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建筑绿色建筑设计-自评估报告-精编版

上传人:ahu****ng1 文档编号:142951118 上传时间:2020-08-24 格式:DOC 页数:94 大小:5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居住建筑绿色建筑设计-自评估报告-精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居住建筑绿色建筑设计-自评估报告-精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居住建筑绿色建筑设计-自评估报告-精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居住建筑绿色建筑设计-自评估报告-精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居住建筑绿色建筑设计-自评估报告-精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居住建筑绿色建筑设计-自评估报告-精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居住建筑绿色建筑设计-自评估报告-精编版(9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资料推荐绿色建筑设计自评估报告参考样式(住宅建筑)申报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名称: 参与单位名称: 自评星级: 二 年 月填写说明1.本报告适用于申请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的住宅建筑,由申报单位填写。2.“达标判定”项的填写方式:满足要求的项在中填写“”;不满足要求的项在中填写“”;不参评的项在中填写“”,规划设计阶段不参评的项已用“”标出。3.“实际提交材料”中列表填写对应条文实际提交的材料的全称。4.若采用本报告参考样式,可进行编辑性修改,但不应自行删除技术内容和要求。目 录一、评价标准1二、自评总述2三、自评内容34.1 节地与室外环境34.2 节能与能源利用244.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24

2、4.4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524.5 室内环境质量644.6 运营管理75四、附录I附录一 节能计算报告要求I附录二 可再生能源利用设计说明要求II附录三 非传统水源利用率计算书要求III附录四 可再循环材料利用率计算书要求IV精品资料推荐一、 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设计阶段应满足标准所有控制项的要求,并按满足一般项数和优选项数的程度,划分为三个等级。等级划分按表1确定。表1 绿色建筑设计等级的项数要求(居住建筑)等级一般项(共40项)优选项数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运营管理共8项共6项共6项共7项共6项共7项共9项423121-5342312645

3、2423精品资料推荐二、 自评总述经自评估,本项目的设计阶段控制项全部达标,一般项与优选项项数达到设计阶段_星级的标准。一般项与优选项的达标情况见表2:表2 项目设计阶段达标情况一般项(共40项)优选项数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运营管理共8项共6项共6项共7项共6项共7项共9项应达标达标不达标不参评精品资料推荐三、 自评内容4.1 节地与室外环境名称类别编号标准条文达标判定节地与室外环境控制项4.1.1场地建设不破坏当地文物、地形地貌、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和其他保护区。4.1.2建筑场地选址无洪涝灾害、泥石流及含氡土壤的威胁。建筑场地

4、安全范围内无电磁辐射危害和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4.1.3人均居住用地指标:低层不高于43、多层不高于28、中高层不高于24、高层不高于15。4.1.4住区建筑布局保证室内外的日照环境、采光和通风的要求,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 中有关住宅建筑日照标准的要求。4.1.5种植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选用少维护、耐候性强、病虫害少、对人体无害的植物。4.1.6住区的绿地率不低于3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低于1m2。4.1.7住区内部无排放超标的污染源。4.1.8施工过程中制定并实施保护环境的具体措施,控制由于施工引起的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噪声影响、水污染、

5、光污染以及对场地周边区域的影响。一般项4.1.9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按规划配建,合理采用综合建筑并与周边地区共享。4.1.10充分利用尚可使用的旧建筑。4.1.11住区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的规定。4.1.12住区室外日平均热岛强度不高于1.5。4.1.13住区风环境有利于冬季室外行走舒适及过渡季、夏季的自然通风。4.1.14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植物自然分布特点,栽植多种类型植物,乔、灌、草结合构成多层次的植物群落,每100m2绿地上不少于3株乔木。4.1.15选址和住区出入口的设置方便居民充分利用公共交通网络。住区出入口到达公共交通站点的步行距离不超过500m。4.1

6、.16住区非机动车道路、地面停车场和其他硬质铺地采用透水地面,并利用园林绿化提供遮阳。室外透水地面面积比不小于45%。优选项4.1.17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4.1.18合理选用废弃场地进行建设。对已被污染的废弃地,进行处理并达到有关标准。控制项4.1.1场地建设不破坏当地文物、地形地貌、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和其它保护区。1) 达标自评:达标;不达标2) 评价要点:场地内是否有以下资源或地形:文物、地形地貌、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其他保护区 、以上皆无简要说明场地地形或资源概况(100字以内)。若含有上款所列资源或地形,简要说明保护或改造的措施(200字以内)。3) 证明材

7、料:建议提交清单:1、环评报告书(表);2、场地地形图;3、项目立项书;4、相关证明文件(由文物局、园林局、旅游局或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出具)、相关处理方案等。要求:1、 现状地形图要求能反映建设用地范围及地形地貌;2、如场地内有以上资源或地形,应包括相应改造或生态复原措施。实际提交材料:4.1.2建筑场地选址无洪涝灾害、泥石流及含氡土壤的威胁。建筑场地安全范围内无电磁辐射危害和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1) 达标自评达标;不达标2) 评价要点场地选址附近是否有以下威胁或者危险源:洪灾、滑坡、地裂缝、泥石流、含氡土壤、风切变、抗震不利地段(如地震断裂带、易液化土、人工填土等)、电磁辐射(如电视广

8、播发射塔、雷达站、通信发射台、变电站、高压电线等)、火、爆、有毒物质等(如油库、煤气站、有毒物质车间等)、以上皆无简要说明避免以上威胁或危险源的措施。(300字以内)3)证明材料 建议提交清单:1、 环评报告书(表);2、 场地地形图;3、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检验机构出具的场址检测报告。要求:1、 现状地形图要求能反映建设用地范围及地形地貌;2、如场地内包含可能的威胁或危险源,相关专项报告中应提供针对不同类型威胁或危险源的防护措施。实际提交材料:4.1.3 人均居住用地指标:低层不高于43、多层不高于28、中高层不高于24、高层不高于15。1) 达标自评达标;不达标2) 评价要点项目审批时间: 年

9、住宅层数:低层、多层、中高层、高层住区用地面积: m2居住人口(按每户3.2人计算): 人人均居住用地指标: m2/人3) 证明材料 建议提交清单:1、项目审批文件;2、规划图纸(标明技术经济指标)、设计说明。要求:1、土地出让时规划部门提供的标准地块规划现状图,包括红线范围、竖向标高、原有地物等。若地块中或其周边还涉及文保单位、水体等,地块现状图中还需包含紫线、蓝线与绿线;2、技术经济指标中应包含住区用地面积、户数、人均居住用地指标等。实际提交材料:4.1.4住区建筑布局保证室内外的日照环境、采光和通风的要求,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 中有关住宅建筑日照标准的要

10、求。1) 达标自评达标;不达标2) 评价要点住区位于 气候区,所在城市为: ,属于:大城市、中小城市本项目中住宅标准日最低日照时数: 小时住区内是否有老年人住宅:是、否如有老年人住宅,则老年人住宅冬至日日照时数: 小时是否为旧区改建内的新建住宅:是、否3) 证明材料 建议提交清单:1、规划图纸;1、 日照模拟分析报告模拟分析报告中应有对所使用软件类型、版本的简要说明,对模型简化方法、主要参数设置进行介绍,并提供模拟计算电子文件。下同。要求:1、小区规划图纸应标有清晰的红线、绿线,以及提供能反映本地块与周边地块的空间相邻关系(距离、高度等);2、 日照模拟分析报告中应通过当地规委认可的计算软件对

11、标准日最低日照时数进行模拟计算。实际提交材料:4.1.5种植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选用少维护、耐候性强、病虫害少、对人体无害的植物。1) 达标自评达标;不达标2) 评价要点绿化物种是否主要选用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是、否列举本项目中的主要绿化物种。(100字以内)3)证明材料 建议提交清单:1、景观施工图纸及设计说明;2、种植施工图纸;3、苗木表。要求:苗木表中应包括所有植物名称和数目,并与图纸相吻合。实际提交材料:4.1.6住区的绿地率不低于3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低于1m2。1) 达标自评达标;不达标2) 评价要点住区绿地面积: m2住区用地面积: m2住区绿地率:

12、 (%)住区总公共绿地面积: m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m23) 证明材料 建议提交清单:1、规划图纸(标明技术经济指标);2、绿化层建筑平面;3、绿地面积、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计算图纸:圈出各块范围并注明面积,注明计算依据及计算过程。要求:设计图纸上应标明所有绿地位置、面积,给出技术经济指标,如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指标。实际提交材料:4.1.7 住区内部无排放超标的污染源。1) 达标自评达标;不达标2) 评价要点场地内是否有以下建筑或设施:餐饮类建筑、锅炉房、垃圾运转站、其他易产生烟、气、尘、噪声的建筑或设施(请填写) 、以上皆无如有以上建筑或设施,说明采用何种控制措施避免排放超标:(200字以内)3) 证明材料 建议提交清单:1、建筑总平面设计图(可体现各控制措施的图纸或说明);2、相关专项报告;3、环评报告书(表)。要求:1、 应在设计图纸上标明各污染源的位置和类型;2、相关专项报告中应包括针对各污染源采取的控制措施,并与设计图纸相吻合。实际提交材料:4.1.8 施工过程中制定并实施保护环境的具体措施,控制由于施工引起的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噪声影响、水污染、光污染以及对场地周边区域的影响。设计阶段此项不参评。一般项4.1.9 住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