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梅州市培英中学七年级语文第六单元复习教案.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42975552 上传时间:2020-08-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梅州市培英中学七年级语文第六单元复习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广东省梅州市培英中学七年级语文第六单元复习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东省梅州市培英中学七年级语文第六单元复习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梅州市培英中学七年级语文第六单元复习教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1、论语六则1.文学常识: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行文以对话体为主,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南宋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2.重点字词(1)通假字:说,通“悦”,高兴,愉快。 罔,通“惘”,迷惑不解。(2)词类活用:温故而知新(故、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旧知识和新知识。)不耻下问(耻,形容词用作动词,“以为耻”。)(3)成语: 三人行必有我师 择善而从 不亦乐乎温故知新:温习旧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差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学而不厌:学习总感到不满足。诲人不倦: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4)顺接和转接是“而”

2、作连词时的两种基本用法。在这六则论语里,一共用了十个“而”字。属于顺接的有六个: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敏而好学 学而不厌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属于转接的有三个:人不知而不愠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默而识之”的“而”连接动词和它的修饰语(状语),译成现代汉语时,一般可不译。(5)重点句子翻译: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三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什么都学不到。” 温故而知新 可以

3、为师矣 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我有才学,别人不了解我,可是我自己并不恼怒,不也是品德高尚的人所具有的吗?” 3.论语六则主要记录孔子关于教育思想的谈话。他在学习态度和方法上有哪些主张? 孔子关于学习态度的主张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关于学习方法的主张有: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 练习回顾读论语六则,仿佛在聆听一个渊博的长者对我们的谆谆教诲。你能结合文中有关语句谈谈你读后的体会吗?例:A:读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懂得了学习知识要经常复习

4、巩固的道理。 B:读了“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我知道了做人必须有宽广豁达的胸怀。 C:读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懂得了求知要把学习和思考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学有成效的道理。 D:读了“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我懂得了求知既要有好学的精神,同时又要有虚心请教、不懂就问的态度。一、字音释义(1)人不知而不愠(yn)怨恨 (2)不亦说乎(yu)高兴 (3)学而不思则罔(wng)迷惑不解 (4)思而不学则殆(di)危险(5)默而识之(zh)记住 (6)敏而好学(ho)爱好择其善者而从之(从:采纳,听从)二、用课文原句填空。(1)阐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阐述个

5、人道德修养的句子: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3)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4)表明要有正确的教学态度的句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22、世说新语二则 1.文学常识:世说新语是我国古代一部著名的小说集,书中记述了汉魏至晋宋间120多位人物的逸事和言论,时间跨度在三百年左右。内容涉及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宗教以及习俗风尚等许多方面,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期行和乘船分别出自世说新语方正和世说新语德行。“方正”即正直,“德行”即道德品行,由此看来,这两则故事均是记叙人物品行操守的。期行重点记叙了陈元方的聪颖和刚正。乘船以对比的手法写了华歆和王朗。

6、采用先抑后扬的写法,有力地凸显了华歆的优秀品格,值得学习。 2.字词句式 (1)通假字 尊君在不(“不”通“否”,读“fu”。句意:你父亲在家吗?) (2)一词多义 为 何为不可(为:动词,做。) 正为此耳(为:介词,因为。) 以 本所以疑(以:介词,与“所”组成固定句式,译为“原因”。)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以:介词,译为“通过”。) 相 相委而去(相:代词,译为“别人”。) 宁可以急相弃邪(相:代词,译为“他”。) (3)古今异义 去后乃至(去:离开。今常用于“到去”。) 宁可以急相弃邪(宁:难道。相:做代词。现代汉语中均无此用法。可以:是能愿动词“可”与介词“以”,当“因为”讲的两个词

7、。现代汉语中“可以”两字连用,只做能愿动词。) 后贼追至(贼:指作乱的人。现代汉语中指偷窃行为的人。) 本所以疑(所以:的原因。现代汉语中当因果连词用。) (4)实词、虚词 期行.期:约定。 乃: 才 .哉:啊。.委:丢下,抛弃。 则:就是。 顾:回头看。 乘船 俱:一起。 欲:想要。 辄:总是。.本:本来 .宁:难道。 遂:于是。.以:凭。 (5)古汉语句式 判断句: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则”、“是”连用,表判断。) 倒装句:何为不可(疑问句宾语“为”前置。) 相弃邪(疑问句宾语“相”前置。) 省略句:朗曰:“幸尚宽。”(省略主语“船上”。) 期日中(省略主语“他们”。

8、) 3.课文主旨 期行:“信”是立世之本,从小做一个守信的人。乘船:一个人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不能轻诺寡信。 4.练习回顾 (1).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君”是对别人的敬称。“家君”是对自己父亲的尊称。“尊君”是对别人的尊敬称谓。 (2).“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 .陈太丘的朋友是个言而无信的人。不守时,无信;对子骂父,无礼。 (3).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有些失礼。“友人”已经深感惭愧并向他表达歉意,可他却“入门不顾”,这虽是天真率直的表现,但他还缺乏宽容大度的胸怀。 (4

9、). 华歆与王朗的做法有什么不同?你如何评价他们的优劣? 华歆开始的时候感到为难,而后来遇到紧急情况坚持两人当初的选择;王朗开始爽快地答应了别人的请求,而当遇到紧急情况后想抛弃搭船人,改变当初的选择。华歆急人之难,始终如一;王朗轻诺寡信、只为自己。 华优王劣。 (5).期行和乘船分别告诉我们什么样的做人道理?期行一文告诉我们:做人要明礼诚信。乘船告诉我们:一个人要对自己的话负责,不能轻诺寡信。(6).友人未到,陈太丘就独自走了。如果你是陈太丘,你会怎么做?(言之有理即可。) 24、木兰诗 1.木兰诗是我国古代一首著名的叙事诗,它和孔雀东南飞被誉为“乐府双璧”。 2. 通假字: 对镜帖花黄:帖,

10、同“贴”。 出门看火伴:火,同“伙”。 3.思想内容:它叙述了木兰代父从军十多年以及立功后不接受奖赏而还乡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 4.文章结构:第一、二段:从“唧唧得唧唧”到“从此替爷征”,木兰得征兵的消息,准备代父从军。第三段:木兰做入伍准备和赴战地途中的见闻、感受。第四段:概括记叙木兰十年征战的情况。 第五段:木兰入朝受赏,向天子表明了不受官爵,解甲还乡的请求。第六段:木兰与家人的欢聚,改装后同伴的惊讶。 第七段:以兔作比,写出木兰的豪感,表现了人们对女英雄的赞美。 5.木兰的形象: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淳朴、爱国 25、诗五首 1.思想感情 回乡偶书通过写

11、诗人年老回乡的感慨和见闻,表达了他深感人生易老、世事沧桑、物是人非、无所适从的思想感情。 夜雨寄北通过写巴山夜雨景象和诗人对妻子的思念,表达了游子羁旅巴山的孤寂之感和思乡之情。 淮上与友人别通过写春天里的离别,表达了作者和友人依依惜别之情。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通过对别离赴任友人的宽慰和劝勉,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豁达态度。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通过写自身的坎坷遭遇和无限感慨,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进取精神。 2. 比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淮上与友人别 两首诗都写了与友人的惜别之情。它们在表达方式与格调上有差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从大处落笔,气势雄浑,对将要离别的友人是宽慰和劝勉,“海内存知己,天

12、涯若比邻”表达了一种豁达的态度,诗的格调比较昂扬。淮上与友人别就近写景,情景交融,表达的是分别上路、愁上心头的惜别,诗风比较细腻、哀婉。 3. 名句赏析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选择一个小小的生活细节,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故乡儿童天真活泼、彬彬有礼的神态, “笑问”二字尤为传神,它既表现出孩子们对客人的亲切、尊敬,又勾画出他们的稚气、好奇的性格特点,同时又流露出诗人对他们的喜爱之情。但写故乡的儿童,还不是这两句诗的本意,本意仍是写自己。诗人本是故乡人,对故乡怀有深厚感情,但回到家乡,却被人当作了客人。这对一个对故乡有深情的人来说,该是一个多么大的刺激啊!岁月流逝,人生易老,物是人非的无

13、限感慨,尽在不言中。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由当前苦况所激发出来的对于未来欢乐的憧憬。面对巴山的凄风苦雨,诗人想像到什么时候能够还乡,和妻子夜坐西窗之下,共剪灯芯烛花,温情细语中又提起现在在巴山夜雨中的孤苦心境。这情景是想像中的回味,这回味又慰藉了眼前巴山夜雨中孤苦的心。真是虚实相生,情景交融。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诗既有惜别之意,更是宽慰之语,表现了诗人宽阔的胸襟,洋溢着对友人的真挚深厚的情感。它语言形象而凝练,饱含深情而富于哲理,一洗以往送别诗中黯然消魂的感伤情调,而代之以豁达乐观的感情,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中,诗人以“沉舟”“病树”自喻,固然不无惘怅,却也颇为豁达。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这百舸争流、欣欣向荣的景象振奋了作者的精神,激励作者以达观的态度来应对世变。这一联,突然振起,一变忧伤低沉的情调,代之以慷慨激昂的情调,既鼓舞人,又感染人。现今常用这两句诗来比喻自然和社会发展中,没落、腐朽事物的存在不足为奇,丝毫不能阻挡历史车轮的前进;进步的、新生的事物是在没落腐朽的废墟旁蓬勃发展起来的。它蕴含的哲理:人生总会有一些挫折和失败,但不能悲观,要相信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未来总比现在好,要积极进取,乐观向上。4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