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2020届高三第6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43100569 上传时间:2020-08-26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2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2020届高三第6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湖南省2020届高三第6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湖南省2020届高三第6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湖南省2020届高三第6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湖南省2020届高三第6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2020届高三第6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2020届高三第6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炎德英才大联考长沙市-中2020届高三月考试卷(六)语文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引自春秋左氏传。春秋左氏传是史官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所著,被奉为儒家十三经之一。引言相关内容是:公元前549年,晋国执政范宣子向鲁国大夫叔孙豹请教何为“死而不朽”时说:“我先祖从舜、夏、商、周以来,世袭贵族不辍,这就是不朽吧?”叔孙豹回答:“这只不过是世代为官受禄,并非不朽,鲁国贤臣臧文仲去世已久,但他的话还在流传,所谓不朽,当如是!我听说人生最高目标是树立德行,其次是建立功业,再次是著书立说,如果能在其中一点有所建树,流芳百世,虽逝犹生。

2、”叔孙豹把这种不朽观用立德、立功、立言加以界定(即“三立”或“三不朽”),并对世俗观念予以清晰的价值导向,体现出可贵的文化自觉。唐代孔颖达左传正义对“三立”阐释为:“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立功,谓拯厄除难,功济于时。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三立”把人生价值标准精确定位,使古圣先贤超越个体生命融入无限的“大我”而获得精神永生,并成为传统文化的灵魂所在,对后世影响深远。常有人以“三立”或“立三”为名,即取此意。历代英雄豪杰以不同方式唱响人生成功的这“三部曲”,共同谱写出华夏文明史,如孔子、孟子、范仲淹、王阳明等。王阳明是其中杰出代表,他融道德、事功和治学为一体,光大儒家内圣外王之道。作

3、为军事家,他出奇制胜,屡平叛乱,成为有气节、有担当的保国功臣而功德圆满。作为思想家,他集“心学”之大成,立论认为:“致良知”就是“明明德”,从“格物致知”到“修齐治平”,都是“明明德”的过程。知行合一既是“明德”之本体,又是“明德”之功用。“明德”是本心的德性,这意味着“明明德”需向内求,发明本心,使自身德行主体建立起来,就会自觉自发地“仁民爱物”。诚如后人在王阳明故居用楹联对他一生的总结:“立德立功立言真三不朽,明理明知明教乃万人师。”德、功、言三者关系密不可分,立德是立功、立言的基本前提,而立功、立言是立德的自然结果。儒道释虽然各自要旨表述有异,但都以立德作为根本。“德”是中华文化的核心理

4、念,本义是遵循自性本心,顺应自然之道,彰显人伦价值。具体而言,“德”涵括仁义、诚信、温良、恭敬、礼让、谦和等美好品行。“三立”是实现人类终极关怀的三种根本途径,体现出一种崇高的价值观,即人生意义在于奉献而非索取,个人不应只为自己活着,而应为群体着想,承担起应尽的责任,为社会作出有益贡献。前人给我们留下丰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我们应该给后人留下些什么?人要活得有意义,离不开立德、立功、立言的实践。“三立”虽非易事,却是人人宜做之事。能否做到“三立”,并不完全取决于职位高低和能力大小,平凡人也可以做到。“三立”在当代简单地说,即做人、做事、做学问。“立德”就是树立德行的榜样。这就要求修养身心,尊道贵

5、德,劝善行善,俯仰无愧。作为员工,忠于职守。作为晚辈,孝敬长辈。我们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铸魂,以德育人,以道化人,以爱成人。“立功”就是建立成功的事业。这不局限于宏图大业,只要用心做事、造福他人,在日常生活和平凡岗位都可以建功立业。“立言”就是创立切实的言论。这要把立德立功的实践经验加以总结提炼升华,给人启迪和激励。我们当立世界潮头,通古今之变,发时代先声,多出精品力作,为人类贡献中国智慧。(摘编自赵建永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左传被奉为儒家十三经之一,它是史官左丘明为解释

6、孔子春秋所著,“三立”理论就引自春秋。B. 作者认为,“明德”是本心的德性,只要使自身的德行主体建立起来,就会自觉自发地“仁民爱物”。C. 叔孙豹高度评价了臧文仲,是因为臧文仲做到了“立言”,而这一评价对世俗观念也有积极的引导作用。D. “三立”是传统文化灵魂所在,三者关系密不可分,互为前提。其中,立功、立言是立德自然结果。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引用唐代孔颖达这一段话,是对“三立”理论的创造性解读,这一解读弥补了叔孙豹观点的不足。B. 文章例举王阳明事迹,把他作为终身力行“三立”的典范人物,体现“三立”对实现人生价值的影响。C. 文章内容层层递进,先交代

7、“三立”的由来和代表人物,后论述了“三立”之间的关系及其重要价值。D. 文章尾段表明,对于今天的企事业员工和社会科学工作者等人来说“三立”依然有着现实的意义。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首段借范宣子与叔孙豹的问答,体现了当时的文人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引出了“三立”这一理论。B. 孔子用他独特的方式力行“三立”,唱响人生成功的“三部曲”,并与其他英雄豪杰谱写出璀璨的华夏文明史。C. 儒道释各要旨表达有异,但都以立德作为根本,由此可知“三立”是实现人类终极关怀的三中根本途径。D. “三立”在当代简单来说,即做人、做事、做学问,是人人宜做之事,而且平凡人也完全可以做到的。

8、【答案】1. C 2. A 3. 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A项,“三立理论就引自春秋”错误,第一段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引自春秋左氏传”,由此可知,应该是左传。B项,“作者认为”错误,应该是王阳明认为;“只要使自身的德行主体建立起来,就会自觉自发地仁民爱物”说法有误,“只要就”的说法过于绝对,原文是“这意味着“明明德需向内求,发明本心,使自身德行主体建立起来,就会自觉自发地仁民爱物”。D项,“互

9、为前提”曲解文意,文中说的是“德、功、言三者关系密不可分,立德是立功、立言的基本前提,而立功、立言是立德的自然结果”,并非互为前提。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项,“这一解读弥补了叔孙豹观点的不足”错误,从第二段来看,孔颖达这一段话并未对叔孙豹观点的不足进行弥补。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

10、,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C项,“儒道释各要旨表达有异,但都以立德作为根本,由此可知三立是实现人类终极关怀的三中根本途径”错误,属于强加因果,文章第四段说“儒道释虽然各自要旨表述有异,但都以立德作为根本”,第五段说“三立是实现人类终极关怀的三种根本途径

11、,体现出一种崇高的价值观”,两者并无选项所说的“由此可知”的因果关系。故选C。【点睛】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

12、;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由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联合中国儿童中心、教育三十人论坛共同主办的“中国儿童发展论坛”于6月1日在北京举行,主题为“儿童优先筑基未来”。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出席并演讲。为什么要强调儿童优先?朱永新列举了四个方面的理

13、由:第一,相对于成年人的社会而言,儿童是弱势人群。第二,童年生活是否幸福会影响到一个人的一生,今天的儿童将成为什么样的人起决定作用的其实是他们如何度过自己的童年。第三,童年的长度反映了一个国家的高度。朱永新表示,重视儿童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一个国家对儿童关注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这个国家文明的程度。儿童是一个未经雕琢、未受污染的个体,虽然不够成熟,但是弥足珍贵,因为在儿童身上保存着人类最珍贵的品质。第四,今天的儿童就是明天的公民,今天的孩子的模样就是明天共和国的模样。对儿童的关心,让他们有更好的成长环境、更好的呵护是非常重要的。(摘自新浪网)材料二:“影子教育( Shadow

14、 Education)”是指学校正式教育的投影,也就是在东亚教育体系中普遍存在的儿童课外班现象。调查显示,从课外班参与比例上看,儿童上学日参与学科辅导的占比最高,为66.5%,其他依次为文艺特长(58.2%)、体育特长(53.9%)、科技兴趣(35.7%),在周末也呈现类似的趋势。从课外班参与目的上看,应试教育仍然有较大影响。除提高成绩(44.39%)之外,掌握知识(32.83%)、掌握学习方法(21.00%)、培养学习习惯(17.81%)、先学有优势(10.58%)等目的也被选择。这表明,儿童参与课外班的最主要目的仍然是学习、成缝和考试。校外生活的“影子教育”现象加重了儿童的课外负担,也降低

15、了儿童在其他校外生活方面的质量。儿童校外生活时间是有限的,严重的“影子教育”必然会压缩其他校外生活的时间和机会。在连睡眠时间都无法保证的情况下,留给儿童自由支配的时间少之又少,这就严重压缩了他们进行体闲娱乐、自由玩耍、社会实践的机会。(摘自儿童蓝皮书:中国儿童发展报告(2019)材料三:从贫困地区自身发展来看,一是贫困地区大多处于条件恶劣的山区林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这些自然条件客观上就对农村幼儿园的建设造成了困难。二是农村家长可能对孩子的教育缺乏重视,认为学前教育是有可无的事情,缺乏送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的积极性,更多重视孩子的身体发育需求,忽视孩子的心理发展需求。重视孩子在家的自由自在,忽视孩子的规则意识和社会性发展。三是由于地方产业对当地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较弱,许多壮年劳动力选择外出务工,农村留守儿童较为普遍。如果城镇没有足够的就业机会,送孩子到城镇幼儿园会极大增加家庭负担,客观上造成农村留守儿童等困难群体入学难问题。四是由于经济不发达,居民收入水平低,用于基本生活保障的比例较大,可供教育投资的就相对较少,再加上政府财政能力有限,无力提供太多免费资源,适龄儿童教育的机会势必受到影响。(摘自反贫困和儿童早期发展)4. 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B. BC. CD. D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二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