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丹阳市云阳学校八年级语文上册13人琴俱亡指导教学书(无答案)苏教版.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43005594 上传时间:2020-08-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丹阳市云阳学校八年级语文上册13人琴俱亡指导教学书(无答案)苏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江苏省丹阳市云阳学校八年级语文上册13人琴俱亡指导教学书(无答案)苏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丹阳市云阳学校八年级语文上册13人琴俱亡指导教学书(无答案)苏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丹阳市云阳学校八年级语文上册13人琴俱亡指导教学书(无答案)苏教版.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3 人琴俱亡 班级 姓名 学号 【学习目标】1 道德目标:感悟亲情,珍惜亲情2 情智目标:(1) 感情目标:体会用独特悼念方式表达深厚的兄弟情谊,感受凄美的爱的感情熏陶。(2)认知目标:1.能流利朗读,品味典型细节,体会子猷对子敬的兄弟感情和起伏波折的表达特点。2.能准确翻译,把握“笃”、“了”、“都”、“径”、“掷”、“良”等词语的意思,深入揣摩使用效果。3.能当堂背诵,并熟悉子猷其他故事,初步了解王子猷所体现的魏晋人物风度。【学习重点】1. 从典型细节如:“径入”、“取琴”、“掷地”的动作,“恸绝”的神态,“子敬子敬,人琴俱亡”的语言,揣摩子猷对子敬的兄弟感情。2. 结合文意,准确把握文

2、言实词:笃、良、舆、绝、素、调的意思,掌握文言虚词:而、既、因等的意思。【学习难点】1.理解人物貌似矛盾的言行:子猷最后“恸绝”,一开始却“了不悲”、“都不哭”。2.理解子猷独特的哀悼方式:“弹琴”,“不调”,“掷地”,说“人琴俱亡”。3.熟悉子猷其他故事,揣摩细节,初步了解王子猷所体现的魏晋人物风度。【教学时间】 (第 1 课时)【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感情调节由成语导入(二)检查预习1、检查预习,搜索信息:(1)本文的作者是谁?选自哪本书? (2)文中提到的兄弟俩是什么人?他们的父亲又是谁? 2、检查预习,读准字音:王子猷( ) 子敬俱病笃( ) 此已丧( )矣( ) 语时了

3、( )不悲便索舆( )来奔( )丧( ) 子敬素好( )琴 弦( )既不调( ) 掷( )地云 因恸( )绝良久 月余亦( )卒( )3、世说新语作者简介: 4、简要了解世说新语是一本怎样的书? 5、检查预习,理解词义:第一段: 重点词语(1)俱: (2)病:(3)笃: (4)左右:(5)何以: (6)语:(7)了: (8)索:(9)舆: (10)都:第二段: 重点词语(11)素: (12)好:(13)径: (14)既:(15)掷: (16)因:(17)恸: (18)绝:(19)卒:6、尝试翻译课文。(三)自学1自学内容一:会读课文(古语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是语文学习的敲门砖,作为文言

4、文学习其朗读尤为重要。)自学提示:朗读时我们该注意些什么呢?(字音、节奏、感情)自学步骤:分层次进行朗读训练。一读:准字音(标注不认识的字,交流识记,正音。)二读:有节奏(感受、把握节奏。) 方法:范读 同桌互读 指名读。三读:出感情 体会课文感情(哀怨、凄婉、悲凉)。 方法:比读 齐读。2自学内容二: 会译课文自学方法: 在理解重点词的基础上依据字字落实的翻译原则,结合书下注释翻译课文。(1)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译:王子猷、王子敬都病得很重,子敬先死了。(2)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译:王子猷问手下的人说:“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

5、” (3)语时了不悲。译:说话时完全不悲伤。(4)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译:就要轿子来去看望丧事,(一路上)都没有哭。(5)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译:子敬一向喜欢弹琴,(子猷)一直走进去坐在灵床上, (6)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译: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几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 (7)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译:(子猷)把琴扔在地上说:“子敬啊,子敬啊,你人和琴都死了。” (8)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译: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死了。(四)练习(解题、互阅或自阅)在第一段给你认为最需要强调的三个字标上重音,给文章的第二段在你认为需要停顿的地方加上斜杠。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五)适度作业量:1、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熟读并背诵课文及翻译。2、预课文中标出你觉得最能表达子猷与子敬深厚的兄弟之情的句子,并加以简要分析。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