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2017中考语文重难题型补充题库记叙文阅读(pdf).pdf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42919261 上传时间:2020-08-24 格式:PDF 页数:42 大小:565.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疆2017中考语文重难题型补充题库记叙文阅读(pdf).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新疆2017中考语文重难题型补充题库记叙文阅读(pdf).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疆2017中考语文重难题型补充题库记叙文阅读(pdf).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疆2017中考语文重难题型补充题库记叙文阅读(pdf).pdf(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记叙文阅读 一、阅读下文,完成 14 题。 (共 20 分) 杏花飞入斜阳间 李丹崖 三月的清晨,大山里的杏花白花花地开了一坡。乍一 看,如青山蒙雪。杏树下,一群脸色黝黑的孩子们,他们的 眼睛齐刷刷地盯着一座铁索桥。 按照得到的消息,铁索桥的那头,将有一个年轻的女 教师,带着城市的时尚,穿过这座桥,到对岸的山村小学支 教。这可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多年来,这里的小学没有一 位外来的老师,教师一直由村支书兼任。村支书上过小学, 每天搬着一本新华字典,夹杂着自己的理解,教孩子们唐诗、 宋词,甚至,还有数学和体育。 这对于长期陷入知识饥渴的孩子们来说,哪里满足得 了呢?况且,对于村支书本人来说,也

2、是一种良知的煎熬, 他怕误人子弟。 太阳越过山头,铁索桥那边的山路仍然没有动静,孩 子们一动不动,眼睛直直地盯着桥的对岸。大山之间,呼啸 2 的山风,引得山林里的鸟雀飞出飞进。 “孩子们,我们再排练一下为新来的老师背诵的古诗 吧! ” 在村支书的动员下,孩子们齐声诵道: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 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会的几首诗背了将近 10 遍,仍不见铁索桥上有人影。 此时,他们已经等了足足 5 个小时。村支书告诉孩子,你们 先回去吧,我继续等会儿,不行,明天我们再来。 第二天清晨,孩子们仍旧齐刷刷地站在杏树下。暮春 的山风裹着寒气吹来,衣衫单薄的孩子们尽管浑身瑟瑟

3、,却 不敢挪动半步,生怕一走神错过了女老师的身影。 日上两竿的时候,对面一架骡车火急火燎地出现了。 此时此刻, 孩子们骚动起来, 那不正是派去接女老师的车吗? 骡车是借的对面山村的,为了给女老师代步用的。 11 铁索桥上一阵摇晃, 骡车上下来的那人几乎是冲锋似 地扑倒在村支书的脚下。哭诉着说,女老师来不了了,为了 让新来的女老师尝尝咱这里的野味儿,我射着了一只野兔, 3 可野兔掉在了悬崖边,我去捡时,脚下一滑,幸亏女老师抓 住了我,可她却滑下山坡 12 当天下午,护林队找到了女老师,背着一个背包,里 面放着新的语文、数学、地理,还有厚厚的一本生物书。女 老师扎着长长的马尾辫儿,人很漂亮,夕阳照

4、在她的脸上, 依然很红润。杏花纷纷如雨,山风呜咽。 13 三个月后,铁索桥的对岸,一个背着和女老师一样背 包的男老师走了过来。 14 他原是城市里一名银行职员, 没有教师资格证, 他说, 从今往后,就由他来教孩子们。孩子们听罢,一脸的迟疑。 15 他上的第一堂课是作文课,命题作文杏花 。所有 的孩子们无一例外地写到了前来支教不幸去世的那一个女老 师。他们写道,那个城里来的阿姨,坐着杏花做成的船,飞 到美丽的夕阳深处去了 16 抱着厚厚的一摞作文本,有人发现男老师在灯下哭 泣。 17 他,是女老师的前男友。就在三个月之前,他得知女 老师非要来支教,他们分手了 4 1.“杏花”的描写贯穿文章的始终

5、,结合全文理解“杏花” 在文中指什么?(4 分) 2.文中的细节描写尤为生动感人,请找出典型的例子加以分 析。 (6 分) 3. 本文的最后一段能否去掉?请简要回答它在文中起什么 作用?(4 分) 4. 文章是来歌颂女教师的美好心灵的, 可是文中对她的描写 除了山下见到她的几句话外,其他地方并不多,这是不是有 失偏颇?为什么?(6 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 14 题。 (共 20 分) 诚信不亏人 张燕峰 朋友在家乡开了一家种子店。彼时,小城里专营种子 的店铺很多,竞争很激烈,说实在的,他的生意并不好,曾 5 一度萌生了改行的念头。 那年春天,他新进了一批麦种,把去年没有卖掉的旧 种子收进了麻

6、袋,准备卖给养牛场做饲料,而新进的种子还 没有来得及拆包。 一天早上,朋友临时有事急着出去,只来得及跟新来 的店员交代了麦种的价格后,就匆匆而去。 可偏偏那天就来了几个买麦种的人。 店员见麻袋里有, 马上卖掉了。等朋友办完事回来,看到麻袋里空空如也,而 新进的麦种还堆在墙角。朋友不禁大吃一惊,赶紧询问买种 子的是哪里人。店员哪里能说得出来。朋友脑袋嗡一声炸了, 额头上冒出了点点冷汗。他心想,马上就到了春耕播种的季 节,一旦把旧种子播到地里,造成农民绝收,那自己造的孽 就大了。不行,无论如何也要赶在播种之前把旧种子追回来。 于是,朋友亲自开车,又临时找了许多亲戚朋友帮忙, 十多辆汽车,一百多号人

7、,从县城出发,奔赴四面八方。他 们走村串巷,逢人就问,还利用广播。一个下午下来,他们 嗓子喊哑了,口干得直冒烟,肚子饿得咕咕叫,前胸贴着后 背,却一无所获。 6 这时,朋友中有不少人打起了退堂鼓。他们不以为然 地说: “卖就卖出去了, 别人还求之不得呢?” 还有的说: “你 这样做,可就赔大了。 ”可朋友却大睁着发红的眼睛,咧着布 满燎泡的嘴唇说: “求求哥儿几个了,无论如何一定帮兄弟找 到这几个买种子的人。不然,我如何心安啊! ” 朋友们苦笑着摇摇头。 第二天一大早, 朋友又跑去劳务市场找来了更多的人, 投入到艰苦卓绝的寻找中。可整个乡镇找遍了,只差掘地三 尺,就是没有找到。当兄弟们从四面八

8、方打来电话,询问他 是不是仍要继续寻找时,他斩钉截铁地说: “找! ” 寻找大军又向周围乡镇进发, 有的还跑到更远的邻县。 功夫不负有心人,黄昏时候传来消息,终于找到了那几个买 种子的人。朋友亲自开车过去,诚恳地向人家道歉,并且把 钱退给了人家。 两天来一直惴惴不安的心总算落到肚子里,接下来, 朋友支付了这两天的油钱和工钱,一算账,还真赔了不少钱。 对朋友的举动,许多人都笑他傻,不就是几千块的事 情,至于吗?何况,卖种子和卖饲料能一个价吗?正好把旧 7 种子处理掉,换了别人,这可是打着灯笼都难找的好事啊。 但朋友摇摇头,正色道: “离地三尺有神明,实在不敢 做有违良心的事情。种子关乎农民的收成

9、,一旦颗粒无收, 让人家一家人吃什么呢?那可是千夫所指的事情。 ” 令朋友始料未及的是,后来几天,来他店里买种子的 人竟然多了起来,络绎不绝。新进的种子很快就卖光了,朋 友只好赶紧跟种子站联系。生意好得出奇,朋友感到很奇怪, 就询问那些远道而来买种子的人,有人对他说: “这样的事情 也只有你会做,我们信得过你。 ” 整个春天,朋友赚了个盆满钵满。后来的几年间,朋 友的生意越来越好,为日后的腾飞赚得了第一桶金。 德国诗人海涅说,生命不能从谎言之中开出灿烂的鲜 花。唯有诚信,才能赢得他人的信赖,为自己撑起一片辽阔 而明媚的蓝天。诚信不亏人,每个人都将因此而受益终生。 让诚信像清泉一样,时时滋养润泽

10、着我们的心灵,它必将洗 去欺诈的肮脏,那样,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流淌着洁净和芬 芳,如诗,如歌。 1.依据文章思路和内容,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 (6 8 分) 多方寻找,艰苦卓绝 人们信任,生意兴隆 2.第段“两天来一直惴惴不安的心总算落到肚子里”中的 “惴惴不安的心”在文中具体指什么?(4 分) 3.文章第段画线句描写生动形象,请简要分析它在文中的 表达作用。 (4 分) 4.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说出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 (6 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5 题。 (共 26 分) 用善良的心做底色 松韵 天气冷得出奇,寒风咆哮着卷起雪花,升腾起呛人的 9 白烟。 温暖的红砖房里

11、,母亲在厨房里忙碌着,柴火在灶坑 里噼啪作响,锅上冒着润白的蒸气。我和弟弟早就饿了,眼 巴巴地等待着第一锅酸菜肉蒸饺出笼。 这时,有人叫门。父亲出去片刻,带回一个衣着单薄 的外乡人来。看上去是个二十多岁的农村小伙子,嘴唇都发 青了,显然在风雪中冻了很久。 “这丝棉很好的,你看看。 ”他说着,卸下肩上的旧麻 袋,就要往外掏丝棉。 “别拿了,我不买丝棉。 ”父亲制止他, “外面太冷, 请你进屋暖和暖和。 ” “哦,不买啊?这丝棉好,真的很好。 ”他有些失望, 坐在暖和的火堆旁,一时却也并不想挪动。 母亲端上两大盘热腾腾的酸菜肉蒸饺。 “你一定饿了, 吃几个饺子挡挡寒吧。 ”母亲看着仍有些哆嗦的他,

12、把筷子递 过去。 那人的确是饿了,推辞了一下,便接过筷子狼吞虎咽起 来。当他意识到我们一家人还没吃饭时,两盘蒸饺只剩下小 10 半盘。他尴尬地抬起头来,窘迫不安地嗫嚅着: “你们还没吃 吧?” 母亲笑道: “还有呢,你要吃饱啊。 ” 蒸饺的确还有,可那是纯素馅儿的,一丁点儿肉都没 放。 11 弟弟捏了捏我的衣角,嘟起嘴来。 12 一盘半的蒸饺,对他来说可能也就六分饱,但无论如 何他都不肯再吃。 13 接下来的聊天中,我们知道他是安徽的农民,跟父亲 和弟弟一起到北方贩丝棉,没想到折了本。近年关了,打算 把剩下的丝棉低价处理,好歹挣回返乡的路费。 14“我兄弟的脚冻坏了,他跟我父亲在车站蹲着呢。近

13、 几天太冷,没让他们出来,我寻思把最后一包丝棉卖了,今 晚就跟他们坐火车回去。 ”他说。 15 母亲听了,感叹道: “唉,你们做点小生意,也挺不 容易啊。 ” 16 父亲跟母亲轻声说了点什么, 母亲去仓房找了三双半 新的棉鞋,还有半袋冻豆包回来,递给这个年轻人说: “我们 11 也不是有钱人家,要不然,就把你这丝棉买下了。这双棉鞋 你换上,另两双拿去给你父亲和弟弟穿,北方不比南方,脚 冻伤了了不得。冻豆包我们今年蒸得多,你带几个让你的父 亲和弟弟尝尝吧。 ” 17 年轻人站了起来,拘谨地搓着手,一遍遍地说: “这 可咋好呢?我这是遇上好人家了。 ” 18 我们把他送出门时, 年轻人一眼瞥见院子

14、里一堆锯好 的圆木。他突然放下肩上的包,三步并作两步抢过去,说: “我干点儿活再走。 ”说着便抡起大斧。母亲正要劝阻,父亲 说: “让他干吧。 ” 19 寒风中,雪花飘飞,年轻人走了,我家院里,整整齐 齐地码着一垛柴火。 20 弟弟吃了剩下的半盘有肉的蒸饺,玩去了。我跟父母 吃着第二笼纯素馅儿的蒸饺,觉得温暖而香甜。 21 我一直认为,在这个世界上,最赏心悦目的,是纤尘 未染的青山绿水;最温暖人心的,是人与人之间纯洁真挚的 感情。当暮年回首时,最有价值的财富,应是一颗恬淡宁静 的心。而所有这一切的拥有,都需要用一颗善良单纯的心做 12 底色。 (摘自牛城晚报 ) 1. 选文第段属于哪种描写?有

15、什么作用?(6 分) 2. 文中的“父母”和“外乡人”都能用一颗善良的心做人生 的底色,通读全文,说说他们的善良体现在何处?(4 分) 3. 请简要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 (6 分) (1)当他意识到我们一家人还没吃饭时,两盘蒸饺只剩下小 半盘。他尴尬地抬起头来,窘迫不安地嗫嚅着: “你们还没吃 吧?” (2)他突然放下肩上的包,三步并作两步抢过去,说: “我 干点儿活再走。 ” 13 4. “我跟父母吃着第二笼纯素馅儿的蒸饺,觉得温暖而香 甜。 ”吃素馅儿的蒸饺,还觉得“温暖而香甜” ,说说你对这 句话的理解。 (6 分) 5. 文章中说“父亲跟母亲轻声说了点什么” ,究竟说

16、了点什 么呢?请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 写出父亲跟母亲说话的内容。 (4 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 14 题。 (共 20 分) 一块银元 胡智慧 我珍藏着一个无价之宝一块普通的银元,它陪伴 我度过了快乐的少年时期,陪同我走上了军旅生涯;它给了 我人生“三观”的启蒙教育,也让我有了永世难忘的怀念。 1977 年那年,我放暑假时跟随父亲回家乡阜阳看望生 14 病的奶奶。田地里生长的庄稼,草丛里蹦跳的蚂蚱,村庄里 奔跑的顽童,还有清澈小河里的流水,都让我感到无比亲切, 村庄如同磁铁般地牢牢吸引着我的目光和脚步。急着要赶回 马钢上班的父亲没能带走我,无奈地同意我留在老家“借读” 半年,给奶奶“暖脚” 。 老家的生活条件不是一般的艰苦:主食是山芋杂粮, 住的是土屋。比起同龄人,好在我还是有“口福”的:奶奶 心脏不好,父亲每月要从微薄的工资中雷打不动地拿出 5 元 钱寄给老人治病。记得赤脚医生开的治病方子是用猪心炖朱 砂补身子,我回到奶奶的身边后,她总是变着法子让完好的 “药渣”进到我的肚里。奶奶说: “奶奶有孙子陪着,比吃什 么药都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