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勘探方法原理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3006458 上传时间:2020-08-25 格式:PPT 页数:93 大小:1.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震勘探方法原理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地震勘探方法原理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地震勘探方法原理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地震勘探方法原理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地震勘探方法原理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震勘探方法原理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震勘探方法原理课件(9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3 地震勘探方法原理 实质:以地壳中不同岩、矿石之间弹性差异为基 础,通过观测和研究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 特性,探查地质构造和矿产资源。 主要用途:探查油气田地质构造、煤田盆地,深 部构造和区域地壳构造,水、工、环 境地球物理调查。很少用于金属矿勘 探。,特点:高精确度、高分辨率、大穿透深度。 条件:具有规则的岩层分界面。 方法:激发地震波测量震波从震源到检波器时间 由旅行时、速度重建地震波路径构造分析、地 层分析、岩性分析。 折射波法:波的主要沿两个岩层的分界面传播,传播路径 近似水平。 反射波法:波先向下传播,后反射回地表,传播路径基本 是垂直的。,地震波及弹性介质基本理论 (1) 弹性

2、介质 弹性与塑性: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形变,外力取消后,物体能迅速恢复到受力前的形态和大小,这种性质称为弹性。反之,若外力取消后,物体仍保持形变后的某种形态,不能恢复原状,这种性质称为塑性。,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弹性性质与空间方向无关 的称为各向同性介质,反 之称为各向异性介质。 均匀介质和连续介质:速度值与空间坐标无关的 称为均匀介质,反之为非均 匀介质。波的速度值是空间 坐标的连续函数的介质称为 连续介质。,(2) 应力、应变与弹性参数 应力与应变:单位长度所产生的形变称为应变。 单位横截面所产生的内聚力称为应 力单位面积上的作用力。 杨氏模量和泊松比:应力与应变的比值称为杨氏 模量E(拉

3、伸模量)。介质的 横向应变与纵向应变的比值称 为泊松比。,杨氏模量E和泊松比是一对表示介质弹性性质的参数: 负号表示横向与纵向应变方向相反。,体变模量和切变模量 :任何复杂的形变均可 分为体积形变和形状形变两种简单的形变类 型。这两种简单形变的应力与应变的比值分 别称为体变模量(压缩模量:压力与体积 变化之比)和切变模量(刚性模量:切应 力与切应变之比)。,切变模量( 刚性模量) 的表达式说明: 越大,切应变越小。 对于液体, =0,即液体不产生切变,只有 体积变化。,拉梅系数:由胡克定律,应力与应变之间存在线 性关系,由线性方程组表示,出现36 个弹性系数。对于各向同性均匀介质, 这些系数大

4、都对应相等,可归结为应力 与应变方向一致和垂直的两个系数和 (切变模量), 即为拉梅系数。,拉梅系数是为了简化数学运算引入的参数,它与杨氏模量E、泊松比、体变模量、切变模量 组成决定各向同性均匀介质弹性性质的五个重要参数。这些参数表示介质抗形变的能力,其数值越大,表示该介质越难以产生形变。只要知道其中两个就可求出其余三个:,(3) 振动与地震波 振动:质点围绕平衡位置发生的往返运动。 简谐振动:在与位移量成正 比、与位移方向 相反的力作用 下的振动。谐 振动曲线是正弦 或余弦曲线。,振幅A: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位移。 周期T:完成一次振动所需时间。沿时间轴从一个 最高点到相邻最高点的时间间隔

5、。 频率f或角频率:一秒钟内完成的振动次数。 初始相位0:振动初始时刻位移值的角变量。,弹性波:是振动形式在介质中的传播,是能量的 传播形式。 波前和波后:在某一时刻,波即将传到和刚刚停 止振动的两个介质曲面,称为波前面和 波后面(波尾)。 波前面和波后面是随时间 不断推进的。,波面:波传播过程中,波前将不断推进扫过介质内部, 介质中每一个这样的曲面就是一个波面。波面上 各点是同时开始振动的,所以波面又叫等时面。,振动曲线和波剖面:某点振幅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称为振动曲线;某时刻各点振幅的变化称为波剖面。,波长和速度V:一个周期T内,波传播的距离;或两 个波峰之间的距离,称为波长。波每秒传播的距

6、离,称为速度。 地震波的形成:在激发脉冲的挤压下,质点产生围绕其 平衡位置的震动,形成初始地震子波,在介质中 沿射线方向四面八方传播,形成地震波。,(4) 地震子波的描述 地震子波:由震源激发、经地下传播并被接收的 一个短脉冲振动,称为该振动的地震 子波。 地震子波基本属性之一非周期性:地震子波 的一个基本属性是振动的非周期性。,任何一个非周期性振动可以有许多不同频、不同振幅、不同起始相位的谐振动合成。,地震子波基本属性之二:地震子波具有确定的起始时 间和有限的能量。因此,振动经过很短的一段 时间即衰减。 地震子波的延续时间长度:地震子波衰减时间长短称 为地震子波的延续时间长度。它决定了地震勘

7、 探的分辨率。,地震波动力学 地震波传播的动态特征可以通过运动学和动 力学两个方面反映。 动力学研究地震波传播中振幅、频率、相位 的变化规律,了解地震波对地下地质体岩性结构 的响应。 运动学研究地震波传播的时间与空间的关系,了解地震波对地下地质体的构造响应。,(1) 地震波的类型 地震波的类型:分为两类。一类是体波,它在整 个弹性体内传播,又分为纵波(P 波)和横波(S波)。另一类是面 波,它只存在于岩层分界面附近, 并沿介质的自由面或界面传播, 包括瑞利面波(R波)和勒夫面波 (L波)。,体 波 纵波(P波):弹性介质在正应力作用下发生体应 变产生的波动称为纵波。,体 波 横波(S波):弹性

8、介质在切应力作用下发生切应 变产生的波动称为横波。横波质点 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垂直,又可 分为SH波和SV波。,面 波 瑞利波:在自由表面上产生的沿自由表面传播的 面波。地震勘探中的面波指瑞利波。 勒夫波:分布在低速层与高速层分界面上,与SH 波类似,又称横面波。,(2) 地震波的传播特点: 对于P波,波动方程为: 对于S波,波动方程为: P波、S波速度为:,纵、横波速度比: 如果已知P波、 S波速度,则: 可以通过此式,研究地下介质泊松比,作地震岩性分析和预测油藏。,(3) 地震波的能量与吸收: 波的能量E:地震波的传播实际是能量的传播。频率为f、振幅为A的波,在体积为W、密度为的介质中传

9、播时,其能量可表示为: 上式说明:波的能量E与振幅A的平方、频率f的平方以及介质的密度成正比。,能量密度:包含在介质中,单位体积内的能量称为能 量密度。 上式说明:波的能量密度也正比于振幅A的平方。 波的强度I:波前面上,单位时间t、单位面积S的能量 式中V为速度。因此,波的强度I正比于振幅A的平方。,地震波的吸收:实际介质中,对地震波的能量具有不同 程度的吸收作用。 品质因素Q:地震波的吸收可以用品质因素描述。Q定 义:在一个周期(或一个波长距离)内, 振动损耗能量E与总能量E之比的倒数 Q值越大,能量损耗越小,介质越接近完全弹性,吸收系数:波在粘滞介质中传播时,它的振幅被吸收衰减,衰减的快

10、慢有吸收系数确定 式中为波长。,(6)地震波的反射、透射和折射 入射波、反射波、透射波和界面法线的关系,反射波的形成 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线、入射线位于反射界面 法线的两侧,反射线、入射线和法线位于同一个平 面内。 波阻抗Z:密度和波速的乘积射角称为波阻抗。上、下两层介质 的波阻抗差别越大,反射波越强。 反射系数R:反射波振幅和入射波振幅之比称为反射系数。,反射波形成条件:地下岩层存在波阻抗分界面,即 反射系数R的取值范围及其极性: R有正负值,当R0,ZnZn-1,反射波和入射波相位相同,都为正极性,地震记录初至波上跳;当R0,ZnZn-1,反射波和入射波相位相差1800,入射波

11、与反射波反相,反射波为负极性,地震记录初至波下跳。,透射波的形成 透射定律:反射线、透射线位于法线的两侧,入射线、透射线、 法线在同一个射线平面内,反射角和入射角满足斯 奈尔定律。,斯奈尔定理:入射角的正弦和透射角的正弦之比等于入射波和透射波速度之比。当V1V2,则,透射波射线靠近法线偏折,当V1V2,则,透射波射线远离法线,向界面靠拢。实际地层中,波的透射多属此类。,地震波在多层水平层状介质中的传播,透射系数T:透射波振幅和入射波振幅之比称为透射系数。 透射波形成条件:地下岩层存在速度分界面,即VnVn-1时, 才能形成透射波。 波的强度条件:速度界面是透射界面,波阻抗界面是反射界 面。当入

12、射波振幅Ai一定时,T越大,则R越 小,即透射波强,反射波弱;反之,T越小, 则R越大,即透射波弱,反射波强。,折射波的形成 折射波:对于V2V1的水平速度界面,由斯奈尔定律可知,当入 射角大于某临界角i时,可使透射角等于900,此时透 射波以V2速度沿界面滑行。根据斯奈尔定律,可求得 临界角i为,折射波的形成与传播,折射波的波前、射线和盲区:折射波的波前是界面上各 点源向上覆介质中发出的半圆形子波的包线。折射波的 射线是垂直于波前的一簇平行直线,并与界面法线的夹 角为临界角。从震源到观测到折射波的始点之间,不存 在折射波,称为折射波的盲区。盲区半径XM为 一般情况下,折射波只有在炮检距大于两

13、倍折射界面深度时才能观测到,即 折射波形成条件:下伏介质波速必须大于上覆介质波速,(7)地震波的频谱和振幅 振幅谱A(f)和相位谱(f):地震波随传播距离的增加和深 度的加大,波的频率会发生变化,高频成 分逐渐被吸收,使视周期变大,延续时间 增长。研究振幅和相位随频率的变化规律, 叫频谱分析,前者称为振幅谱,后者称为 相位谱。,复杂周期振动的频谱:一个复杂的周期振动是由许多不同 频率的简谐振动合成的,可以利用傅立叶级数展开为许多 简谐振动,其数学表示为 式中各项为不同振幅、不同频率、不同相位的简谐振动。如果把各个分震动的振幅A和圆频率的关系表示在A为纵坐标,为横坐标的坐标平面内,所得图像就为振

14、幅谱。,非周期振动的振幅谱,地震波的频谱:地震波是非周期的脉冲振动,其振幅谱主要 用主频和频宽两个参数来描述。主频是振幅谱的峰值频率, 即频谱曲线极大值所对应频率。频宽是振幅谱的峰值的 0.707倍对应的两个频率值之间的频率范围。一般,反射波 的能量主要分布在3070Hz频带内。且,浅层反射波的频率 较高,中、深层反射波的频率较低。,地震波振幅的影响因素: 激发条件的影响:包括激发方式、激发强度等 接受条件的影响:包括检波器、放大器的频率改造等 波传播机制的影响:包括波前扩散、地层吸收、反射与透射损 失等。 波前扩散(球面扩散):随传播距离的增大 ,波前球面扩展,但总能量不变,而使单位 面积上

15、的能量减少。,地震波运动学 运动学研究地震波传播过程中波前的空间位 置与传播时间之间的几何关系,从而确定地下地 质体的地质构造。 通常可以通过几何作图反映物理过程,简单 直观反映波传播中,不同时刻的路径和空间几何 位置,因此也被称为几何地震学。,地震波的运动学研究可以用波前面来描述,也 可以用射线来描述。对于波前而言利用惠更斯原 理确定,对于射线而言利用费马原理确定。,地震波的传播原理: 地震波的运动学研究可以用波前面来描述,也 可以用射线来描述。对于波前而言利用惠更斯原 理确定,对于射线而言利用费马原理确定。 惠更斯原理:又称波前原理。任何时刻,波前面上每一点 都可以看作一个新的点震源,产生子波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