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2021届高三历史一轮专题复习第十三单元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训练卷 B卷 教师专版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143134302 上传时间:2020-08-26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16.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高考)2021届高三历史一轮专题复习第十三单元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训练卷 B卷 教师专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高考)2021届高三历史一轮专题复习第十三单元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训练卷 B卷 教师专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高考)2021届高三历史一轮专题复习第十三单元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训练卷 B卷 教师专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高考)2021届高三历史一轮专题复习第十三单元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训练卷 B卷 教师专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新高考)单元训练金卷高三历史卷(B) 第十三单元 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 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 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第卷卷(选择题)(选择题) 本卷共本卷共 2424 个小题,每小题个小题,每小题 2 2 分,共分,共 48

2、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符合题目要求的。 1.晚清时期中国思想界出现了一场针锋相对的论战,部分观点如下图。此论战的双方是() A地主阶级顽固派与洋务派B顽固势力与资产阶级维新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革命派D封建顽固势力与革命派 【答案】C 【解析】 由材料信息“与其共和, 不如君主立宪”“有革命之能力, 然后事能达其目的也”可知, 这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的论战,故 C 正确;地主阶级顽固派与洋务派主张维护君主专制,故 A BD 错误。 2.戊戌政变后,大多数的变法措施被推翻,“百日维新”废除的七项冗职和三个巡抚职

3、位得到恢复, 八股文也恢复了。同时,京师大学堂和省会的学堂被允许存在。各省政府受命,可以取消或者合并 多余的机构和辞退闲置的官员。这说明() A清廷在内忧外患的危机中抱残守缺B维新变法运动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C康梁缺乏政治斗争经验导致了失败D适度的改革在某种程度上仍在继续 【答案】D 【解析】由材料“京师大学堂和省会的学堂被允许存在。各省政府受命,可以取消或者合并多余 的机构和辞退闲置的官员”,说明戊戌变法在某种程度上仍在继续,故排除 A,D 符合题意;材料没 有涉及维新变法运动脱离群众的信息,故 B 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维新变法运动失败的主观原 因,故 C 不符合题意。故选 D。 3.新

4、青年创刊之初,宣扬科学与民主,介绍西方思想,却没有受到关注,不得不休刊。复刊后, 对孔教展开猛攻,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新青年影响力增强主要得益于() A资本主义迅猛发展B顺应社会时局变化 C儒家思想地位动摇D巴黎和会引发关注 【答案】B 【解析】新青年创刊之初,宣扬科学与民主,介绍西方思想,却没有受到关注,新青年 猛攻孔教,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说明新青年影响力增强主要得益于顺应社会时局变化,故选 B;AD 材料无法体现,排除;C 是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不是新青年影响力增强的原因,排除。 4.1924 年 8 月,孙中山指出:“现在一般青年学者信仰马克思主义,一讲到社会主义,便主张用马 克思的办法

5、来解决中国社会经济问题, 我们今日师马克思之意则可, 用马克思之法则不可。 ” 这反映出当时国民党() A逃避现实,希求在革命中得到认可B丧失了领导国民革命的主导地位 C试图消除与中国共产党的分歧D注重借鉴科学社会主义的精神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我们今日师马克思之意则可,用马克思之法则不可”可知孙中山主张学习马 克思主义,体现的是注重借鉴科学社会主义的精神,D 选项符合题意。逃避现实,希求在革命中得 到认可的说法明显错误,A 选项排除。国民大革命中,国民党处于领导地位,B 选项排除。1924 年 1 月后,国民党一大召开后,国共合作实现,二者最低奋斗目标是一致的,C 选项排除。 5.

6、中共“一大”代表的职业大多是编辑、记者、教师、学生等。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前,从资产阶 级改良主义的教育救国、实业救国,到三民主义再到无政府主义倡导的绝对白由,“一大”代表 群体都依次深浅不同地崇拜过、学习过、研究过,甚至实践过。这一探索过程体现出的社会发展 趋向应是() A两大社会矛盾正趋于汇流B革命统一战线的分化加速 C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D从效法欧美转向以俄为师 【答案】D 【解析】一大代表从学习欧美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到接受马克思主义,说明当时的社会发展趋向 是从效法欧美转向以俄为师,D 正确;A 属于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原因,不属于趋向,排除;材料与革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班级姓名准考证号考

7、场号座位号 2 命统一战线分化无关,且当时尚未组建革命统一战线,B 排除;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是辛亥革命 的影响,C 排除。故选 D。 6.近代中国实业教育是伴随着洋务运动而兴起的,从“洋务教育”到“戊戌教育”,清政府在大、 中、小学堂均未建立前率先创办各类实业学堂,但实业教育毕业生所学非所用的情况在当时非常 普遍,被时人戏为“失业教育”,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工业发展缓慢B政府支持力度不够 C缺乏相应社会环境D学习西方层次过浅 【答案】C 【解析】从材料“实业教育毕业生所学非所用的情况在当时非常普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造 成材料中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当时缺乏相应的社会环境,故

8、C 项正确;AB 项是 C 项具体表现,排除; 近代实业教育发展困难与学习西方的层次不同,故 D 项排除。 7.胡适在新思潮的意义中强调:“调和是社会的一种天然趋势。人类社会有一种守旧的惰性, 少数人只管趋向极端的革新,大多数人只能跟你走半程路。这就是调和,调和是人类懒病的天然 趋势,用不着我们来提倡。我们走了一百里路,大多数人也许勉强走三四十里。我们若先讲调和, 只走五十里,他们就一步都不走了。”对此材料的解读,最正确的是() A“新思潮”指新文化运动后期的“马克思主义”思想 B“调和”指新文化运动应有“模棱两可”的态度 C指出了新文化运动“彻底否定旧道德”的必要性 D材料的“意义”在于强调

9、新文化运动的艰巨性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胡适指出调和的含义及例子可知,胡适认为革新家的责任认定一个方向走去, 不要回头讲调和,体现新文化运动“彻底否定旧道德”的必要性,C 选项符合题意。根据所学知识 可知,胡适认为新思潮指的是一种新态度,这种新态度叫做“评判态度”,也就是鼓励独立和思考, 反对迷信和盲从。A 选项错误。材料认为调和是人的一种惰性,是一种保守态度,这种态度阻碍了 新文化运动发展, B 选项排除。 材料强调的是新文化运动否定传统的必要性, D 选项不符合材料主旨, 排除。 8.陈独秀在新青年中说:“本志主旨,固不在批评时政,青年修养,亦不在讨论政治,然有关 国命存亡之大政,

10、安忍默不一言?”。其主要意图是() A关注国家存亡,提倡思想启蒙B提倡民主科学,推动社会进步 C彻底批判儒家传统伦理道德D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然有关国命存亡之大政,安忍默不一言?”等信息可知,新青年的主要 目的不是为批评时政和讨论政治,而是救亡图存,即关注国家存亡,提倡思想启蒙,A 项正确;民 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而不是目的,B 项错误;批判儒家传统伦理道德并不是新文化运 动的目的,并且“彻底”一词表述过于绝对,C 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了新青年主要关注国家 存亡,提倡思想启蒙的意图,没有涉及宣传马克思主义,并且不符合史实,D 项错误。 9.胡适称严

11、复为“介绍西洋近世思想的第一人”。晚年严复(辛亥革命前后至临终)的思想由“力 主西学”、“非西洋莫与师”转归先王教化之责,从传统观文化中找寻丢失的民族凝聚力。这种 变化说明了他() A借助儒家思想宣传西学B发现西方思想源于中国 C思想深受西方思想影响D不断探索救亡图存道路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由力主西学、非西洋莫与师转归先王教化之责”可知,严复作为维 新变法代表人物,其思想主张由主要学习西方转为从传统文化中寻找民族凝聚力以达到救亡图存的 目的,说明严复不断探索救亡图存道路,D 项正确;借助儒家思想宣传西学是康有为主张,并且不 符合材料主旨内容,A 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体现西方思想根源

12、,B 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了严复探 索救亡图存过程中其思想主张的变化,“思想深受西方思想影响”不能完全反映材料内容,C 项错 误。 10.19001901 年间,上海地区“言爱国者”,多积极讨论光绪帝之存废问题,“尚不知革命为何 物”。这一现象反映当时() A革命派尚未开展救亡运动 B上海的社会风气相对保守 C废除帝制成为社会的共识 D改良仍然是社会主流思潮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4 年孙中山成立了兴中会,已经开启了救亡运动的历程,故 A 项错误;上海是较早开放的通商口岸,社会风气相对较为开放,B 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是否废除 帝制之争,所以不能确定为都主张废除帝制,C

13、项错误;根据材料“尚不知革命为何物”可知,当 时革命还没有成为社会主流,当时社会主流依然是改良,故 D 项正确。 11.1906 年,孙中山在一次演说中说:“我们现在要集合中外的精华,便要采用外国的行政权、立 法权、司法权,加入中国的考试权和监督权,造成一个五权分立的政府,国家有了这样的纯良政 府,才可以做到民有、民治、民享的国家。”这一言论的主要目的是() A推翻清朝专制统治B建立五权分立政府 3 C实行民主共和政体D保障普遍平等民权 【答案】C 【解析】材料主旨是建立一个什么政体的国家,C 项正确。 12.新文化运动期间,钱玄同提出了“废孔学、废汉文、灭道教”等过激主张,陈独秀对此虽表理解

14、 但并不予支持,并公开声明:“像钱先生这种用石条压驼背的医法,本志同人多半是不大赞成 的。”这反映出当时陈独秀() A继续维护儒家学说统治地位 B理性批判中国传统文化 C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改造社会 D有选择地吸收西方文明 【答案】B 【解析】针对钱玄同提出了“废孔学、废汉文、灭道教”等过激主张,陈独秀对此虽表理解但并 不予支持,这表明陈独秀肯定钱玄同反封建的热情,但认为“废孔学、废汉文、灭道教”的主张过 激,因此可以判断,陈独秀理性批判传统文化,B 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新文化运动期间, 陈独秀宣传民主、科学,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这与当时儒家学说是不一致的,A 项错误;材料 没有体现马克

15、思主义学说,C 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对西方文明的态度,D 项错误。 13.某一思想家在评论近代中国一部文献时说: “中国士大夫稍有世界地理智识(知识),实自此始。” 该文献最有可能是() A海国图志B孔子改制考 C天演论D盛世危言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国士大夫稍有世界地理智识(知识),实自此始”,结合所学海国图志 一部介绍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和世界地理历史知识的综合性图书,故选 A 项;孔子改制考借孔 子的名义,为维新变法制造舆论,排除 B 项;天演论主要讲述了宇宙过程中的自然力量与伦理 过程中的人为力量相互激扬、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根本问题,排除 C 项; 盛世危言贯穿着“富 强救

16、国”的主题,对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诸方面的改革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排除 D 项。 14.有学者指出,尽管维新变法运动中的思想激荡之势包含各种各样的思想,但他对国家富强的广泛 要求,呈现出一种激进的倾向,打击了传统政治秩序的思想基础。这显示出维新思想() A内部存在着严重分歧B具有思想启蒙的特征 C因激进而难以被接受D打破了传统政治秩序 【答案】B 【解析】由材料“呈现出一种激进的倾向,打击了传统政治秩序的思想基础”可知维新思想一定 程度上动摇了封建统治基础,推动了民主思想的传播,故选 B 项;材料主旨是阐释维新思想的进步 性,“内部存在严重分歧”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A 项;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是因为触动了封建官 僚的利益,被地主阶级镇压,C 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C 项;“打破了”表述过于绝对,与史实不符, 排除 D 项。 15.康有为认为,“智也者,外积于人世,内浚与人聪,不知其所以然,所谓受于天而不能自己也。 学也者,穷物理之所以然,裁成辅相,人理之当然而已”。由此可知,康有为主张() A兴办教育培养人才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重政治改革轻科学D开启民智救亡图存 【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