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江苏专用一轮文档语言文字运用第2章重点题型1提炼语意题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3373991 上传时间:2020-08-28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江苏专用一轮文档语言文字运用第2章重点题型1提炼语意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考语文江苏专用一轮文档语言文字运用第2章重点题型1提炼语意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考语文江苏专用一轮文档语言文字运用第2章重点题型1提炼语意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考语文江苏专用一轮文档语言文字运用第2章重点题型1提炼语意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考语文江苏专用一轮文档语言文字运用第2章重点题型1提炼语意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江苏专用一轮文档语言文字运用第2章重点题型1提炼语意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江苏专用一轮文档语言文字运用第2章重点题型1提炼语意题(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点题型一提炼语意题删繁就简三秋树精做10年江苏高考题,把握复习方向考点要求提炼语意1 (2004江苏)下面一段文字中,介绍了“古代史分期”的主要学说及其代表人物,请用一句话加以概括。(不超过50个字)中国何时进入封建社会,争论了几十年。中国历史博物馆落成时,“中国通史陈列”按照从战国时期进入封建社会的观点布展。在这个问题上,范文澜、翦伯赞表现出豁达的态度,对扩大这一学说的知名度起了很大的作用。翦伯赞在撰写中国史纲要教材时,曾有过犹豫和为难,甚至准备采用郭沫若的学说,以使教材表述与“中国通史陈列”体系相一致。后来,上级部门鼓励翦伯赞按照他们素所主张的观点来写,于是中国从西周时期进入封建社会的学

2、说写进了教材。但尚钺的学说一直不受重视,曾遭重点批判。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一位权威学者仍将“魏晋封建论”与其他两论并列,实属难能可贵。答:_答案关于“古代史分期”,范文澜、翦伯赞持“西周封建论”,郭沫若持“战国封建论”,尚钺持“魏晋封建论”。解析这是一段议论性的文字,第一句就交代了争论的话题。然后分别介绍了“古代史分期”的主要学说及其代表人物。考生只要能将学说内容与代表人物一一对应就能概括出答案。试题评点该题是江苏高考自主命题后出的首道提炼语意题,已经显露出自己的命题特色。题干已对该语段的大意表述出来,只要求用“一句话”概括出“学说”和“代表人物”,这叫定向概括题(设定角度式压缩)。该题难度不大

3、,所给“字数”充足,得满分不成问题。注意“一句话”表述起来不要出现语病。2 (2005江苏)下面是有关“基因地理”项目的报道,请说明该项目的研究途径和最终成果。一项名为“基因地理”的全球科学研究计划在北京启动。来自10个国家的人类遗传学家,将用5年时间共同探寻人类在地球上的迁徙史,并绘制一张尽可能详尽的人类迁徙地图。如果说10年前启动的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主要关注人类的公共信息,那么“基因地理”项目则着眼于人与人之间的遗传差异。已有的遗传学证据表明,人类起源于非洲。随着人们的流动和杂居,人的基因会发生变异,分析测试特定地区人的基因样本,可以找到他们遗传基因的不同特征,从而发现人类的迁徙轨迹。(1

4、)研究途径:_(不超过24个字)(2)最终成果:_(不超过12个字)答案(1)(研究途径:)分析测试基因样本,研究人与人的遗传差异。(2)(最终成果:)绘制成人类迁徙地图。试题评点该题体现江苏卷“定向概括”的命题特色相当突出:题干已就语段中心作了说明,只要求说明“途径”和“成果”。做提炼语意题,阅读在前,先要读懂语段的内容和层次。该语段共五句话,信息点集中在第二、三、五句上。第三、五句讲的“途径”,第二句讲的“成果”。在答“成果”时一定要注意“最终”一词的限制作用。该题既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又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谓一箭双雕,一举两得。3 (2007江苏)下面的文字说明了利用“溶瘤病毒

5、”消除肿瘤的过程,请概括这个过程的三个阶段。据有关专家介绍:如果将一种经过基因工程加工的“溶瘤病毒”注射入肿瘤部位,病毒就会成千上万地高速复制,最终撑破肿瘤细胞,肿瘤也就溶解了。但也因此使部分肿瘤细胞进入血液,随着循环系统进入其他部位,从而导致肿瘤的转移。此时,如果对病人肿瘤部位加热,人体会大量产生一种叫热休克蛋白的特殊物质。而热休克蛋白可以训练人体免疫系统识别肿瘤细胞,进而在全身“追杀”肿瘤的残部。经过这样一个过程,就能达到消除肿瘤的目的。(1)第一阶段:_(不超过15个字)(2)第二阶段:_(不超过15个字)(3)第三阶段:_(不超过20个字)答案(1)(第一阶段:)注射“溶瘤病毒”使肿瘤

6、溶解。(2)(第二阶段:)加热肿瘤部位产生热休克蛋白。(3)(第三阶段:)热休克蛋白训练免疫系统消除肿瘤残部。解析根据文意,这段文字可以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从开头到“肿瘤也就溶解了”,第二层到“从而导致肿瘤的转移”,第三层至最后。试题评点该题依然是定向概括题。所给语段共五句。信息点集中在第一、三、四句中,分别指三个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抓“注射”“溶解”等词,第二阶段抓“加热”“产生”等词,第三阶段抓“训练”“消除”等词。有人把该题称作“动态压缩”,即“过程压缩”,这类题型在以后的江苏卷及大市模拟题中多次出现。“过程压缩”,首先把“过程”包含的几个阶段找准(文中有相应的标志词),然后在每个阶段中

7、提取概括关键信息即可。4 (2008江苏)下面是英国学者里基特里维尔关于“战略环境评价”的经典性定义,请提取反映其主要信息的三个重要词语。(不超过15个字)战略环境评价是指对政策、计划、规划及其替代方案的环境影响进行规范的、系统的、综合的评价过程,包括根据评价结果提交的书面报告和把评价结果应用于决策之中。战略环境评价:_、_、_答案环境影响评价结果(或“书面报告”)应用于决策(或“应用”“应用于决策之中”)解析根据文意,此段文字可分为两个内容:即环境影响和评价过程,而“评价过程”又包括“书面报告”和“应用于决策之中”。试题评点该题是提取关键词语题,虽然形式上是一种新题型,但本质上仍是“定向概括

8、”,不过“定”的“方向”变了而已。考生作答此题,难点在于“评价过程”与“评价结果”“决策”的抉择。其实,首先要弄清楚“评价过程”包括“提交评价结果”和“应用于决策”两个环节,如果把“评价过程”与“评价结果”“决策”中的任何一个一并提取出来,就犯了种属不分的逻辑错误,故只能提取“评价过程”下属的两个关键词语。命题者曾设想“改造”原句,但最终否定:因为文章是原点阅读,不应该是“人为”的、“改造”的。命题时避免使用关键词、主题词,而采用“词语”(包括词和短语)指令词。在一个经典性的定义中提取三个关键词语,这既是对筛选与概括能力的考查,又是贴近社会的一种导向。研究论文中的关键词、政府行文中的主题词、网

9、络搜索中的关键词,都属此类情况。5 (2009江苏)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括说明什么是“洼地效应”。(不超过30个字)区域竞争的焦点更多地集中在综合环境的竞争上。这里的“环境”既包括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制环境、人文环境等“软环境”,也包括绿化覆盖率、空气质量、居住条件、基础设施水平等“硬环境”。谁的环境好,“洼地效应”就明显,吸引力就强,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集聚就快,发展就快。“洼地效应”指:_答案环境优势加速生产要素向该区域集聚从而促进发展的现象。解析根据原文,抓住几个关键词:“环境好”“吸引力就强”“生产要素集聚就快”“发展就快”。试题评点该题是下定义题,也是一种定向概括。根据

10、下定义的要求,先找出“洼地效应”的“邻近大概念”,文中并无现成的词可用,故只能另找一词(“现象”),也可从“洼地效应”这个概念中找出“效应”。再提取“洼地效应”的“特征”。该语段共三句话,第二句文字虽长,但属解释性文字,可舍之。“特征”主要集中在第一、三句上,尤其是第三句,汇集了所有的“特征”:环境优势(环境好)、生产要素、集聚、发展快。该题从生活常识出发,要求概括说明什么是“洼地效应”,避免使用“下定义”这种严格的词语,降低了难度。而且从提取关键词到下定义,题型虽变,但提取关键信息的实质不变,较好地体现了命题“稳中有变、变中有承”的特点。6 (2010江苏)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找出“碳链式反应

11、”过程的三个关键性词语。科学家在喀斯特地貌的研究中,发现了一个复杂的碳链式反应。当水流从空气中“大口吮吸”二氧化碳并侵蚀石灰岩时,持续不断的吸碳过程就开始了。接着,在岩石表面自由流淌的酸性水流携带着大量碳酸氢根,随着自然界的水循环辗转奔向江河湖海。此时,浮游植物体内的“食物加工厂”在急切地“找米下锅”,它们惊喜地发现,只要分泌一种叫作“碳酸酐酶”的催化剂,对水中的碳酸氢根“略施魔法”,等待加工的“米”二氧化碳,就唾手可得。最终,光合作用将大量随波逐流的碳转化成有机碳,封存于水生生物体内。关键词:_答案(1)吸碳(2)“略施魔法”(3)光合作用解析提取关键词,说到底就是要善于提取“核心信息”。这

12、则材料的中心是介绍科学家发现的“碳链式反应”过程,分三个层次(从标志性词语“开始”“接着”“最终”可以看出),从每一层次中找出一个不可缺少的核心词语,即可得出答案。试题评点这是江苏卷第二次考提取关键词题。根据题意,先找出“碳链式反应”的过程:“开始”“接着”“最终”三个序数词表明了三个阶段,其中第二个阶段关键词的提取有一定难度,有两个句子,句子较复杂,且用了拟人手法。这个阶段提取的是“略施魔法”。不过,拟人化的词语是不太适合作为较严谨的科学过程中的关键词的,最平实的说法应是“催化”。后来“催化”一词被收入考试说明中的样题答案中。值得注意的是,三个关键词的顺序不能变。该题虽与2009年的下定义题

13、不同,但综合了2007、2008两年提炼语意题的特点:在内容上与2007年相同,在答题形式上与2008年相同,体现了“继承中有创新,创新中有稳定”的命题特点。7 (2011江苏)下面这段文字的结论是从哪些方面推导出来的?请简要概括,不超过15个字。我国大陆海区处于宽广的大陆架上,海底地形平缓,近海水深大都在200米以内,相对较浅。从地质构造上看,只有营口郯城庐江大断裂纵贯渤海,其余沿海地区很少有大断裂层和断裂带,也很少有岛弧和海沟。专家查阅相关资料发现,两千年来,我国仅发生过10次地震海啸。因此,即使我国大陆海区发生较强的地震,一般也不会引起海底地壳大面积的垂直升降变化,发生地震海啸的可能性极

14、小。答:_答案海区特点,地质构造,历史记载。解析材料共四句话,最后一句是结论,是对前三句的总括。前三句话每句话一个信息要点:第一句说明了海底地形平缓和近海海水相对较浅,第二句说明了地质构造的特点是缺少大断裂层和断裂带,也很少有岛弧和海沟,第三句则以历史资料作为佐证。试题评点该题又回到了常规的定向压缩题上去了,不过,在题干要求上有了新变化:要求概括“结论”是从“哪些方面”推导出来的,“哪些方面”是审题的关键点,再看“结论”是什么,“结论”在该语段中的第四句中,有“因此”提示,这意味着“因”就在前面三个句子中。从第二句中很容易提取出“地质构造”这个方面,第三句需要概括,不可直接提取“相关资料”,把“两千年来”与“专家查阅相关资料”合并概括为“历史记载”(历史资料)。最难的是对第一句的概括,也是本题拉开分数的一点。该句讲了三点,分别是“大陆架宽广”“地形平缓”“水深较浅”,如果都提取出,字数会超;只提取一点,就会有偏重和遗漏;于是只能用一个词把这三个要点都概括进来,它就是“海区特点”。虽说是常考的定向概括题,但角度有变化,该题不再是往常的“要点概括”,而是“方面(要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