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苏拉威西铁矿项目实施方案

上传人:野原 文档编号:143417433 上传时间:2020-08-29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2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苏拉威西铁矿项目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精编)苏拉威西铁矿项目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精编)苏拉威西铁矿项目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精编)苏拉威西铁矿项目实施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精编)苏拉威西铁矿项目实施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苏拉威西铁矿项目实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苏拉威西铁矿项目实施方案(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编)苏拉威西铁矿项 目实施方案 北苏拉威西邦加岛铁矿 勘查区探矿概略方案 矿山部 2011-8-25 目录 1绪言 1 1.1 目的任务 1 2勘查区概况 1 2.1 位置交通 1 2.2 矿权设置情况 2 2.3 以往地质矿产调查研究程度及评价 3 3工作部署 4 3.1 前提 4 3.2 工作部署原则 4 3.3 勘查类型 4 3.4 勘探区块及勘探程度划定 5 3.5 勘探线布设、工程间距及资源储量类别 6 3.6 具体工作部署、施工顺序及时间安排 6 4工作方法与技术要求 9 4.1 技术路线 9 4.2 地形测量 9 4.3 地质填图及剖面测制 10 4.4 地球物理测量 11

2、4.5 探矿工程 11 4.6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 13 4.7 取样与化验 14 4.8 地质编录、室内综合整理工作 16 5实物工作量 22 6预期提交成果 23 6.1 提交成果 23 6.2 提交成果时间 23 7组织机构与人员安排 24 8经费预算 25 8.1 编制说明 25 8.2 经费预算 26 9质量管理与措施 29 9.1 质量管理与监控 29 9.2 质量保证措施 29 1绪言 1.1 目的任务 为尽快查明北苏拉威西铁矿资源状况,发展地方经济,公司前期考察 评估小组在详细研究该地区区域地质及以往地质概略资料的基础上,认为 该区具寻找大型铁矿床的潜力,并选定北苏拉

3、威西省北米纳哈萨县东里库 邦乡的邦加岛作为重点勘探对象。 目的任务:利用 1:2000 地形测量、1:2000 地质测量、地表槽探 揭露、钻探工程验证和取样化验等方法手段,基本查明该区控矿地质构造, 分析控矿因素,总结控矿规律,基本查明矿区矿体形态、规模、产状、矿 石特征及品位变化情况,为矿山开采工作提供地质依据。 设计工作量:1:2000 地形测量 10Km2;1:2000 地质测量 10Km2;磁法勘探 28Km2;电法(激电中梯)28Km2;槽探 2000m3; 钻探 22600m;基本分析样 3000 件;岩矿鉴定样 150 件;物相分析样 10 件;组合分析样 300 件;小体重样

4、50 件;简易工程力学 2300 米; 简易水文观测 10 个钻孔。 勘查区范围:地理坐标:东经:1250600-1251150,北纬: 14530-14950。 工作起止时期:2011 年 8 月 20 日2011 年 10 月 30 日。 经费预算:项目总经费 3703.42 万元。 2勘查区概况 2.1 位置交通 勘查区位于北苏拉威西省北米纳哈萨(MinahasaUtara)县东里库 邦(LikupangTimur)乡邦加岛。地理坐标范围:东经:1250600- 1251150;北纬:14530-14950。位于马拉多机场东北方向,从 机场到邦加岛登船点约一个小时车程,再乘船至勘查区约

5、40 分钟航程 (图 2-1) 。 图 2-1 勘查区交通位置 2.2 矿权设置情况 现勘查区范围由 14 个拐点组成,面积约 20 平方公里(表 2-1) ,拟 调整勘查区范围由 22 个拐点组成,面积约 26.15 平方公里(表 2-2、图 2-2) 。 表 2-1 现勘查区拐点坐标 点号,东经,北纬 001,1250750.88,014843.13 002,1250903.99,014843.13 003,1250903.99,014750.53 004,1251053.00,014750.53 005,1251053.00,014620.43 006,1250755.20,014620

6、.43 007,1250755.20,014731.48 008,1250741.00,014731.48 009,1250741.00,014744.88 010,1250723.00,014744.88 011,1250723.00,014805.65 012,1250705.00,014805.65 013,1250705.00,014821.13 014,1250755.88,014821.13 表 2-2 拟调整勘查区拐点坐标 点号,东经,北纬 1,1250750.88,14911.69 2,1250750.88,14922.69 3,1250833.48,14922.69 4,12

7、50833.48,14843.13 002,1250903.99,14843.13 003,1250903.99,14750.53 004,1251053.00,14750.53 005,1251053.00,14620.43 006,1250755.20,14620.43 007,1250755.20,14731.48 6,1250715.50,14731.48 7,1250715.50,14744.88 8,1250710.45,14744.88 9,1250710.45,14757.06 10,1250705.00,14757.06 11,1250705.00,14805.65 12,1

8、250656.92,14805.65 续表 2-2 拟调整勘查区拐点坐标 点号,东经,北纬 13,1250656.92,14822.60 14,1250648.70,14822.60 15,1250648.70,14904.24 16,1250726.86,14904.24 17,1250726.86,14911.69 注:蓝色为调整后矿权;绿色为现矿权范围 图 2-2 矿区范围比较 2.3 以往地质矿产调查研究程度及评价 勘查区地质调查程度低,实质性的地质工作近乎为零,仅有为数不多的地 质踏勘,提交有勘查区内地质及矿产资源概略评价的考查报告,但该报告 对本次勘查工作的参考意义有限,因此,本次

9、实施的地质勘查是在地质工 作近乎为零、可借鉴资料有限、勘查时间短的前提下进行,存在有很大的 挑战性及地质勘查投入的风险不可控性。 3工作部署 3.1 前提 因公司战略规划为: 1、矿山建设规模定位为 1200 万吨/年; 2、2012 年 1 月必需完成矿山建设规模的基建; 3、2012 年 1 月份必需开采铁矿 30 万吨,并在三个月内达到 100 万吨/月的建设规模; 在此前提下,地勘工作有效时间仅为 45 天,因此,地勘工作应把效 率放在首位;为尽快了解并确定整个勘探区内铁矿资源储量及分布,本次 勘控工作分区对待,划分为一期、二期探矿阶段,一期、二期探矿工作同 步实施,其中,一期直接实施

10、详查阶段的地勘工作,并最终达到详查的目 的及要求;二期直接实施普查阶段的地勘工作,并最终达到普查的目的及 要求。 3.2 工作部署原则 本次勘查工作总体思路是:以“效率第一”精神为指导,以经济合理 的投入和取得最大找矿效益为中心。在充分收集和深入研究区及外围已有 地质、矿产等成果资料基础上,运用新的成矿理论和综合找矿方法,本着 经济、合理、高效的原则,依据矿床地质特征,安排部署本项目工作。 普查工作部署原则遵循“快速高效、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全面研 究、综合评价、经济合理”的原则,在施工程序上遵守“由已知到未知, 先地表后地下,由浅入深,重点深入”的原则进行工作部署,同时要坚持 将有限的工作

11、量投入到对地质找矿有最大成效的地段,使地质找矿能获得 最好的成果。 3.3 勘查类型 勘查类型的确定应遵循追求最佳效益的原则、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以 主矿体为主原则、类型三分允许过渡的原则和在实践中验证并及时修正的 原则。根据现场初步勘查,依据 DZ/T02002002铁、锰、铬矿地质 勘探规范内附录 D 中勘查类型的划分标准,本勘查区暂定为第类勘 查类型。 3.4 勘探区块及勘探程度划定 本次勘探划分 A、B 二个区块(图 3-1) ,其中,A 区块位于勘查区西 北角,面积约为 9 平方公里,实施详查阶段工作方案;B 区块面积为 17.15 平方公里,实施普查阶段工作方案 图 3-1 勘探区块

12、分布 3.5 勘探线布设、工程间距及资源储量类别 3.5.1 勘探线布设 遵循将探矿工程布置在基本垂直构造矿体走向的一组铅直剖面上的布 置形式的原则而布设勘探线,在考虑到勘查区现有地质工作成果的基础上, A、B 二区块勘探线方位均按东西向布设。 3.5.2 探矿工程间距 矿区的勘查类型定为类型,根据 DZ/T02002002铁、锰、铬 矿地质勘探规范附录 D 中表 D.4 铁矿勘查工程间距。其中,A 区块勘 探线间距确定为:200m(沿走向) ,工程间距定为:100200m;B 区 A 区块 块勘探线间距确定为:400m(沿走向) ,工程间距定为:200400m; 2.5.3 资源储量类别 (

13、1) 、200(100200m),为详查区工程间距,圈定为控制的基础 储量(122b) (2) 、400(200400m),为普查区工程间距,圈定为推断的资源 量(333) ; 3.6 具体工作部署、施工顺序及时间安排 3.6.1 工作程序 工作流程为开展基础地质矿产测量工作;施工探矿工程(遵循先地表, 后地下;先稀疏,后加密的原则) ,先施工探槽,其次施工浅井,再次为 钻探,最后施工水文工程钻孔;取样化验;资料整理;报告编制与评审。 (1)开展基础地质矿产测量工作 内容有:1:2000 地形测量 10Km2;1:2000 地质矿产测量 10Km2;1:10000 地质矿产测量 18Km2;1

14、:10000 地形测量 18Km2;1:1000 地质剖面测量 20Km,1:5000 地质剖面测量 25Km,地球物理勘探 26.15Km2。 (2)施工探矿工程 施工槽探 2000m3,其中,A 区块 500m3,B 区块 1500m3,钻探 113 个,平均钻深 200m,总进尺 22600m;其中,A 区块 110 个,B 区块 3 个,水文地质孔为总钻孔数的 10%,简易物理力学试验约 3000m 岩芯。 (3)取样化验 采集测试各类样品主要有:基本分析样 350 件;组合分析样 30 件; 化学全分析样 6 件;光、薄片样 15 件;小体重与湿度样 35 件;工程力 学样 8 组;

15、物相分析样 8 件。 (4)资料整理 将资料整理成系统图件和表格。 (5)报告编制与评审 在图件和表格的基础上编制报告,供评审验收。 3.6.2 施工顺序 甲类:地形测量及专项地质调查(地质填图及剖面测量) ; 乙类:地球物理勘探(电法、磁法) ; 丙类:探矿工程(探槽、浅井、钻探) 甲、乙、丙类工作类型均保证 A 区块最先实施,施工顺序原则为: 1、同类所涉及工作均可同时进行;2、甲、乙二类勘探工作可同时进行; 3、丙类探矿工程中的探槽与浅井工程可与甲类地勘工作同时进行,并保 证同时结束;4、丙类探矿工程中的钻探分三批次进行,第一批次钻探工 程与甲类地勘工作同时进行,第二批次钻探工程的实施时

16、间为 A 区块中 地球物理勘探野外结束后经初步评价后实施;第三批次钻探工程为第二批 次钻探工程结束后经初步评价后实施(图 3-2) 。 3.6.3 时间安排 (1)地形测量、专项地质调查及地球物理勘探的野外工作共计 10 天,于 2011 年 9 月 25 日结束,室内资料整理 5 天,于 2011 年 9 月 30 日结束全部工作; 为第一批次钻孔;为第二批次钻孔;为第三批次钻孔 图 3-2 钻孔平面分布 (2)探槽及浅井工程野外工作共计 13 天,于 2011 年 9 月 28 日结 束,室内整理时间 2 天,于 2011 年 9 月 30 日结束全部工作; (3)第一批次钻孔:2011 年 9 月 15 日2011 年 9 月 30 日,共 计 15 天; (4)第二批次钻孔:2011 年 9 月 30 日2011 年 10 月 15 日,共 计 15 天; (5)第三批次钻孔:2011 年 10 月 15 日2011 年 10 月 30 日, 共计 15 天; 4工作方法与技术要求 4.1 技术路线 根据工作区地质特征,采用的技术路线见图4-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规章制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