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2021届高三历史一轮专题复习第十六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训练卷 A卷 教师专版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143134475 上传时间:2020-08-26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78.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高考)2021届高三历史一轮专题复习第十六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训练卷 A卷 教师专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高考)2021届高三历史一轮专题复习第十六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训练卷 A卷 教师专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高考)2021届高三历史一轮专题复习第十六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训练卷 A卷 教师专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高考)2021届高三历史一轮专题复习第十六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训练卷 A卷 教师专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新高考)单元训练金卷高三历史卷(A) 第十六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 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 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第卷卷(选择题)(选择题) 本卷共本卷共 2424 个小题,每小题个小题,每小题 2 2 分,共分,共 4848

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符合题目要求的。 11927 年,苏联国家收购到的粮食总量只有 3 亿普特,比 1926 年的 4.28 亿普特减少了 30%。同样, “一五”计划实施时,我国也出现了粮食收购危机收支相抵,库存减少 40 亿斤,形势相当 严峻。上述情形均反映出当时两国() A工业化潜在需求旺盛B粮食欠收形势十分严峻 C工业化政策脱离实际D统购政策损害国民利益 【答案】A 【解析】 联系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 中苏两国在大规模工业化启动之前, 均发生了粮食收购危机, 这种危机,实际上的根源于两国农业生产发展的落后与

3、大规模工业化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A 选项 符合题意;农业生产发展落后,并不意味粮食歉收,B 选项排除;CD 选项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 除。故答案为 A。 220 世纪 20 年代后期,苏联在分配土地,供应机器和拖拉机、种子,减轻赋税,发放贷款等方面; 给予集体农庄以优待。从 1929 年起,还建立机器拖拉机站,从组织上、物质技术上帮助集体农 庄,这些措施() A促进了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开展B扩大了集体农庄的规模 C保障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D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从 1929 年起,还建立机器拖拉机站,从组织上、物质技术上帮助集体农庄” 可知体现的是苏联的这些措施

4、促进了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发展,A 选项符合题意。扩大了集体农庄的 规模的说法与材料无关,B 选项排除。保障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强调的 是政策对农业集体化的支持,C 选项排除。挫伤农民生产积极属于农业集体化的影响,D 选项排除。 3苏(俄)联在七十余年的历史进程中,经历了如图所示的几次较大规模的政策调整。这些政策 () A有利于巩固工农联盟B巩固了集体农庄的基础地位 C贯穿计划经济的理念D反映出农业问题的复杂性 【答案】D 【解析】苏(俄)联历史上对粮食政策即农村生产关系的几次较大规模的调整,反映出农业问题 的复杂性和俄国农业发展的曲折历程,D 项正确;巩固工农联盟不适用于粮

5、食专政政策,A 项错误; 集体农庄基础地位无法体现整个题意,B 项错误;苏联的计划经济开始于 1928 年,C 项错误。 4列宁曾在论合作社中指出:“幻想出种种工人联合体来建设社会主义,是一回事;学会实际 建设这个社会主义,能让所有小农都参加这项建设,则是另一回事。我们现在达到的就是这级台 阶。”“现在”指的是() A农业集体化时期B苏俄国内战争初期 C新经济政策时期D苏联卫国战争时期 【答案】C 【解析】根据“学会实际建设这个社会主义,能让所有小农都参加这项建设”并结合所学可知, 列宁所强调的是在现实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要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而新经济政策符合这一调整, 故 C 项正确;AD

6、 项所处的时期都是斯大林时期,排除;苏俄国内战争初期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B 项。 51930 年,联共(布)十六大决定在所有企业中实行经济核算制,给予企业一定的的独立性,企 业在完成国家计划的前提下,有权自由支配自由流动资金,有权建立奖励基金和特别经理基金。 这说明苏联() A突破了斯大林模式的束缚B仍采取新经济政策的某此做法 C尝试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D利用市场经济体制保障工业化 【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给予企业一定的独立性,有权建立奖励基金和特别经理基金”并结合苏 联的经济政策可知,新经济政策承认企业是独立的经营单位,与材料中的规定相同,可见当时的苏 此卷只装

7、订不密封 班级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 2 联仍然采取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内容。B 正确;此时苏联正处于向斯大林模式过渡的过程之中,不能 谈及突破,A 错误;苏联的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 50 年代的赫鲁晓夫当政时期,C 错误;1930 年时期 的苏联并没有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不符合史实,D 错误。故选 B。 6新经济政策实行仅仅一年时间,列宁就强调:“我们可以十分坚定地说,我们已经可以停止而且 正在停止我们所开始的退却我们走得比我们能够控制的远了一些, 但斗争的逻辑就是这样。 ” 这反映出() A列宁科学分析了当时苏俄国情B新经济政策实施中存在政治考虑 C新经济政策实现了工业化目标D计划经济体制在苏俄

8、已开始出现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新经济政策在实行一年之后国家领导人就有将其叫停的打算,结合所学, 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原因就是缓解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所导致的政治危机,因此可以反映出新经济政 策实施中有其政治考虑,故选择 B 选项;根据材料“我们已经可以停止而且正在停止我们所开始的 倒退”然而新经济政策在事实上巩固了工农联盟,使苏维埃政权日益巩固,故排除 A 选项;材料中 认为实行新经济政策是在苏联的一种倒退,并没有涉及是否实现工业化目标,故排除 C 选项;高度 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是在前两个五年计划实施过程中,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 D 选项。 7 19661970 年,苏联经济增长较快

9、,国民收入年均递增 7.2%,工业总产值年均递增 8.5%,农 业总产值年均递增 3.9%,均超过 60 年代上半期。1967 年,勃列日涅夫宣布苏联建成了“发达的 社会主义”。这表明苏联() A工农业生产比例趋于合理B已经冲破了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C经济建设中浮夸现象严重D扩大经营自主权改革效果显著 【答案】D 【解析】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在坚持集中计划管理的前提下,扩大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从材 料中的增长率来看,这一改革效果显著,故答案为 D 项;材料没有反映工农业生产比例,排除 A 项; 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冲破斯大林模式,排除 B 项;从材料信息不能看出这一时期的经济建设存在严 重浮夸现象

10、,排除 C 项。 8 1958 年,赫鲁晓夫提出,力争 1961 年前在肉类、牛奶、黄油的人均产量赶上和超过美国,并 要求各地党委书记向保证一年肉类增产两倍的梁赞州委书记拉里昂诺夫学习。这一举措() A扩大了地方发展经济自主权B未能摆脱传统体制的束缚 C顺应了加速发展战略的需要D是经济新模式的重要探索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赫鲁晓夫利用国家的指令性计划,提出了在 1961 年前在肉类、牛奶、 黄油的人均产量赶上和超过美国的目标,同时又要求各地党委书记保证一年肉类增产两倍的梁赞州 委书记拉里昂诺夫学习,这表明其未能摆脱传统的斯大林模式的体制的束缚,B 项正确;材料无法 体现对地方发展

11、经济自主权的扩大,A 项错误;加速发展战略是戈尔巴乔夫时期提出的,C 项错误; 材料仍然未摆脱传统体制,不是经济新模式的探索,D 项错误。故选 B。 9苏联在第四个五年计划期间成功恢复了战争年代被毁坏的电站、冶金厂、机械制造厂和采掘场, 1950 年其工业总产值已超出战前水平的 73%,生铁、钢、采煤、原油、发电等项指标也都全面超 过战前水平。这表明苏联() A国民经济比例失衡更趋严重B国家制度体系仍具一定优势 C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D工业发展水平逐渐赶超美国 【答案】B 【解析】通过五年计划,苏联工业总产值和多个行业部门指标均超出战前水平,说明苏联的国家 计划管理体制仍然具有一定的优势,

12、故选 B;材料没有体现苏联国民经济比例失衡,排除 A;材料反 映的主要是重工业部门,不能说明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排除 C;材料没有与美国进行比较,无 法说明赶超美国,排除 D。故选 B。 10.“农民们拿起了武器,反对无偿的征收。与此同时,这个国家的经济也已陷于瘫痪状态,工 业已下降到战前水平的 10%,粮食产量从 1916 年的 7400 万吨下降到 1919 年的 3000 万吨。 甚至喀琅塔得的水兵,虽然以往一向是布尔什维克的最坚定的支持者,这时却也起来造反。”为 应对这一形势,苏俄() A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行“新经济政策” C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D改革“斯大林模式” 【答案】

13、B 【解析】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继续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1921 年 2 月,苏俄一个海军基地发生兵变,引起列宁等人的高度重视,他们决定调整政策,与材料 中“农民们拿起了武器,反对无偿的征收”“喀琅塔得的水兵,虽然以往一向是布尔什维克的最坚 定的支持者,这时却也起来造反”相符,故选 B 项;A 项是“这一形势”的原因,与题中“为应对 这一形势”不符,排除 A 项;C 项是在“苏联”时期,与材料中“苏俄”不符,排除 C 项;D 项“苏 联”时期,与材料中“苏俄”不符,排除 D 项。 11.瞿秋白在赤都心史中写道:“回忆二三月间,我到俄人家里,那冷淡枯寂的生活现

14、在丰 富多了,大多数劳动人民也受许多方便利益工厂工资大增,废劳动券而令得购买于市场的可 能。”促成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十月革命的胜利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 C新经济政策采用D高度集中经济体制形成 【答案】C 3 【解析】依据材料“现在丰富多了,大多数劳动人民也受许多方便利益工厂工资大增,废劳 动券而令得购买于市场的可能”可知与苏联新经济政策有关,故选 C 项;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 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这一变化无关,排除 A 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是造成冷淡枯寂 的生活的原因,排除 B 项;高度集中经济体制形成于斯大林执政时期,排除 D 项。 12.1921 年农业遭到灾荒而

15、歉收,国家共获得粮食 233 亿普特,1923 年国家获得粮食就上升为 4 3 亿普特,1926 年为 496 亿普特,其他农产品的国家采购量也有较大增长,1922 年到 1926 年, 油料籽增加 32 倍,动物油增加 2 倍,籽棉增加 5 倍,畜皮增加 1 倍。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苏联() A实行固定粮食税B允许商品自由买卖 C实行余粮收集制D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答案】A 【解析】据材料“1923 年国家获得粮食就上升为 43 亿普特,1926 年为 496 亿普特,其他农 产品的国家采购量也有较大增长”可知 19231926 年苏联农业取得很大进步,结合所学可知是新经 济政策在农业方

16、面实行固定粮食税,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故选 A 项;允许商品自由买卖属于商业 不是农业,排除 B 项;实行余粮收集制是 19181922 年的战时共产主义,排除 C 项;国家资本主义 主要是工业方面,排除 D 项。 13.1928 年 10 月起,苏联开始实施计划经济,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维埃的机器产量和金属制造业 增长了 14 倍。到 1940 年,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另外一方面,集体化伴随着对富农的镇 压,导致农业减产,粮食困难,19301935 年政府被迫在城市实行凭证供应制度。这说明() A集体化使农民为工业化付出代价太大B排斥市场调节不利于经济发展 C斯大林模式导致国民经济结构不合理D计划经济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 【答案】C 【解析】由材料“1928 年 10 月起,苏联开始实施计划经济,两个五年计划期间”可知,材 料中考查的是斯大林模式,再由“到 1940 年,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 “农业减产,粮食困难” 可知,斯大林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以及农业集体化的措施,导致了国民经济结构不合理,故选 C 项; 农民为工业化付出代价是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要求而非农业集体化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