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冠高考)2014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考点定位+名师助学+跟踪训练)特色专题攻略 等值线图课件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42998135 上传时间:2020-08-25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4.9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夺冠高考)2014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考点定位+名师助学+跟踪训练)特色专题攻略 等值线图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夺冠高考)2014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考点定位+名师助学+跟踪训练)特色专题攻略 等值线图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夺冠高考)2014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考点定位+名师助学+跟踪训练)特色专题攻略 等值线图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夺冠高考)2014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考点定位+名师助学+跟踪训练)特色专题攻略 等值线图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夺冠高考)2014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考点定位+名师助学+跟踪训练)特色专题攻略 等值线图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夺冠高考)2014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考点定位+名师助学+跟踪训练)特色专题攻略 等值线图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夺冠高考)2014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考点定位+名师助学+跟踪训练)特色专题攻略 等值线图课件(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部分特色专题突破,专题七等值线图,一、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图在高考综合题中,常以背景材料的形式呈现。把握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有助于了解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地形、地势、河流流向、坡向等。 1等高线基础,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2012年全国新课标卷)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100 m,瀑布的落差为72 m,据此完成(1)(2)题。,考题回放,(1)Q地的海拔可能为() A90 mB230 m C340 m D420 m (2)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 A260 m B310 m C360 m D410 m,解析:第(1)题,注意中间是条河,有支流和桥梁,我们知道支流多

2、在上游出现,桥梁多在下游出现,就可以判定河流的流向,或者根据等高线也可判断,到下游河道几乎与等高线平行流动,说明河两侧等高线数值相同,依据等高距推知河应在200300 m,Q应该在400500 m,故选D项;第(2)题,依据等高距推知河应在200300 m,山峰高580 m,相减等于280380 m之间,因此,排除A、D两项。如果选B项,310 m,580310270 m说明桥梁附近应为270 m,又因为桥梁比瀑布处低且相差72 m,则瀑布所在区域的海拔为:270瀑布的落差为72342 m,超过了河应在200300 m之间范围,B项错。再验证C项:580360220 m,22072292 m符

3、合河应在200300 m之间。 答案:(1)D(2)C,读图,完成(1)(3)题。,(3)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 A50 m B55 m C60 m D65 m (4)图中附近河水流速最快的是() ABCD (5)在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小型水库,设计坝高约13 m。若仅考虑地形因素,最适宜建坝处的坝顶长度约() A15 m B40 m C90 m D65 m,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地形与河流等地理事物联系能力。解题时要注意观察等高线的数值,间距以及比例尺等基础知识。第(1)题,图中最高处海拔在8085 m之间,最低处海拔在2025 m之间,所以最大高差无限接近65 m,但不

4、能是65 m。故C项正确。第(2)题,四处,处等高线最密集,流速最快。故C项正确。第(3)题,仅从地形因素考虑大坝建在如下图示位置,设计坝高13 m,大坝顶端最高与50 m等高线持平,不能超过50 m等高线,由图例可知坝顶长约为40 m。 答案:(1)C(2)C(3)B(坝址位置如下),二、等温线图 1等温线图的判读,2.影响等温线走向的因素,(2012年福建文综卷)气候生产潜力是指一个地区光、热、水等要素的数量及其配合协调程度。下图示意中国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的空间分布。读图完成(1)(2)题。,考题回放,(1)影响甲处等值线向北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大气环流 C地形因素

5、D海陆分布 (2)在中国东北地区,与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的指标是() A10 积温 B日照时数 C太阳辐射量 D年降水量,解析:本题考查气候生产潜力等值线,类似气候要素中的气温曲线。第(1)题,甲处等值线向北凸出说明比同纬度其它地区的光热条件优越,A项错;本地区同属温带季风气候区,大气环流性质一致,B项错;甲地区为平原,两侧为山地,平原地区比山地高原地区光热条件好,C项正确;距海远近对光热条件的影响不大,D项错。第(2)题,对玉米生产影响的主要因素是气候因素中热量条件。 答案:(1)C(2)A,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

6、和8小时气温状况剖面, 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均20km/h。据此完成(1)(3)题。,(1)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 A甲地比乙地稳定 B乙地对流最旺盛 C乙地比丙地稳定 D丙地最稳定,(2)正午前后() A甲地气温上升最快 B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 C丙地刮起东北风 D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南风 (3)该区域可能位于() A黄土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华北平原 D东南丘陵,解析:第(1)题,一般情况下,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垂直方向(下上)温差越大,对流运动越强,温差越小,气流越稳定。 由图可知甲垂直方向等温线最密集,肯定不稳定;乙地地面与高空温差不是最大,对流不是最旺盛;乙、丙比较当

7、然是丙地等温线最平稳。第(2)题,正午前后应该指当地12点前后,图示甲地西侧高空的冷空气移至乙地附近,垂直温差大,而且空气中水汽丰富(湖泊、材料中“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均提示乙地水汽丰富),容易导致乙地产生强对流天气。第(3)题,图中地势起伏和缓、海拔多在250500 m之间,应为丘陵。东南丘陵大部分在低纬,小部分在中纬(北到长江、南至珠江、西到雪峰山、东临大海)解题关键是海拔。 答案:(1)D(2)B(3)D,三、等压线图 等压线实际是等压面与等高面的交线,故等压线分布图表示在同一高度上气压水平分布的状况。同一海拔高度:气温低,气压高;气温高,气压低。不同海

8、拔高度:海拔高,气温低,气压低;海拔低,气温高,气压高。气压场的类型、风向、风力及天气系统等高考经常考查的内容。,2.等压线图的判读,下图是某地区2011年1月8日某时500 hpa等压面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考题回放,(1)等压面上甲点的风向应是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2)造成甲、乙两地等压面高度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 A地势高低 B海陆性质 C纬度位置 D大气环流,解析:(1)图示为高空等压线,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再根据海拔高,气压低,海拔低,气压高原理,甲盛行西北风;(2)由图示信息知,乙位于青藏高原,甲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等压面高度不同,是地势高低

9、不同造成的。 答案:(1)D(2)A,读下图,由于气压高低的变化,使杭州四季呈现多变的天气现象。下列天气图依照春夏秋冬季节的排序,正确的是(),A B C D 解析:图中,陆地低压海洋高压均处于加强阶段,陆地多气旋活动,清明时节雨纷纷,为春季。图中,海洋高压较为强盛,杭州位于气压鞍部,南北两侧风向相反,形成相持的准静止锋,进入梅雨时期,为夏季。图中陆地冷高压强盛,杭州此时低温少雨,为冬季。图中,杭州受台风活动影响,多为秋季。 答案:C,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虚线为晨昏线。读图完成(1)(2)题。,(1)此时,地的盛行风向为()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2)与地相

10、比,地() A气温年较差较小 B正午太阳高度较大 C昼长年变化较小 D较早进入新的一天,(3)图示现象可能出现在() A1月B2月C7月D8月 解析:本题考查北冰洋周围区域的气压分布情况。第(1)题,判别风向通常是先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然后根据地转偏向力,画一个偏转3045的风向。以为中心,向左画一水平气压梯度力,再画一向右偏转的风向,即成西北风。第(2)题,地位于90W附近,地位于90E附近,但地纬度较地高,由此可判断地日出早,昼长年变化大,气温年较差大,正午太阳高度小。第(3)题,陆地气压高,海洋气压低,北半球冬季,1月。 答案:(1)C(2)D(3)A,四、其他等值线图 除上述等高线地形

11、图、等温线、等压线三大类外,近2年来,高考题中不断涌现出新背景材料的等值线图,命题角度新颖,详情如下: 1等值线类型,2.判读技巧 新颖的各类等值线图,实质是基础等值线图上的一种变式。其判读技巧与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类似:第一步:要认真解读新材料,弄懂等值线的表示含义;第二步,分析影响等值线数值变化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文等;人文因素城市、交通等;第三步,要善于归类,如与地形有关的:除等高外,还涉及的有等高林线、等潜水位线、等降水量线等;与气候有关的:除等温线外,还包括:油菜开花日期等值线、等降水量线、霜期等值线、年蒸发量等值线等;与气压有关的:等压线、水汽压等值线,海

12、拔高度等值线等。,考题回放,(2012年江苏地理卷)雪线高度是指永久性积雪的下限高度,与所在地区的气温与降水有密切关系。下图是根据我 国气象台站观测资料模拟的各地雪线高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模拟的我国雪线高度分布的基本趋势是() A从南向北逐渐升高 B从西向东逐渐升高 C从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 D从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2)梅里雪山位于横断山区,雪线高度4 000 m左右。该山雪线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抬升,降水丰富 B纬度低,气温比较高 C距海远,降水比较少 D山坡陡,冰雪下移快,解析:第(1)题,依据图形中雪线高度等值线分布情况可以看出:西南地区纬度较低,雪

13、线高度分布自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东北最低。第(2)题,根据高中地理所学珠穆朗玛峰南坡雪线低的原因是位于迎风坡降水较多,再依据梅里雪山的实际状况可以推断出雪线低是因为地形原因导致降水丰富。 答案:(1)C(2)A,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过高或过低都会给柑橘的生长发育带来风险,气候风险度越大,柑橘减产的可能性也越大。下图示意我国大陆亚热带柑橘产地气候风险度分布。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E、F两地气候风险度分别可能为() A0.550.50 B0.300.50 C0.550.35 D0.300.35,(1)导致E、F两地气候风险度差异的因素主要是() A大气环流、地形 B大气环流、海陆位

14、置 C纬度位置、地形 D海陆位置、河网密度 (3)若图示地区气候变暖,以下四地中风险度降低最明显的是() AEBFCGDH,解析:第(1)题,根据等值线共性,闭合等值线具有“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原则,可推知E地的数值应介于0.250.45之间,F地的数值应介于0.450.65之间;比较四个选项,B项正确。第(2)题,E地风险度小,是由于E地位于四川盆地中,夏季高温,且北面有高大山地阻挡冬季风,冬季受冷空气影响较小,温度年变化较小,全年热量丰富;F地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北面无高大地形阻挡,冬季易受冷空气侵扰,全年热量条件逊于E地,风险度较高。可见地形和大气环流是导致E、F两地气候风险度差异的主要因素。第(3)题,若图示地区气候变暖,那么四地随着热量的增加风险度都有可能降低。由于纬度最高的H地气候变暖前的风险度在四地中最高,因此其风险度降低也最明显。 答案:(1)B(2)A(3)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