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学讨论(现当代文学)君子固穷隐田园豪华落尽见真淳__从《饮酒》《归园田居》论陶渊明的德操与诗风.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42913506 上传时间:2020-08-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文学讨论(现当代文学)君子固穷隐田园豪华落尽见真淳__从《饮酒》《归园田居》论陶渊明的德操与诗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中语文文学讨论(现当代文学)君子固穷隐田园豪华落尽见真淳__从《饮酒》《归园田居》论陶渊明的德操与诗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文学讨论(现当代文学)君子固穷隐田园豪华落尽见真淳__从《饮酒》《归园田居》论陶渊明的德操与诗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文学讨论(现当代文学)君子固穷隐田园豪华落尽见真淳__从《饮酒》《归园田居》论陶渊明的德操与诗风.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君子固穷隐田园 豪华落尽见真淳-从饮酒归园田居论陶渊明的德操与诗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饮酒结庐在人境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陶渊明(365-427),又名元亮,世号靖节。我国文学史上伟大诗人之一,他的创作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所以梁钟嵘说: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这一句话,颇有见地地表明了陶渊明的人和诗。朱自清也曾说过:中国诗人里影响最大的似乎是陶渊明、杜甫、苏轼三家。他们的诗集,

2、版本最多,注家也不少。由此可见,陶诗在我国诗史上是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的。关于陶渊明的人品操守,似乎无人异议,但对其诗风格,却有颇大争执。下面,笔者结合陶渊明生平,从上列饮酒结庐在人境和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二诗,谈谈陶渊明的德操与诗风及其关系。一、陶渊明的生平陶渊明少年时代受家统和儒经的影响,怀有兼济天下大济苍生的壮志。但是,由于门阀制度的存在,庶族寒门出身的人,不可能突破门阀士族对高官权位的垄断,在这样的情况下,陶渊明的理想是难以化为现实的,他理想的梦幻注定会如现实的泡沫湮灭无声。陶渊明直到二十九岁的高龄才出仕为官,但终其一生,他所做的也不过是祭酒、参军、县丞一类芝麻小官,不仅济世的宏志无法施展

3、,而且不得在苟合取容中降志辱身和一些官场人物周旋委蛇。到他三十九岁时,多年来予其深刻影响的老庄思想和隐逸的社会风习使他的思想发生了质的变化,他说: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可见,道之不传的理想幻灭使他转向躬耕自给自劳自娱以求心灵的宁静与澹泊。此后,他又为彭泽令,就在他上任八十余日之时,逢郡都邮来巡,属僚告之应束带进见,他长叹到:我不能为五斗折腰向乡里不儿。并即日解印挂职而归,从此,他结束了他仕途的努力和曾经的彷徨,义无反顾地走了归田之路,也给后人留下了其人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佳话。二、饮酒、归园田居的解读西方新批语学在解读诗歌时采纳注重文字本身在作品中的

4、作用的细读方式,他们认为,文字是组成篇什的根基,而文字表现出的形象、肌理、色调、语法等,自然是评说一首诗歌的重要依据,因为诗歌的错综意义便是在文字之间的相互关系中产生,也就是说,作为基本要素的文字-它的选用、取舍,无不浸透着作者的情感意趣-始终在为着一个统一的结构做贡献。这种解读方式对解读中国古典诗词,效果颇佳。下面,笔者就用这种细读的方式对两首陶诗加诸简评。(一)饮酒1、结庐:建造房屋;人境:人们聚集的地方;车马喧:车马的喧闹,以一种普遍包举的意味指代人世间的各种纷繁杂尘;何能尔:如何能够这样,尔,代前句;心远:心灵远离尘俗,此为全篇之骨;地自偏:觉居处僻静。这句将诗人生活志向和人生态度明言

5、道出,一个耕隐之士音笑影像和高雅情志跃然纸上。它告诉读者,诗人的心灵超然净化,使车马喧闹的环境也因之幽静僻远了,诗句涵蕴着深刻的哲思睿索。2、菊:风骨凌霜傲立的托寓之物,为诗人内心情致的物象;悠然:诗人优雅闲逸的田园生活观照;见:居心于有意无意之间的一瞥,反射出诗人超脱冥邈、神逸方外的悠闲心情;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山林中的雾霭在夕阳之下紫气升腾,鸟儿相伴飞返回巢,写出了诗人悠然所见之景,体现了诗人宁静恬淡的主观心境。这四句不仅写出了诗人无意见山、心与物遇而进入物我两忘的情态;而且描摹出一幅自然图境,把主体的情感化为客观的景物。难怪明人谢榛有云:一切景物皆情语。3、此中:此时此地,此情此景;

6、真意:真趣,即人生之理、造化之趣,这是全篇之髓;忘言:无法、无须用语言表现。这二句对前所钟爱之田园生活作出总结,暗含举世皆浊唯我独醒之意,惟其如此,又何必辨言呢?这首诗既抒发了归隐生活的悠闲恬静的欣悦,又蕴含着诗人对宇宙人生超然境界的向往和憧憬。(二)归园田居1、种豆:代劳作之事;南山下;点劳作之地;草盛:杂草丛生;豆苗稀:草、苗对举,形不善经营之状,更显乐此不疲之心。2、晨兴:早起;理荒秽:整刈野草;带月:披着月光;荷锄归:扛着锄头回家。这一句中,晨、月对举,表明时间的推移,写出了一天劳作的大况。尤其后一句,更是写出了一种漫步田塍、心满意得的情状。3、道狭:道路狭窄;草木长:草木牵衣,归途难

7、行;夕露:晚间露水;沾我衣:沾湿衣服。从这一句,田园的荒芜、环境的幽清和夜气的湿寒无不历历在目。4、不足惜:不值得为沾衣懊恼;但使:只要让;愿无违:不违背自己隐耕的心念。夕露沾衣,本使人不快,然而诗人却言不足惜,只要愿无违,从而将自己摒离尘俗、躬耕自食、反归自然的心志和盘托出。这首诗语言质朴、平淡、自然,将劳动的清新感受和山村月夜的静谧景致融为惬意出俗的意境,记录着诗人参加劳动的情况和感受,抒写了诗人脱离尘俗回归自然的闲适喜悦的心情。三、陶渊明的德操与诗风钟嵘在诗品中评析陶诗曰:每观其文,想其人德。的确,我们读陶渊明诗,能够从字里行间看到他高洁的人格操守。如前所述,陶渊明虽最终挂官归田,但他少

8、壮时,是有一番入世有为的思想的,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拟古),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饮洒)等诗句,表明了他并非无意事功。然而,如何舍此去,遥遥至西荆,怀役不遑寐,中宵尚孤征(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如何绝世下,六籍无一亲(饮酒),云皇大圣人,今复在何处?(神释),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聘。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杂诗)等诗句看,诗人也曾为是否归田有过痛苦的徘徊和犹豫,这些诗句字里行间,蕴藉着诗人多少的失望和悲慨啊!但是,他终究没有在黑暗多歧的生命旅程上迷失自己,找到了他要走的路-归隐田园。陶渊明在其诗作中多次提到固穷二字,如,高操非所攀,深圳特区得固穷

9、节(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一首),不赖固穷节,饥寒饱所更(饮酒),谁云固穷难,邈哉此前修(咏贫士)等。从这些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是在以君子自况,表明着他固穷的德操。这种固穷的德操,不仅仅是由于他亲历了官场的种种黑幕后道德和理性的回归,更是出于一种情感与人格的凝聚。否则,即便能守住固穷的那条马其诺防线,也不见得能体认到固穷的乐趣,而陶渊明恰恰在固穷中感受到了无穷的乐趣。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其中蕴含着何等的闲适意趣和淡泊宁静啊!以至于在物我两忘和同构中领悟到了一种忘言的真意,这无非是在告诉读者:你们看,这归隐的生活多么美好啊!又何必要去为官,去为五斗米折腰?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诗句

10、反射出作者漫行归途、情趣雅致的心境,他居然将劳动的情景化为一种从容圆融的妙悟。所以朱熹曾言:陶渊明诗,人皆说平淡,据某看他自豪放。而这份豪放,恰恰在于他固穷的德操,在于其澄莹宁静的心态下那种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五柳先生传)的开朗与豁达,也一如其人名号靖节二字。元遗山论诗绝句中评陶诗,有豪华落尽见真淳句,其中真、淳二字,出于陶渊明饮酒诗第22首: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汲汲鲁中叟,弥缝使其淳。所谓真,便是自然;所谓淳,便是朴厚。的确,豪华落尽见真淳简单七个字,道破了陶诗化繁复为单纯的境界。这一点,从陶诗遗词用字上看,表现为平易易解,而这种平易易解,便是摒离雕饰,不以字句取胜,完全是一种简

11、净真淳的气韵流布,用一种较接近说话的语言平淡质直地传递着他内心的萧散冲淡之趣。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中,诗人描写田园风光的一段,就是以近于口语的质朴语言,把平凡的景物入诗,却又充满了奇趣盎然的诗意,浅出深入而言微意远。饮酒结庐在人境中,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同样以近乎乡俚的口语,信手拈来,在一问一答间,不假修饰而天然浑成,纯淳真情迎面扑息。这两首诗,都表现为一种质朴、平淡和自然之趣,但这种自然,不是粗率浅露,而是在平淡中寓托深致的情韵,如玉隐石间、如珠蕴蚌腹,在一种浓郁的山林气息和天籁梵音中给人精神的慰藉和心灵的安养。可以说,陶渊明是我国诗歌史上,词语的取胜用最为简净、含蕴,却又至为丰美的诗人之

12、一。诚如著名诗词评论家叶嘉莹教授所评,陶渊明的殆无长语的省净的诗篇,与他躬耕归隐的质朴生活,在其省净质朴的简单之外,原都蕴蓄着一种极为繁复丰美的大可研求的深意。当然,陶诗亦有和本文例举两诗风格迥异的诗篇,如咏荆轲等诗,寄托抱负,悲愤豪壮;不过,这一类诗在陶诗中所占比例较小,至于南宋以降,有人将其另类之诗的忠愤人格加以扩大化,确立了陶渊明的二元人格,这是颇值可榷的!正如笔者前述,他前期的怀抱的事功思想,无可避免地要表现在他前期的一些诗篇中,甚至不时流露于他后期的创作,但这不是他主要的人格和诗风的显现。因此,本文结合陶渊明的生平经历,经过爬梳,从饮酒结庐在人境和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出发,就其人固穷的

13、操守和平易自然而韵味隽永的诗风浅论了两面者互照互证的关系。一言以蔽,君子固穷隐田园,豪华落尽见真淳一句,是陶渊明德操和诗风的极佳概括。参考文献:、钟嵘诗品见徐达译注诗品全译P92贵放州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朱自清日常生活的诗-萧望卿陶渊明批评序见朱自清说诗P22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10月版、叶嘉莹叶嘉莹说词P120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10月版。、同,P91、论语卫灵公,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即君子能安于贫因的境遇,而小人则因穷而为非之意。、朱子语类转引自徐中玉、金启华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P153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3月版。、朱子语类转引自朱自清陶诗的深度见朱自清说诗P231、叶嘉莹迦陵论诗丛稿P146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7月版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