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高中语文必修二文档单元检测试卷四Word含答案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3417964 上传时间:2020-08-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16.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粤教高中语文必修二文档单元检测试卷四Word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粤教高中语文必修二文档单元检测试卷四Word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粤教高中语文必修二文档单元检测试卷四Word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粤教高中语文必修二文档单元检测试卷四Word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粤教高中语文必修二文档单元检测试卷四Word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粤教高中语文必修二文档单元检测试卷四Word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教高中语文必修二文档单元检测试卷四Word含答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检测试卷(四)(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庄子说,“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那么逍遥是否就是超越小知小年,突破限制?庄子在齐物论篇中又说,“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似乎又要反对执着追求大知大年了,然则我们应如何了解庄子的意思?“逍遥”,自然是指对任何依待与条件的超越和破除。然而这理解只是初步的。从客观的现实世界来看,任何事情都必然是已被置于因果网络之中。而所有现实存在又皆有其实际条件之依待,有果必有所依之因。要说有待,一切事物都

2、是有待的,就算列子御风亦有待于风。那么,庄子所讲的破除依待是如何可能的?郭象庄子注认为,逍遥之义必须从圣人的修养境界上立言。逍遥所描述的是心灵观照宇宙万物的境界,而非对客观外在世界的经验描述。放在境界上讲,则“一逍遥一切逍遥”,宇宙万物从逍遥境界观照而言都自尔而独化,自生自在。这种观照的境界,乃一艺术境界,而非道德修养境界。这种境界即道家无己、无功、无名的“去碍”,从而达致庄子所言“鱼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术”,一种含生抱朴、各适其性、天机自张的道家之境。所以,从无待逍遥而言,则大鹏小鸟皆同。郭象说:“则虽大鹏无以自贵于小鸟,小鸟无羡于天池,而荣愿有余矣。故小大虽殊,逍遥一也。”然而这里或会产

3、生一个问题:反观逍遥游的文本里,庄子似乎有意抬高大鹏列子彭祖大椿,而贬低斥宋荣子朝菌蟪蛄,即庄子所说“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这岂不是与郭象“各适自性,逍遥一也”的说法矛盾吗?郭象认为,这当中不仅没有矛盾,而且还透露了庄子的精义。因为在庄子那里,所谓大小、长短、夭寿、高下之差乃是由于对待比较而成,是我们成心的知见。正是由于出自比较,则小年固然不及大年,然而大年却永远可以有一“更大之年”去与它相比,则大年亦成小年了。可见若在对待关系之中,有待是必然的,永远无法逍遥。我们必须平齐是非,抛却时待,正如齐物论中说:“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天。”既然“莫寿于殇子”,则

4、如何“小年不及大年”?可见逍遥游中的讲法不可执实。其实,逍遥若是一精神境界,则无论是彭祖还是蟪蛄皆可逍遥,端视其是否为物所累而已。我们要明白“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之说所透露的超越自身限制的意思,却不应执实于此。郭象说:“夫圣人虽在庙堂之上,然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世岂识之哉?徒见其戴黄屋,佩玉玺,便谓足以缨绂其心矣;见其历山川,同民事,便谓足以憔悴其神矣,岂知至至者之不亏哉?”“圣人终日挥形而神气无变,俯仰万机而淡然自若。”真正的圣人,“出世”而未尝不“入世”,“入世”又未尝不“出世”。所以郭象认为尧才是真正的逍遥,正因为他不似许由自限于深山之中,与俗情世界对立为二。相反,尧虽在庙堂之上

5、,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无为而治天下,不以桎梏为桎梏连桎梏之为桎梏也被超越了,便做到真正的无待,真正的逍遥。(有删改)1下列关于“逍遥”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逍遥”,指对任何依待与条件的超越和破除,只有平齐是非,抛却对待,才能逍遥。B“逍遥”不是对客观外在世界的经验描述,而是心灵观照宇宙万物的一种艺术境界。C“逍遥”不属于道德修养境界,所以从逍遥境界来看,宇宙万物都自尔而独化,自生自在。D“逍遥”即是对己、功、名的去除,达到含生抱朴、各适其性、天机自张的道家境界。答案C解析“逍遥不属于道德修养境界”和“从逍遥境界来看,宇宙万物都自尔而独化,自生自在”没有因果关系,C项强加

6、因果。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首先针对庄子逍遥游齐物论中的两种看似矛盾的观点提出疑问,然后逐步论证真正的“逍遥”。B文章第二段从理解“逍遥”的境界的角度,论证了庄子所讲的破除依待是如何成为可能的。C文章第三段论证了郭象对“逍遥”的认识与庄子在逍遥游中的观点并不矛盾。D文章结尾用尧和许由两个入世者的正面事例,论证了即使居庙堂之上,也可以实现真正的逍遥。答案D解析许由不是正面事例,且他“自限于深山之中”,不是入世者。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鹏无以自贵于小鸟,小鸟无羡于天池”,郭象认为,大鹏小鸟都是自由的,而大鹏高远的境界仍然值得小

7、鸟羡慕。B既然庄子还说过“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天”,那么对他在逍遥游中“小年不及大年”的这一说法就不可执实。C“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之说,透露的是超越自身限制的意思,不应认为这是主张有大小对待和是非分别。D真正的圣人,既“入世”又“出世”,其心不为物所累,所以,即使整天忙碌于世俗事务,也能神气无变,淡然自若。答案A解析由“故小大虽殊,逍遥一也”可知,“大鹏高远的境界仍然值得小鸟羡慕”理解有误。(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文化是软实力,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不可忽视和不容低估的巨大作用。69年来,在一穷二白、满目疮痍的烂摊子上,中国人民自力

8、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尤其是经过40年改革开放,中国人民的生活彻底告别了“票证时代”,走过了“温饱阶段”,迎来了“全面小康”。在欢度国庆之时,在民族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之际,13亿多人民群众更应坚定文化自信,续写筑梦新篇。庆国庆,让家国文化尽情流淌。无国无以为家,无家不能成国。国庆节是集人民性、政治性和幸福感于一体的节日,承载着反映国家、民族凝聚力的功能。在这个秋高阳暖的美好季节,各族各界群众纷纷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入到庆祝活动中,歌颂赞美伟大的祖国和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抒发对新时代幸福生活的真挚感受,表达对祖国的美好祝福。69年沧桑巨变,69年春华秋实

9、,家国文化在神州大地尽情流淌。庆国庆,让传统文化焕发生机。传统文化呈异彩,国庆佳节味道浓。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国庆期间,有景区开展歙砚雕刻、诵读朱子家训、体验国学经典文化“蒙童开笔礼”等文化体验活动,深受游客欢迎,每天参加这种文化体验活动的游客达到千余人次。诸如民俗风情展览、音乐“快闪”等等,都让人民群众重新感受到了流淌在民族血脉中的传统文化。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69年开拓进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到了新时代,近代以来,久经

10、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而今行走在筑梦中国的伟大征程中,13亿多中华儿女更应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在续写中华民族辉煌成就的同时,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更好的中国方案。(摘编自秦平让国庆假期多点文化味儿,陕西传媒网2018年10月4日)材料二:在消费升级趋势下,人们也更加重视精神层面的需求满足,旅游、文化、教育等服务消费占比不断提升。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中心主任黄志龙认为,我国居民消费支出中,服务消费比实物消费增速要快,目前服务消费占居民消费的比重约为50%,成为消费新热点。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当前我国服务消费需求旺盛,8月份全国餐饮收入3 516亿元,同比增长9.7

11、%,增速高于商品零售0.8个百分点。68月暑期档电影总票房174亿元,再创新高,预计全年电影票房将突破600亿元。国庆期间旅游供需两旺,亲子游、休闲游、自助游、自驾游成为热点。(摘编自消费亮点点亮假期,人民日报2018年10月6日)材料三:国庆长假期间,各地大打“文化牌”,群众在游玩中提高文化素养,感知文化传承。“宾客盈门,礼乐齐鸣”“进香献酒,尊师敬祖”这两天来到河南许昌神垕古镇能看到按照北宋仪式举行的钧瓷开窑仪式,让游客切身感受千年文化古镇的独特魅力。国庆假期,神垕古镇每天都将有两家以上的钧瓷窑厂举行开窑仪式,千年的窑火,让古镇焕发出新的生机。在齐文化发源地山东淄博临淄,定制文化游成为了游

12、客新宠。除了根据游客需求安排景点外,旅行社还与齐文化研究学者合作,在游览过程中为游客提供专业的历史文化讲解,实现了文化传播和旅游的融合。节日里,各地博物馆游客络绎不绝。陕西自然博物馆,“科普游自博,国庆七天乐”主题系列活动,吸引了不少人。在福建莆田市博物馆,小朋友们可以自己动手体验抄纸、寻找铅字块、固版、刷墨等古法造纸和活字印刷流程。(摘编自国庆长假各地打“文化牌”传承文化提升游客素养,央广网2018年10月4日)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化对经济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在民族复兴的大好形势下,应继续发挥其软实力的作用。B各族各界群众以饱满的热情庆祝建国69周年,表

13、达对祖国的祝福,尽情诠释家国文化。C目前我国居民消费支出中,服务消费约占居民消费比重的一半,成为消费新增长点。D各地发挥地方特色,打出“文化牌”,这一举措有利于群众提高文化素养,感受文化传承的魅力。答案C解析“消费新增长点”错,原文是“消费新热点”,二者不是同一概念。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其中蕴含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标识。B文化发展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国家、民族强盛离不开文化的支撑,中华民族复兴同样离不开中华文化的发展繁荣。C消费升级带来的结果之一是居民更注重精神需求,旅游、文化、教育等服务消费占比不断

14、升高。D在千年文化古镇举行的钧瓷开窑仪式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使古镇拥有了新活力。答案D解析“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创新”曲解文意,开窑仪式重在让人们感受文化传承,是再现而不是创新。6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你对文化自信意义的理解。(6分)答: 答案文化自信能增强中华儿女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让中华儿女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能让中华儿女更好地续写中华民族的辉煌成就,续写民族复兴梦的新篇章。增强文化自信,能让中华儿女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更好的中国方案。(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永恒的文赤壁曹矞熟悉文史的人皆知,赤壁有文赤壁、武赤壁之别。武赤壁

15、,自然指的是史上曾发生赤壁之战的武昌赤壁;文赤壁,指的是北宋大文豪苏轼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误把黄州赤壁当作赤壁之战古战场,曾于1082年秋冬先后两次游览,写下不朽的诗赋名篇“一词二赋”的地方。文赤壁自古素有“风景如画”之美誉。至于为何称之为赤壁,说法不一。或许因其山崖陡峭,壁如刀削,犹如城壁一般,且呈赭红色,故称之。或许当年苏轼见当地人把黄州的赤鼻矶叫作“赤鼻”,误把“赤鼻”当“赤壁”,再观其地形酷似,就不曾深究,误认为它是赤壁之战的古战场。于是,他排遣愁绪,赤壁怀古,寄情于山水之间,撰妙文于笔端,方有了后人击节赞叹不已的千古绝唱。这真是黄州百姓之荣光,实在是个美丽的错误!如今,慕名而来游览文赤壁的观光客,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驱车到武汉,向东走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就到了湖北黄州的文赤壁。一下车,就可远远望见儒雅文豪苏东坡,那是山坡下一尊高高站立的汉白玉石雕像。为他铸造这么一尊高大石雕,是应该的,苏东坡理所应当是这里的主角。大家纷纷走近前去,仰视这位彪炳千古的大文豪,高兴地和苏东坡合影存照。我凝视苏东坡良久,他英俊洒脱,气宇轩昂,那眉宇间,襟袍临风处,无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