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1《诗经》两首课堂导学北京课改版.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42870571 上传时间:2020-08-24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1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1《诗经》两首课堂导学北京课改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册1《诗经》两首课堂导学北京课改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册1《诗经》两首课堂导学北京课改版.doc(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诗经两首名师导学1理清结构:2语言特色:(1)这两首诗主要运用了比、兴的艺术手法。(2)这两首诗还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联绵字,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如关雎中“窈窕”是叠韵;“参差”是双声;“辗转”既是双声又是叠韵。用这类词语修饰动作,如“辗转反侧”;摹拟形象,如“窈窕淑女”;描写景物,如“参差荇菜”,无不活泼逼真,声情并茂。用韵方面,这首诗采取偶句入韵的方式。而且全篇三次换韵,又有虚字脚“之”字不入韵,而以虚字的前一字为韵。这种在用韵方面的参差变化,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3)这两首诗大量运用重章叠唱的表达方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情感。3 把握重点:理解

2、关雎的表现手法。 这首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兴寄。所谓“兴”,即先从别的景物引起所咏之物,以为寄托。这是一种委婉含蓄的表现手法。如此诗以雎鸠之“相守不离”,兴淑女应配君子;以荇菜流动无方,兴淑女之难求;又以荇菜既得而“采之”“ 芼之”,兴淑女既得而“友之”“乐之”等。这种手法的优点在于寄托深远,能产生文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4 攻克难点:理解蒹葭的音乐美。 重章叠唱回环往复是诗经的一大特色,蒹葭亦如此,第一章采取偶句入韵的方式。“苍、霜、方、长、央”,读来朗朗上口,极具韵律美。后两章是第一章的重章反复,只是在第一章的基础上更换了个别的字,这样全诗一意三叠,用韵先响后暗,先扬后抑。全诗以四字句为主,只

3、有每章最后一句变化成五字句。另外,“蒹葭”属于双声词,“苍苍”“萋萋”“采采”等是叠词,用韵和句式的参差变化以及双声叠词的运用,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5 质询疑点:对关雎一诗表现形式的不同理解。 对这首诗的表现形式,历来有两种意见。即在赋、比、兴几种表现手法中,有人认为“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和“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等描写是比兴,由河洲的禽鸟和水中的荇菜“兴”起君子求淑女的愿望,这就是诗的主题。另一种意见则认为此诗自始至终用的都是“赋”。认为这是一首写实的情歌,小伙子看上了河上采荇菜的劳动少女,于是表示了爱慕之情,无论“雎鸠”的鸣声也好,采荇菜的场面也好,都是“君子”身临其境耳闻目见的,当然属于“直陈其事”的“赋”了。这些说法都能言之成理,读者不妨互参。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