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期末考试整理材料(汉语言文学)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42982052 上传时间:2020-08-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学期末考试整理材料(汉语言文学)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美学期末考试整理材料(汉语言文学)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美学期末考试整理材料(汉语言文学)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美学期末考试整理材料(汉语言文学)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美学期末考试整理材料(汉语言文学)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美学期末考试整理材料(汉语言文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学期末考试整理材料(汉语言文学)(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章 什么是美学1、 对乐记中“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然也。”说明什么。 心与物,主观与客观的关系。2、 人物及其代表作 东晋顾恺之“以形写神” 柏拉图文艺对话集(大希庇阿斯篇是西方最早系统地论美的) 亚里士多德诗学、修辞学 “美学之父”鲍姆嘉通1750年发表美学3、 黑格尔认为:美学的“对象就是广大的美的领域,它的范围就是艺术,或则毋宁说,就是美的艺 术。”他认为美学的正当名称是“艺术哲学”,或更确切的是“美的艺术的哲学”。(唯心主义)4、 车尼尔雪夫斯基批判黑格尔派美学同时,非常强调对现实美的研究,强调艺术对现实的美学关系。 他的理论缺陷是对现实美作用的无限扩大。第2章 西

2、方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1、 西方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三种探讨:(三种途径) (一)从精神上探索美的根源; 柏拉图提出:美的本质就是美的理式 “三种桌子”:第一是决定桌子所以为桌子的那个桌子的理式(道理); 第二是木工依照桌子理式所造成的个别的桌子; 第三是画家模仿个别桌子所画的桌子 。 康德提出:审美是一种趣味判断或鉴赏判断,在其美学著作判断力判断中,他认为趣味判断是以情感为内容的,是一种不计较利害的自由的快感。 例如:判断一朵花的美,并不要先弄清花的概念,也不需要考虑花的用途,这就是没有目的性;但花的形式则能引起主观的认识功能和谐的自由的活动,这有合目的性。 黑格尔是辩论证者,他提出美是

3、“理念的感性显现”。 黑格尔对美的本质的探讨具有重要理论价值: 首先,体现了理性与感性的统一。 其次,从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上看,理念是内容,感性显现是表现形式,二者是统一的。 再次,从主体与客体关系看,理念的感性显现就是指人的精神劳动的外化,强调人的精神劳动作用。 克罗齐提出美是直觉。(二)从客观现实、物质属性上探索美的根源; 亚里士多德 他认为脱离美的事物的“理念”或“美本身”是根本不存在的。他认为美在事物本身之中,主要是在事物的“秩序、匀称与明确”的形式方面,主要靠事物的“体积与安排”。 达芬奇 认为美是存在于现实生活中,他像研究数学那样去研究人体比例。 荷迦兹 提出蛇形线是最美的线条。 博

4、克 肯定美是物体的某些属性。 狄德罗 提出“美是关系”。(三)从社会生活中探索美的根源。 车尔尼雪夫斯基 美的定义是“美是生活”。第3章 中国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1、 中国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三种途径) (一)结合善(功利)研究美; 孟子 所谓“充实之谓美”,即充实人的品德(主张人性善)。(二)结合艺术研究美; 王国维:“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空波潺潺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司空图 撰廿四诗品。(

5、三)结合现实研究美。 刘勰 他的美的观点是建立在“自然之道”基础上的。2、 中国历史上的美学家们关于艺术美的研究与探讨有以下特点: 第一,反对以“文字入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区分了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不同,主张诗要用形象思维,而不要以抽象的说理破话艺术形象的生动和美。 第二,反对斤斤计较对于事物的外形逼真的刻画,要求抓住事物的特征,发挥艺术家的想象和创作性,达到高度集中概括,创造出真实、自然、含蓄的艺术形象;以少胜多,计白当黑,引人入胜,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境和美。 第三,反对“死法”,提倡“活法”。 第四,反对一味模仿古人,认为艺术家只有具备了真情实感,有了真正的创作冲动,获得新的创作

6、意图,才能创造出美。 第五,注意艺术技巧的训练。第4章 美的本质的初步探索1、 什么是“自由创造”。 即按照人类认识到的客观必然性,也就是按照客观规律去改造世界,以实现人类的目的和要求的 物质活动。2、 为什么自由创造这种特性是最珍贵的。 首先,是由于实践中创造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满足了人类社会生活需要的衣食住行等。 其次,由于实践中的创造推动了历史的发展,没有创造就没有人类历史的发展。 再次,在创造中体现了人类的智慧、勇敢、灵巧、力量等品质。3、 在自由创造中如何产生美的三个环节:(一)生产劳动是一种自觉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首先,人类的生产劳动是从制作生产工具开始的。 其次,“劳动过程

7、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想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二)在生产物上必然打上人的意志的烙印。(三)在对象世界中直观自身。4,在生产劳动中的产品并不是一切都是美的。 因为:第一,并不是所有劳动中的产品都能体现人的自由创造。因此,在这一时代的某些产品, 只有体现了先进的生产水平的自由创造,才可以说,这个产品是美的。 第二,产品要达到美,除了自由创造的内容以外,还有一个自然形式问题。第五章 真善美与丑1、什么是真善美? 所谓真,指客观规律; 所谓善指功利; 所谓美是指在实践中真善的形象体现。2、美与真善的联系和区别? (一)美与善的关系:善是和功利直接联系的。美以善

8、为前提。 (二)美与善的区别: (1)从功利关系上看,善直接和功利相联系,衡量一件事物是否善,是以社会功利作为客 观标准,如某一道德行为是否对社会有利。而美和功利是一种间接联系,功利是潜伏 在形象中。 (2)从内容和形式关系上看,善虽有形式,但主要不是讲形式,也可以不顾及形式,人们对 善的把握主要是通过概念去揭示对象的功利性质;而美是在内容和形式统一的基础上, 注重形式,强调内容要显现为生动的形象。 (3)善是意志活动的对象,而美是认识和观赏的对象,能唤起情感的喜悦。(三)美与真的关系:美的产生是人在实践中,以对真的认识和掌握为前提。(四)美与真的区别:1真是客观规律本身,而美是通过实践,在认

9、识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肯定 人的自由创造的生动形象.2真是求知的对象,引起人们去追求真理,了解客观世界本身的 内在联系,而美却是欣赏的对象,它具有生动的形象,是对人自身本质力量的肯定。3、什么是丑?丑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丑和恶虽然有密切联系,但是丑并不等于恶。4、丑就是恶对吗?(辨析题) 错。丑和恶虽然有密切联系,但是丑并不等于恶。(1) 丑是恶的表现的一个侧面。恶与功利的关系是直接的,而丑的形象和功利的关系是间接的, 丑虽然涉及功利却不等于功利。(2) 长相的丑是属于人的生理特征,并不一定和恶有必要联系。一个人长相的丑并不影响他内在 品质是美好的。5 、美与丑的关系。(简答) (1)美和

10、丑相互依存。德苏瓦尔说:“丑是一种背景,用来增强美的光辉。”在艺术作品中,通 过美丑对比能加深欣赏者对美的感受。(2) 美丑的转化。美和丑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而转化要有条件,如在现实生活中人物形象存在 美和丑的转化。如有些小偷经过教育弃恶从善。在改造自然上也是。如把荒山秃岭变为风 景优美的花果山。美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丑转化。如纯洁的青年转化成杀人犯、小偷等。6 、艺术中丑角就是丑对吗?(辨析)错,艺术作品中反映丑的对象不等于艺术丑。艺术家表现丑的对象时,由于所塑造的形象中体 现了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作品本身可以是美的。作品的美与形象本身的丑混淆在一起是 不对的,实际上这是两件事,因为作品的美决定

11、于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而形象的丑是体 现客观对象的性质。第六章 美的产生1、 事物的使用价值先于审美价值对吗?(辨析) 对。这是一个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观点,它反映了美的产生的实际的历史过程。为什么使 用价值先于审美价值呢?因为人们在劳动中首先是为了解决人们在物质生活中的迫切需 要,这是人类生存的基础。2、 所谓“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说明什么? 说明人们总是在满足物质生活需要的基础上,然后才能提出精神生活的需要。3、美产生于劳动,对吗?(辨析)对。美的事物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它直接呈现于对象的感性形式,在这些感性形式中凝聚 着人们的劳动和创造。这些形式成为人的智慧、灵

12、巧和力量的标志,因此能唤起人们的喜悦 而成为美的事物。4、在美的产生过程中使用价值先于审美价值,对吗?(辨析)对。人类制造工具首先是为了满足物质生活的实用需要,石器造型的发展由简单到复杂,这说 明人们的实用要求推动了工具造型的发展。因为她们实用,而且又体现了人的创造,人们 才喜爱这些事物,这些事物才具有美的性质。第九章 形式美1、形式美有哪些法则(1)单纯齐一(2)对称均衡(3)调和对比(4)比例(5)节奏韵律(6)多样统一2、简述“对称均衡” “对称”指以一条线为中轴,左右或上下两侧均等,如人体中眼、耳、手、足都是对称,但既是左右相向排列,也就出现了方向、位置上的差异。这里面出现了差异,但在

13、差异中仍然保持一致。 均衡的特点是两侧的形体不必等同,量上也是大体相当,均衡较对称有变化,比较自由,也可以说是对称的变体。均衡在静中倾向于动。3、简述“调和对比” 调和和对比反映了矛盾的两种状态。调和是在差异中趋向于“同”(一致),对比是在差异中倾向于“异”(对立)。 调和是把两个相接近的东西相并列,例如色彩中的红与橙、橙与黄、黄与绿等都是邻近的色彩。在同一色中的层次变化(如深浅、浓淡)也属于调和。对比是把两种极不同的东西并列在一起,使人感到鲜明、醒目、振奋、活跃,如色彩中红与绿、黄与紫、蓝与橙都是对比。第十章 艺术美1、艺术美是现实美的“代用品”p156错的。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这个观点否认了艺术家的创造力。2、艺术美来源于生活对的。生活是艺术家进行创造的前提、基础。艺术家的创作激情、创作素材都来源于现实生活。 艺术美是现实生活的能动反映。3、为什么艺术家在创作中都很重视生活的基础?(1)生活是想象的土壤,没有想象就没有艺术创造(2)生活孕育了艺术家的激情(3)生活推动艺术家技巧的发展4、解释“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 (1)眼中之竹:是指现实中竹的客观形象作用于画家的感官而产生的印象。(2)胸中之竹:是指现实中竹的形象和画家思想感情相结合而形成的意象,意象中竹的形象,不仅不同于生活原型,也不同于表象,它已经是客观的形象与理性、感情的结合体。(3)手中之竹:是指经过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