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考试语文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4296012 上传时间:2017-10-3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92.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考试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江西省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考试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江西省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考试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江西省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考试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江西省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考试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考试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考试语文(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提分,学霸之路 南昌二中 20162017 学年度上学期第二次考试高三语文试卷命题人:胡慧琼 审题人:康念春第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中国文学史的本与末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指出“用近代的文学眼光来看,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 ”,其本意为嘲讽新月派与创造社“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主张,孰料有人据此提出“魏晋文学自觉说”。中国古代文学自产生就自觉担负起传承道义的社会教化重任,“魏晋文学自觉说”乃至“ 文学的自觉” 并不适宜用来描述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中国古代“文学” 的内涵虽然有一个不断演变

2、的过程,新的文体也不断涌现,但正如曹丕典论论文所说:“文本同而末异。”言志载道的传统是“本”,具体文体和文辞的变化是“末”,根本点并没有发生过动摇。近代以前,中国文人的主要学习及研究对象是经史、诸子、辞赋等著作,但20 世纪以来,中国受西方文学观念尤其是 19 世纪初法国女作家斯达尔夫人论文学的影响,认为文学的特质为抒情性、形象性与典型性。照此标准,中国古代文学经典如六经、诸子就不是文学,至多含有文学因素,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者更侧重符合西洋近代文学分类的诗歌、小说、戏曲等文学种类的研究,这种现象限制了学者研究的范围,破坏了中国文学历时三千年的完整性和包容道统价值的深刻性。这种典型的西方中心主义的

3、文学观是对中国古代文学及其价值的否定。探讨中国文学史,不能背离与古代文学共生共长的学术传统,更不能失去对传统的敬畏。若将六经、诸子等以原道载道为价值追求、引导社会向善为终极目标的著作从中国文学史中剥离,中国文学将失去自身特色,中国文学研究将不具有完整性。高考提分,学霸之路 在斯达尔夫人论文学之前的欧洲,文学观念也包含了修辞学、诗歌、历史、哲学和宗教等复杂内容,并非仅限于在虚构意义上。斯达尔夫人的文学观既不适用于中国古代文学,也不能涵盖19 世纪以前的西方文学。有学者提出要兼容并包,汇通中西,但我们的“兼容并包”应有选择性,“汇通中西”应坚持立足中国文学本位。有责任的当代学人并非一味排斥西方文学

4、观念,而是在披沙拣金、去粗取精的过程之后,借鉴吸收其中契合中国实际的文学观念。倡“魏晋文学自觉说” 者多以曹丕典论论文之“诗赋欲丽”为据,认为魏晋时期文学从政治、教化和社会责任感的束缚中挣脱,重视表现个人情感。对艺术审美性有了自觉追求。事实上“文学的自觉”这一概念并不适合中国文学的实际状况,中国文学自产生起就有自身的审美标准与价值追求,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言说目的很明确,即言志载道;二是先秦文学已对文辞之美有深刻认识并自觉追求。文心雕龙宗经 说六经“辞约而旨丰,事近而喻远 ”的叙述特点,说的就是六经的审美价值。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引孔子之言曰:“志 有之: 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

5、之无文,行而不远。”钱基博中国文学史说“孔子以前,有言有文,直言者谓之言,修辞者谓之文”,足见孔子之前中国文学已有建言修辞的良好传统。中国古代文学包括魏晋南北朝文学从未有过“为艺术而艺术”的时代,曹丕对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评价与左传所载的“三不朽” 思想一致,都表达了建功立业、名垂后世的终极人生理想。陆机文赋最早系统地探讨文学创作的问题,他将文学的根本目的归结到载道教化一途。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绝大多数时代的绝大部分文人都能始终将明德、载道与经世致用作为首要目的,这一社会价值被历代作者和读者共同认可。研究中国文学史,描述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就不能否定中国文学发展演变的这个根本特征。

6、(有删改)1下列对“中国文学史的本与末”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高考提分,学霸之路 A中国古代文学自产生就自觉担负起传承道义的社会教化重任,用“魏晋文学自觉说”乃至“ 文学的自觉”等来描述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就忽视了中国文学的“本”。B中国古代文学的内涵虽然有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新的文体也不断涌现,但根本点并没以发生过动摇:言志载道的传统是“本”,具体文体和文辞的变化是“末”。C研究中国文学史,不能将六经、诸子等以原道载道为价值追求、引导社会向善为终极目标的著作排除在外,否则中国文学将失去自身特色,中国文学研究将不具有完整性。D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除了魏晋时期文学从政治

7、、教化和社会责任感的束缚中挣脱出来,绝大多数时代的绝大部分文人都能始终将明德、载道与经世致用作为首要目的。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A描述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要坚持自己的标准,不能用西方中心主义的文学观来否定中国古代文学及其价值。B20 世纪以来,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者受西方文学观念影响,更侧重于研究具有抒情性、形象性与典型性的诗歌、小说、戏曲等文学种类。C在学习、借鉴西方的文学观念时,只要坚持“ 兼容并包,汇通中西”的原则,就能保持中国文学的自身特色和完整性。D研究中国文学史,不能背离古代文学生长的学术传统,不能失去对传统的敬畏,不能否定中国文学发展演变的根本特征。3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新月派与创造社受西方文学观念的影响提出 “为艺术而艺术 ”的文学主张,没有立足中国文学本位,破坏了中国文学历时三千年的完整性和包容道统价值的深刻性。B近代以前,中国古代文学经典包含经史、诸子、辞赋等著作,这和 19 世纪之前的欧洲的文学也包含了修辞学、诗歌、历史、哲学和宗教等复杂内容,有相似之处。C“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体现了中国文学对文辞之美有深刻认识和自觉追求;“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 ”体现了中国文学“言志载道”的价值追求。D曹丕对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评价与左传所载的“ 三不朽”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学包括魏

9、晋南北朝文学从未有过“为艺术而艺术”时代的一个明证。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高考提分,学霸之路 韦贯之,名纯,避宪宗讳,遂以字行。少举进士。德宗末年,人有以贯之名荐于京兆尹李实者,实举笏示所记曰:“此其姓名也,与我同里,素闻其贤,愿识之而进于上。”说者喜,骤以其语告于贯之,且曰:“子今日诣实而明日受贺矣。”贯之唯唯,数岁终不往,然是后竟不迁。永贞中,始除监察御史。上书举季弟纁自代,时议不以为私。转右补阙,而纁代为御史。元和元年,宰相杜佑子从郁为补阙,贯之持不可,寻降为左拾遗。复奏:“拾遗、补阙虽品不同,皆是谏官。父为宰相,子

10、为谏官,若政有得失,不可使子论父。”改为秘书丞。新罗人金忠义以机巧进,至少府监,荫其子为两馆生。贯之持其籍不与,曰:“工商之子,不当仕。”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讨吴元济也,贯之请释镇州,专力淮西,且言:“陛下岂不知建中事乎?始于蔡急而魏应也,齐、赵同起,德宗引天下兵诛之,物力殚屈,故朱泚乘以为乱。此非它,速于扑灭也。今陛下独不能少忍,俟蔡平而诛镇邪?”时帝业已讨镇,不从。终之,蔡平,镇乃服。初,讨蔡,以宣武韩弘为都统,又诏河阳乌重胤、忠武李光颜合兵以进。贯之以为诸将四面讨贼,各速进取,今若置都统,又令二帅连营,则各持重养威,未可以岁月下也。

11、亦不从。后四年乃克蔡,皆如贯之策云。有张宿者,有口辩,得幸于宪宗,擢为左补阙。将使淄青,宰臣裴度欲为请章服。贯之曰:“此人得幸,何要假其恩宠耶?”其事遂寝。宿深衔之,卒为所构,诬以朋党,罢为吏部侍郎。不涉旬,出为湖南观察使。后罢为太子詹事,分司东都。穆宗立,即拜河南尹,以工部尚书召。未行,卒,年六十二,诏赠尚书右仆射,谥曰贞。(据旧唐书新唐书,略有删改)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 B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C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

12、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高考提分,学霸之路 去之D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语言禁忌现象。韦贯之,名纯,因避唐宪宗李纯讳,别人只能用字称呼他,只有自己才可以用名来称呼自己。B谏官,中国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唐朝的左、右拾遗与左右补阙都属于谏官。C工商是手工业者和商人的简称,在封建社会里为杂色之流,可追求物质享受,不可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更不可超授官秩。D对已死的官员,古代皇帝可依据其生前功绩赠官、赠谥。“尚书右仆射”

13、是皇帝对韦贯之死后赐赠的官职,“贞” 是对韦贯之死后赐赠的谥号。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韦贯之刚强正派,不阿权贵。有人把他推荐给京兆尹李实,李实表示愿意结识他并把他推荐给皇上。韦贯之并没在意,几年没有去拜访李实,失去了通过李实推荐而升迁的机会。B韦贯之坚持原则,不徇私情。上书推荐弟弟韦纁代替自己做监察御史,当时人们并不认为他偏私;宰相儿子杜从郁做补阙,韦贯之却两次上奏,致使杜从郁的官职一降再降,做了秘书丞。C韦贯之洞察力强,料事如神。讨伐吴元济的时候,韦贯之建议先放下镇州,全力对付淮西;不赞成设置都统的同时又令二帅连营,这些德宗都没采纳。事后证明韦贯之是正确

14、的。D韦贯之为官敢言,坚守正义。皇帝宠臣张宿出使外地,宰相裴度为他请求章服,韦贯之严词坚决反对。因此事得罪了做谏官的张宿,张宿后来“诬以朋党”报复韦贯之。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说者喜,骤以其语告于贯之,且曰:“子今日诣实而明日受贺矣。”。(5 分)(2)其事遂寝。宿深衔之,卒为所构,诬以朋党,罢为吏部侍郎。(5 分)高考提分,学霸之路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孟浩然的两首诗,完成 8-9 题。瘦马图宋龚开一从云雾降天关,空尽先朝十二闲。今日有谁怜瘦骨,夕阳沙岸影如山。【注】龚开,宋末元初人,曾居广陵幕府。宋亡后深隐不仕,靠卖画为生。此诗是作者为自己

15、的画作瘦马图所做的题画诗。闲:马厩。周礼下官校礼“天子有十又二闲,马六种。”8瘦马图诗中塑造马的形象主要运用什么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分)9这首诗通过马的形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5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1)荀子 劝学中表明广泛地学习并能自省,不断提高、完善自己的名句是: “ , 。“”(2) 逍遥游中“ , ”,指出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的变化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3)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描述齐威王纳谏后,群臣纷纷进谏的大好局面的句子是: “ , 。”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高考提分,学霸之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骑在马上向东从小镇到达草原有四十多公里,要分派各区乡的信件非常麻烦,邮局把邮递员的名额给了嘎绒。培训后,嘎绒带回一匹黄色的马,牵到每一个黑帐篷门前,邀请人家出来观看。草原上对马本不稀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