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心理学基础期末复习资料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42981511 上传时间:2020-08-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心理学基础期末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大学心理学基础期末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大学心理学基础期末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大学心理学基础期末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大学心理学基础期末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心理学基础期末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心理学基础期末复习资料(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概念心理:只要属于精神现象,都可以归之为心理现象或心理活动,简称心理。人格: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共同构成一个人的个性。认知心理学:就是研究人们对信息的获得、贮存、提取和应用的过程。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主要对最理想的人类技能进行科学的研究,其目标是发现能使个体、团体和社会良好发展的因素,并运用这些因素来增进人类的健康、幸福,促进社会的繁荣。错觉:是指人在特定的条件下对客观事物产生的歪曲的知觉。空间知觉:是个体对外界事物空间特性的反映,包括大小、形状、距离、立体和方位等知觉。适应:感觉适应是指感受器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下所发生的感受性变化现象。情绪记忆:是指以个体体验过的某种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

2、记忆。短时记忆:是信息保持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由于它主要对来自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中所贮存的信息进行有意识的加工,故又叫工作记忆。内隐记忆:是指在个体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有时也叫自动的无意识记忆。表象:记忆表象简称表象,它是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在人脑中保留并再现出来的形象。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即以新颖、独特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创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在头脑中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有意后注意:是指事先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注意分配:注意的分配即根据任务要求,人在同一时间内能把注意指向于不用的对象。心境:心境是一种使人的整个精神活

3、动都染上某种色彩的、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也称为心情。情绪智力:用来表示情绪和理智结合起来对事业成功的重要影响。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所引起的急速而紧张的情绪状态。道德感:是人根据社会的道德行为准则,对自己和他人的言行进行评价时产生的情感体验。趋避式冲突:当一个人面对一个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的目标,既欲趋近它的益处又想避开它的不利之处时产生的心理冲突,称为趋避式冲突。成就动机:是指个体在完成某种任务时力图取得成功的动机。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分析,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也就是把他人行为或自己行为的原因加以解释和推测。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有效的进行某一行为的

4、能力判断,它将影响行为的结果因素,转化为先行因素对行为发生作用。自我实现: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一种要求挖掘自身的潜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报复,充分发挥自己全部能力的需要,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创造能力:就是运用一切已有信息,创造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比率智商:智商是通过测验所得到的儿童心理年龄(智力年龄)与他的实际年龄的比率,又叫比率智商。A型性格:A型性格的特点,性情急躁,缺乏耐心,成就高,上进心强,有苦干精神,工作投入,做事认真负责,时间紧迫感强,富有竞争意识,外向,动作敏捷,说话快,生活常处于紧张状态,但办事匆忙,社会适应性差,属于不安定型性格。首要特质:这是一个人最典型最

5、有概括性的特质,它影响到一个人各方面的行为。根源特质:是指那些相互联系而以相同原因为基础的行为特质。(乐群性,聪慧性,情绪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敏感性,怀疑性,幻想性,世极性,忧虑性,激进性,独立性,自律性,紧张性)大五因素:开放性,具有想象、审美、情感丰富、求异、创造和智能等特质;责任心,显示了胜任、公正、条理、尽职、成就、自律、谨慎和克制等特质;外倾性,表现出热情、社交、果断、活跃、冒险和乐观等特质;宜人性,具有信任、直率、利他、依从、谦虚和移情等特质;神经质或情绪稳定性,具有焦虑、敌对、压抑、自我意识、冲动和脆弱等特质。实验法:实验法是有目的的创设、改变和控制某些条件,

6、主动的引起或改变被试的某种心理现象,从而对其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测验法: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是根据一定的法则,用数量对人的态度(行为倾向)加以确定,通过人的态度(行为倾向)的数量指标来推测人的心特点。投射法:是指向受测者提供一些意义比较含糊的刺激情境,让他在不受限制的情境下,自由的表现出他的反应,然后分析反应的结果,推断他的人格特征。二、简答题1. 简要说明个体心理活动的结构。答:心理活动可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类。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心理(人格):个性倾向、个性心理特征。2. 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及其规律。答: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

7、兴奋过程是与有机体某些活动的发起或加强相联系的神经过程。抑制过程是与有机体某些活动的减弱或停止相联系的神经过程。两种过程作用完全相反,但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基本规律:扩散和集中规律;相互诱导规律。3. 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答:1.语言功能 2。信息加工方面:听觉信息加工视觉信息加工分析和整体以认知方面3.情绪方面4.性格特征4. 知觉的基本特性答:1.选择性2.理解性3.整体性4.恒常性5. 记忆的基本过程。答:1.识记 2.保持 3.再现6. 表象的特点和基本功能。答:直观性,形象性,概括性,可操作性。功能:1.表象是由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的重要桥梁;2.表象是人理解知识信息的重要条

8、件;3.表象是想象的基础;4.表象对人类实践活动有重要作用。7. 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有哪些。答:1.大脑皮层的兴奋水平 2.实际的目的任务 3.识记的方法 4.编码方式 5.识记类型8. 举例说明遗忘的规律和原因。答: 遗忘的规律:遗忘的过程是不均衡的,呈现先快后慢的规律,最后稳定。 遗忘的原因:时间因素,干扰因素,动机因素,还与下列的因素有关:1.学习材料的性质与数量;2.学习材料的类似性与系列位置;3.学习的程度;4.学习者的心理状态9. 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区别。答:1.加工深度因素对内隐记忆和外线记忆的影响不同;2.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保持时间不同;3.记忆负荷量的变化对二者产生的影响

9、不同;4.刺激呈现方式的改变对二者有不同影响;5.干扰因素对二者的影响不同10. 联系实际分析个人记忆特点及改善方法。11. 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形成的条件。答:再造想象:1.要正确理解词与图样标识的意义2.丰富的表象储备。 创造想象:1.社会实践要求与人的创造性要求2.广博的知识与丰富的表象储备3.思维的积极活动4.原型启发5.灵感12. 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答;1.提出问题2.分析问题3.提出假设4.检验假设13. 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答:1.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诱导与鼓励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创造动机3.正确对待学生创造性行为,积极鼓励其敢想,敢问,敢于标新立异

10、4.既要重视集中思维的培养,更要重视发散思维的训练5.促进学生积极参加创造性活动,培养学生创造型人格。14. 举例说明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答:问题情境因素认知因素:1.认知结构的限制2.迁移的作用3.定势的作用4.策略选择5.功能固着与变通6.原型启发个性因素【1.动机与情绪2.人际关系3.性格品质】15. 人在注意力集中时外部表现有哪些。答:1.适应性运动2.无关运动的停止3.生理运动的变化16. 引发有意注意的条件。答:1.发展兴趣2.磨练意志3.注意习惯17. 试述注意的品质及影响因素并说明培养集中注意力的方法。答:注意的品质主要有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转移。影响因

11、素无注意的培养方法:1.自我暗示法2.情境想象法3。培养间接兴趣4.记录法5.自我奖惩法6.训练听课技巧。18. 情绪、情感具有哪些功能。答:1.适应功能2.动机功能【情绪是伴随动机性行为产生的情绪、情感本身具有动机的作用】3.组织功能【影响知觉选择监视信息移动影响工作记忆影响思维活动】4.信号功能5.感染功能6.迁移功能19. 心境发生的原因有哪些,如何调整心境。答:家庭境遇,事业成败,工作顺利,人际关系,对往事的回忆,对未来的遐想和身体状况等。从影响心境的本质原因来看,主要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根据自身情况调整。20. 情绪三因素理论及其实验过程。答:实验过程:沙赫特等人将大学生试分为三组,

12、各组都自愿接受同一种药物注射(肾上腺素,但被试不知),注射时,主试向三组被试解释的药物效应各不相同。对甲组告之药物将使你心悸、手抖和脸部发热(这正是肾上腺素的反应);对乙组告之药物将使你感到身上轻度发痒,手脚有点发麻;对丙组则不给予任何说明。药物注射后,让三组被试分别进入两种预先安排的情境:愉快情境和惹人发怒的情境(强行要求被试回答一些繁琐的问题,并吹毛求疵,横加指责)。按照这种设计得到六种不同结果。最终发现乙组和丙组的大多数被试在愉快情境中显示愉快的情绪,在发怒的情境中感到愤怒,而甲组不受情境的影响。虽然都受到同样外界环境,内部生理效应相同,但是情绪体验并不相同。由此说明外界环境不能决定情绪

13、反应,内部生理机制也不能决定情绪反应,而个体对生理效应的认知性解释对情绪体验起决定性作用。即当现实事件与建立的内部模式一致时,也就是与过去经验相一致时,活动平稳进行,人不会出现明显的情绪反应,如甲组被试一样,他们遇到的生理效应与经验一致,因此没有明显的情绪反应。当现实事件与已建立的内部模式不一致时,也就是与经验不吻合时,已有的经验就会被打破,因此产生情绪反应。如乙组和丙组,他们遇到的生理效应在他们已有经验不存在,或者说不符合他们已有的经验,已有的经验必须被打破,并重新建立第二种经验,从而产生了情绪体验。因此,沙赫特认为情绪和情感是认知活动“折射”而产生的 理论内容:情绪受环境因素,生理唤醒和认

14、知过程三个因素的制约,其中认知因素对情绪的产生起关键作用。21. 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的观点。答:情绪活动中的认知评价过程可分为三个层次:初评价是个体确认刺激事件与自己是否有利害关系及关系的程度次评价是个体对自己反应行为的调节和控制再评价是个体对自己当前情绪和行为反映的有效性和适宜性的评价,只是一种反馈性的评价。 三种评价相继进行,不断地循环往复,直至达到积极有效调节的目的。22. 联系实际说明调控不良情绪的方法。答:1.排除忧郁:改变认知角度合理释放情绪改变行为方式调换环境休息 2.学会制怒主要把握两点:要有一定的心理容量要有一定的防怒措施 3.克服自卑 4.消除紧张与焦虑:积极地认知

15、方式【1.勇敢面对焦虑与紧张2.排除极端想法,不随意夸大现实状态3.用欣赏的态度看待自己4.接受现实,对无能为力的事情不要强求】积极地行动方式【1.积极行动起来不拖延,不优思,不焦虑2.融洽社会关系3.学会宣泄和倾诉】23. 举例说明动机冲突的表现形式答:双趋式冲突,双避式冲突,趋避式冲突和多重趋避式冲突等双趋式:两个东西都想要但迫于现在的条件只能要一个,鱼和熊掌双避式:两个都不想要,但迫于现在的条件必须选一个,死和当汉奸趋避式:想吃怕胖,想旅游怕花钱多重趋避式:在择业时多个招聘单位在各个方面并非样样都好,应聘者这时就会产生多重趋避冲突,哪哪都想去,哪哪都不想去。24. 分析挫折的构成及原因以及影响挫折承受力的因素。答:1.挫折情境2.挫折认知3.挫折反应原因:客观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 主观因素:生理因素心理因素【1.自我意识2.对成功的期望值3.认知】挫折承受力的因素1.生理条件2.认知因素3.人格因素4.个体体验5.挫折的强度和频率6.社会支持25. 动机强度与学习强度的关系。答:二者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呈倒U型曲线关系。动机强度处于中等水平时,学习效率最高。一旦动机强度超过这个水平,反而会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如果学习动机太强,急于求成,会产生焦虑和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