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考前三个月知识专题课件 8-人体的稳态及免疫

上传人:五****心 文档编号:143113 上传时间:2016-11-28 格式:PPTX 页数:141 大小:3.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考前三个月知识专题课件 8-人体的稳态及免疫_第1页
第1页 / 共141页
高考生物考前三个月知识专题课件 8-人体的稳态及免疫_第2页
第2页 / 共141页
高考生物考前三个月知识专题课件 8-人体的稳态及免疫_第3页
第3页 / 共141页
高考生物考前三个月知识专题课件 8-人体的稳态及免疫_第4页
第4页 / 共141页
高考生物考前三个月知识专题课件 8-人体的稳态及免疫_第5页
第5页 / 共1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考前三个月知识专题课件 8-人体的稳态及免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考前三个月知识专题课件 8-人体的稳态及免疫(1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 8 人体的稳态及免疫1. 稳 态 的 生 理 意 义 ( ) 。2. 神经 、 体 液 调 节 在 维 持 稳 态 中 的 作用 ( ) 。3. 体 温 调 节 、 水 盐 调 节 和 血 糖 调 节 ( ) 。4. 人 体 免 疫 系 统 在 维 持 稳 态 中 的 作 用 ( ) 。5. 艾 滋 病 的 流 行 和 预 防 ( ) 。直击考纲考点二十三内环境 的组成及稳态的维持判断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1)内环境成分中含有 尿素 、 神经递质等 , 而糖原不会出现在 其中 ( )(2)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和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都发生在内环境中 , 其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

2、能量 , 有利于生命活动的 进行 ( )真 题 重 温(3)血浆的成分稳定时 , 机体达到稳态;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 活动 ( )(4)淋巴液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血浆中的 , 其最终汇入血浆参与血液循环 , 若淋巴管阻塞会引起下肢 水肿 ( )(5)人在剧烈运动时大量乳酸进入血液 , 血浆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而在寒冷时出现寒颤和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释放量增加 , 都是内环境稳态失调的 表现 ( )(6)如图代表肌细胞与环境的物质交换关系 , X、 Y、 则 进入 Y, 三者理化性质的稳定依赖于 神经调节( )(7)正常情况下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 相等 ( ) 存

3、在与不存在 ” 、 “ 发生与不发生 ”(1)存在于内环境中的物质 小肠吸收的需要在血浆和淋巴中运输的物质 , 如水 、 无机盐 、 葡萄糖 、 氨基酸 、 甘油 、 脂肪酸 、 维生素等 。 细胞合成的分泌蛋白 、 神经递质 、 激素等 。 细胞的代谢产物如二氧化碳 、 水 、 尿素等 。知 能 回 归(2)不存在于内环境中的物质 细胞合成的结构蛋白 , 如:血红蛋白 、 载体蛋白等 。 胞内酶 , 如: 呼吸酶等 。 消化酶 , 如:胰蛋白酶 、 脂肪酶等 。(3)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 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 实现 兴奋传导过程中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 免疫过程中抗体与

4、相应的抗原的特异性结合 。 激素与靶细胞的结合 。(4)不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 细胞呼吸各阶段发生的生理过程 。 细胞内蛋白质 、 神经递质 、 激素等物质的合成过程 。 消化道等外部环境中所发生的淀粉 、 脂质 、 蛋白质的消化水解过程 。模式图 )如图为人体体液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 , 其中叙述正确的是 ( )典 题 特 训 A、 B、 C、 血浆 、 组织液 、 细胞内液 神经递质可以存在于 高 以存在于 B.C. D.解析 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 细胞外液又称做内环境 , 其包括组织液 、 血浆 、 淋巴 。 从图中分析可知: A、 B、 C、 细胞内液 、 组织液 、

5、血浆 , 所以 不正确 ;神经递质从轴突末梢释放出来后存在于突触间隙 , 突触间隙内的液体属于 正确 ;淋巴中的脂类物质含量相对较高 , 正确;答案 存在于 正确 ,故选 D。2.(概念关系图 )下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将会导致 渗透压降低 , 进入细胞的途径为:外界 环境 消化系统 A 组织细胞C. 中若无机盐浓度过高 , 下丘脑分泌的 抗利尿激素将 解析 图中 为血浆 、 为组织液 、 为淋巴 , 长期营养不良 , 导致血浆蛋白合成不足 , 血浆渗透压降低 , 组织液增多 , K 从食物中获得 , 食物中的 K 首先进入消化道 , 被

6、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进入血浆 , 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组织 , 然后由血浆进入组织液 , 最后进入组织细胞 , 浆无机盐浓度过高 , 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 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多 , 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 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 , 案 淋巴中 , 所以其生活的内环境有血浆 、 淋巴等 , 正确的是 ( ) 稳态的维持 都以 正反馈调节 中温度 、渗透压 及 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 中的 , 其最终汇入血浆 参与血液循环 , 为脑细胞 , 则 为 肌肉 细胞 , 则 态系统的稳定性调节机制为负反馈调节 , 内环境包括血浆 、 组织液 和淋巴 , 内环境的稳态即内环境中化学成分和理

7、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 错误 。血浆 中蛋白质含量较多 , 而组织液 和淋巴 中较少 , 若 为脑细胞 , 其内可以进行有氧呼吸 , 血液流经脑细胞时 , 氧气进入脑细胞中 , 为肌肉细胞 , 血液流经肌肉细胞时 , 葡萄糖进入肌肉细胞中 ,进行有氧呼吸 , 则 答案 X、 Y、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则 进入 的 Y、 图可知: X、Y、 体液 免疫调节网络 ,故 答案 进入血浆 , 会使血浆的渗透压升高 。 毛细淋巴管收集组织液 (包括组织液中的某些大分子 )形成淋巴最后汇集到血浆中 。 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进入组织液中 , 会使组织液的 下列关于血浆蛋白的说法 , 错误的是

8、 ( )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蛋白质 、 无机盐的含量有关 , 故 案 能催化肽聚糖的水解 , 从而使入侵的细菌死亡 , 故 浆中的抗体 , 参与体液免疫 , 能消灭入侵的细菌 ,故 起肌肉收缩的蛋白质是肌肉细胞内部的蛋白质 , 血浆蛋白不能引起肌肉细胞收缩 , 故 6.(图解图示类 )如图 是人体肝脏细胞及其所处组织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 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 ) 6环境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血浆 、 组织液和淋巴 ,在图中没有显示淋巴 , 答案 D 过程中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 过程中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 , 岛素浓度升高可以促进 过程 , 可表示由许多 7.(图解图示类 )下

9、图中甲 、 乙模型分别代表人体体液中物质交换 、 人体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 分析以下说法 , 正确的是 ( )表示细胞内液 , 表示胰岛细胞 , 则 甲图中的 模型代表人体体液中物质交换 , 所以可以推断: 所以 乙代表人体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 如果乙图中 在血糖调节过程中 , 血糖浓度的变化可以刺激下丘脑 , 下丘脑可以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胰岛细胞 ,不是通过产生激素作用于胰岛细胞 , 案 引起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 , 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 , 使之浓度升高 , 导致组织水肿 , 图中激素若为性激素 , 则为自由扩散 , 不需要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协助 , 判一判 矫 补 提 升(1)题 1中甲状

10、腺激素和尿素等物质均可能存在于 而神经递质可存在于 )(2)题 2中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 ,而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主要有血浆和 淋巴 ( )(3)题 2中从外界环境摄入的 K 进入细胞的途径中 , 共穿过了 7层磷脂 分子 ( )(4)题 3中 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毛细淋巴管壁 相互交换 ( )(5)题 3中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先进入 , 再进入 ( )(6)题 3中血浆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 ( )(7)题 4中题干图中的肌细胞换成血细胞 , 则 X、 Y、 样( )(8)题 5中能催化肽聚糖水解的是 溶菌酶 ( )(1)题 3中若 为肝细胞 , 则饥饿时 a、 其中肝糖

11、原的分解在什么中进行 ? 若 为胰岛 饭后半小时 a、 答案 b a;肝细胞中; b a。想一想 (2)题 4中在 血红蛋白 、 葡萄糖载体吗 ? 氧气在图中怎样运行 ?答案 血红蛋白 、 葡萄糖载体不存在于血浆中 。 从 自由扩散 , 再由 考点二十四下丘脑 参与下 的血糖 、 体温 、)空腹时 , 血糖的来源是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 ( )(2)血糖浓度升高时 , 葡萄糖进入肝细胞后可合成肝糖原 , 多余的葡萄糖还可以转化成脂肪以储存 能量 ( )真 题 重 温(3)健康人进餐后 , 血糖浓度有小幅度的增加 , 然后恢复到餐前水平 。 在此过程中 , 血液中胰岛素浓度的相应变化是先升高后 降低 ( ) (4)某正常个体在某次运动前后血糖浓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 , ( ) (5)若以正常小鼠每次注射药物前后小鼠症状的变化为观察指标 , 设计实验方案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 ,则对实验组小鼠要先注射胰岛素溶液 , 后注射葡萄糖 溶液( )(6)若要验证胰岛素可通过作用于下丘脑神经元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 可将大鼠随机分成两组 , 一组在其下丘脑神经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