力和注 浆量:周边孔以相对小压力(0.21.0MPa) 、多次数( 34次) 、较大量控制, 中央孔压力按 0.82.0MPa 控制,注浆 3次;注浆扩散半径:填充物为粘土、粉 质粘土和泥炭质土的为 1.5m, 填充物为砂、碎块的为 22.5m; 注浆间歇 610h。 4溶洞注浆处理施

6、工及要点 4.1注浆范围的确定 隧道顶部:溶洞位于隧道顶部时,为保证盾构机能形成土压平衡掘进模式,防 止突涌现象, 必须保证隧道洞身有一定的加固体覆盖层,处理范围按盾构隧道注 浆加固理论和经验值确定为B 25m=35m 取3m,即上至隧道周围 3m,下至溶 洞底板以下 1m,如图3a。 溶洞位于隧道洞身:处理范围确定为隧道洞身和周边3m,如图 3c。 隧道底部:溶洞位于隧道底部时,为防止盾构机突陷、明显上软下硬和永久结 构后期沉降过大, 处理的重点是隧道下部的溶洞,防止盾构沉陷和差异沉降, 根 据塌落拱理论分析,处理范围确定为:隧底5m 范围内的溶洞,主要针对淤泥、 软塑和松散砂层,如图 3b

7、;当溶洞顶板与隧道底板距离大于5m 时则不需处理。 溶洞无充填或半充填:溶洞需注浆加固处理,其范围确定为:若溶洞顶板与隧 道底板距离大于 5m时,则不需处理; 若小于 5m则需注浆加固, 上至溶洞顶板以 上1m,下至溶洞底板以下 1m,如图 3d。 溶洞全充填:若溶洞顶板与隧道底板距离大于5m,则溶洞不需处理; 若小于 5m 则需注浆加固处理, 其范围确定为上至溶洞顶板以上1m,下至隧道底板以下 5m, 如图3e。 4.2注浆孔平面布置 根据溶洞处理目的及其确定范围,线路中线结构底板下部溶洞是处理的重点,注 浆孔布置主要分布在左右隧道中心线上和较大溶洞分布区域。注浆孔共140个, 其中70个是

8、补勘探明有溶洞的钻孔, 70个是加密注浆钻孔 (其中25个孔兼做勘察 钻孔) , 其分布如图 4, 钻探孔需提供勘察成果资料, 其余注浆孔也应做地层记录。 4.3止水、止浆帷幕 为了控制注浆量,加强注浆效果,防止浆液窜出流失,保护环境,在注浆区域设 一道封闭的止浆、止水帷幕。 4.4施工顺序要点 先施做止水、止浆帷幕,将处理范围内溶洞与外界溶洞隔离,再处理中间区域; 先加固水源一侧(靠近越秀山一侧) ,添加速凝剂,以确保注浆效果;中间区域 补充孔应跳跃施工,以防止跑浆、窜浆;先对无填充、半填充溶洞填砂处理,再 进行其他溶洞注浆填充处理。 4.5盾构掘进溶洞段的相应措施 专业知识分享版 使命:加

9、速中国职业化进程 采用深孔预注浆对溶洞充填物只能起到充填、挤密、劈裂和置换作用, 注浆堵水 未必能完全阻止地下水渗漏, 注浆处理完成后盾构在溶洞段掘进仍有可能遇到软 硬不均地层,以及硬岩、高压水、开挖面坍塌、刀盘结泥饼、喷涌等情况,为此 盾构掘进溶洞段要采取相应措施。 加强刀具的管理与合理配置。进入溶洞段前,根据预报成果选择开仓换刀作业 里程,按计划开仓检查刀具和更换新刀,刀具配备以滚刀破岩为主。 合理选择掘进模式,严格控制掘进参数。采取土压平衡掘进,为保护刀盘和刀 具,宜低贯入度破岩,推进速度小于10mm min,刀盘转速 1.71.9r min,土仓压 力拟定为 0.10.15MPa,并按

10、实际情况适时调整。 a.盾构姿态的控制:密切注意盾构表面与隧道间的不均匀摩擦阻力,以及切口环 切削地层时的不同阻力, 以防形成偏差, 减缓掘进速度, 使刀盘上下部位掘进的 瞬间受力大致相同,减少盾构机仰俯现象。 b.加强土改良与管理:进入溶洞段前,认真检修注泡沫和加泥系统,确保系统正 常。根据地层特点,泡沫剂掺量宜为50L 环。溶洞段地层自稳性较差,要严格控 制出碴量与掘进速度相对平衡, 加强对碴土成分和含水量的观察,出现异常及时 停机处理。 c.确保铰接密封和盾尾密封的防水效果。进入溶洞段前,对铰接密封和盾尾密封 要认真检查、 维护和调整, 掘进时严格控制各铰接油缸的行程差,确保铰接密封 效

11、果。加强对盾尾刷密封油脂的注入检查,确保其密封的防渗漏效果。 d.管片背衬注浆:宜采用同步注浆和二次补充注浆相结合的方式,同步注浆采用 水泥砂浆,二次补充注浆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合理调 整与控制注浆压力和注浆量。 根据施工监测成果,及时进行必要的二次补充注浆, 防止管片外形成纵向水路通道。 e.做好溶洞段施工应急预案。 本工程处于广从断裂带石灰岩分布地段,岩溶发育, 且溶洞段地下水具有承压性质,含水量丰富,注浆未必能阻止溶洞地下水渗漏, 极易发生涌水突泥或地表塌陷等情况,为此施工前必须做好应急和处理预案,准 备必要的抢险物质和机具。 5小结 本文通过草暖公园至小北站盾构隧

12、道溶洞处理工程实例,对溶洞特点、溶洞充填 物及围岩承载力、渗透系数,溶洞CT 法物探成果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比较, 对不同的溶洞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对溶洞处理的范围的确定、 溶洞处理注浆孔 平面布置、 溶洞处理施工顺序要点、 灌浆加固效果检查、 盾构掘进溶洞段的相应 措施等进行了研究。 由于地铁隧道工程的埋置深度主要为浅埋敷设形式,地铁工程的岩溶处理主要为 浅层岩溶,其处理遵循浅层处理的原则和方法;由于岩溶地区地质情况查明的难 度性与岩溶处理的复杂性, 如必须采用明挖法或盾构法,须对溶洞进行处理; 由 于矿山法施工过程容易导致岩溶裂隙水突涌,施工安全存在极大隐患, 严重时会 出现灾难事故,故岩溶地区一般不能采用矿山法。 地铁线路经过岩溶发育地段, 施工时尽量避免大量抽排地下水;在溶土洞发育地 段施工前应对溶土洞进行填灌处理, 避免施工过程中因加载和振动作用产生地面 塌陷;隧道底板下有溶洞分布时, 主要采取灌浆和结构措施处理,穿过溶洞地段 专业知识分享版 使命:加速中国职业化进程 先进行灌浆止水措施后再开挖和掘进;在工程施工时应同时注意防止对周边建筑 物及附近道路设施带来的不利影响;对地铁沿线的其他工程活动应作适当的监 控,确保地铁运营的安全; 为防止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出现的环境地质问题,造成 对地铁施工及运营阶段的威胁,建议对岩溶地区的地下水进行长期监测。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交通运输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