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轮高考总复习地理课件第12章第1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2919313 上传时间:2020-08-24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4.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一轮高考总复习地理课件第12章第1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大一轮高考总复习地理课件第12章第1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大一轮高考总复习地理课件第12章第1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大一轮高考总复习地理课件第12章第1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大一轮高考总复习地理课件第12章第1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一轮高考总复习地理课件第12章第1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一轮高考总复习地理课件第12章第1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十二章,第一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区域的含义。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3.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栏,目,导,航,1区域的含义 (1)概念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_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_划分出来的。,考点一区域差异及其成因,地理差异,方法,(2)特征 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_和边界。 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_,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形状,地理环境条件,2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自然环境的比较,季风区,亚热带季风,水田,少,黑土,旱地,多,石油,(2)

2、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人类活动的差异,水田,玉米,两熟至三熟,畜牧业,综合性,温馨提示,下图示意华北地区生态区划,不同生态区植被覆盖率存在较大差异(植被覆盖率指某一地区植物分布面积与该地域面积之比)。根据图文信息,完成12题。,1划分两个生态区的最主要指标是() A气候B地形 C水文D海陆位置 2华北地区植被覆盖率最高的生态区最可能是() AB CD,B,解析:第1题,结合图示信息,、两生态区分别位于平原和丘陵地区,据此推知划分两个生态区的最主要指标是地形。第2题,根据图示信息,为淮阳丘陵,植被为常绿阔叶林,其气候条件明显优越于其他地区,可能是华北地区植被覆盖率最高的生态区。,D,区域是地球表面

3、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下列三图中分别标注了我国的甲、乙、丙三个不同区域。读图,完成34题。,3.甲区与丙区的自然景观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甲区深居内陆、降水量少 B丙区纬度较低,热量较充足 C丙区海拔高,气温低 D甲区年降水量多,获得太阳辐射少 4比较甲、乙、丙三个地区,从农业角度来看,共同点是() A夏季热量充足,雨热同期 B地形平坦广阔,地广人稀 C农作物都有春小麦、玉米、甜菜 D土壤肥沃,黑土广布,B,A,解析:第3题,甲、丙分别位于我国黑龙江省和山东省。山东位于沿海,黑龙江距海也不远;山东纬度显著低于黑龙江,热量条件较黑龙江充足。第

4、4题,三地都位于季风气候区。只有黑龙江地广人稀,春小麦和甜菜主要分布在中温带,山东是暖温带;只有黑龙江分布有黑土。,1如何分析区域特征 区域特征分析应从区位入手,整体上把握,具体思路和程序如下图所示:,2区域差异及成因分析 对不同区域进行对比,找出区域间的差异,是分析各区域发展方向、采取因地制宜开发治理措施的前提。区域差异的分析原则应从区域组成要素特征的差别出发,同时注重要素间的联系。对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具体分析如下: (1)自然环境因素差异及其成因 气候差异的形成,地貌差异的形成,水文差异的形成,土壤差异的形成 不同的气候、植被及人类生产活动因素的差异造成了土壤类型、厚度、肥力、酸碱度的差异

5、。 植被差异的形成 不同的气候、地形、土壤、水文等因素造成植被数量、种类、形态等方面的差异。,(2)社会经济因素差异,知识拓展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区域差异,(2017全国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白斑狗鱼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有“鱼中软黄金”之称,白斑狗鱼是肉食性鱼,适宜在16以下的水域产卵繁殖,分布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北部冷水水域,栖息环境多为水质清澈、水草丛生的河流,在我国仅见于新疆的额尔齐斯河流域(下图)。,额尔齐斯河是我们唯一属于北冰洋水系的河流。 根据支流的分布特征,分析图示额尔齐斯河流域降水分布特点及成因。,C,解题指导 1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 从题干文字材料“新疆的额尔齐斯河

6、流域(下图)。额尔齐斯河是我们唯一属于北冰洋水系的河流。”可知额尔齐斯河位于我国西北内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注入_。,北冰洋,2从图表中获取信息,自我尝试 分布特点:该流域降水北多南少。 原因:地处大陆内部,气候干旱。但北部山地为(西风)迎风坡,山体高大,能拦截水汽。,1(2017全国卷)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下图)。据此完成(1)(3)题。,(1)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 A无划分指标依据B与自然河

7、道一致 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 (2)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 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 C相互联系的促进作用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3)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 A市场B技术 C资金D交通,C,D,D,解析:第(1)题,秦岭淮河一线,作为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是按照一定指标划分的,该线是我国800 mm年降水量线,亚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等,但秦岭淮河一线在洪泽湖以东,没有自然河段与之对应,没有自然标志与之对应,又因为洪泽湖以东地区以平原为主,地理环境南北变化是渐变的,在理论线的南北两侧差异并不大。第

8、(2)题,根据材料提示,江苏境内长江段建了好几座大桥的寓意为:“由于长江的阻隔,历史上南北两岸交通不便,联系较少,现在两岸交通大大改善”,故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第(3)题,从材料中可知,江苏境内修建多座长江大桥,交通更加便利,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2(2018衡阳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乌拉圭是一个传统农牧业国家,首都蒙得维的亚是全国最大的工商业中心和交通枢纽,全国对外贸易货物的90%由此进出,主要输出羊毛、肉类、皮革等,外贸总额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1/3。,材料二图1为南美洲某区域略图,图2为圣地亚哥和蒙得维的亚多年平均降

9、水量柱状示意图。,图1,图2,(1)与圣地亚哥相比,描述蒙得维的亚的降水特点。 (2)、两区域荒漠广布,从下垫面角度比较其成因差异。,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蒙得维的亚的年降水量多,降水季节变化比较小。降水特点可以从降水总量、降水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水热配合情况、干湿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第(2)题,从图中看出地西临太平洋,受秘鲁寒流影响大,降水少;地地处内陆,位于安第斯山脉的背风坡,降水量少。造成两地降水差异的因素有大气环流、地形(迎风坡和背风坡)、洋流等。,答案:(1)年降水(总)量较多;降水季节变化较小。 (2)地濒临太平洋,受寒流影响显著;地地处内陆,位于山地背风坡。,考点二区域

10、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规律总结区域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规律,区域在发展前期,以第一产业为主,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加速,转变为以第二产业为主,当区域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时,区域经济以第三产业为主。,读区域产业结构演进与自然资源支撑模式图,回答12题。,1影响产业结构由M阶段向N阶段演进的主导因素是() A交通B政策 C人才D市场 2随着产业结构的演进() A纺织、煤炭、钢铁等传统工业部门消失 B工业部门的种类日趋多元化 C资源要素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逐渐降低 D工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不断攀升,C,B,解析:第1题,图中M是高精加工工业、N是知识密集型产业,而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关键要素是人才。

11、第2题,随着产业结构的演进,会不断出现新型的工业类型,同时原有的工业类型依然会存在,只是在产业中的比重会有所降低,则工业部门的种类日趋多元化。图中显示不同的经济时代都倚重资源条件,只是资源类型有所差异。到后工业经济时代,第三产业的比重较大,工业产值占GDP比重会有所降低。,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分析区域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1开发早期地理环境的影响,2农业社会地理环境的影响,3现代社会地理环境的影响,方法规律综合分析区域发展的方法,(2014浙江卷)区域人口对资源压力指数是全国某资源人均占有量与区域该资源人均占有量之比,此比值可作为判断区域人口规模适宜程度的指标之一。读下表,完成(1)

12、(2)题。,(1)四省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A人均GDP水平越高,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大 B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耕地压力越小 C人均GDP水平越高,则城市化水平越高 D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小 (2)四省比较,关于产业发展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A青海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条件最佳 B河南发展耗水较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C浙江发展用耕地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D黑龙江发展商品农业耕地条件最佳,C,D,解题指导 1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 从题干材料中可知,各省的人口对资源的压力指数是全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与区域人均占有量之比。,2从图表材料中获取信息,1下图是我国东部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程示

13、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关于该地从阶段到阶段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河流径流量减小 B城市人口数量增大,乡村人口数量减小 C该区域出现了城市化现象 D农业生产产值下降 (2)影响该地阶段到阶段农业结构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政策交通运输劳动力市场 AB CD,C,C,解析:第(1)题,对比阶段到阶段的三幅图可知,阶段相比阶段,村庄的数量增大,且出现了小城镇,由此可知该区域出现了城市化现象。第(2)题,读图可知,从阶段到阶段,耕地的面积减小,林地、花卉和绿化树的面积增大。随着该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需求也在发生变化,人们对粮食的直接需求量有所减小,而对花卉的需求量在增大,

14、同时,为了保持水土及美化环境,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使得花卉和绿化树的面积增大。,2(2018平顶山模拟)中原经济区规划提出要加快形成“一核四轴两带”放射状、网络化发展格局,其中,四轴是沿陇海发展轴、沿京广发展轴、沿济(南)郑(州)渝(重庆)发展轴、沿太(原)郑(州)合(肥)发展轴。读“一核四轴两带”示意图,回答(1)(2)题。,(1)中原经济区所在区域目前处在() A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B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 C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D高水平的均衡发展阶段 (2)为了抓住机遇,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原经济区今后的发展方向是() A全力发展大城市,提高城市化水平,把该地区建成世界级的城市群

15、 B利用其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海洋化学工业及海产品工业 C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吸引产业转移,加快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 D充分利用区域煤、铁、石油资源,大力发展煤炭、钢铁及石化工业,B,C,解析:第(1)题,从中原经济区内部经济发展的差异看,其经济发展不均衡,大城市发展水平高,需要借助大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带动区域经济整体发展,因此目前该区域处在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第(2)题,区域发展应该依托当地的优势资源,统筹兼顾,建立配套的基础设施和合理的产业结构。中原经济区位于我国中部,经济发展整体上落后于东部地区,基础设施有待完善,同时,可承接东部地区的相关产业,促进当地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规范答题系列

16、(十三)区域差异分析类题目的答题规范,区域差异的比较分析常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是比较区域条件或特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常侧重于比较不同点即区域差异比较;二是比较区域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或者说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或者说优势条件和限制条件;三是比较区域的自然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在高考中,常以“比较两区域的自然特征(或人文特征)”的设问形式出现。,角度一比较区域条件或特征的异同点,其答题思路为:,角度二比较区域的优势条件和限制条件,其答题思路为:,角度三比较区域的自然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其答题思路为:,(2014北京卷节选)“十二五”期间,依据国家区域发展新格局,要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读图,回答问题。,与长三角地区相比,概述川渝地区发展的地理优势。,应用流程,标准答案 川渝地区位于长江上游,土地广阔(面积大),价格较低;矿产、能源、水力等资源丰富;政策支持;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经济发展潜力较大。,答题模板 1自然要素差异,2人文要素差异,1(2018渭南模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