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幕遮课堂实录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42998111 上传时间:2020-08-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幕遮课堂实录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苏幕遮课堂实录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苏幕遮课堂实录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苏幕遮课堂实录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幕遮课堂实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幕遮课堂实录(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幕遮 课堂实录锦州市铁路高级中学 陈飒师:在学习新课之前,请大家欣赏一首邓丽君芳草无情。歌曲可以静心、可以怡情。而好的歌词是词人的诗心。芳草无情的歌词是出自谁的手笔呢?生:范仲淹 (齐答)师:伴随优美的旋律,让我们一起走入范仲淹的这篇经典杰作苏幕遮。请大家自由朗读诗词 板书 苏幕遮 范仲淹师:谁愿意给我们诵读这首词?(二生读 僮祗良 李月明) 读得如何?点评一下生:自由点评(王译唯):流畅、熟练、预习较充分。教师指导:上阕中有关颜色的词和整首词中一些程度副词都要重读,下阕中感情纠结的词句语速要缓慢,音调要低沉。要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时间。 运用刚刚归纳的学到的朗读技巧,谁来给我们诵读?(生读)

2、教师点评:读出词中的意境特点、作品的感情基调把握较好。为我们同学的进步加油,大家鼓掌。我们师生共同深情朗读这首词。(齐读)师:古人说“口诵其言,心惟其文”。通过这几遍朗读,同学们有什么感受?生:伤感、惆怅、思乡师:这种感伤之情在诗中如何表现出来?(三生答)同学们找到了很多句子,说明大家领悟较好。现在让我们走入词中,细致深入地解读作品。请齐读上阕。 (齐读)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师:结合诗中意象特点谁能用最优美的语言描绘上阕的景致?生:云彩变成了深蓝色的天空,下面是铺满黄页的原野。充满秋色的天地,一直向前方伸展,同江水连接融合在一起。江面上笼

3、罩了一层薄薄的烟雾,山峰反射着落日的余晖,远处水天相接。岸边的芳草凄凄生长着,生长着,直到消失在斜阳之外。师:这画一般的意境如何表现感伤之情?(五生答)碧:时至傍晚,天空当为深蓝色,为冷色,虽境界阔远,但反生渺小、孤独之感。黄:本身亮丽的颜色,但落叶满地,凄凉萧瑟的深秋景色。寒:秋景涂抹上了一层迷蒙的烟雾,词人心中倍添寒意。山映斜阳天接水:满眼的秋色,一直向远方伸展,同一派滔滔滚滚的江水连接融合起来,斜阳之下,江水和天空都模糊难辨了。境界越远思绪越长词人心中的愁绪越浓。师:芳草有什么寓意?举我们学过的诗句说一说?崔颢的黄鹤楼中写道了芳草。生:崔颢的黄鹤楼中写道了芳草。师:如何理解“无情”二字?

4、生:小草是没有生命的生:小草长势好,无边无际,象征思绪师:同学从不同角度合理的解读诗句,可见我们同学的探究钻研精神,应该多向他们学习。一同学从芳草自身含义来解读词句,另一位同学从它的象征意义上来解读,两种解读都合情合理。芳草不顾及词人的情感,缠绵生长至斜阳以外更远的地方,它的生长加重了词人思乡之愁。因此它在词人眼里是无情之物,正是这无情之物反衬了词人的情深、情浓。家乡不惦念远在异地的词人,而词人却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家乡。师:在接下来的下阕中词人又将如何体现这种思乡之情。(齐读)从哪里可以看到词人的情怀?生:( 三生答 赵玉尧、刘聪 刘敏)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黯:伤心,忧愁的样子

5、。追:追随,这里当做纠缠讲。萦绕心头的乡思使得词人只有好梦才能入睡,但好梦不长,一旦醒来,景物依旧,就又陷入彻夜难眠、辗转反侧的境地。好像是说乡愁在睡梦中消散,实际上它们无时无刻不横梗在心头。表达的情意更为深切。生:明月楼高休独倚 :我们同学却认为倚楼增添了一份孤独。楼为制高点,登楼可以远望,作者为何说“休独倚”?望月,圆月高挂天空,反衬词人身在异地他乡,倍感孤独寂寞。生:登楼远望可以赏景、可以望人、望故乡,然而它们却都在视线之外,从而引发怀人、思乡愁绪。生: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借酒消愁,愁仍然不能解。于是诗人黯然伤神,泪流而下。渔家傲中也有:将军白发征夫泪。在御街行中他又写道:愁肠已断无由

6、醉,酒未到,先成泪。三句中都写到了“泪”,可见“泪”绝不是作者矫情造作之笔,而是真情的流露。“泪”字让诗人把抽象的情怀具体而形象的表现出来。师:至此我们已经分析了整首词中的意象和情感。那么,从这首词的学习中,你掌握了哪些表达情感的技巧呢?生:借景抒情,直抒胸臆师: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细想起来,天地间有哪一样景色不是通过人才获得它的意义呢?这首词也是如此。上阕引导我们走入秋天的氛围里,又用了一系列典型的秋的意象使我们沉入了辽阔迷蒙秋景中,下阕循着这种意境,让汹涌而来的情感喷薄而出,然而词人寻梦、倚楼、喝酒都不能消解愁情,最后以泪作结,将对家乡亲人的无限的眷念之情,无奈之心推向了高潮。这样

7、景、人、情就更为紧密的有机地统一在一起。让我们再次深情诵读全词,体会这首词的独具匠心之处。生:齐读师:词人范仲淹是北宋一代名臣,政治上雷厉风行、权倾朝野;军事上叱咤风云、威震敌营。他也同其他文人一样,用诗歌来记录自己复杂的情感历程。同为诗人边塞作品的渔家傲与今天所学苏幕遮在情感上有何异同之处?以行为组来进行讨论。(生讨论)向大家汇报一下每一组讨论的结果。(四生答)师总结:前者色彩斑斓、意境辽阔,情怀黯然凄怆,低回婉转,柔情缠绵,真挚而不显颓靡。 后者充满肃杀,情感复杂,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情感苍凉悲壮。(板书 硬汉 柔情 铁骨 豪情)如果说渔家傲展现了范仲淹的铁骨豪情,那么苏幕遮则让我们看到他的情感的另一面缠绵真挚。至此,词人在我们心中的形象更具体、全面、丰富。他既有士大夫的高尚情操,更有硬汉的一份柔情。那思乡的梦魂,那梦里的微笑,那倚楼的孤影,那带泪的苦酒,已然定格在我们心里,即使合上读本也已挥之不去。让我们奏响悠扬的旋律,再次走进作品,倾听词人的心声。(播放泛读录音)参照图片朗读这首经典绝唱。生:配乐朗诵这首词。师:这首词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威震边关的铁骨男儿的细腻缠绵之情。千年之后,我们依然感到这份异地他乡的隔离与思乡之苦。如果可以,请让我们跨越千年,传递一份对词人的感动与祝福 出示结束语(投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