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大纲2012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4309517 上传时间:2017-11-0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33.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大纲2012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大纲2012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大纲2012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大纲2012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大纲2012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大纲201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大纲2012(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历史与现状一古代哲学心理学时期的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思想(一) .西方古代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思想:瑞士教育家斐斯塔洛齐(J.pestallozzi)的基本观点与思想核心(他的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思想可归纳为四点):1. 人性中包括原始性(兽性) 、社会性与道德性三个层面,教育的功能就在于克制人的原始性而发扬其道德性;2. 强调以爱为教育的中心,视学校如家庭,视教师如父母,视学生如子女;3. 在教学上强调使学生的头(心智) 、心(情意) 、手(行动)三方面均衡发展;4. 重视儿童的个性发展,视教师如园丁,视学生如花木。既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与自

2、然发展,也主张教师除爱护学生之外,需要培养其道德规范。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J.Herbart)的基本观点与思想核心(他的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1. 人类的心灵兼具有知、情、意三种功能;2. 教育应以道德为先,道德教育的实施则以自由、完美、善意、权利、正义五者为基础;3. 重视儿童兴趣的培养,而兴趣又有对事(认识自然环境)的兴趣与对人(认识社会生活)的兴趣之分;4. 重视教学的程序,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合、系统、方法四个步骤,后经其弟子增补而成为著名的五段教学法,即准备、提示、比较、概括和应用。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F.Froebel)的基本观点与思想核心(他的发展与教育心理

3、学可以简述为以下四点):1. 家庭是学校教育的基础,父母的爱是子女人格发展的动力;2. 自由与创造是人类的天性,前者使人选择向善,后者使人得到智慧;3. 重视团体游戏的社会化教育功能,儿童在游戏中既可以学到与人合作,也可以学到遵守道德规范;4. 重视儿童的感觉与知觉的发展,并进而达到促使儿童认识周围环境、发展儿童美感的目的。德国理论家莫依曼(E.Meuman)他是“实验教育学运动”的倡导者,他提出实验教育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为:1. 儿童身心发展的特征与成人身心发展的差异,使教材、教法心理学化;2. 儿童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其个性禀赋的差异,使教育活动个性化;3. 儿童学习与疲劳,即儿童在完成学校及家

4、庭作业时身心的疲劳程度,研究怎样创造在学习上费力少而收效多的条件,使学习“经济化” 。(二) 中国古代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思想1. 人性观及其基本观点:孔子:1.孔子认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2.教育对人是必要的,它具有使人改变性惰的功能;孟子:1.孟子对人性本质与教育功能的看法,主要表现在他的性善论上。孟子认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2.孟子视教育功能为人性发展的思想。荀子:1.荀子的基本理念是:“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2.荀子强调教育具有“化性起伪”的功能。2. 道德教育与知识学习:从道德教育看,在孔子的思想中,他所持有的知、情、意、行四者并重的理念

5、,可视为最完整的德育心理思想.孔子主张通过以下途径来实施道德教育:1. 道德认知.孔子说:“未知,焉得仁。 ”认为知是实现仁的先决条件。2. 道德情感.孔子说:“仁者不忧” ,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认为有道德的人是有情感的。3. 道德意志.孔子说:“苟志于仁矣,无恶也”认为有志于仁的人,是不会做坏事的。4. 道德实践.孔子说:“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强调道德言行一致的重要性。从知识学习看,孔子同样主张知、情、意、行四者并重。(三) 教育科学取向下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希望与挫折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改变取向的初期,由两位心理学家的思想所带动的两次教育改革运动影响

6、最大。一是桑代克 教育科学运动;二是杜威的进步教育运动。1. 教育科学运动(1930 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 )最著名的研究有四项:1.儿童阅读心理研究,由芝加哥大学贾德(C.H.Judd)主持;2.智力与智力测量的研究,有哥伦比亚大学桑代克主持;3.天才儿童的研究,由斯坦福大学推孟(L.M.Terman)主持;4.天性与教养问题的研究,有全国教育研究协会负责。2.进步教育运动杜威是跨哲学、心理学、教育学三大领域的杰出学者,是 20 世纪对东西方文化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在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上,杜威的主张是:1. 学校即是社会,教育即生活,充实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重于教其准备未来生活;2. 学校课程必

7、须符合学生的兴趣与能力,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中心,而非以教师为中心;3. 强调学生在行动中学习知识,因而主张“做中学” ;4. 主张教育本身无固定目的,让学生在快乐学习中健康成长就是教育的主要目的。杜威的这些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理念,也正是进步教育运动的主张。(四) 心理科学取向使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偏离正轨原因。 (P7)(五). 认知发展与教学心理取向使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窄化原因。 (P8)(六).社会性发展与成就动机研究使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迈向全人类发展的轨道原因。第二节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一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或概念概念: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8、是儿童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相结合的产物。对象: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中专门研究儿童时期身心发展特点与规律的科学,也称为儿童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基础学科之一。二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p14)1.学生;2.教师;3.教学内容;4 教学媒体;5.教学环境。(二).学习与教学的过程(P16)1.学习过程;2.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三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对教师的作用(一).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就是从新手教师走向专家型教师新手教师在刚刚开始教学活动时,往往存在三类错误。第一认为教学就是传递知识。第二认为具有某一学科的知识就能教授这门学科。第三认为学会教学仅仅是一个经

9、验累积的过程。讲教师从新手到专家的过程划分为 5 个阶段:新手水平,高级新手水平,胜任水平,熟练水平和专家水平。所谓专家型教师,就是具备科学的教学知识、高超的教学能力、丰富的教学经验的教师。专家型教师往往具有 3 种教学专业,即学科知识专长、课堂管理专长、教授专长和诊断专长。(二).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有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P19)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分析、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创造性研究第二章 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第一节 华生的心理发展理论一心理发展的环境决定论(一).否定遗传的价值,夸大环境与教育的作用(P25)

10、二环境决定论对于小学教育的启示(P28) 掌握第二节 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理论一心理发展的本能论(一).人格的结构(P30)1.本我;2.自我;3 超我。(二).弗洛伊德理论对小学教育的启示(P34)第三节 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一).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及其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P35)1. 0-1 岁,信任对怀疑;2. 1-3 岁,自主对羞怯;3. 3-6 岁,主动对内疚;4. 6-12 岁,勤奋对自卑;5. 12-20 岁(青少年期) ,自我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6. 20-30 岁(成年初期) ,亲密对孤独;7. 40-65 岁(成年中期) ,繁殖对迟滞;8. 65 岁之后(成年晚期/老年期

11、) ,自我完善对绝望。(二).对小学的启示(P38)第四节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理论1.同化是指将周围的环境因素纳入到机体已有的图式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图式。2.顺应是指主体改变已有的图式以适应客观的变化。(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及其主要特征:(P43)1. 0-2 岁,感知运动阶段;2. 2-7 岁,前运算阶段;3. 7-11 岁,具体运算阶段;4. 11 以后,形式运算阶段;(二).对小学教育的启示。第五节 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理论(一).心理发展的实质儿童心理机能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标志主要有四点:1. 心理活动的随意机能随意机能是指心理活动受到主体的能动控制,是可以按照一定的目的有意识

12、地引起的。儿童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强,心理水平就越高。2心理活动的抽象概括机能随着儿童的发展,他们所掌握的抽象语言符号越来越多,也逐渐开始具备了一些概括性的知识经验。这些都促进了他们抽象概括能力的发展,最后形成的高级的意识系统。3. 以抽象符号为中介的心理结构的形成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地变化、组合,形成了间接的、以符号或词为中介的心理结构。4. 心理活动的个性化在儿童心理的过程中,他们的心理活动逐渐出现了一些个性化的特征,这种个性的形成是高级心理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最近发展区是指介于儿童能够独立完成的认知任务与儿童在成人的指导下所能够完成的认知任务之间的差距。最近发展区:是指介于儿童能独立完

13、成的认知任务与儿童在成人的指导下所能够完成的认知任务之间的差距.(二).对小学教育的启示(P51)第六节 心理发展的辩证观一. 心理发展的因素1. 遗传的影响因素;2. 环境与教育的作用;3. 遗传与环境的关系。第三章 小学儿童的认知发展第一节 小学儿童心理发展概况小学儿童的心理功能是在其身体发育和学习活动的作用下逐渐发展的,表现出迅速性、协调性、外露性和可塑性等发展特点。(一).小学儿童的学习活动(学习活动时小学儿童的主导活动)1.学习活动增强了小学儿童的责任感和义务感;2.学习活动增强了小学儿童心理活动的有意性和自觉性;3.学习活动促使小学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不断发展;4.学习活动促进小学儿

14、童的社会性发展;(二).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P63)1.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迅速性;2.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协调性;3.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外露性;4.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可塑性;第二节 小学儿童的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它不仅是一切认识过程的开端,而且伴随着心理过程的始终。一.注意的有意性由被动到主动(有意主意的概念)有意注意是被动的、被迫的,表现为:一是他们不会主动确立目的,需要教师或其他成人给定目的;二是在注意进程中不会组织自己,需要他人不断提醒和关照。二.小学儿童注意品质的发展(小学儿童注意的发展的特点与教学)(一).注意广度小学儿童注意广度的发展表现在以下两个方

15、面1.随着年级的升高,小学儿童注意广度在不断发展;2.小学儿童注意广度存在着性别差异,女生的注意广度高于男生。(二).注意稳定性小学儿童注意稳定性的发展具有以下两个特点:1.小学儿童置于稳定性随年龄增长而提高;2.小学儿童注意稳定性的发展存在性别差异。(三).注意分配小学儿童注意分配能力的发展表现出如下特点:1.小学儿童注意分配能力随着年龄增长而提高;2.小学二年级是儿童注意分配能力发展的转折期;(四).注意转移小学儿童的注意转移能力的发展具有以下特点:1小学儿童注意转移能力随年龄而迅速发展;2.小学儿童注意转移能力发展存在着性别差异,男生发展速度比女生快.第三节 小学儿童的感知和观察1.感觉

16、是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2.知觉是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应。知觉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3.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是人们学习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观察能力是小学儿童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科学研究、创造和发明的重要基础。(一) 。 小学儿童观察能力的发展阶段1.认识“个别对象”阶段:儿童只看到图画中的各个对象,或各个对象的一个方面,看不到对象之间的相互联系。2.认识“空间联系:阶段:儿童看到各对象之间能直接感知的空间联系。3.认识“因果联系“阶段:儿童能认识各对象之间不能直接感知的因果关系。4.认识“对象总体“阶段:儿童能从意义上完全地认识整幅画的内容,依据图画中所有事物的全部联系,完整地把握对象的总体,理解图画主题。(二).小学儿童观察品质的发展特点(P73)小学儿童观察品质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观察的目的性。2. 观察的顺序性。3. 观察的精确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