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培训教材

上传人:youn****329 文档编号:143139665 上传时间:2020-08-26 格式:PPT 页数:86 大小: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培训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2014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培训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2014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培训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2014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培训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2014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培训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培训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培训教材(8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本章的主要内容,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 二、毛泽东思想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四、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的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提出过程,历史必然性,(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提出过程,党的早期领导人李大钊等人曾经提出过要研究怎样把马列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实践当中去的思想。,六届六中全会会议旧址 延安桥儿沟天主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是由毛泽东同志在1938年10月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报告中最先使用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

2、表大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到1945年党的七大形成了共识,(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历史必然性,首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实际需要。 其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思想实质,实现途径,(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思想实质,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演变过程表现在: 一是“普遍真理”与“基本原理”的不同; 二是“具体实际”与“具体实践”的区别。,(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实现途径,“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 中

3、共中央关于共产国际执委主席团提议解散共产国际的决定,第一,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第二,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 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第三,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具体实现途径,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首先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丰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再次,两大理论成果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第二节毛泽东思想,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4、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 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一)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近代中国社会的特殊国情和中国革命的特殊性,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条件。,“认清中国的特殊国情,这是解决中国革命的最基本的依据。” 毛泽东,社会条件,时代背景,理论基础,实践基础,个人条件,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十月革命后的欢乐场面,社会条件,时代背景,理论基础,实践基础,个人条件,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战争与革命是 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社会条件,时代背景,理论基础,实践基础,个人条件,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战争与革命是毛泽东思

5、想 产生的时代背景 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它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部分,转变为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社会条件,时代背景,理论基础,实践基础,个人条件,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理论基础与主要来源 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社会条件,时代背景,理论基础,实践基础,个人条件,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近代中国的发展超出了常规,没有独立的完整的资本主义社会阶段,而是从封建社会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造成了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了深刻的

6、民族危机,中国政局和阶级关系处于剧烈的变动之中。,社会条件,时代背景,理论基础,实践基础,个人条件,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个人的才智与集体智慧的相结合,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二)形成和发展,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1)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刻分析论证了中国社会各阶级在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二)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二)形成和发展,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2)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地开辟了以井冈山为根据地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革命的新

7、道路,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二)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2、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在总结中国革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哲学、军事、统一战线和党的建设思想,系统地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路线和纲领,精辟地论证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策和策略。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二)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3、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发展 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进一步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社会主义改造和建立社

8、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方略,提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 的任务,进行了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党的建设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 文化工作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 军事战略的理论,社会主义革命 和建设的理论,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理论,六大原理,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毛泽东在认真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形态,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

9、一次历史性飞跃。,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我们找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找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此基础上,毛泽东又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苦探索,并取得了重要的理论成果,提出了许多很有启发性的论断。,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3、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社会主义事业

10、的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如何科学地评价毛泽东,“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 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 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为我们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 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他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如何评价毛泽东思想?如何评价毛泽东同志的功过?

11、,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著名人士论毛泽东,没有毛泽东,中国革命可能还在黑暗中摸索。,1978年12月邓小平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讲话中,论述了毛泽东的三大历史功勋:一是没有毛泽东就没有新中国,是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取得了革命的胜利;二是毛泽东思想培育了我们整整一代人,没有毛泽东思想就没有今天的中国共产党;三是毛泽东思想永远是我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著名人士论毛泽东,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毛泽东同志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

12、中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领导我们党和人民,找到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接着,他又从中国实际出发,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宝库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永远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行动指南。 江泽民在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毛泽东同志作为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毛泽东同志的革命实践和光辉业绩已经载入中华民族的史册。他的名字、他的思想、他的精神,将

13、永远鼓舞着我们继续推动中国社会向前发展。,著名人士论毛泽东,亨利艾尔弗雷德基辛格,毛主席是改变世界事态进程的一位历史性人物,他对他的国家的现在和未来有着巨大的影响。 中国革命没有毛泽东,就决不会燃起火来。 基辛格,国际评价,著名人士论毛泽东,斯大林:“看来这是一位天才的统帅,表现出了大无畏精神和雄才大略。” “中国将来是未来的世界革命中心,你们的毛泽东同志就是世界革命的领袖。” 西哈努克:“在我面前的是人类中的一个伟人。” 施特劳斯:“一位革命家、国务活动家、哲学家和诗人。” 特鲁多:“毛泽东是20世纪最伟大的领袖之一。” 大平正芳:“无限深邃豁达的伟大的思想家、战略家。”,著名人士论毛泽东,

14、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时代背景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基础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建设的伟大实践,1、邓小平理论的创立,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 形成和发展,第一次飞跃 的理论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二次飞跃 的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47,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5、的形成,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 形成和发展,第一次飞跃 的理论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二次飞跃 的理论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3、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 形成和发展,第一次飞跃 的理论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二

16、次飞跃 的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对“什么是发展”、“靠谁发展”、“为谁发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关系到中国未来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做出了科学的回答,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与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十八大以来的新表述、新观点,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业的根本目的 和依靠力量理论 国防和现代化建设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