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解牛---庄子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3277530 上传时间:2020-08-27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2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庖丁解牛---庄子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庖丁解牛---庄子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庖丁解牛---庄子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庖丁解牛---庄子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庖丁解牛---庄子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庖丁解牛---庄子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庖丁解牛---庄子课件(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庖丁解牛,-庄子,庄子(约前369前286)。战国时哲学家,庄氏,名周,(一说子沐)。汉族,宋国蒙人。做过蒙地方的漆园吏。庄子是我国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原系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宋国蒙,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然文采更胜老子。代表作庄子并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版本,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通假字,砉然向然通“响” 技盖至此乎通“盍”,何 善刀而藏之通“缮”,修治,古今异义,奏刀騞然 奏:古进 今演奏 奏乐 乃中经首之会 会:古节奏 今表示能力,会议 进

2、乎技矣 进:古超过 今动词,从外面到里面 所见无非牛者 无非:古没有不是 今只,不外乎,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遇:古会合,接触 今碰见 遇见 依乎天理 天理:古指牛生理上的天然结构 今天道 视为止,行为迟 行为:古行,动作;为,因此 今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因其固然 固然:古本来的样子 今连词,表转折 虽然,每至于族 虽然:古虽然这样,但是 今连词,表转折 吴见其难为 难为:古很难下刀 今使人为难,虚词,为( Wi) 介词,1、替、给; 2、因为; 3、为了; 为( Wi) 1、动词,做、制造、谋求、作为 2、作介词,被,“为所”,乎,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介词,相当“于”,恢恢

3、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可乎?,语气词,表疑问,然 奏刀騞然 象声词词尾 因其固然 副词词尾,表“的样子” 虽然,每至于族 代词,这样 怵然为戒 形容词词尾,表“的样子”,于,合于桑林之舞 介词,引出对象 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介词,从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介词,对于 虽然,每至于族 动词后缀,乃 副词,又; 副词,竟然, 代词:你,你们 家祭无忘告乃翁,特殊句式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名词作状语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状语后置句,朗读第1段并回答第一段描述了怎样的画面 ? (可从画面,词语的方面回答),作者描写了一个场面:庖丁解牛。但是,作者是以

4、动作描写为主,一连用 了5个动词:总的动作描写是“解”,然后分别描写手“触”、肩“倚”、足“履” 膝“踦”,这一系列的艺术化、舞蹈化了的动作描写,已初见庖丁解牛技术 的娴熟。接着作者侧重描摹他解牛时进刀而发出的声音,又对这声音用了 两个比喻。描摹声音时,用了两个拟声词:“砉”、“騞”;两个比喻是“桑林 之舞”、“经首之会”。生动地描写出庖丁动作的节奏感,表现了一个至高境界。,:作者写解牛场面,为什么避而不谈实况牛的挣扎之状、血流之 景、惨叫之声,而极写庖丁解牛动作的“合于桑林之舞”,奏刀发出的 声音合于“经首之会”?,思考,分析:作者写解牛时不闻牛惨叫,只能听到悦耳的刀声,暗示了牛在毫无痛苦的

5、情形下被“解”了,说明庖丁的技艺确实出神入化。作者通过对庖丁优美和谐的动作及悦耳的刀声的描写,使读者产生急切了解其绝技如何取得的念头。同时,从结构上看,写这个场面既形象再现了庖丁技艺高超,又为下文申述其所以如此做了自然的铺垫。,分析第3段 讨论庖丁对话的层次。 课文第3段记叙庖丁的“经验之谈”。庖丁的话可分六层。,第一层是“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这句话是庖丁“经验之谈”的总纲,概括了下面谈话的全部内容。 第二层是从庖丁多年解牛的感受上谈的。当初解牛,所见皆全牛,与一般人所见的一样;三年之后,未见全牛,说明他对牛的全身结构完全摸清了。不再把一头牛看成全牛,而是把它看成可以拆卸的东西。这是至

6、高境界。 第三层详细说明对这种境界的感受:“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庖丁能达到这种娴熟境界的原因是“依乎天理”,即依照牛的天然构造。,第四层庖丁从用刀的结果谈解牛的娴熟。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而庖丁所用之刀,用了19年,解了数千头牛,其刃却如“新发于硎”,从用刀的结果表现庖丁解牛技艺娴熟。庖丁解释用刀结果不同之原因:良庖是“割也”;族庖是“折也”;而自己用刀则是“以无厚入有间”,于是才“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 第五层写庖丁虽有高超的技艺,却从不掉以轻心。每当“见其难为”,则“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 第六层写庖丁解牛成功之后那怡然自得的神情:“提刀而立,为之四

7、顾,为之踌躇满志。”,庖丁解牛从“技”到“道”经历了怎样的阶段?,解牛讲究方法,庖丁讲什么方法呢?,躲避矛盾,寻找部位 神遇 依乎天理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要依照牛的生理规律,顺其自然,庖丁解牛技术高超的原因是什么?,分析:庖丁技艺高超的原因,从庖丁的话中可以得知。 其一,对“道”的追求超过了对技术的追求(“进乎技矣”)。他不停留在掌握具体的“技”上,而是探求“道”解牛的规律作为实践的目标。 其二,不懈实践,在反复实践中积累经验,探求规律,运用规律。正因为如此,他由不懂规律(“自解全牛”)过渡到认识规律(“目无全牛”),又飞跃到熟练运用规律(游刃有余)。 其三,谨慎小心,尊

8、重规律:“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从来不骄傲大意。,在文段的结尾以及视频的最后我们都看到,文惠君说“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那文惠君当年从庖丁的经历中得到的“养生”哲理又是什么呢? 养生(一切顺其自然)人世间充满了错综复杂的矛盾,只有象庖丁解牛一样回避矛盾,做到顺应自然,才能保身、养生。,“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思考:文惠君听庖丁介绍后,说自己懂得了“养生之道”,解牛之道和这种“养生”之道有什么联系?,分析:以刀来比喻精神,保护刀的方法就是养生的方法。 社会如牛体,尽管矛盾复杂,斗争激烈,但总有间隙可寻,只要像庖丁那样,“以无厚入有间”,

9、绝不勉强硬砍,所以他的刀用了十九年仍然锋利如新;养生的道理也是这样,只有顺应环境,随俗沉浮,回避矛盾,就能保全性命,养护精神。,“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庄子养生主),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庄子中的“养生”,不仅仅指我们现在所说的“保养身体”,而是一种人在世界中如何存在的世界观和价

10、值观,庄子主张一切顺其自然,顺自然之道,在天地间保全自己、达到自我与外界的融合,尽享天年。,本文的主旨是什么?对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课文节选自养生主,主旨在于阐明保护、蓄养生命之主精神,提示养生的方法莫过于顺应自然。节选部分借“庖丁解牛”的故事,来比喻社会的复杂如牛的筋骨盘结,处理世事当“依乎天理”、“因其固然”,并持“怵然为戒”的审慎、关注的态度,还应该以藏敛(“善刀而藏之”)为自处之道,这样才能做到“游刃有余”,以达到人之养生的目的。今天我们学习此文,应该认识到做任何事情都不可主观冒进,而应该通过反复实践,逐步掌握事物的内部规律,然后遵循客观规律处理错综复杂的社会事务,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以上是我们从庖丁解牛中探讨中的人生哲理。一则小小的寓言故事,阅读的人人生阅历不同,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不同,审视的角度不同,就可以读出不同的道理。这就是寓言的多义性。这则寓言的寓意还有很多解读,留待我们同学日后在生活中逐步领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