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具在锤状指康复中的应用55468-文档资料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43372149 上传时间:2020-08-28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1.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支具在锤状指康复中的应用55468-文档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支具在锤状指康复中的应用55468-文档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支具在锤状指康复中的应用55468-文档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支具在锤状指康复中的应用55468-文档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支具在锤状指康复中的应用55468-文档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支具在锤状指康复中的应用55468-文档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支具在锤状指康复中的应用55468-文档资料(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支具在锤状指康复中的应用,2,关于锤状指,最早于1880年 锤状指是指伸肌腱I、II区由其位于远节指骨基底处的止点撕脱后手指末节屈曲畸形、呈锤子状而得名,多数为闭合性损伤,3,4,指伸肌腱,5,锤状指临床表现,患者DIP呈锤状畸形,主动伸直功能丧失,被动伸直功能正常,局部肿胀疼痛。,6,造成锤状指的影响因素,除去神经支配的动力源及正常关节结构外,影响关节活动的因素主要有肌腱、关节囊和皮肤。 当指伸肌腱止点断裂后,指深屈肌失去拮抗力而导致DIP屈曲加大; 指间关节囊结构为背侧薄而掌侧有坚韧致密的掌板,拮抗关节伸直,使关节挛缩加重; 关节背侧的皮肤因局部炎性反应、水肿而增厚,限制了皮肤的移动性

2、,7,可分为,伴指骨基底撕脱骨折-钢丝抽出重建伸肌腱止点、微型铆钉重建肌腱止点、各种改良内固定 不伴骨折-单纯肌腱缝合 后者多趋向于保守治疗,8,治疗目标,治疗要点在于修复断裂指背伸肌腱止点,恢复远节指间关节屈伸张力平衡,9,外固定的发展,新型支具-低温热塑板(70左右)的发展对锤状指的治疗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 相较传统石膏,轻便、强度高、透气性好、不吸收X射线、加热软化后具有良好的塑型效果、特有的形状记忆功能、 可二次加热、再次塑型或局部加热再次型塑)。 已普遍应用于各大三甲医院及专科医院,10,放入60-70热水中即可完全透明软化,可随意适当拉伸、塑型低温热塑板厚为1.6-4.0mm,仅为

3、石膏重量的1/4-1/3在热塑成型操作中,低温热塑板表面或断面间可任意粘接废弃后埋入土中,8到16个月后可自行生物降解,11,现状中国,至今仍没有一个统一的支具形状,各医院、各个医师根据自己的经验设计支具的模型,12,支具种类,1、PIP屈曲60,DIP过伸位:有一种理论认为PIP屈曲60以上时,中央腱束紧张,关节远侧侧腱束放松,减小了张力,DIP过伸使肌腱断端与止点靠近,从而达到瘢痕愈合。,13,14,2、PIP伸直,DIP过伸位:另一种理论认为,屈曲PIP关节并不能放松侧腱束,为防止PIP僵硬,不应将PIP屈曲位制动。,15,16,17,3、不固定PIP关节,仅将DIP固定于过伸位:最新一

4、种观点认为单独制动DIP过伸位即可达到肌腱断端与止点靠近的目的。,18,19,哪个好?,通过统计分析,发现三种支具模型的愈合率无明显差异,并发症发生率亦无差异。影响愈合率的最大因素是出现锤状指至佩戴上支具的间隔时间。 并发症:局部DIP背侧皮肤血运相对较差,受伤后局部肿胀,而为达到过伸,通常需在DIP背处加约束带,影响局部血运,导致皮肤压疮。,20,发病至制动时间,随着时间的延迟,不愈合率随之上升。 72H以上愈合率明显降低 (logistic回归分析172例),21,固定时间,使用DIP过伸位支具过伸0-15度,固定时间一般为6-8周(不论是否手术治疗),6周后如无伸直受限,可去除支具进行主

5、动活动练习,夜间佩戴支具4周;如有受限则继续支具固定2周。 如是门诊病人需要随访,去除外固定后4周、8周复查,并对恢复情况进行评定。,22,去支具后康复方法,第6周开始进行主动握拳、“爪”及伸MCP关节,屈曲IPs关节(25范围内);固定PIP关节,主动伸DIP; 7-8周开始主动屈曲DIP(固定PIP),如无伸直受限,屈曲角度增加至35。 8周-9周开始被动屈曲DIP练习,或使用屈曲型支具固定。,23,总结,对于不伴有骨折的锤状指,指伸肌腱从骨性止点撕脱,腱-骨移行的止点结构尚保留,但远端腱性结构很少,无法缝合,DIP保持过伸位制动的目的是希望肌腱近断端与止点区瘢痕粘附,从而恢复DIP主动伸直功能。 然而在DIP损伤早期一般关节局部肿胀,为佩戴支具在关节背侧加约束带,所以对于肿胀严重者,早期不要求DIP过伸效果,只要保持伸直位即可,避免过度压迫,待局部症状缓解后可重新调整为过伸位。,24,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