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9编号2018中特考试参考答案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143437216 上传时间:2020-08-29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48.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449编号2018中特考试参考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449编号2018中特考试参考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449编号2018中特考试参考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449编号2018中特考试参考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449编号2018中特考试参考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449编号2018中特考试参考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49编号2018中特考试参考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和“优”体现在哪里?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和“优”体现在哪里? 答:(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在经济、 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都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是中 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基于中国国情自主探索的结果。 在经济体制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政治体制 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行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治;在文化体制上,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采取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前提下保证文化多样性发展的体制。 在社会体制上,大力开展社会建设,培育和规范各类社会组织,构建有利于社会 和谐的社会管理与运行机制

2、。在实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顺应人类社会 发展潮流、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的发展格局。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优”在何处? 从经济制度来看,我国所确立的基本经济制度,适应了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 展水平,充分调动了各方面积极性,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从政治制 度来看,既吸收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精华和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又克服 了其中的弊病和不足;既充分尊重和保障个人民主权利,又能形成共同意志、集 中力量办大事;既充满活力又富有效率,适应了我国人口和民族众多,经济、社 会、文化不发达,区域发展不平衡,传统文化影响深厚等现实状况。当然,不仅 在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两个方面,在

3、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各个领域,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都得到了充分体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保持党和 国家活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维护和促进公平正义、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 险挑战,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这五个有利于彰显了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二、李克强在报告中指出:“立国之道,惟在富民。要以增进民生福祉为目的,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改革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促进社 会公平正义与和谐进步。”请你谈

4、谈对持续推进民生改善和社会建设的认识。 二、李克强在报告中指出:“立国之道,惟在富民。要以增进民生福祉为目的,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改革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促进社 会公平正义与和谐进步。”请你谈谈对持续推进民生改善和社会建设的认识。 答案:立国之道,惟在富民。点出了治国理政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既体 现传统的民本思想,又赋予了新时代的内涵。 一、 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重要组 成部分民生问题是社会建设的基本内容和中心任务。 社会建设是民生问题的制度 和体制保障。过去我们把社会主义建设分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方面。后 来由经济、政治、文化建设

5、三位一体,发展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 一体的总体布局,并强调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推进社会建设。这是我党对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认识、新概括、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大意义。 二、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对于 21 世纪高速发展中的中 国来说,具有着很强的时代特征和极其深远而重要的意义 民生问题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问题。 基于现阶段人民生活由温饱 发展到总体小康的实际, 十七大报告把人民群众最关心、 最直接、 最现实的教育、 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社会管理等六大民生领域,单列一章进 行精辟论述,提出必须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使全体

6、人 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充分反映了人民 的愿望和要求。报告首次系统提出了改善民生的理念和政策取向,充分反映了我 们党对现代化建设的认识更加深刻,也是中国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 1、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体现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 求。 2、体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3、 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 4、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和要求。公平正义、富裕、健康、安居 乐业、 法治、 和谐, 历来是人类最美好的追求和期盼。 民生问题与百姓息息相关, 这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是谁也不可抗拒的规律。这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

7、之 源、治国之本,须臾不可忘记。 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 ,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 建设。并明确部署: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 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 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改善老百姓的生存状态、优化公共服务,让“民众共享 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从愿景走向现实。 三、坚持中特自主创新道路,中科院:矢志不渝,自主创新、结合美国 禁售芯片问题谈下对我国自主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何改善。 三、坚持中特自主创新道路,中科院:矢志不渝,自主创新、结合美国 禁售芯片问题谈下对我国自主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何改善。

8、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表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 居于发展中国家前 列, 但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自主创新面临的主要问题: 总体上讲, 我国整体创新能力不高, 企业尚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缺 乏创新的动力和机制。 1.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尽管我国各个产业的技术水平和自主 创新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个别产业在国际上也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力, 但 总体来看, 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仍然较弱, 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差距。 2.引进技术消化再创新能力薄弱, 引进技术没有与自主创新和提高产业竞争力结 合起来我国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长期缺乏足够重视,只引进

9、而不消化吸收,成 为产业技术进步的一个老大难问题。由于消化吸收经费投入明显不足, 导致对 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薄弱,严重影响了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3.以企业为主体、 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形成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低的 情况下, 充分利用科研院所及高等院校的科研能力, 实现产学研紧密结合, 对 于推动技术创新具有重要意义。目前, 我国产学研的结合还不紧密。科研机构 和高等院校科技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资金,得到企业资金支持的较少。 4.人、财、物投入严重不足尽管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已是世界第二位, 但与 其他国家相比, 特别是在相对指标(如当前, 我国尚未建设形成有利于科技人员 创新创业

10、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大型科研设施以及科研资料、科学数据等严重 匮乏、分散落后, 并且还存在着盲目重复购置、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 没有形 成社会共享机制。 造成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既有历史的背景, 也有政策导 向的问题; 既有客观条件的限制, 也有认识和理念上的误区, 但主要是缺乏 自主创新的动力、机制和政策环境。 改善措施: 1.全面实行“创造力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前提。其特征是死记硬背、以单 一的学习分数的高低来评价学生的优劣、学用脱节、脑手脱节, 培养出来的学 生多为高分低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差、缺泛探究精神、难以适应社会生存的读 书人。这种记忆力教育模式, 是与建设创

11、新型国家所需的教育模式 是背道而驰的 ; 2.建设创新型国家, 全面提升国民的创新素质是基础。 创新型国家有一个重要的内涵就是国民的创新素质如何, 因为创新的基 根就是创造力,所以也可以理解为国民的创造力素质如何。国民的创新素 质包括:创造力意识、创造力人格特征、创造力知识、创造力思维、创造力技 能、创造力体能、创造力运用实效等;3.建设创新型国家,营造良好的创 新环境是重点。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有良好的创新环境为之作铺垫 的土壤。可眼下我国的创造力环境实在是不敢恭维:学校的记忆力教育 模式;社会的剽窃、走后门、认人为亲、假冒伪劣、诚信缺失等陋习; 传统文 化中的不良影响 中庸之道和师道尊严;

12、家长以我为主的独裁和溺爱; 各电 视媒体花样翻新而且自感良好的智力节目;领导者对思维活跃者的压制;创 新教育的神秘化、虚设化等等,这些现象都是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是格格不 入的;4.建设创新型国家,建立创新保护和鼓励机制是关健。在我国的 现实国情中, 存在着诸多影响甚至是扼杀人们创新积极性的不良现象: 学术文 艺界的剽窃成风、产业界的假冒伪劣猖獗、知识产权的法律执行力度低下; 创 新成果的奖励制度不完善、不规范;创新成果的申报程序复杂、手续麻烦;创新 成果的转让和产业化的难度相当的大等等。 四、有人提出 , 发展是硬道理 ,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也是硬道理 , 请谈谈你对 这个问题的看法? 四

13、、有人提出 , 发展是硬道理 ,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也是硬道理 , 请谈谈你对 这个问题的看法? 答案 : 首先, 文化软实力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 生命力、创新力和传播力,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感召力和影响力。文化虽然是一种 无形的力量,但它蕴涵着巨大的潜能。 1.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一个国家和民族递给世界的名片,也 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区别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标志。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必须进一步提升文化软实力。 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 须走中

14、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而文化正是道路、精神和力量之 魂。 3.当今世界各国,除了经济、科技、军事力量等“硬实力”的比拼,文化软 实力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因为文化愈来愈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愈来愈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一个国家能否真正成为强大的经济体, 越来越取决于文化创新的力量,取决于依托文化的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的力量。 能否高瞻远瞩提高文化软实力,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未来。 4.中国的和平崛起决不能止于经济的规模和效益, 更要有文化软实力的匹配 和壮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 念。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

15、念,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 的前进方向。让我们的文化软实力硬起来,文化和经济的双翅就一定能托举我们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5.发展是硬道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也是硬道理。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 相互交融, 经济发展与文化进步相辅相成。 文化已经成为国与国之间竞争的利器。 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 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占得先机。 6.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文化是凝聚民族精神的一条特 殊纽带,深深熔铸在民族的血脉之中, 始终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五、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的

16、出色表现, 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对此,国际上既有对中国经验 和中国道路的称赞,也有所谓 “中国威胁论 ”、“中国崩溃论 ” 、“中国责 任论 ” 等非议。请谈谈如何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野,科学的看待中 国的国际形象和全球影响力。 五、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的出色表现, 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对此,国际上既有对中国经验 和中国道路的称赞,也有所谓 “中国威胁论 ”、“中国崩溃论 ” 、“中国责 任论 ” 等非议。请谈谈如何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野,科学的看待中 国的国际形象和全球影响力。 答案概要:运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评价和改造世 界,必须善于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认识问题,增强世界眼光,增强战略思维。增 强世界眼光, 要善于从全球视野来观察和认识问题。 深刻把握当今世界各种力量、 各个要素、各方面动因的内在根据、相互联系和发展趋势,准确地透视当今世界 纷繁复杂的各种现象的本质,把握时代发展的基本规律。要善于从历史纵深观察 和认识问题。增强战略思维,就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