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湘教版(浙江专版)】必修1:课时跟踪检测(十九)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kl3****467 文档编号:143438030 上传时间:2020-08-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35.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湘教版(浙江专版)】必修1:课时跟踪检测(十九)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地理湘教版(浙江专版)】必修1:课时跟踪检测(十九)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地理湘教版(浙江专版)】必修1:课时跟踪检测(十九)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地理湘教版(浙江专版)】必修1:课时跟踪检测(十九)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地理湘教版(浙江专版)】必修1:课时跟踪检测(十九)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湘教版(浙江专版)】必修1:课时跟踪检测(十九)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湘教版(浙江专版)】必修1:课时跟踪检测(十九)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Word版含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跟踪检测(十九)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一、选择题下图中阴影部分为某种自然资源的全球分布情况,读图,回答13题。1该自然资源是指()A湿地B油田C冰川 D煤田2该自然资源主要分布在()A盆地和湖泊周围 B沿海与大陆架上C大陆边缘与岛屿 D高纬区和高山区3近几十年,该自然资源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全球变暖气温升高 B大气的臭氧层变薄C人类的需求量加大 D地壳不稳定多地震解析:1.C2.D3.A第1、2题,由图示知,该自然资源主要分布在南极洲等高纬度地区和高山地区,据此推断该自然资源为冰川。第3题,全球变暖气温升高是冰川加速融化的主要原因。4根据下图判断:A、B、C、D四幅图中能够正确表示自然资源

2、、能源和矿产资源三者的关系是()解析:选C矿产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包括矿产资源。在能源和自然资源的概念中,二者的区别是:(1)能源和自然资源的概念外延是交叉关系,即有一些自然资源不属于能源,如,铁矿石、铝土等;而有一些自然资源本身也属于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另外有一些能源就不属于自然资源,如,核电、水电、火电等。(2)自然资源必须直接来源于自然界,而且具有自然属性;而能源则不同,它既可以直接来源于自然界,也可以间接来源于自然界,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经济属性。下图示意三种主要能源在世界主要国家的重要度。读图完成56题。5分别代表的能源是()A石油、煤炭、核能 B煤炭、石油、核能C

3、核能、石油、煤炭 D石油、核能、煤炭6能源在法国、日本等国家的重要度较高,是因为这些国家()A该能源分布广且易开采 B常规矿物能源贫乏C多海港,进口该能源便利 D经济实力强且科技发达解析:5.A6.D第5题,中国的主要能源是煤炭,沙特以石油为主,法国核能占很大比重。第6题,核电在法国、日本等国家的重要度较高,是因为核电的开发利用对技术和资金的要求较高,而这些国家经济实力强且科技发达。读人类文明进程及社会经济增长主导因素变化示意图,完成78题。7图中影响d曲线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土地 B劳动力C资本 D技术8到工业文明阶段,土地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突出表现为土地的()A数量 B质量C类型

4、D区位解析:7.D8.D第7题,在工业文明阶段,对人类文明和社会经济增长影响较大的因素为技术因素。第8题,区位即位置,是在工业文明阶段土地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的影响。读我国能源保障区分布示意图,完成911题。 9我国能源保障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是()A西部高,东部低,北部高,南部低B西部高,东部低,北部低,南部高C西部低,东部高,北部高,南部低D西部低,东部高,北部低,南部高10影响我国能源保障水平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能源生产总量 B能源消费总量C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对比 D社会经济发展水平11M地区能源保障水平高主要原因是()天然气资源丰富水能资源丰富核能资源丰富太阳能资源丰富A BC D

5、解析:9.A10.C11.A第9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能源高保障区主要位于中西部省区,能源低保障区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因此我国能源保障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是西部高,东部低,北部高,南部低。第10题,能源产量越大,消费量越小,能源的保障水平就越高。第11题,M地区为四川盆地,水能资源和天然气资源丰富,核能发展较慢,太阳能资源较少。二、综合题12分析自然资源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图, 回答下列问题。(1)农业社会阶段,人类生产、生活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很_,在暖温带和亚热带相对湿润地区,尤其是河流_和_地区,形成了古代城市。(2)在工业社会阶段,影响生产力布局的主导因素是_的储存状况,以及_的

6、便利程度。(3)后工业化阶段,自然资源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相对下降,而各种_资源的地位则迅速上升。(4)随着生产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范围日益_,利用深度逐步_。解析:农业社会时期,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明显地受到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条件的制约,在一部分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农业文明得以形成和发展,并形成古代城市。在工业社会阶段,矿产资源对资源性产业和工业布局有着决定性影响。后工业化阶段,自然资源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相对下降,后天资源的地位则迅速上升。答案:(1)大冲积平原三角洲(2)矿产资源交通运输 (3)后天性 https:/ (2)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的原因是什么?(3)为了保证我国

7、能源安全,减少对石油进口的依赖,你认为可以从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方面采取哪些措施?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我国石油消费量增长大于生产量的增长,但石油消费仍以国内生产为主;1996年我国石油消费量大于生产量,成为石油净进口国。第(2)题,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高的原因一是国内石油增产困难,二是消费增长加快,供需缺口越来越大。第(3)题,调整优化能源结构主要从使用石油替代能源,开发利用新能源和进行能源的跨区域调配入手。答案:(1)D(2)受石油资源条件限制,增产困难;国内石油消费增长加快,供需缺口越来越大。(3)合理有效利用,使用液化煤代替石油;加大开发与利用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水能等能源的力度,提高电能在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重,加快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的进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