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浙江甬丽金三地高考历史复习研讨会课件:世界现代史重点剖析与复习策略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42919182 上传时间:2020-08-24 格式:PPT 页数:109 大小:4.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浙江甬丽金三地高考历史复习研讨会课件:世界现代史重点剖析与复习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109页
2012浙江甬丽金三地高考历史复习研讨会课件:世界现代史重点剖析与复习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109页
2012浙江甬丽金三地高考历史复习研讨会课件:世界现代史重点剖析与复习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109页
2012浙江甬丽金三地高考历史复习研讨会课件:世界现代史重点剖析与复习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109页
2012浙江甬丽金三地高考历史复习研讨会课件:世界现代史重点剖析与复习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10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浙江甬丽金三地高考历史复习研讨会课件:世界现代史重点剖析与复习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浙江甬丽金三地高考历史复习研讨会课件:世界现代史重点剖析与复习策略(10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从分值比例看,2009-11年省文综卷世界近现代史试题之解读,第二,从知识点分布和考核要求看,2009-11年省文综卷世界近现代史试题之解读,启示之一:世界史复习“三原则”,1、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并重的原则。试题重在考查学生准确地理解历史现象、发展线索和基本规律,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对历史的完整和全面的认识。要进一步落实和巩固考试说明罗列的考点,培养学生对重要历史事实和历史现象的准确描述、理解、辨别;掌握分析历史结论和证明历史观点的方法。 2、主干知识再整合原则。跨模块的综合性非选择题有增加的趋势,教材中世界现代史占有的篇幅最大,基于教材并依据考试说明,完成必修与选修模块主干知识的整合。

2、 3、通史为纲,专题为目原则。世界现代史的时间详细具体、空间跨度大,需要我们以时间为纵坐标,以国家或地区为横坐标,提纲挈领,纲举目张。 4、左图右史原则。充分利用教材现有的图文材料。,2009-11年省文综卷世界近现代史试题之解读,第一,从材料来源构成、字数与呈现方式看,2009-11年省文综卷第39题之解读,第二,从问题的数量、考点分布、提示词看,2009-11年省文综卷第39题之解读,选题及考点的分布,启示之二: 哪种复习模式更为有效?,问题的提示词及考查能力层次,指出:2次; 概括:3次; 概述:1次; 分析:4次; 评价:1次。,启示之三: 分析与概括能力哪里来?,关键提示词应用情况统

3、计,启示之三: 分析与概括能力哪里来?,第三,从答案的来源及字数看,答案来源构成(四川 / 浙江),注:“两材结合”是指参考答案既可以从所给材料中得出,也可从所学教材中得出。,第四,从第39题的其它特点看,1、切入点总有新颖之处:,2009年英国史,从工业革命角度考查。分析蒸汽机的创制对历史发展的直接影响 2010年美国史,从政治制度角度考查。分别概述美国的“三权”在实践中是如何被限制的 2011年苏联史,从二战、冷战、解体角度考查。根据大事年表提到的历史事件,分析影响,2、重视辩证思维和多元解释:,2009年分析蒸汽机的创制 对历史发展的直接影响 2010年评价美国三权分立的制度设计 201

4、1年概括学术界是怎样评价“美苏冷战”的,第四,从第39题的其它特点看,第五,连续三年第39题的难度情况,一是基于教材并借助典型试题,形成有效地获取和理解信息的能力和分析评价的能力,特别是辩证评价与多元评价的能力。,二是基于典型的高考题,形成准确审题和精当表达的能力,特别是要学会按要求在高考中能规范地“指出”“概括”和“分析”。,启示之四:怎样复习与训练?,部分学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知识瓶颈”。 学生知识多而乱,结构不完整,难点不理解,时间线不清晰,概念张冠李戴; 二是“高原现象”。 做题蓄而不发,发而不全,全而不对。审题能力、解题能力、知识迁移能力、概括能力、表达能力、答题规范,等等有

5、待加强。,一轮复习后之学情分析,一、动之以情,发掘非智力因素,1、树立信心,多表扬,多鼓励,用心去关怀学生,用情去感化学生; 2、缓解压力,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3、化繁为简,提高效率,二轮复习之备考策略之一,以生为本,关注发展,二、授之以渔,培养理解、整合和迁移知识能力,二轮复习之备考策略之一,以生为本,关注发展,1、针对第一轮复习,做好查漏补缺工作,特别是在某些主干知识点的理解方面,选择有价值的主题进行复习,强化知识迁移,拓展历史认识; 2、构建通史和专题史相结合的知识结构,明确历史发展阶段特征,整合有价值的知识专题。 3、提高学生阅读课文内容的准确度和熟练度,加强运用所学知识、历史

6、学科语言阐释问题的训练。,选择题训练方法 1、紧扣时间,把握特征 2、抓历史概念的理解(咬文嚼字) 3、提升获取信息的能力(语文功底) 材料解析题训练方法 1、五步解析法 问题入手(相连对应法) 准确审题(咬文嚼字法) 理解材料(语文阅读分析法) 神合教材(点本映射法) 准确答题(七大注意法),三、授之以渔,精讲精练,讲练结合,二轮复习之备考策略之一,以生为本,关注发展,2、定式答题法 根据设问引导词,确定答案来源 根据设问提示词、求答词,确定答题思路和答点数 利用求答词蕴含的一般的答题规律,确定答案表述 3、答题规范 格式化 段落化 序号化,三、授之以渔,精讲精练,讲练结合,二轮复习之备考策

7、略之一,以生为本,关注发展,1、目的:强化时序 牢记关联 把握特征 厚积薄发 2、措施:(1)根据考试说明,编制知识梳理材料和填空训练,把必修三本书过一遍 (2)默写教材章节目三级结构,教材的框架不动摇。 3、主要形式 (1)按时间划定历史发展的阶段,突出社会的转型时期 (2)在黑板上划年代轴,根据政治、经济、文化三大块N类、 别,想教材、翻教材落实处理同一时期的史实。 (3)配备中外历史大事年表通史阶段简表 历史阶段特征概述三样资料,二轮复习之备考策略之二,一、3月下旬至5月中旬的总体安排,教师为主,集体研讨,强化引导,例如 现代世界部分考点一览,例如 现代世界部分考点一览,例如:世界现代史

8、重大事件主要时序,1、20世纪上半期,转型期的动荡,主要事件: 经济体制的调整和两次世界大战。经历了战争一战、革命十月革命、民族解放运动、危机经济、政治危机、新政罗斯福新政、法西斯专政德日、再战二战、革命反法西斯斗争、人民民主革命、普遍再调整二战后,国家宏观指导。,二、科学划分通史阶段,二轮复习之备考策略之二,教师为主,集体研讨,强化引导,第一:经济思想的转变:从自由主义到凯恩斯主义 第二:经济政策的调整:,一战后: (1)美国罗斯福新政:核心是扩大消费。 (2)德日法西斯专政:是现代化的“反动”。,(3)苏联斯大林模式:苏联通过斯大林模式来实现现代化。,二战后: (1)西欧和日本实行社会改革

9、,加强政府宏观指导,发展高科技和新兴产业,德日恢复发展。 (2)东欧国家:19481953年,苏联式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确立。,二轮复习之备考策略之二,二、科学划分通史阶段,第三:维护和平的举措: 一战后是国联;二战后是联合国。 第四: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动: 从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到二战后的雅尔塔体系。 第五:国际关系中心的转移: 从一战前的欧洲中心到一战后的欧洲两侧再到二战后 的美苏。 第六:国际组织的建立: 联合国,WTO,IMF,关税贸易总协定,欧共体等。,二、科学划分通史阶段,二轮复习之备考策略之二,教师为主,重在研讨,强化引导,2、50年代至70年代初,稳定发展时期,主要事件:

10、第三次科技革命、区域集团化、经济全球化 发达国家走在前列,生产力极大发展。,从纵向看:经济结构变化:以第三产业为主; 社会结构变化:以白领阶层为主体; 经济结构的变化带动社会结构的变化。,从横向看:全球化进展迅速,世界贸易迅速增长,跨国 公司增多(生产的全球化),国际组织增多。,国际关系:美苏”冷战“对峙,两极格局出现。美苏冷战实质是争夺世界体系的领导权。,二轮复习之备考策略之二,二、科学划分通史阶段,3、70年代以来,信息时代,新经济时代,新经济时代是全球化时代,以信息产业为核心。美国主导。,从纵向看:,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发展;,中国改革开放,摆脱了苏联模式的束缚,明确了

11、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方向 。,从横向看: 90年代以来,全球化更加迅速。建立了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为代表的世界经济区域集团;世界贸易组织从1995年1月1日正式开始运作,它标志着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起来。,二轮复习之备考策略之二,二、科学划分通史阶段,1注意回到“历史现场”,2关注探究过程与史学方法,3重视历史逻辑之揭示,4有针对性地提升解题能力,二轮复习之备考策略之三,学生的历史感在哪里?,例题 斯大林在答真理报记者问时说:“丘吉尔先生现在是站在战争挑拨者的立场上,即号召同苏联开战”,这番话最有可能出现于20世纪 A.20年代初期 B.30年代初期 C.40年代

12、初期(17.3%) D.40年代中期(69.9%),一、注意回到“历史现场”,二轮复习之备考策略之三,学生的历史感在哪里?,09海南 法国史学家朗格诺瓦和瑟诺博司所著史学原论一书指出:“史料可分为两种,有时过去的事件,留下实迹(碑碣及制造品),有时,也是更常见的,事件所留下的痕迹,是心理的状态一种文字上的描写和叙谈。”作者的意思是 A任何文字史料都带有主观因素 B实迹和文字史料都真实反映历史 C历史是“心理的状态”的反映 D只有实迹史料才能反映历史真实,二、关注探究过程与史学方法,二轮复习之备考策略之三,学生的历史感在哪里?,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是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期

13、中推论符合史实的是,三、重视历史逻辑之揭示,二轮复习之备考策略之三,学生的历史感在哪里?,例题 20世纪30年代,我国学界发生了一场经济发展模式之争。这场争论深刻地影响了当时政府的政策选择,也对当今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价值的历史借鉴。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张、唐两位学者主张的不同之处,并根据材料概括他们各自主张的理由。,(2)结合材料三,概述抗日战争时期南京国民政府在工矿业方面实施的经济措施及其效果。,二轮复习之备考策略之三,学生的历史感在哪里?,三、重视历史逻辑之揭示,四、有针对性地提升解题能力,二轮复习之备考策略之三,学生的历史感在哪里?,概括两位

14、作者提出培植“新民”与“新青年”的原因。 概括该学者认为工业革命的爆发首先需要满足的三项因素。,概括该理论思想的主要内容。 概括梁启超“新民”理念与陈独秀“新青年”理念之间的关系。,概括19271937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态势。 概括指出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政治变革的历史趋势。,概括学术界是怎样评价“美苏冷战”的。,二轮复习之备考策略之三,学生的历史感在哪里?,四、有针对性地提升解题能力,概括指出我国制定“统购统销”政策的历史背景. 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概括秦至唐官员选拔所体现的“德”、“才”观的变化。,2009-11年宁夏卷之概括,二轮复习之备考策略之三,学生的历史感在哪里?,

15、四、有针对性地提升解题能力,根据歌词概括康藏公路发挥了哪些积极作用。(6分),根据材料四概括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特点,(3分),概括上海城区变化的特点。(4分,根据材料一概括煤炭在英国工业化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具体体现(6分),概括这些企业的经营状况。,2009-11年四川卷之概括,二轮复习之备考策略之三,学生的历史感在哪里?,四、有针对性地提升解题能力,材料一 中国现代化应采什么方式呢?我以为个人主义的资本主义早已过去,本世纪各国的资本主义,都是“受节制的资本主义”。所谓节制的资本主义,即一切经济事业,受政府的节制或限制,甚或由政府自办,这与斯密亚当之自由放任政策完全相反。中国今日之现代化,宜

16、急起直追,努力进行,决非私人资本所能办到。何况民穷财尽,私人资本寥寥无几呢?我们若采个人主义的方式,我们必收个人主义的资本主义之一切恶果;我们又何苦重走别人已经走错过的道路呢?受节制的资本主义换句话说,即是统制经济。,(1)根据材料指出张的主张并概括其理由。,主张:实行统制经济发展模式; 理由:中国追赶西方现代化的任务急切且艰巨; 本国私人资本力量薄弱; 避免西方个人主义的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弊端。,提炼!,材料二 我国今日财富之增加,非实行个人主义,殆无由达其目的也。获得为人类本性,现代化之障碍,既已除去,人民必乐于经营企业,获利愈多,则人民皆自动的投资,不患资本之无着。如果实行(统制经济)则人民之获利之希望小,甚而竟致灭绝,则资本之本源,更形缺少,所谓新生产方法新企业等,皆将成为泡影,国人将永远陷于穷困而莫能自拔矣。或曰,在欧美各国因生产过剩而生恐慌,中国私人资本主义发达后,货物将缺乏市场,奈何?生产发达后,购买力提高,以我国人口之众,地域之大,岂尚不能容纳各种货物乎!,(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