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粤教必修二讲义第四单元第16课项脊轩志Word含答案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3376177 上传时间:2020-08-2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粤教必修二讲义第四单元第16课项脊轩志Word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一语文粤教必修二讲义第四单元第16课项脊轩志Word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一语文粤教必修二讲义第四单元第16课项脊轩志Word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一语文粤教必修二讲义第四单元第16课项脊轩志Word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一语文粤教必修二讲义第四单元第16课项脊轩志Word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粤教必修二讲义第四单元第16课项脊轩志Word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粤教必修二讲义第四单元第16课项脊轩志Word含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1课我的母亲 第2课冰心:巴金这个人 第3课论握手第14课阿房宫赋第15课赤壁赋第16课项脊轩志第17课与妻书第18课逍遥游(节选)第19课兰亭集序第16课项脊轩志本课话题母爱一、从课本中积累妪每谓予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 余泣,妪亦泣。二、从生活中积累年轻的母亲临终喂奶四川都江堰河边一处坍塌的民宅,数十个救援人员奋力挖掘,寻找幸存者。突然,一个令人震惊的场景出现在人们眼前:一名年轻的妈妈怀抱着一个三、四个月大的婴儿蜷缩在废墟中,她低着头,上衣向上掀起,已经失去了呼吸;怀里的女婴依然含着母亲的乳

2、头,正在不停地吮吸,红扑扑的小脸与母亲粘满灰尘的双乳亲密地贴在一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人们小心地将女婴抱起,离开母亲的乳头时,孩子立刻大哭起来。从母亲抱孩子的姿势可以看出,她是很刻意地在保护自己的孩子。她也是在临死前,把乳头放进了女儿嘴里的。这个真实的场景出现在2008年四川大地震救援现场。三、从自然中积累102滴血主人在某一天把废弃的阁楼重新装了门窗,半个月后去,发现窗台下有一只死不瞑目的小鸟,从窗台到地下,细数共有102滴血!估计是小鸟撞窗所致,是什么令小鸟如此不顾一切的呢?主人检查了阁楼,发现了里面有一窝饿死了的雏鸟。主人明白了:因他关了门窗,小鸟妈妈不能进去,为了它的宝贝,它想用自己

3、的身躯去撞开窗啊!一、作者简介归有光(15061571),明代文学家。字熙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昆山(今属江苏)人。嘉靖进士,官至南京太仆寺卿。能诗,而尤以古文名世。好太史公书,推尊唐宋元诸名家,反对七子派“追章逐句,模拟剽窃”。清人已将其与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并论,近人称他们为“唐宋派”,但学术界对此尚有争论。有震川先生全集。二、背景回放本文从开头至“殆有神护者”为归有光18岁时所写,从“余既为此志”至最后则写于15年后。归有光这15年间的生活变故、感情历程等背景需加以了解。归有光19岁时以第一名补苏州府学生员,本文前半部分写在考试成功之前,充满着重振家业的使命感。按常理推测,以归有光如此

4、出色的才华,应该得到命运之神的青睐,但19岁以后一直科举失利,其间经历了不少人生波折,如他23岁与魏氏结婚,次年长女出生,29岁时魏氏去世,后续娶王氏。补写后两年,即归有光35岁时才中举。因此,本文包含了归有光内心三个方面的伤痛:(1)家道中兴的重负;(2)幼年丧母和青年丧妻之痛;(3)科举之途的焦虑。三、相关知识志“志”,为文体的一种,性质与“记”有相似之处,但两者还有着明显的区别。“记”通常用以记“事”或“物”,如范仲淹岳阳楼记、欧阳修醉翁亭记等等。“志”则大都用以记录人物事迹,如墓志、人物志等等。归有光自己对“志”“记”的用法也是这样有着严格区分的。例如,在他的文集中有双鹤轩记沧浪亭记等

5、,都用以记“事”,而如寒花葬志等,则以“志”为篇名。项脊轩志名为记“物”,内容则以记“人物事迹”为主,故以“志”为名。一、字音识记1渗漉(l) 2.修葺(q) 3.垣墙(yun)4栏楯(shn) 5.逾庖(po) 6.老妪(y)7先妣(b) 8.阖门(h) 9.象笏(h)10扃牖(jin yu)二、通假字1某所,而母立于兹 通“尔”,译为“你,你的”2比去,以手阖门 通“合”,译为“关闭”三、古今异义1室仅方丈古义:一丈见方。今义:寺院中的住持。2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古义:到处。今义:副词,表示某种情况通常在一定条件下才会出现或发生。四、一词多义(一)实词1顾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动词,

6、环顾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动词,拜访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 副词,反而,难道2稍 县官日有廪稍之供送东阳马生序 名词,公家给的粮食稍出近之黔之驴 副词,逐渐,渐渐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副词,稍微,略微3置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动词,安放内外多置小门墙 动词,设置沛公则置车骑鸿门宴 动词,放弃,丢下4去 比去,以手阖门 动词,离开 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勾践灭吴 动词,除掉,去掉 5.归 后五年,吾妻来归 旧时女子出嫁称为“归”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乐羊子妻 动词,回来6.始 室始洞然 副词,才始为篱,已为墙 副词,起初、先7.过 日过午已昏 动词,超过大母过余曰 动词,来访8.先 先

7、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名词,之前先大母婢也 形容词,已逝世的(二)虚词9为 始为篱,已为墙 动词,是轩东故尝为厨 动词,作庭中通南北为一 动词,成为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介词,对10以 以当南日 动词,用来以手阖门 介词,用能以足音辨人 介词,凭借、根据执此以朝 连词,相当于“而” 五、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乳二世 喂奶,哺育客逾庖而宴 用饭执此以朝 上朝 吾家读书久不效 取得效果 垣墙周庭 砌墙 2.名词用作状语 雨泽下注;使不上漏 朝下;从上面 又北向 朝北东犬西吠 朝西 前辟四窗 在前方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亲自,亲手 (二)形容词活用形容词作名词 多可喜,亦多可悲 许多事 六、

8、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1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也”表示判断)2妪,先大母婢也(“也”表示判断)(二)倒装句 状语后置1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现代汉语语序:于庭杂植兰桂竹木) 2.家有老妪,尝居于此(现代汉语语序:尝于此居) 3.室西连于中闺(现代汉语语序:室西于中闺连)4鸡栖于厅(现代汉语语序:鸡于厅栖) 5.其制稍异于前(现代汉语语序:其制于前稍异)(三)省略句 1.(余)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省略主语) 2.(余)借书满架 (省略主语) 3.吾儿,(吾)久不见若影(省略主语) 4使(之)不上漏(省略兼语) 5.明月(照)半墙(省略谓语) 6余自束发读书(于)轩中(省略介词) 7.垣墙(于)

9、周庭(省略介词)本文是归有光抒情散文的代表作。“项脊轩”是归有光的书斋名。归有光的远祖归隆道曾在太仓(现在江苏太仓)项脊泾居住,作者自号项脊生,又把自己的书斋题名为“项脊轩”,含有怀宗追远之意。文章以项脊轩为感情的触发点,以“多可喜,亦多可悲”的感触为主线,借项脊轩的几经兴废为线索,着重叙述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和人事变迁,表达了对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以及对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一、阅读课文第12段,回答问题。1下列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B语未毕,余泣,妪亦泣。C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D儿寒乎?欲食乎?解析:选CC项,表现的是

10、“喜”,其他三项均表现的是“悲”。2下面对第2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2段文字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写庭院一变再变,家境日趋没落的景象;第二层叙母亲和祖母的轶事。B第2段主要采用即事抒情的方式,以感情为线索,串联生活琐事,使文章形散而神不散。C作者善于撷取生活中的典型细节和场面刻画人物,善于以清淡朴素之笔写身边琐事,亲切感人。D第2段字里行间倾注的是“多可喜,亦多可悲”之情,即作者对“项脊轩”的由衷热爱和怀念亲人的深厚感情。解析:选DD项,第2段主要写“亦多可悲”之情。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评价,错误的一项是()A分家后庭院内安置了许多小门,东家的狗向着西家叫,西家的狗向着东家叫,

11、请客的时候,客人要越过厨房去吃饭,很不方便。B作者抓住了几个富于特征性的细节,寥寥几笔就把封建大家庭分家后所产生的颓败、衰落、混乱不堪的情状和盘托出了。C作者的祖母在世时对子女关爱有加,她听到孩子的哭声,就关切地问寒问饥。D本文善于选取生活小事、平凡场景,表现人物的音容笑貌,寄托作者的深情,可谓“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解析:选CC项,张冠李戴,“祖母”应为“母亲”。二、阅读课文第35段,回答问题。4下面各句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祖母关怀孙子的一组是()某所,而母立于兹儿寒乎?欲食乎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A BC D解析:选C两句都是写母亲的。5对“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所作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